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刍议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2395748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刍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刍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刍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刍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刍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刍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刍议(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学基础英语教学融入思政教育刍议 李莹摘 要: 在“思政教育”环境背景下,如何巧妙地融入“以文育人”,把“思政”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是新时期英语教育的一大目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思政化建设现状,探讨在高校英语课程中如何提高师生对中国文化的思想认知并强化英语老师和学生的思政意识,形成并巩固正确的价值观,从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探究思政教育。关键词: 思政教育 公共英语教学 教育策略1.引言一直以来,大学基础英语教学基本围绕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而展开,通过语言教学和练习,了解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使学生拥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较高的英语使用水平,能在国

2、际化环境中对英语语言文化应用自如。近几年来,随着“思政”大背景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学把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结合,既学习了英语语言,又培养了人文素养,提高了师生的整体素质。因为课程思政既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思维方式1(16-18)。不仅说明在教与学中要紧跟时代脚步,立志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还体现在教育每一个环节中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对师生的重要意义。2.高校基础英语课堂内的思政教育现状2.1大学本科生的思政意识弱时代飞速发展,科技迅猛地前進,当代大学生接触的多媒体很广泛,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形形色色的消息,整体判断力比较差,很难做出正确的取舍。同时,一些学生在平时学

3、习中了解到的西方文化和西方价值观比较片面,没有权衡的能力,这容易对当代大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更让他们无法辨别,形成错误思想意识。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大力提倡思政教育,英语课堂不再局限于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了解和交流,基础英语课堂更多地加入与时俱进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不断的熏陶,帮助年轻大学生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这种英语教育方式和思维的改变,不仅帮助学生真正拓宽国际化视野,还对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起到更大的作用。因为在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刚进入大学校门的青年学生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西方文化和价值观,还要让他们分辨出西方文化中的糟粕与精华,学习先进之处,摒弃违背人类、违背历史的糟粕,加强

4、对大学生的立德树人教育。2.2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不强首先,在当前基础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有英语四六级的过级需求,所以大部分老师不得不强调英语知识点讲解和巩固,以及跨文化交际水平的提高。在基础英语教学活动中,由于时间和课时的限制,教师要尽可能提高英语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难免忽略思想文化的学习和提高,导致顾此失彼,在教学方面很难通过熏陶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思政意识。其次,英语是一种西方语言,涉及更多的是西方思维和文化,长期以来,西方文化输入较多,多选用的是西方国家的素材,导致思政教育在英语课堂内难以开展。而且术业有专攻,高校英语教师在培养和学习方面,更多地涉及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语言特征研究,对思政教育

5、的学习不够深入,缺乏思政教育能力,导致教授学生相关主题时,导入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缺少对本土文化的输出和讲解,反而误导学生,使他们在对比中国西方文化时,无法做出权衡,难以传承中国文化。2.3英语课堂内的思政教育方式较单一在公共英语课堂内,面对复杂多样的英语句法架构和抽象的思维模式,教师一般通过分析对比剖析,从词汇的推敲选择,到语境的适用性及句式结构的合理性等多方面讲解,学生发挥自主能力的空间很大,但在多数情况下,思政内容偏理论性,知识面较广,而且专业性很强,学生自主解译的空间较小,只要熟记相关知识信息就足矣,这种单一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在英语课堂内了解思政较被动。3.高校基础英语教学中思政教

6、育策略3.1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普及化教育新时期的大学生从小生活在和平安宁的祖国怀抱中,面对历史,面对无数先烈和为祖国的大好河山献出热血和生命的仁人志士,他们的了解停留在教科书和纪录片中,通过大学校园活动可以加深他们对历史的记忆。铭记历史,才能勇往直前。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爱国。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流传至今的任何一个节日、任何一个活动都是开展思政教育的契机。比如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在和学生课堂讨论时,学生回答:“这个节日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我们这一天要吃粽子”,以及,“为什么要吃粽子而不是其他的食物”,“为什么在中国的南北方,纪念屈原的活动有不同”,“划龙舟的由来”等。

7、这些问题稍微延伸扩展一下,以抢答竞赛的形式展开,学生们不仅在娱乐的氛围中习得了二语语言,经过有组织有秩序的探讨,还加深了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对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知。上课时的一个话题是“Lets Go Somewhere”,学生讨论很积极,列举曾经领略过的大好风景,被祖国保存完好的自然资源感动着。他们描述在少数民族地区受到的热情接待,被和谐好客的当地人触动着。他们眉飞色舞地表达着第一次乘高铁的兴奋感。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和谐的人文环境,面对这一切,大家为之自豪、为之骄傲,因为这一切都是伟大的祖国带给国人的美好体验。因此,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内容时,完全可以随时拓展到思政教育,在

8、潜移默化中不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不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3.2增强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教育的主导因素是教师,增强大学生的思政意识关键在于教师,在英语课堂内,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和思政素养也要依靠英语教师。英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要设计者和核心参与者,必须从自身入手,不断加强对中国文化的学习,有意识地培养爱国情怀,更要深入学习中国文化。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悟透,才能更好地解读西方文化,才能更好地教授外语。在课堂内容讲解时,加入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化,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加深对自己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在每次教学环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地看待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在

9、分析文化多元性的同时建立文化自信,增强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能力。3.3大学英语课堂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笔者从2020年3月开始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把教材内容、时政热点和中国传统节日等相结合,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效果。3.3.1利用英语教材进行思政教育以贵州某高校大学英语3为例,本校采用的教材是新视野大学英语3第三版,此教材中不乏适合思政教育的主题文章。其中有两篇文章分别是Reflections of a Chinese Mother in the West和A Western Mothers Response,都是通过中西方为人父母的方法对比,展示哪种方法更有优势

10、。笔者就此话题开展了英语演讲和辩论,学生很积极踊跃地参加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些还上传视频,把自己的想法和视角分享给更多人看。在演讲中,他们举例“断机教子”“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匡衡凿壁偷光”等流传已久的故事,用身边无数“慈父严母”的故事告诉大家,正是由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精髓的影響,造就了伟大的中国父母,培养出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这就是文化自信,就是文化自豪感。而且在相互讨论中,学生对不同故事反映的不同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学生对自我价值观的思辨,建立健全完善的价值观和生活观。这样的演讲和视频分享,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使他们明白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悠

11、久历史的传承,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知。3.3.2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加入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课内,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尝试创新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启发式问答和辩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国际形势。2020年上半年,笔者在所教三个班级同时布置了一个英语实验项目,主题为“名人故事”,要求学生在不限题材的情况下,以微视频的形式反映对名人故事的理解和认知。当然此项目的主要要求是“把思政元素加进去,即体现习近平同志的青年观拼搏,奋斗,责任与担当”,不仅体现学生的语言知识,还反映他们对事物认知的高度和明白自身

12、的担当与使命。一个月后,每个班级分别以不同团队的形式在课堂内展示了视频成果。有扮演为脱贫攻坚献出生命的村支书,有毕业后回家乡帮助家乡脱贫致富的大学生村官,也有演绎抗疫中的医生、护士和普通的工人们做出的牺牲和奉献,更有演绎“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周恩来同志的名人故事。简单的作品,朴实的中华故事,每个小组成员都尽力演绎自己扮演的角色,解读角色折射出的中国文化。所以,在基础英语课堂内,英语教师无需设定特定的限制,给予学生更多的可发挥空间,利用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此次实验后,学生反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水平,更可以通过查资料、小组成员讨论和反复模仿

13、演练,理解一代代青年为国家、为民族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这一实践,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以及师生良好的互动点评中,英语教师将课程中反映的文化价值观正向传播给学生,使学生将知识融入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情怀中,更以国际化的视野把思政融入理想信念中。4.结语高校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是学校的必修课,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在英语课堂内进行思政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正确的意识形态,通过对比学习中西方文化,取其精华,才能不被诱惑或者误导。信息爆炸时代,当代大学生只有拥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了解不同的思维形态,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总之,在高校基础英语课堂内,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潜移默化地、有效地开展思政教育,不断加强自我认知和文化修养,这样思政教育才能体现意义和价值,既帮助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责任感,又达到立德树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参考文献:1席晶晶.反思与重构:课程思政视角下的高职英语教学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2).2杨雪.高校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渗透分析J.海外英语,2020(11):143-144.3陈芳.浅析高校英语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0(8):101-103.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