文档详情

原平市营房西金矿成矿条件分析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3.45KB
约11页
文档ID:212584779
原平市营房西金矿成矿条件分析_第1页
1/11

原平市营房西金矿成矿条件分析 刘玉华摘 要 原平市营房西金矿(化)体赋存于五台群柏枝岩组地层中吕梁期北东东向区域性韧性剪切带之南部强烈变形带中晚太古代五台运动使五台群柏枝岩组发生变质变形作用,此时Au成矿元素发生迁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五台群柏枝岩组在吕梁运动时期进一步受到强烈改造,发生韧性剪切作用,并伴随强裂的热液活动,Au元素进一步富集,形成金矿化和金矿体关键词 金矿 成矿条件 韧性剪切带:P618.51 :A1地理位置营房西金矿区位于山西省原平市东南105€胺较蛑本嘣?6km处,行政区划属原平市东社镇及子干乡管辖矿区西距原平市区约18km,北同蒲铁矿、京原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原(平)—五(台)公路途经原平市区;矿区北距原(平)—五(台)公路约1km,其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2该区矿产调查工作历史该区有多家地质队进行过地质矿产调查1)六十年代山西地勘局211地质队曾进行过铜矿普查2)七十年代山西地勘局物探队进行了1/5万化探工作3)八十年代山西地勘局物探队进行了1:20万化探扫面,嗣后211地质队进行过异常查证工作4)1990年,山西地勘局213地质队开始对狐狸山金矿先期进行普查,后期转入详查,1993年提交《原平市狐狸山金矿地质详查报告》。

5)1991-1993年,山西地勘局211地质队区调分队在该区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提交有地质图说明书和矿产调查报告6)1998年,由中国人民武警黄金部队第十一支队和原平市金矿共同提交了《山西省原平市狐狸山金矿矿山地质报告》,使原213队提交储量D级部分升级,并新增了C级储量累计探明金矿(C+D)级储量1386.38Kg3区域地质背景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吕梁—太行断块(Ⅲ)五台块隆(Ⅳ)恒山—五台山穹状隆起(Ⅴ)区西缘区内经历了多次构造变形,岩浆活动较为频繁,构造线方向呈北东向,地层展布方向与构造线方向一致出露地层主要为上太古界五台群石咀亚群柏枝岩组,下元古界滹沱群南台亚群木山岭组金矿化蚀变带赋存柏枝岩组,产于韧性剪切带中3.1地层区域地层以下元古界滹沱群为主,其次是上太古界五台群,新生界第四系广泛分布在山坡及沟谷等地上太古界五台群为一套经受低—中级区域变质作用的火山岩类和泥砂质岩类,下元古界滹沱群是一套以碎屑沉积岩为主的低级变质岩系上太古界五台群与上覆下元古界滹沱群呈不整合接触两者岩层受后期构造控制,总体呈北东——南西展布据区域出露地层层序,由老至新分述如下:3.1.1上太古界五台群石咀亚群柏枝岩组(W1b)本组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主要分布在西山坡—峪里、营房一带,普查区以及西部零星出露。

与上覆滹沱群地层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主要岩性为:绿泥钠长片岩、钠长绿泥片岩夹绢云石英片岩、磁铁石英岩透镜体原岩为一套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厚度200—875米3.1.2下元古界滹沱群南台亚群四集庄组(H1s)该组自下而分为三个段:一段主要分布于区域北部野场—石地坪等地,岩性均为变质砾岩,总体呈西厚东薄,局部地段因二段的超覆而缺失砾岩之砾石成份主要为石英岩、脉石英,少量磁铁石英岩、花岗岩、绢云石英片岩等,胶结物一般为泥砂质二段在本区内零星分布,多整合沉积于一段变质砾岩之上,局部直接超覆于柏枝岩组之上以含砾长石石英岩、变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薄层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及变质砾岩透镜体三段主要分布于老师山、笔架山等地,出露面积较小,分布不连续下部为变质长石石英岩夹千枚岩,上部为变质长石石英粉砂岩夹千枚岩3.1.3滹沱群南台亚群寿阳山组(H1sy)该组主要分布于区域北东部、南东部,即东岔以东老师村以北和笔架山以东,可分为上下二段下部一段为变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夹极少量变质砾岩透镜体,发育单向斜层理及直线状不对称波痕上部二段为变质含砾长石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夹绢云千枚岩该组仅在西山底、东山底及白龙王山附近出露齐全,表现为由西向东厚度增大的趋势,千枚岩亦显增多趋势。

3.1.4滹沱群南台亚群木山岭组(H1m)该组在区内仅见于神岗头等地以千枚岩与变质钙质砂岩互层为主,夹少量白云石英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顶部夹透镜状含砂结晶白云岩薄层该组变质钙质砂岩向东部阳白村幅多变为砂质结晶白云岩,且千枚岩相应减少寿阳山组与木山岭组自下而上亦构成了一个明显的沉积旋回,从沉积物特征看较四集庄组在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上都要高,反映了当时陆壳稳定沉降,剥蚀区距离较远该期的沉积为早期湖下砂坪相,至后期变为湖上泥坪—泻湖相3.1.5第四系广泛分布在山间谷地及坡地,有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地层,岩性为砂砾石层夹砂层、细砂及粉砂层、亚砂土、粉砂土等,中更新统厚度10-30m,上更新统厚度30-70m,全新统厚度10-15m3.2构造本区位于吕梁—太行断块(Ⅲ)五台块隆(Ⅳ)恒山—五台山穹状隆起(Ⅴ)西缘3.2.1太古代构造区内太古界地层仅出露五台群柏枝岩组,从区域构造来看,位于五台群早期重褶复向斜的转折端区内变形构造发育,使柏枝岩组地层强烈改造,形成走向以60€啊?2€拔鞯那蛲溉胄云怼R虮厩刂ρ易榈夭阊倚越系ヒ唬狈ξ榷ǖ谋曛静悖拗骞乖旆从巢幻飨浴?(1)层理 柏枝岩组的层理在本区一般由不同成分层和特征岩性层反映出来,区内仅零星可见。

据少数产状统计,层理产状同区域片理近于一致,其优选产状为335€啊?6€埃ㄖ饕┘?30€啊?6€埃我?(2)片理柏枝岩组的片理在区内反映出两期,早期片理为区域透入性面构造,使原始层理受到强烈改造、置换,较薄的岩层(如磁铁石英岩、千枚岩)多形成透镜状和钩状,且使其与片理产状趋于一致早期片理又受到后期构造叠加改造,而形成两个产状,分别为342€啊?0€昂?30€啊?0€啊?晚期片理为五台群高凡亚群变形过程中在本区的反映,该期片理对早期片理改造不明显,仅零星可见其产状为145€啊?60€啊?5€啊?9€凹?32€啊?51€啊?1€啊?4€啊?(3)褶皱柏枝岩组褶皱亦只见到两期,早期褶皱可通过磁铁石英岩、千枚岩及不同成分层所显示的层理变形而判别,晚期褶皱则表现为早期片理褶皱和层理的重褶3.2.2 元古代构造(1)吕梁期构造本区位于滹沱群复向斜北翼的西部,只经历了一次强烈变形,形成了一系列轴面向北倾倒的褶皱及轴面劈理①层理本区滹沱群的层理,以不同成份的微小沉积单元,沉积构造或不同岩性层反映出来除四集庄组外,一般表现较明显层理极点投影图明显构成一个大圆环带,显示出滹沱群地层经历了一次强变形构造运动。

变形轴为北东东向②劈理本区滹沱群的劈理,为区域透入性面构造由变质碎屑岩和变质泥质岩中的片状矿物定向排列而成在变质碳酸盐中则表现不明显层理与劈理以不同角度相交,其片理极点投影亦显示为一次变形③褶皱吕梁运动使测区滹沱群地层强烈变形,形成一系列轴面向北倾倒的褶皱,总体特征为:以紧闭—闭合褶皱为主,部分为开阔褶皱;主要为轴面向北西倾倒的倒转褶皱,倾角一般大于40;褶皱枢纽倾向多为北东向或近东西向,倾角较小;小型褶皱不发育,一般见于千枚岩中或与千枚岩互层的岩石中吕梁运动使下伏柏枝岩组再次经受变形,其片理形成闭合—开阔褶皱④断裂本区吕梁期断裂构造不发育,仅见于寿阳山组与柏枝岩组接触带2)晋宁期构造晋宁期构造运动主要为断裂活动,表现为大量辉长岩、辉绿岩脉顺断裂贯入,走向主要为60€啊?5€凹?10€啊?15€啊?3.2.3中生代构造本区中生代构造活动较弱,除表现为持续的上升运动外,主要形成数条规模较小的断裂该期断裂均为张性正断层,断裂带中多充填有石英脉,并具硅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局部可见派生断裂断裂规模均较小,具出露不完整因断裂相互间不交汇,只能就邻区资料推测,北东向断裂形成较早,而北西向断裂相对较晚。

3.3岩浆岩3.3.1吕梁期侵入岩本区吕梁期岩浆活动较强,早期形成变质辉绿岩脉及莲花山花岗岩序列,晚期有变质辉绿岩脉、变质辉长岩脉及闪长岩侵入1)吕梁早期变质辉绿岩脉( 21-1)该期辉绿岩脉主要分布于西岔、拴马坡及笔架山等地均侵入于柏枝岩组、南台亚群之中,走向多与区域构造线相近,产状310€啊?30€啊?0€啊?5€啊2糠肿呦虮蔽鳎谥绷ⅰB龀?00—500m,宽5—30m2)莲花山花岗岩序列莲花山花岗岩出露于本区西部一带莲花山花岗岩序列东部围岩为柏枝岩组绿泥钠长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岩体与围岩界面清楚,呈突变侵入接触,并见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脉顺围岩裂隙贯入,部分地段可见石英脉或辉绿岩脉顺二者接触面贯入接触面走向与围岩片理一致,但倾角相近或向外陡倾3)吕梁晚期变质辉长岩脉( 21-2)该期变质辉长岩脉分布于峪里等地岩脉侵入于柏枝岩组、四集庄组及莲花山花岗岩中,长300—1000m,宽7—35m,产状315€啊?45€啊?5€啊?(4)吕梁晚期变质辉绿岩脉( 21-2)该期变质辉绿岩脉分布于贾庄、上神头、石地坪、营房上等地岩脉侵入于柏枝岩组、南台亚群及莲花山花岗岩序列中,长300—700m,宽10—30m,走向20€啊?0€埃阆虮蔽鳎憬?0€啊?5€啊?(5)变质闪长岩( 21-2)变质闪长岩仅见营房一带,其围岩为柏枝岩组绿泥钠长片岩。

6)石英脉(q21-2)吕梁晚期石英脉主要分布于西脑上等地,长10—70m,宽0.5—4m石英脉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北东东向,与围岩片理近于一致部分走向近南北,近于直立根据石英脉侵入于吕梁期花岗岩接触带中及吕梁晚期变质辉绿岩脉中,且与吕梁期金矿化密切相关等判断,为吕梁晚期脉岩3.3.2晋宁期侵入岩晋宁期侵入岩仅表现为辉长岩脉、辉绿岩脉的顺断裂贯入辉绿岩脉( 23):分布于西峪、善护山等地,侵入于柏枝岩组、南台亚群地层中脉长300—1000m,宽10—50m产状330€啊?35€啊?5€啊?5€埃糠肿呦蚪骰虺时蔽飨颍憬墙洗蟆?3.3.3中生代侵入岩本区中生代岩浆活动较弱,仅在笔架山南见一条燕山期花岗斑岩脉,其围岩为四集庄组地层脉长大于2.5km,宽5—20m,产状335€啊?60€啊?3€啊?4€啊?3.4化探异常从1:200000原平幅矿产图说明书来看,营房西矿区位于原平市沟里村Ⅱ级铜铅异常区内该异常位于原平市上庄乡沟里村一带,异常面积23km2,共有7个异常点,其中铜矿Ⅰ级5个,银矿Ⅰ级2个异常区内地层为五台群柏枝岩组,滹沱群四集庄组、寿阳山组已知铜矿化点1个,铜金矿点1个,金矿床1个,金矿点1个,古老采硐较多。

3.5区域矿产区内已知金银矿(化)点较多,民采的金矿点有狐狸山金矿床、神岗头金矿点、将军山铜矿点、善护山铜金矿点,较大的金矿床主要为狐狸山金矿床4成矿条件分析本区内分布地层有上太古界五台群石咀亚群柏枝岩组,下元古界滹沱群南台亚群木山岭组太古代晚期,本区出现古岛弧环境,形成五台群柏枝岩组沉积旋回这些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中含有较高的Au成矿元素,在后期变质变形作用过程中进一步富集,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矿源早元古代,五台运动封闭了五台盆地,在太古代古陆边缘海槽中沉积了滹沱群南台亚群地层该亚群沉积时期,本区下沉,沉积了南台亚群复陆屑—碳酸盐沉积物,它们是在下伏五台群地层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分选搬运后沉积的,携带了较多的Au成矿元素在后期的变质、构造作用过程中经过进一步富集,形成了较有利的矿源层晚太古代五台运动使五台群柏枝岩组发生变质变形作用,其原岩基性熔岩—火山碎屑岩及中酸性火山岩等变质,形成以绿泥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为主的岩石,并形成一重褶复向斜,本区位于早期复向斜的转折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