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进入高原期的标志1・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他发现口己很多 事情都是在重复2. 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 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打个比方,两块萝卜放在一起煮, 萝卜还是萝卜,味道没有改变,但放进一块骨头,味道就不同了3. 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口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 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4. 教师发现,自己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 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5. 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一部分教师感 到工作的疲惫6. 开始关心教学理论,但没有哪一种理论完全说服自己,觉得这些 理论都与自己切身的感受不一致教师职业高原期的基本特征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其职业发展是一个有着阶段性特征的 十分复朵的过程,无论是好强而又无奈的孙老师,徘徊在十字路口的 王老师还是身心疲惫的何老师,他们都处于职业生涯发展周期中的特 殊阶段——高原期高原现象”本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 的是人类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即在学习的…定阶段 上往往会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
在曲线上表现为保持 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甚至有所下降,但在“高原现象”之后, 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1977年,美国职业心理学家Ference最 早提出“职业高原”概念他认为,“职业高原是指在个体职业生涯 中的某个阶段,个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1[1]高原期的 特殊状况往往会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的高原期,不是一个绝对的、固定的年龄阶段,它具有 出现早晚的差杲性、自我归因内容的差异、解决问题方法的差异和持 续时间长短差异,2[2]可能发生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不同阶段,因 此对于高原期的研究不能仅仅把它当作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应该放 到教师发展生涯发展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的研究我们在这里研究的高原期主要是出现在教师的中年时期和职业生 涯的中期教师在进入这一时期的开始,往往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挫折 或者倦怠,然后经过重新评价自己从教的最初动机,并再次肯定自己 以教师作为稳定的职业后形成的在这个阶段的教师,通常已经是适 应了教学的老手,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校的体制和教育改革之类的事情也有着较深刻的阅历在我国,高级职称的评定往往是这一 阶段的标志事件之一有学者研究表明3 [3],教师专业发展的高原平台期通常需要8-10 年完成,对应的教师年龄大约在35-45岁左右。
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 师在个体发展、专业发展、社会性发展和组织环境等方面有一些基本 特征一)个体发展特征1、体能有所下降从年龄上看,教师的职业高原期的开始多数在40岁左右如果单纯从人类的身体机能看,这一时期,人的体能和效率就开始明显下降所谓“四十岁之前睡不够,U!十岁之后睡不着”,加之这一阶段家庭负担加重、工作压力不减,一些教师明显感到体力不支,像何老 师这样,如果在查出身体有疾患,就会给教师思想上带来比较大的顾 虑,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焦虑感而不思进取2、成就动机减弱所谓成就动机,简单言之,指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具体有 三个方而的含义:(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成的希望目标的内在 动力;(2)指从事某种工作时,个人口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3)指个人再不顺利的情境中,冲破障碍克服困难奋力达成目标的 心理倾向4 [4]很显然,处在高原期的教师往往成就动机减弱,有的如孙老师, 评上高级职称以后,作为资深教师,滋长了职业的自满情绪,由此失 去了专业发展的热情和精力;有的如王老师,对未来有所期许,但一 时难以找到下一步发展的冃标而彷徨不前;有的如何老师,由于竞争 口益加剧,害怕在新的竟争中失败而冋避竟争,满足于小环境的功成 名就,很自然的产生懈怠,并可能转移型“兴趣”,做一些自己比较 感兴趣的事;也有的本身就缺乏做教师的热情,成就动机始终不高, 得过口过。
3、人格发展存在缺陷教师自身的人格因素也是“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为什么 有的人成长中很少有“高原现象”,而有的教师却频繁出现“高原现 象”这与某些教师在人格特征中存在着不良方面有关,如怯懦、自 卑、优柔寡断、缺乏开拓精神、钻“牛角尖”等当这些教师面临压 力、困难时,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去应对,最终导致成长中 障碍的频繁出现5[5]4、思维定势限制部分教师过分地看重和依恃过去积累的经验,忽视思维的变化, 不求新的拓展,则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和经验主义倾向,习惯于按过去 的经验办,因循守I口,墨守成规,总认为口己的经验是最好的,口觉 不自觉地拒绝学习新东西,排斥新观念、新方法,惯用自己熟悉的老 一套对待新的学生新的教材,新的思想,新的知识,新的现象,以 不变应万变,因而制约于自己的能力向更高层次发展6[6](二)专业发展特征1、对教师职业有个性化的理解经历了十多年的教师生涯,高原期教师已经不再像适应期和成 长期那样,对教师职业带有高涨的热情,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经验的一种反思和理解,有的还 带有一些无奈有些人把教师当作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职业”, 在高原期之前的奋斗,经历的成功或失败,告诉他们教师这一职业不 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拿多少钱干多少活”,“做一天和尚 撞一天钟”的思想渐渐蔓延开来,维持的心态可见一斑。
还有的教师, 在自己孩子的成长中,进一步理解了教育的深刻含义,更加关心教育 塑造人的作用,但苦于教育大环境的限制,因而对教师职业失去涪心,“做好份内的事”,“对得起学生就行”的想法也比较普遍,如果有 较好的组织氛围,这一部分教师比较容易走出高原期2、专业知识技能发展成熟高原期的教师相对来说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达到成熟,具体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专业知识掌握娴熟,驾驭自如由于长期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高原期教师大都掌握了一整套 适应现有教材教学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的把握每一节课的重难点, 并形成具有一定个性的教学策略,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中的许多人 是学校教学骨干,有的长期担任毕业班的教学,有的被提拔到行政岗 位,不少人还担任学校青年教师的师傅他们对学校的教学环境十分 熟悉,当遇到学校有新的变革时,他们往往会坚持自己的观点2) 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正是由于专业知识的熟练和教学策略的养成,高原期的教师将关 注点从自身转移到学生身上,在经历了 “自我怀疑”阶段后,教师 与自己“达成了协议”,心境比较平和,同时也不容易受别人的看法 的左右在课堂上教师比较有信心,对学生较宽容和较有自主性,但 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疏远,理性和规范较多,感性和情绪波动较少。
3) 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由于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原期教师一般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但是由于教科研能力这一方面与教师的专业自觉程度密切有关,因此 个体之间的差异比较大3、专业发展存在结构性缺陷(1) 知识结构陈旧对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冃前学术界未形成共识一般认为包 括普通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法知识、实践知识等美国学者认为教 师专业知识应该由三方面构成:一是原理规则性知识,也就是教育学、 心理学、教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二是专业的案例知识,也就 是耍向医生、律师、工程师那样掌握大量的实践案例;三是运用原理 规则性知识于案例之中的策略性知识,也就是要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 灵活应用原理规则性知识7[7]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地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就应该包 括:(1)具有相当水平的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这 是教师维持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2)比较系统完整 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3)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地理教学法等教育 专业理论知识;(4)实践知识,包括案例知识和教学决策知识;(5)跨 学科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耍;(6)有关信息技术 的知识,以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
高原期教师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层面的策略性知识、一定的专业 案例知识,但由于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对原理规则性知识的重新学习, 以及案例知识的再研究显得有些不足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两方面:•是•般能力(智力),这是维持教 师正常教学思维流畅性的基本保障;二是特殊能力,包含与教学实践 直接相关的如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科教学能力、课堂组织管 理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是高原期教师长期追求,并日臻 完善的但是面对新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的能力要求有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就特别要重视提高以下三方面的能力:(1)课程开 发能力,主耍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编写乡土教材的能力,以及实 施综合课程的能力.(2)科研能力,学会用科学研究的眼光看待课程改 革及其在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掌握科研的方法,积极实践;(3)反 省能力,可以通过材料的积累和整理进行自我反思,还要善于和同事、 研究者进行分享合作,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 环境与学生,提高教学水平;(4)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熟练用信息技 术搜集、处理信息,用信息技术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用信息技术扩 大教与学的空间.8 [8]等(3)专业自觉尚未完成专业自觉的核心是强调教师要真正成为专业发展的主人,变“要 我发展”为“我要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名教师在高原期由于一般 教师不一样的表现:他们开始埋怨教师职业缺乏挑战性而不满足现 状,并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他们大胆进行教改试验,批评学 校组织管理中的弊端,甚至怀疑自己是否合适一辈子做教师、是否是 一个合格胜任的教师等,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出“教然后知困”的•种教育教学自觉性,9[9]这种专业自觉往往是教师走出高原期的必 备条件三)社会性发展特征1、社会压力大导致心理失衡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压力,教师职业的社会压力是由他在社会 教育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决定的现代社会,由于科技的 高速发展,对人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水涨船 高,对教师的要求也步步攀升由于片面追求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 的影响,导致社会、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只看升学率,这在很大 程度上把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局限在“教书匠”的范围处在职业“高 原期”的教师由于年龄和教龄适中,被认为是经验丰富、年富力强, 因此被给予较高的社会期望,他们中的许多人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 或者作为毕业班的把关教师,家长也会指名他们做自己孩子的老师 这样的高期望的同时也是高压力,教师始终会为这样的高期望而努力 工作,工作目标就是“教书,考高分”。
一旦由于家庭或者自己身体 状况而有所“闪失”,他们便很容易丧失信心由于当今社会分配制度不合理,尽管政府在努力提高教师的待 遇,但是教师收入在社会中还处于较低水平,与教师的付出的劳动极 不相称处在中年的教师们,看到自己与同龄人的差距,比较容易产 生失落感,造成心理失衡于是有些人从事“有偿家教”,甚至有些 人最终放弃教师这一职业,而另谋出路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教师 是最近10年来职业稳定性下降较快的职业2、 家庭负担重处在职业高原期的教师,往往也走进了人生的重负时期,上有老 下有小,国事,校事,家事都压在肩上一方面,教师工作压力人, 家庭负担重,往往处在满负荷或超负荷运转的状态,体力、精力都不 堪重负他们力不从心,缺少学习和研究的时间,这对高原期教师的 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教师看到,自己所教的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主要 归咎了孩子们缺少父母的细心呵护因此,这个阶段的教师经常会说, 他们希望与口己的孩子分享美好的时光,他们止在适应口己孩子的成 长和成功带来的变化,开始理解并将相关理念运用于自己的课堂 iodo]这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