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第一阶段活动总结2[范文大全]

上传人:pm****9 文档编号:212031599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第一阶段活动总结2[范文大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第一阶段活动总结2[范文大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第一阶段活动总结2[范文大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排查大接访大化解第一阶段活动总结2范文大全 “三大”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为切实保证大排查进村入户达到 100%全覆盖,真正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我市“三大活动”领导组对全市379个农村、20余个居委会,逐门逐户征求群众的意见和诉求。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个体工商户、驻市单位也要逐一上门征求意见。今年开始的“三大”活动,就是为了让我们教师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与探索,加强师德建设、适时更新知识结构,对现代教育以及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下面我谈谈我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中一切师

2、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严谨治学、勤于进取”、“热爱学生、积极育人”、“勇于科研、平等竞争”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良好职业道德。 二、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特别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在教学中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创新,是学生发挥潜力成长成才的基本素质。培养,必须贯穿于素质

3、教育立体工程的一切层面、所有角度。教师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专业,但都必须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现者、传导者。如果教师本身缺乏创新素质,又怎么能以“身教”的师表来树揩模,导方向,作人梯。因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学校管理队伍,首先必须是有创新素质的队伍,才能把学校办成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而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必须通过“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观念,接受新知,强化创新精神。要破“以教为主”、“教与学统一”的观念,立“教为不教”的观念;立全面考察创新能力的观念;立开放办学的国际化大教育观。 三、教师良好的个性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 教师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影响着施教的成果。教师个性的

4、影响具有导向、凝聚、使学生亲师等多种功能,教师的良好个性品质一旦得到学生的认同,就会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从而由认同到模仿乃至内化。良好的个性一个人的个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不同素质基础,又有后天环境条件的影响,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后天环境的影响。就青少年学生而言,影响他们良好个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施教 1者教师的个性。由此可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热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使其得以全面发展,是教师成功的关键。 四、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心理素质良好的教师,会凭借自己的语言、行为和情绪,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5、学生在教师的感召下,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体验到愉悦、满足的情感,并流露出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于是,在双方的协同努力下,创造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和课堂氛围。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令人乐而忘忧,如沐春风。 21世纪是信息与生命大发展的“精神文明世纪”。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使命的教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总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为深刻的是对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教师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面对环境的变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绪的困扰;在不断提高知识素养的基础上,培养自信乐观、豁达开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总之,我们要借这次“三大”活动的东风,端正态度,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无愧于教师的神圣职责。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