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习题解答(共14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12338862 上传时间:2021-11-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习题解答(共14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习题解答(共14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习题解答(共14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习题解答(共14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习题解答(共14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习题解答(共14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习题解答(共14页)(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4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习题解答 习题4.1 是非判断题(1) 变形体虚功原理仅适用于弹性体系,不适用于非弹性体系。()(2) 虚功原理中的力状态和位移状态都是虚设的。()(3) 功的互等定理仅适用于线弹性体系,不适用于非线弹性体系。()(4) 反力互等定理仅适用于超静定结构,不适用于静定结构。()(5) 对于静定结构,有变形就一定有内力。()(6) 对于静定结构,有位移就一定有变形。()(7) 习题4.1(7)图所示体系中各杆EA相同,则两图中C点的水平位移相等。()(8) MP图,图如习题4.1(8)图所示,EI=常数。下列图乘结果是正确的: ()(9) MP图

2、、图如习题4.1(9)图所示,下列图乘结果是正确的: ()(10) 习题4.1(10)图所示结构的两个平衡状态中,有一个为温度变化,此时功的互等定理不成立。() 习题 4.1(7)图 习题 4.1(8)图 习题 4.1(9)图 习题 4.1(10)图【解】(1)错误。变形体虚功原理适用于弹性和非弹性的所有体系。(2)错误。只有一个状态是虚设的。(3)正确。(4)错误。反力互等定理适用于线弹性的静定和超静定结构。(5)错误。譬如静定结构在温度变化作用下,有变形但没有内力。(6)错误。譬如静定结构在支座移动作用下,有位移但没有变形。(7)正确。由桁架的位移计算公式可知。(8)错误。由于取的图为折线

3、图,应分段图乘。(9)正确。(10)正确。 习题4.2 填空题(1) 习题4.2(1)图所示刚架,由于支座B下沉D所引起D点的水平位移DDH=_。(2) 虚功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应用形式,即_原理和_原理。其中,用于求位移的是_原理。(3) 用单位荷载法计算位移时,虚拟状态中所加的荷载应是与所求广义位移相应的_。(4) 图乘法的应用条件是:_且MP与图中至少有一个为直线图形。(5) 已知刚架在荷载作用下的MP图如习题4.2(5)图所示,曲线为二次抛物线,横梁的抗弯刚度为2EI,竖杆为EI,则横梁中点K的竖向位移为_。(6) 习题4.2(6)图所示拱中拉杆AB比原设计长度短了1.5cm,由此引起C点

4、的竖向位移为_;引起支座A的水平反力为_。(7) 习题4.2(7)图所示结构,当C点有FP=1()作用时,D点竖向位移等于D (),当E点有图示荷载作用时,C点的竖向位移为_。(8) 习题4.2(8)图(a)所示连续梁支座B的反力为,则该连续梁在支座B下沉DB=1时(如图(b)所示),D点的竖向位移=_。 习题 4.2(1)图 习题 4.2(5)图 习题 4.2(6)图 习题 4.2(7)图习题 4.2(8)图【解】(1)。根据公式计算。(2)虚位移、虚力;虚力 。(3)广义单位力。(4)EI为常数的直线杆。(5)。先在K点加单位力并绘图,然后利用图乘法公式计算。(6);0。C点的竖向位移用公

5、式计算;制造误差不会引起静定结构产生反力和内力。(7)。由位移互等定理可知,C点作用单位力时,E点沿M方向的位移为。则E点作用单位力M=1时,C点产生的位移为。(8)。对(a)、(b)两个图示状态,应用功的互等定理可得结果。习题4.3 分别用积分法和图乘法求习题4.3图所示各指定位移DCV。EI为常数。【解】1)求DCV 习题4.3(1)图(1) 积分法绘MP图,如习题4.3(1)(b)图所示。在C点加竖向单位力FP=1,并绘图如习题4.3(1)(c)图所示。由于该两个弯矩图对称,可计算一半,再将结果乘以2。AC段弯矩为,则(2) 图乘法2)求DCV 习题4.3(2)图(1) 积分法绘MP图,

6、如习题4.3(2)(b)图所示。在C点加竖向单位力并绘图,如习题4.3(2)(c)图所示。以C点为坐标原点,x轴向左为正,求得AC段(0x2)弯矩为,则(2) 图乘法由计算位移的图乘法公式,得 3)求DCV 习题4.3(3)图(1) 积分法绘MP图,如习题4.3(3)(b)图所示。在C点加竖向单位力并绘图,如习题4.3(3)(c)图所示。根据图中的坐标系,两杆的弯矩(按下侧受拉求)分别为AB杆,CB杆,则(2)图乘法 4)求jA 习题4.3(4)图(1)积分法绘MP图,如习题4.3(4)(b)图所示。在A点加单位力偶并绘图,如习题4.3(4)(c)图所示。以A为坐标原点,x轴向右为正,弯矩表达

7、式(以下侧受拉为正)为,则( )(2) 图乘法由计算位移的图乘法公式,得 ( )习题4.4 分别用积分法和图乘法求习题4.4(a)图所示刚架C点的水平位移DCH。已知EI=常数。习题4.4图【解】1)积分法、图分别如习题 4.4(b)、(c)图所示,建立坐标系如(c)图所示。各杆的弯矩用x表示,分别为CD杆,AB杆,代入公式计算,得2)图乘法习题4.5习题4.5(a)图所示桁架各杆截面均为A=210-3m2,E=2.1108kN/m2,FP=30kN,d=2m。试求C点的竖向位移。 习题 4.5图【解】绘图,如习题4.5(b)图所示。在C点加竖向单位力,并绘图,如习题4.5(c)图所示。由桁架

8、的位移计算公式,求得习题4.6 分别用图乘法计算习题4.3和习题4.4中各位移。(见以上各题)习题4.7 用图乘法求习题4.7(1)、(2)、(3)、(4)图所示各结构的指定位移。EI为常数。【解】1)求 习题 4.7(1)图绘图,如习题4.7(1)(b)图所示;在C点加竖向单位力,并绘图,如习题4.7(1)(c)图所示。由计算位移的图乘法公式,得2)求jD习题 4.7(2)图绘和图,分别如习题4.7(2)(b)、(c)图所示。由计算位移的图乘法公式,得( )3)求A、B两截面的相对转角jAB习题 4.7(3)图绘和图,分别如习题4.7(3)(b)、(c)图所示。由计算位移的图乘法公式,得(

9、)4)求C、D两点间的相对线位移及铰C左右两侧截面C1、C2之间的相对转角习题 4.7(4)图绘图,如习题4.7(4)(b)图所示。分别加一对单位力和单位力偶,并绘图,如习题4.7(4)(c)、(d)图所示。由计算位移的图乘法公式,得( )习题4.8 求习题4.8(a)图所示刚架A、B两点间水平相对位移,并勾绘变形曲线。已知EI=常数。 习题 4.8图【解】绘和图,分别如习题4.8(b)、(c)图所示。则变形曲线如习题4.8(d)图所示,需注意图中A、B两点以上为直线。习题4.9 习题4.9(a)图所示梁的EI=常数,在荷载FP作用下,已测得截面B的角位移为0.001rad(顺时针),试求C点

10、的竖向位移。习题 4.9图【解】绘图,在B点加单位力偶并绘图,分别如习题4.9(b)、(c)图所示。图乘得令,得。 下面求(在图中令即为对应之图): 习题4.10 习题4.10(a)图所示结构中,EA=4105kN,EI=2.4104kNm2。为使D点竖向位移不超过1cm,所受荷载q最大能为多少?习题 4.10图【解】绘梁杆的图、桁杆的图,如习题4.10(b) 图所示。在D点加竖向单位力,绘梁杆的图、桁杆的图,如习题4.10(c)图所示。 由组合结构的位移计算公式,求得为令,解得即q不超过时,D点竖向位移不超过1cm。习题4.11 试计算由于习题4.11(a)图所示支座移动所引起C点的竖向位移

11、DCV及铰B两侧截面间的相对转角。习题 4.11图【解】在C点加一竖向单位力,求出支座移动处的反力,如习题4.11(b) 图所示。则 在铰B两侧截面加一对单位力偶,求出支座移动处的反力,如习题4.11(c) 图所示。则习题4.12 习题4.12(a)、(b)图所示刚架各杆为等截面,截面高度h=0.5m,a =10-5,刚架内侧温度升高了40,外侧升高了10。试求:图(a)中A、B间的水平相对线位移DAB。图(b)中的B点的水平位移DBH。习题 4.12图 【解】1)求图(a)中DAB 在A、B两点加一对单位力,绘图和图,如习题4.12(c) 图所示。按如下公式计算DAB因AC,BD杆两侧温度均

12、升高了40,对上式无影响。其他四边代入上式计算结果相互抵消,故。2)求图(b)中的DBH 在B点加一水平单位力,绘图和图,如习题4.12(d) 图所示。习题4.13 由于制造误差,习题4.13(a)图所示桁架中HI杆长了0.8cm,CG杆短了0.6cm,试求装配后中间结点G的水平偏离值DGH。习题 4.13图 【解】在G点加一水平单位力,解出HI,CG杆的轴力,如习题4.13(b)图所示。则习题4.14 求习题4.14(a)图所示结构中B点的水平位移DBH。已知弹性支座的刚度系数k1=EI/l,k2=2EI/l3。习题 4.14图【解】(1)绘图,并求支反力,如习题4.14(b)图所示。(2)在B点加一水平单位力,绘图,并求支反力,如习题4.14(c)图所示。(3)由公式,得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