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伴随着信用卡业务在我国的0速发展,信用卡风险也层见叠岀,何 冇效管理和控制风险,已成为银行关注的重点信用卡风险一方而来自于虚拟经 济本身的固有性质,另一方面来自于业务类型和制度设计的影响前者主要源自 于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信用卡业务产生了许多缺陷,通过分 析我国信用卡现状,根据英特征和产生风险的原因,捉出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的 相关建议,以此来降低信用卡借贷风险,减小银行的资产风险,提高金融市场运 行效率,推进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对于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 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维持稳定的信用卡盈利水平和保证银行资金安全具冇一定 的参考价值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卡风险规避探析1985年6刀,我国首张准贷记卡——中银卡在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成功推出,为我国信用卡产业开创先河由于金融休制改革的深化、金融全方位的开放 更多领域和金融脱媒化现象H益明显,逐渐减少了商业银行的传统利润空间各 个商业银行已然看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特别将信用卡为代表的业务作为竞相争 夺的热点在2009年至2013年的短短五年间的时间里,我国信用卡业务经历了 井喷式的发展纵观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信用卡的发展历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都曾经历和面对各种难以预料的风险、危机,我们必须思考信用卡业务迅猛增长 背后潜藏的问题。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已经证明,信用卡市场的快速成长往往 伴随着高风险,如果没冇捉前预防和及时管控,我们也可能会陷入同样的危境Z 中目前,在我国信用卡发卡量“井喷状”增长的背后,已经出现了因信息严重 的不对称而导致的“道徳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下降、 借贷成本持续上升和银行的资产风险与H俱增等问题也伴随而来信用卡产业继 续稳定健丿隶发展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一、我国信用卡发展现状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已发展了近百年,市 场已经发育得十分成熟,它便利、时尚、安全的特性己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曾有外资银行的高管感叹道「中国人的钱包越来越硬了,因为装的全是信用卡 这形彖地说明了我国信用卡正高速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不断发展和创新金融体制,信用卡业务逐渐兴起,结束了借记卡占主导地位的 时代,让我国的金融由场焕发新的活力,促进金融领域健康有序竞争,为我国金 融体系的完善做岀了巨大的贡献加入WTO以后,随着逐步开放的金融市场, 金融领域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捉高,冇了许多良好的机遇使得我国的信用卡业务逐 渐成长,在不断积累经验、拓展渠道和创新业务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前所未闻的 挑战与冲击。
经丿力了几十年的改革和发展,在中国,信用卡产业已经从粗放经营、无规则 竞争逐渐跨入联网联合的崭新阶段总体而言,我国信用卡业务的主要特点有发 卡数量庞大,审批效率高,但在社会零售总额中,持卡人刷卡消费额占的比例较 低,交易规模和金额较小,特约商户覆盖率偏低近年来,随着不断完善信用卡 服务功能,增加支付渠道,信用卡支付、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进一步拓 宽了信用卡的应用空间同时,为了巩固联网通用的基本作用,联网通用业务的 技术规范和标准也再持续改进银行冇许多收、缴费的业务都可以通过小额批量 支付系统进行,在此平台上还可进行信用卡跨行还款信用卡产业基本分为引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随着我国 城镇化的推进和发展,我国的信用卡产业同时具冇引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 段的部分特征纵观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农村地区和很多偏远城镇, 信用卡业务的发展总体上仅仅处于认识和接受信用卡产品概念的引入阶段但在 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大体上已经进入成长阶段,在这些金融领域广泛的城市 中,公众己广泛接受信用卡,持卡人从以前的少数高端客户向普通消费者发展, 发卡量持续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发卡机构开始抢占信用卡的市场份额,竞争越 来越激烈。
年轻、高学丿力、冇一定收入的白领阶层是目前信用卡的主流客户近年来,中国信用卡发卡数量增t迅速,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个人信用征信体 系的完善和国民消费观念的不断转变在所有银行卡发卡总量中,信用卡的比重 也在逐年扩大依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 示(由图1所示),2013年我国累计发行信用卡达到3. 91亿张,与上年末相比 增长18. 03%,增速进一步加快2. 03个百分点(图2显示2009~2013年信用卡总 发卡量)截止2013年末,信用卡累计交易金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 31.6%;境内受理商户已逾483. 3万户,销售点POS机终端累计达711. 8万台, ATM机累计达41.6万台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总额为1.84万亿元,同比增长 61.80%;信用卡授信使用率达40.29%,较上年末增加7. 63个百分点,授信使用 率的提高(如表1所示)充分表明,越来越多的人们己经接受了信用卡并频繁使 用,整个信用卡产业正在以稳定快速的势头不断发展其中,中国工商银行(累 计发卡量8805万张,市场占比21. 00%)、招商银行作为股份银行中的佼佼者(累 计发卡量5783万张,市场占比12.21%)与建设银行(累计发卡量5201万张, 市场占比10.98%)继续占据市场三甲的位置,第四至第六名依次是中国农业银 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国有四大行继续保持在信用卡产业的领头地位。
①2012 年信用卡市场份额如表2、图3所示随着国内商业银行大力推广使用信用卡,信用卡逐步渗透进各行各业,成为 消费者必不可少的金融工具逐渐改善的用卡环境、多种类的支付渠道等等,已 经成为信用卡行业的基本服务的保障,特别是其安全、便利的实质服务赢得了 客户的认可,人民币银联卡也不断地在不同区域得到拓展自从2004年以来, 内地银行发行的印冇银联标志的信用卡分别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实现受理,巩 固了内地和港澳两地的经济纽带,加快了银联卡在中国境内的普及速度;2005 伊始,在新加坡、韩国、泰国同时开通了银联卡的办理业务,银联卡真正意义上 的走出国门尚屈第一次,同时银联继续在欧盟开拓了银联卡的市场,拓宽了 银联卡在海外使用的领域,为我国消费者在境外使用银联卡提供更多的消费便利, 也使得银联卡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在信用卡的经营管理模式中,年费、商户佣金、循环利息收入以及其它手续费收 入是信用卡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年费收入最为关键,大概在总收入的百 分之三十左右但信用卡业务初期的投入成本非常之高,因此只右达到足够大的 规模时才可能获得利润在信用卡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几年中,我国跳过了许多必 要的过程,譬如信用卡发行初期,年费是主要的盈利来源,但是为了更快地吸引 用户、扩大发卡规模,年费被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变相减免。
但是为了尽快增加收 入、实现盈利,各家发卡银行不得不疯狂地增加发卡量,即使是对某些信用风险 较大,偿还能力较差的用户也进行发卡然而信用卡本身就存在不良资产的特点, 很容易引发滞后性,一般来说,其隐藏的风险要在发卡后的一至两年才渐渐浮现 基丁•国内外的统计资料来看,信用卡贷款的坏账率通常居高不下,信用卡贷款的 快速增氏势必会影响坏账损失,增大风险过度发卡产生了大量的睡眠卡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份额,绝大多 数银行会通过向办卡就赠送小礼品的方式来吸引客户而许多信用卡用户也正是 岀于喜欢赠品的心理来办卡,而非出于实际需要,因此造成了许多用户在同一家数据來源于历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的数据整理形成 银行重复办卡或者办理多家银行的信用卡之后并不开卡,产生了大量的睡眠卡二、信息不对称在信用卡业务中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根据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信用卡风险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道徳风险”和“逆 向选择”,而这恰恰是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本文将从这两点对信用卡风险成因 进行分析和讨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卡发行规模急剧扩张造成的安全问 题尤为敏感,其中恶意透支、发卡不严格和信用审核标准不一是安全问题的重灾 区。
信用卡风险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冇二,一是逆向选择,二是道徳风险,其中最 典型的就是由于发卡机构和信用卡中请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信用风险信 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当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差异化的;掌 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通常处于比较冇利的地位,而掌握信息贫乏的人员,则 常常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①银行对中请人的信用质量、风险承受能力,经济状 况和其他影响还款能力的显性与非显性因索的常握往往是不全面和不客观的,处 于相对劣势)道德风险现象由于目前对个人信用档案管理制度和平台的建设尚不完善,在信用卡市场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申请人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自觉不自觉的利用发卡银 行的信息局限,或虚假陈述个人信息,或掩盖真实情况等来获得信用卡透支,赢 取私利所谓的道徳风险就是指当伪造信息的信用卡中请人取得信用卡后,很有 可能进行恶意透支的行为由于中请人承担的中请不予通过所需要承担的风险和 损失是固定和可预期的,而当中请成功后的获利是,所以当中请人的信用卡使用 不在银行的时刻监督下时,中请人可能会改变当初中请信用卡的主要目的和用途, 从而从事不被银行信用卡使用条款所允许的高风险高收益其至违法的活动,比如 套现和恶意透支等。
银行就会产生风险银行可以通过提高逾期还款利率或者限 定透支金额的方法来降低中请人的道徳风险和利用道徳风险的成本,将增加的利 息收入来补偿潜在的坏账损失)逆向选择现象一方面,由于信用卡透支还款相对其他融资和借贷工具的高利率,许多风险 厌恶型客户会放弃信用卡,退出高价信贷市场,但仍冇部分风险偏好型冃英他资 金来源有限的客户会将信用卡的透支额度投资到高风险项目,他们抱着赖账的打对此理论的详细论述请参见刘澄,徐明威:《信用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版,第13-15页 算,间接的提高了发卡机构的风险另一方面,银行通常为了让自己选择到高质 量的目标客户,就会制定较高的申请人条件,一些银行注重申请人的年收入,一 些银行采用较高的透支手续费和利息,另一些银行则侧重考虑中请人的工作单位 所处的行业和社会声誉,但该做法很可能将拥有优良信用记录且右充分还款能力 但所工作单位名声不显的优质客户排除在外,而某些质量较差的客户通过伪造工 作情况通过了银行的审查门槛,从而产生“劣币駆逐良币”的现彖三)信息严重不对称随着目前信用卡市场的井喷式发展,为了达到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的目的,各 发卡机构通过盲目扩大发卡规模来获得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知名度和使用率, 而对中请人信用质量的控制和提高严重忽视,对完善授信评级和风险控制制度的 研究缺失,导致信用风险日益严重。
目前发卡机构对申请人的信用质量的调查和 评价手段与渠道有限,一般只能对中请人提供的信息进行复核,并不进行独立调 查或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调查,因此往往不能对中请人的实际情况全面而真 实的了解当持卡人的经济状况和述款能力发生变化是,发卡机构也无法第一时 间主动获取报告,只有当产生不能如期还款和透支时才发现,只能进行事后补救 措施而不得不承担由于信用风险造成的损失我国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个人征信信息处理平台我国个人征信数据分散, 开放程度很低在我国,大约50%-60%的个人信用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氏期处于 不互相共享,调阅程序繁复,信息重复而零散不全面的初级阶段,尚未建立与美 国等信用卡产业较发达国家类似的,能够统一个人信用数据的管理检索机制和平 台因此,发卡机构很难获得有效的个人征信数据,无法对个人的资信状况做出 全面、客观的评估我国目前的信用卡用户信用评估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 •健全完善的信用中介市场尚未建立,供需严重失衡现在,我国缺少培养 信用中介服务行业健丿隶发展的市场环境,中介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目前国内 只有极少数有资质的信用中介机构有能力提供高质量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