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地分等单元综合分值计算方法、工作附表、指标体系、单元综合分值或定级指数计算方法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211993537 上传时间:2021-11-1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1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地分等单元综合分值计算方法、工作附表、指标体系、单元综合分值或定级指数计算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园地分等单元综合分值计算方法、工作附表、指标体系、单元综合分值或定级指数计算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园地分等单元综合分值计算方法、工作附表、指标体系、单元综合分值或定级指数计算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园地分等单元综合分值计算方法、工作附表、指标体系、单元综合分值或定级指数计算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园地分等单元综合分值计算方法、工作附表、指标体系、单元综合分值或定级指数计算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地分等单元综合分值计算方法、工作附表、指标体系、单元综合分值或定级指数计算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地分等单元综合分值计算方法、工作附表、指标体系、单元综合分值或定级指数计算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D/T XXXXXXXXX 33 附 录 E (规范性) 园地分等单元综合分值计算方法 采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各分等单元综合分值,其数学模型为: i= W i =1 (E.1) 式中: Gi为第 i 个分等单元综合分值; Wj为第 j 个分等因素权重; Qij为第 i 个分等单元第 j 个分等指标的分值。 TD/T XXXXXXXXX 34 附 录 F (规范性) 园地分等定级工作附表 表F.1 等别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 第 页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一等 二等 三等 名称 代码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或市(地)或省)。

2、2.合计面积应等于各等别面积之和。 3.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4.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市(地)合计在首行。 5.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6.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TD/T XXXXXXXXX 35 表F.2 等别地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第 页共 页 行政区域 地类 地类合计 一等 二等 三等 名称 代码 果园 茶园 橡胶园 其他园地 合计 果园 茶园 橡胶园 其他园地

3、 合计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或市(地)或省)。 2.合计面积应等于各地类等别面积之和。 3.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4.市(地)级汇总,依据县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市(地)合计在首行。 5.省级汇总,依据市(地)级相应汇总表填写。填表至县,汇总至市(地)和省,各市(地)之间空一行,省合计在首行。 6.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TD/T XXXXXXXXX 36 表F.3 级别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 第 页共 页 行政区域 合计 一级 二级 三级 名称 代码

4、填表人: 填表日期: 检查人: 检查日期: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 2.合计面积应等于各级别面积之和。 3.县级汇总,填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4.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TD/T XXXXXXXXX 37 表F.4 级别地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公顷第 页共 页 行政区域 地类 地类合计 一级 二级 三级 名称 代码 果园 茶园 橡胶园 其他园地 合计 果园 茶园 橡胶园 其他园地 合计 填表要求:1.名称填写行政区域名称(乡镇或县)。 2.合计面积应等于各级别面积之和。 3.县级汇总,填

5、表至乡镇,汇总至县。县合计在首行。 4.填写面积数据的单元格格式应设置为数值,小数位数设置为 2 位,实际填写值应保留 6 位小数。 TD/T XXXXXXXXX 38 附 录 G (规范性) 园地定级指标体系 表 G.1 园地定级指标体系 因素 因子 指标 选择要求 数据来源 果园 茶园 橡胶园 其他园地 自然因素 土壤与地形条件 坡向 必选 必选 必选 备选 最新国土(自然资源)调查资料 坡度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最新国土(自然资源)调查资料 海拔 必选 备选 最新国土(自然资源)调查资料 土壤质地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最新土壤普查成果或实地调查 土壤 pH 值 必选 必选 必选

6、必选 最新土壤普查成果或典型调查和样品实验室分析 有效土层厚度 必选 必选 必选 备选 最新土壤普查成果或实地调查 土壤有机质含量 必选 必选 必选 备选 最新土壤普查成果或典型调查和样品实验室分析 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产出 每亩纯收益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调查测算、统计年鉴 亩产量 必选 必选 必选 调查测算、统计年鉴 割胶月数 备选 调查测算、统计年鉴 年均产胶量 必选 调查测算、统计年鉴 产品认证 备选 备选 备选 调查测算 管理条件 水源保证率 必选 必选 备选 利用实地调查与水利资料图件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计算 连片程度 备选 备选 备选 备选 调查测算 区位因素 区位条件 中心城市影

7、响度 备选 备选 备选 备选 调查测算 运输距离 必选 必选 必选 备选 调查测算 市场距离 备选 备选 备选 备选 调查测算 交通条件 道路通达度 备选 备选 备选 备选 调查测算 仓储运输距离 备选 备选 备选 备选 调查测算 对外交通便利度 必选 必选 必选 备选 调查测算 注:表格中的“”表示该项指标不参与该类园地评价。 指标说明:指标说明: 表中数据来源应作为做主要数据参考,现渠道获取的各指标数据不完整或现势性差的,应参考其他数据成果或通过调查测算补充。 TD/T XXXXXXXXX 39 a) 坡向:坡面法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方向。坡向数据可通过国土(自然资源)调查等途径获取。 b

8、) 坡度:定级单元的平均坡度值,坡度对土壤的厚度、土壤的水肥条件及作物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坡度数据可通过国土(自然资源)调查等途径获取。 c) 海拔:定级单元所在的高程。海拔数据可以通过国土(自然资源)调查等途径获取。 d) 土壤质地: 按土壤中不同粒径颗粒相对含量的组成而区分的粗细度。 土壤质地数据可通过最新土壤普查成果或实地调查获取。 e) 土壤pH值: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土壤pH值数据可通过最新土壤普查成果或典型调查和样品实验室分析获取。 f) 有效土层厚度:作物能够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当有障碍层时,为障碍层以上的土体厚度。有效土层厚度数据通过最新土壤普查成果或实地

9、调查获取。 g)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不同阶段的各种分解产物和合成物的总称。 土壤有机质含量数据可通过最新土壤普查成果或典型调查和样品实验室分析获取。 h) 每亩纯收入: 指三年平均每亩纯收入, 其中纯收入是总收入减去成本和其他费用剩余的收入。每亩纯收入可从实地调查或统计年鉴中获取。 i) 亩产量: 平均每亩土地面积上所收获的农产品数量。 亩产量可从实地调查或统计年鉴中获取。 j) 产品认证:指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产品认证可从实地调查中获取。 k) 割胶月数:是指一年中可以割胶的

10、月数。割胶月数可从实地调查或统计年鉴中获取。 l) 年均产胶量:是指三年平均每亩产胶量。年均产胶量可从实地调查或统计年鉴中获取。 m) 水源保证率: 是指预期用水量在多年中能够得到充分满足的年数的出现机率, 其中包括灌溉条件和周围河流。 水源保证率数据可从乡级或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获取灌溉保证率信息,或利用实地调查与水利资料图件信息相结合的方法计算获得。 n) 连片程度:是指同一质量区间地块的相连程度。连片程度可通过查阅最新全国国土(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工具计算。 o) 中心城市影响度: 是指中心城镇以上的中心城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 中心城市影响度可通过查阅最新全国国土

11、(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工具计算。 p) 运输距离:是指产品产地运往交货地点的距离。运输距离可通过查阅最新全国国土(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工具计算。 q) 市场距离: 指产品产地到最近农贸市场的距离。 市场距离数据可通过查阅最新全国国土(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工具计算。 r) 道路通达度:反映定级单元的交通便利情况。道路通达度可通过查阅最新全国国土(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工具计算。 s) 仓储运输距离:是指定级单元运往最近仓储、物流或加工点的距离。仓储运输距离数据可通过查阅最新全国国土(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12、分析工具计算。 t) 对外交通便利度: 是指定级单元到汽车站、 码头、 公交站点的便利程度, 由距离、 耗时、费用来反映。对外交通便利度数据可通过查阅最新全国国土(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工具计算。 TD/T XXXXXXXXX 40 附 录 H (规范性) 园地定级单元综合分值或定级指数计算方法 H.1 因素法 采用多因素加权求和法计算各定级单元综合分值,其数学模型为: i= W i =1 (H.1) 式中: Qi为第 i 个定级单元分值; Wj为第 j 个定级因素权重; Fij为第 i 个定级单元第 j 个定级指标的分值。 H.2 修正法 计算修正系数。 修正系数反映了修正因素在定级范围内的相对变化程度,其数学模型为: i = (H.2) 式中: i 为第 i 个单元第 j 个修正指标修正系数; 为该单元第 j 个修正指标综合指数; 为区域内第 j 个修正指标平均值。 计算定级指数。 采用加权指数和法计算园地定级指数,其数学模型为: = =1 (H.3) 式中: Qi为第 i 个定级单元的定级指数; Pi为第 i 个定级单元的分等指数; Wj为第 j 个指标的权重; kij为第 i 个定级单元第 j 个修正指标修正系数 m 为修正指标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