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末总复习(共12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12388769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末总复习(共12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上海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末总复习(共12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上海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末总复习(共12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上海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末总复习(共12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上海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末总复习(共12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末总复习(共12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教材高一化学下学期末总复习(共12页)(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一下学期化学期末复习要点一、硫、氮单质及化合物(一) 硫单质:黑火药的使用:S+2KNO3+3CK2S+3CO2+N21.物理性质:硫是淡黄色晶体,脆,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2.化学性质:(1)氧化性():加热硫粉和铁粉的混合物,燃烧生成黑色难溶固体:Fe+SFeS 将铜丝伸入硫蒸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2Cu+SCu2S。由上可得:硫和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会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特例:硫与汞反应:Hg+SHgS(黑色)(该反应可除地上散落的汞)。由Fe、Cu与Cl2的反应,可得出氧化性的强弱顺序:Cl2S,所以硫是一种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硫和炭在高温

2、时、硫蒸气和氢气在加热时也可发生反应: (2)还原性():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反应都是:S+O2 SO2 (二) 硫化氢:1.物理性质:无色、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剧毒,密度比空气略大,能12.6溶于水,得弱酸性的氢硫酸。2.化学性质:H2S中S显2价,是硫元素的最低价,因此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其化合价只能升高,表现还原性。(1)H2S的燃烧:在空气中点燃H2S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洁净小烧杯,可观察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小烧杯内壁有水珠,且出现黄色固体,这是因为O2不充足;H2S若在充足的O2中燃烧,会发出淡蓝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化

3、学方程式:2H2SO2(不足) 2S2H2O 2H2S3O2(充足) 2SO22H2O(2)可被卤素单质氧化:H2SX2S2HX (X2指Cl2、Br2、I2) 如:H2SI22HIS(3)将分别盛有H2S和SO2气体的两集气瓶口对口并抽去玻璃片使之混合,可观察到瓶壁上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此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表示为:,其中氧化剂是SO2,还原剂是H2S,氧化产物、还原产物都是S,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4)不稳定性:受热易分解 H2SH2S3.氢硫酸及盐:(1)氢硫酸是一种易挥发的二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还弱,具有酸的通性。可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H2S,以防污染环境。(

4、2) CuS、PbS、Ag2S都是既难溶于水,又难溶于稀的强酸(如稀HNO3)的黑色物质,所以可用CuSO4溶液除H2S,用湿润的Pb(NO3)2试纸验证H2S的存在(观察试纸是否变黑)。H2SCuSO4CuSH2SO4 H2SPb(NO3)2PbS2HNO34.实验室常用FeS与稀H2SO4或稀HCl反应制取H2S气体,装置可与实验室制H2或CO2的制法相同。 FeS + 2HCl FeCl2 + 2H2S(三) 二氧化硫:1.物理性质:无色、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沸点较高)。易溶于水(1:40),溶于水形成亚硫酸,显中等(弱)酸性。2.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S

5、O2 + H2OH2SO3,生成的亚硫酸是一种不稳定的弱酸。(2)弱氧化性:2H2S+SO23S+2H2O(3)较强还原性:被氧气氧化:2SO2 + O22SO3;被卤素单质X2(Cl2、Br2、I2)氧化:使溴水褪色 Br2+ SO2+2H2OH2SO4+2HBr;被KMnO4氧化:使KMnO4溶液紫色褪去。(4)漂白性:二氧化硫能使红色品红溶液褪色,但当加热时,溶液又重新变成红色。3.亚硫酸及其盐的主要化学性质:比SO2更强的还原性,易被氧化。4.酸雨:(1)判断标准:PH5.6的雨水(2)酸雨的成因:主要是由煤、石油产品燃烧生成的SO2造成的,SO2+H2OH2SO3,2H2SO3+O2

6、H2SO4或2SO2+O22SO3,SO3+H2OH2SO4(3)酸雨的危害及防护:(了解)。(四) 硫酸:1.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酸的通性(强酸) H+的弱氧化性(如与金属置换氢气)。2.浓硫酸的特性:(1)难挥发性:是一种高沸点、难挥发性酸,利用此性质可制取HF、HCl、HNO3。(2)吸水性:浓硫酸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来干燥不与它起反应的气体。(3)脱水性(炭化):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现象: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炭。(4)强氧化性:浓硫酸与铜反应:Cu2H2SO4(浓

7、)CuSO4SO22H2O,浓硫酸也与木炭反应:C2H2SO4CO22SO22H2O。注意:Al和Fe在冷的浓硫酸中会发生钝化,所以可以用铁或铝的容器盛装浓硫酸。3.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先用盐酸把溶液酸化,以排除CO32-、SO32-、Ag+等可能造成的干扰,再加入BaCl2溶液,根据是否有白色沉淀出现来判断原溶液中是否有SO42-存在。4.几种重要的硫酸盐:硫酸盐结晶水合物俗称色态主要用途硫酸钙CaSO42H2O生石膏、石膏白色固体制粉笔、模型、雕像、石膏绷带、调节水泥凝固时间2CaSO4H2O熟石膏白色固体硫酸钡重晶石白色固体白色颜料、医用“钡餐”硫酸铜CuSO45H2O胆矾蓝色晶体制农药(

8、玻尔多液) 、电解精炼铜硫酸铝钾KAl(SO4)212H2O明矾无色晶体净水剂(五) 氮气:1.化学性质:很强的稳定性,可从结构上(电子式:、结构式:)去分析。(1) 与氧气的反应:N2+O2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可解释“雷雨发庄稼”)。NO为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NO2是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者都有毒,是大气污染物。(2)与氢气的反应(工业制氨):N2+3H22NH3(注意反应条件、可逆反应)。(3) 与活泼金属的反应:N23MgMg3N22.氮的固定:把游离态的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叫氮的固定,又分为天然固氮和人工固氮。(六) 氨:1.分

9、子结构:三角锥形,电子式:。2.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极易溶于水(1:700)(可用喷泉实验验证)3.化学性质:(1)氨与水反应:NH3+H2ONH3H2ONH4+OH- (在喷泉实验中,烧瓶内溶液变红,说明氨溶于水后呈碱性。)(2)与酸反应:NH3+HClNH4Cl (分别蘸有浓氨水与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会出现白烟。)氨同样能跟其它酸化合生成铵盐。如:NH3+HNO3NH3NO3 2NH3+H2SO4(NH4)2SO4(3)与氧气反应:4NH3+5O2 4NO+6H2O:现象:插入时红热铂丝保持红热,瓶内或瓶口出现红棕色气体,液面可能有白雾。4.氨的实验室制法:2NH4C

10、l(s)+Ca(OH) 2(s) CaCl2+ 2NH3+2H2O(1)若无固体NH4Cl、Ca(OH)2,能否用溶液代替?(不可,因NH3极易溶于水)(2)固体和固体混合加热制气需选用什么仪器?(选用硬质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3)我们已学过哪些气体的制备与NH3相同?(实验室制O2)(4)如何收集氨气?为什么?为什么收集NH3的试管要十分干燥?(口向下排空气,密度比空气小。氨气极易溶于水)(5)根据NH3的性质,可用什么方法检验NH3是否收集满?(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6)多余的氨气是否需处理?如何处理?(需处理,可用水或酸吸收)(7)干燥NH3可选择什么干燥剂?(碱石灰)(七

11、) 铵盐:1.物理性质:均为白色晶体、均易溶于水。2.化学性质:(1)铵盐受热易分解:NH4ClNH3+HCl、NH4HCO3NH3+CO2+H2O 所以在保存和施用氨态氮肥时,应注意低温,施后覆盖。(2)铵盐与碱共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H4+ + OH NH3 + H2O3.铵盐的检验:与碱共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 化学反应速率:1.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可表示为:。2.物质浓度是物质的量浓度以mol/L为单位,时间单位通常可用s、min、h表示,因此反应速率的单位一般为mol/(Ls)、mol/(Lm

12、on)或mol/(Lh)。3.用不同的物质表示同一时间的反应速率时,其数值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各化学计量数的比,如反应,则有:v(A):v(B):v(C):v(D) = m : n : p : q 。4.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内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2)外因:浓度: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就越快。温度: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压强: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通过改变容器体积可使压强变化,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一般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光、超声波、放射线等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如反应物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快。(二) 化学平衡:1.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

13、征是正和逆相等,这是判断达到平衡状态的根本标志。由于正=逆,可使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所以一般情况下平衡体系的压强、气体密度、浓度等多种宏观性质也保持不变,这些宏观的特征有时也可作为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2.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少生成物的浓度,都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之,则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固体和纯液体(无浓度)量的增多或减少一般不影响平衡。(2)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会使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应

14、注意,有些可逆反应,如H2(气)+I2(气)2HI(气),反应前后气态物质的总体积没有变化,则增大或减小压强都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另外,平衡混合物都是固体或液体时,改变压强也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3)温度对于化学平衡的影响: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改变会无条件影响化学平衡)(4)催化剂:由于使用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影响的幅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使用催化剂可影响(一般加快)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时间。3.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和温度等),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

15、向移动。说明:必须有平衡体系存在;一般认为影响平衡的因素只有浓度、压强、温度三种外界条件;平衡移动的结果只能减弱(不可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4.对于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有关的图像问题:(1)认清坐标系,清楚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2)分析清楚起点、终点,中间转折点(拐点)的含义;(3)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分清不变、渐变和突变,分析其变化原因。(4)若图像中有三个变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变化对应关系。三、电解质溶液(一) 电解质的电离:1.电解质、非电解质及强、弱电解质比较:概念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能电离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发生电离的化合物常见代表物强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