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1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已经教完考完,感觉除法竖式计算和四则递等式运算教得比去年好些,大部分的学生已掌握,很少出现形式各异的错误,个别学能力弱的学生试商仍感觉困难,我也感到力不从心了,只能慢慢来。 除法这一单元,由于计算都是死算,不像简便运算那么难,相关的解决问题也较为简单,只是在三年级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问题情境中把数字改为除数是两位数而已,所以大部分学生容易接受理解其中的数量关系。 今年教除法的体会是,不再是示范,让学生模仿。而是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因充满疑惑而变得有兴趣。我在教商不变的规律竖式计算时,采取和学生比赛的形式,学生都输给我了,不服气,进
2、而对我的方法很感兴趣。自行观察发现简便省时之处,就轻松学会了。我只需要强化下难点:如末尾有O:7800/30= 和有余数的情况:7700/300= 还有不够商要补0:7560/70= 的计算方法即可。另外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简便方法计算时也可用此种方法,效果不错! 另外,充分利用好学生错误的生成资源,把错误全部暴露,让学生多做“森林小医生”找出计算毛病,集体分析纠正。这样,学生犯的错误就慢慢少了,印象也比较深刻。 发现,计算教学的单元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他们会发现只要自己细心计算就能拿A+,这样,让中等生和中下生都找回了一些学数学的信心,有利于他们以后的数学学。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2 1导入
3、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从导入开始,我就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讲学生感兴趣的故事、猜谜、组织有趣的游戏等方法导入新课,使学生很快进入了学状态,产生学兴趣。例如:在学“时、分、秒”的认识时,在导入时教师先出示了一个谜语。“弟弟长,哥哥短,两人赛跑大家看;弟弟跑了十二圈,哥哥一圈才跑完。”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地猜了起来,很快“钟表”这个谜语就被学生猜出来了。就在学生充满兴趣时,教师引导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和钟表交朋友,愿意吗?”新课这样导入,何愁引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呢?又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时,教师可以先出示
4、4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先露出比黄花多的2朵。然后再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吗?”果真是6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我话锋一转“红花6朵是怎样的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的外在兴趣引入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转入抽象思维。2.学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过程中,既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对学过程产生兴趣。即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教学情
5、境,通过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的碰撞,通过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把学生的探索、发现引向深入,使学生在自主学中,把学生逼向学的观念,随着问题的提出、解决、把学生推到一个又一个的思维的波峰浪谷,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保持学生的学兴趣。如在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时,引入新课之后,教师让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了算式,给这些算式分类,学生们很快就分出了四类;第一类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第二类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第三类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第四类是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前两类学生们都已经学过,能正确计算。但是后两类是这节课要学的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孩子们,
6、你们同组之间能互相帮助,解决后两类算式的计算吗?”学生很快地就找到了多种计算方法,并在班上进行了交流,在学生们的自我交流中。他们掌握了新知识,调动了学生们的学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教学不仅是师生双方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样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积极激发学生的兴趣,必然激活和加速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积极的鼓励,会心的微笑,殷切的期待,教师为学生创造的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必然会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条件,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3 教学过程:一、创境1、直接出示:师口述:张阿姨买5件夹克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你们能用两种方法解
7、答吗?(独立)指名板演2、组织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比较:最后结果,你发现什么?说明:这样的两个算式可写成一个等式3、出示课题运算律今天,我们就来仔细研究这两个算式,找出其中隐藏的秘密。二、探究:1、仔细观察此算式,比较等号的两边有什么联系?2、明确: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根据观察,你有什么猜想?是不是所有这样的两道算式间都有这样联系呢?列举指名口答算式齐计算感受结果相等4、发现规律5、出示公式三、应用深化1、完成1,填一填2、完成23、完成4老师出一道算式,请同学们根据乘法分配律,说出算式,比比谁反应最快。4、完成3:你能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长
8、方形菜地周长吗?5、完成5四、回顾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对自主探究与有效生成几点尝试乘法分配律教学案例与反思一、回顾本课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两种算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即先算出一套的和再乘5套,与先分别算5件及服和5条裤子的总价再相加,它们的结果相等;再通过例举验证,观察比较,归纳出乘法分配律;最后进行多层次的练,进一步提升孩子们对乘法分配律理解与应用。二、反思新课程如春风化雨,走进了师生的生活。倡导自主探究,关注有效生成,成为新课程改革永恒的主题。在追求有效的教学中我作出了以下几点的尝试:1、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对于5套运动服一
9、共多少元,这样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驾轻就熟的。结合熟悉的问题情境,便于学生理解两种算法间的联系与区别,为后叙对乘法分配律的成功探究理好伏笔。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找准了学生的知识起点,才能有效的教学,熟悉的问题情境面向全体学生,只有全面参与的探究,才是真正的自主有效的探究。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验证过程中形成共识。数学的猜想是在一系列的实验、观察、归纳、类比的基础上获得的,数学活动脱离了猜想就会显得没有意义。本课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探究过程分为几个层次:(1)启发猜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出猜想。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激起创新的
10、火花。(2)例举验证。让学生围绕猜想,以小组探究为主要形式,以独立思考例举算式与合作学有机结合,算出得数发现两种算式结果相等,在相互交流中,形成对乘法分配律的共识。在交流、合作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3、设计多层次练,在层层深入中启迪学生的智慧在形成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后,分几个层次运用知识训练,首先是基础训练,书本55页第1、2、3题练从正的两个角度进行,使学生明确乘法分配律是互逆的。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真正理解并掌握的目标。其次变式练,我将书本55页第4题组练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国松的氛围中,发现用乘法分配律可使计算方便。最后拓展延伸启迪智慧。练中再次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与
11、比较体会到乘法分配律不仅适用于一个数两个数的和,也适用于一个数乘两个数的差。在这层层深入的练中面向了全体学生,使每个孩子有所进步,有所发现,有所启迪,有所收获。新课改的脚步在前行,新课扆的理念在深入。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内化新课程理念,才能使自己的教学面向全体,促使学生真正的自主探究,成为学的主人。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4 【案例】教学过程:(一)感知学情1、揭示课题分数2、说分数,介绍分数。(1)谁来说一个分数?(2)介绍某个分数的知识。意义各部分名称3、分数的产生。(1)从课题中感悟分数的产生。(2)猜哪个分数最早产生。(3)介绍分数产生的过程。(二)、体验分数1、分实物,动手操作,产生分数(1
12、)一个苹果(2)1米长的毛线(3)6个苹果(4)10根小棒(5)8颗糖2、交流分数(1)苹果(突出平均分)(2)毛线产生多个分数(3)6个苹果片突出一个整体(4)10根小棒产生多个分数(5)8颗糖产生多个分数3、概括分数的意义(1)概括单位“1”概括单位“1”找黑板上的单位“1”举例单位“1”(2)概括分数的意义2人小组内交流分数的意义举手回答分数的意义感悟数学家说的分数的意义体会分子和分母的意义(三)解决问题1、学生自主解答2、利用媒体反馈交流答案(四)学方法的引导1、本课小结2、多种学方式的引导。看书,看课本看课外书,和同学一起讨论上网学同学间相互交流(五)动脑筋回教室【评析】这堂数学课,
13、较好地实践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的这一重要方式。动手实践。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这两段话,都强调了数学教学让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堂课,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实践。例如,在体验“分数的产生”时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苹果、毛线、10根小棒、8颗糖等实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受到在数学中除了把一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把10根小棒、8颗糖等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从而进行
14、平均分。自主探索。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实施新课标,就是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陈旧的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这一堂课,学生自始至终地进行自主学、自主探索、自主感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的作用只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发现者。例如,在教学单位“1”时并没有把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让学生在动手分苹果、小棒、糖的过程中感受单位“1”的真正含义。从课堂的学氛围看
15、出,学生的自主探索,确实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说: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要进行有效的学,合作学、相互交流是很有效的方式。因为合作学、相互交流优于个体的独自的学。让学生合作交流,做得比较扎实。例如,在“体验分数”时,老师让学生合作分实物产生分数,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交流中判断其他同学说的分数与所分的实物是否一致,学生在对与错之中掌握知识。这一堂课,学生的合作交流,有自由组合合作交流,有同桌合作探究,有小组合作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学生的发言积极主动,讨论认真活跃,交流颇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搞花架子,流于形式。 四年级数学教学反思5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