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3页

上传人:qz****0 文档编号:211795751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1000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1000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00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3页(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1000 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位于*镇下游的凹岸,下厂水闸以东的岸线上。码头结构为高桩梁板式结构。 本工程内容包括码头平台(94m*25m)、栈桥二座(43m*8m、51m*8m)、附属设施等。目 录1、编制依据32、工程概况43、项目管理体系部署64、施工准备75、施工进度计划86、主要工程施工方案97、工程质量保证措施218、工程安全保证措施229、文明施工及施工对环保影响的保护措施2410、其他保证措施261、编制依据 1.1 1000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图。 1.2 海港水文规范(JTJ213-98)。 1.3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 1.4

2、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J215-98)。 1.5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JTJ250-98)。 1.6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JTJ254-98)。 1.7 港口工程砼结构设计规范(JTJ267-98)。 1.8 水运工程砼试验规程(JTJ270-98)。 1.9 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71-98)。 1.10 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法规和规范。 1.11 招标人对本工程情况的介绍以及本公司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踏勘所了解的情况。 2、工程概况2.1 工程概述 1000 吨级多用途码头工程位于*镇下游的凹岸,下厂水闸以东的岸线上。码头结构为高桩梁板式结构。 本工程内容包括码头平台(94m*

3、25m)、栈桥二座(43m*8m、51m*8m)、附属设施等。 2.2 水文气象 2.2.1 水文情况 本工程所在水域的潮流属非正规半日浅海潮流,潮流基本沿等深线方向运动,主要以西南偏西-东北偏东向的往复流形式出现,每天2涨2落。其涨水流流速大于落水流流速,而落水流历时长于涨水流历时。本工程采用吴淞高程,最高潮位 6.60 米,平均高潮位 4.34 米,最低潮位-0.44 米,平均低潮位 0.16 米,最大潮差 6.41 米,最小潮差 1.10米,平均潮差 4.16 米,平均涨潮历时3时40分,平均落潮历时 8 时07分,设计高水位5.20米,设计低水位0.00米。 2.2.2 气象情况 本工

4、程所在区域四季变化明显,极端最高气温 37.7,极端最低气温-5,年平均气温17.9。年平均降水量1670.1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5.5天,其中降水量10毫米的日数为47.3天。 本工程所在区域常风向为东(频率 14%),最大风速 20.0 米/秒。每年的1-5月为雾季,最多雾日49天,最少雾日9天,年平均雾日25天。港区地震烈度小于6度。 2.3 工程地质本工程场地地貌属滨海平原,地基土可划分为 7个工程地质层,自上而下分别为:粘土,淤泥质粘土,淤泥质粘土,粘土,粉质粘土,含粘性土细砂,粘土。分述如下: 粘土灰黄色,饱和,软塑状,高压缩性,含铁锰持斑点,顶部 0.30 米含大量植物根系。

5、分布岸边,直接出露地皮,厚度0.9-1.20米。 淤泥质粘土 灰色,流塑,厚层状,局部含有机质。主要分布于陆域,顶板标高3.58-4.23米,厚2.70-3.15米,高压缩性,性质差。 淤泥质粘土 灰色,流塑,局部为淤泥,厚层状,下部局部为鳞片状,含贝壳碎石,分布广泛。根据固结强度和埋藏深度差异,又划分为二个亚层,下一亚层较上一层稍硬,亚层间无明显界线,呈渐变接触。粘土 灰-灰黄色,软塑为主,局部为可塑,性质不均一,厚层状,局部含铁锰持斑点,局部含少量碎石及砂。分布广泛,顶板标高-35.07-30.61米,深孔揭露厚度6.40-11.90米,性质一般。 粉质粘土 灰色,软-可塑状,性质不均一,

6、厚层状,局部含少量碎石及少量有机质条带。深孔均有揭露,顶板标高-44.3639.79 米,厚度 2.60-9.10米,性质一般。 含粘性土细砂 灰色,松散,不均一,常含软塑粘性土 30%-40%。厚度 1.50-3.30米,性质尚好。 粘土灰色,可塑,性质不均一,厚层状,局部含少量有机质条带。顶板标高-52.5-2446.64米,厚度大于9.65米,性质一般。 2.4工程施工条件 从现场的施工条件来看,开工前三通一平均可完成,基本具备了施工的各项条件。3、项目管理体系部署 3.1 项目总目标 本工程我公司将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良,力创文明标化工地,保证施工期间无重大安全事故。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

7、,我公司将选派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施工程管理,并严格按施工图及有关规范、标准要求,组织施工,力争快速、优质、安全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3.2 项目管理体系 项目部有关人员将严格执行 ISO9002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要素,对施工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所有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质量,使全体员工按各自的质量职责承担其相应的责任。4、施工准备 4.1 施工机构部署 本工程设立项目经理部,由李国平任项目经理,陈孟华任技术负责人,徐建平任施工负责人,李际勇任质量负责人,周寅会任安全负责人,张飞雪任财务负责人 ,以上人员负责本工程的进度、技术、质量、材料试验、安全及工程内业的管理工作,同

8、时设立船机班、钻机班、砼班、模工班、钢筋班、起重班、机电班等生产班组(详见附表1拟为本合同工程设立的组织机构图)。建立合理的施工管理机构和生产班组,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2 施工场地平面布置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业主提供的施工场地,建立材料堆场及施工作业场地;搭设工程施工工棚、生产生活用房等。在施工现场布置好相应的水、电管线,能确保工程正常施工,具体临时场地及临时设施布置详见 “附表6施工平面布置图”。 4.3 施工人员组成 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我公司将及时配备施工人员进场,按照业主的要求及时做好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合理配置施工人员,具体详见“劳动力

9、计划表”。 4.4 施工材料的供应与检验 4.4.1 本工程的工程材料、设备等,我公司均按设计文件和国家有关规定的具体要求进行采购、运输、检验、保管,所有材料、设备等均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一级品以上等级,并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保证书。 4.4.2 各种材料按施工进度计划陆续进场。每种材料应在工程需用之前2-5 天运至施工现场,分品种、分批号,整齐堆放,并做好待检与合格状态的标志。4.4.3 材料、设备等到现场后,由业主、生产厂家、监理工程师及施工单位共同按招标文件条款进行现场检验,并办理正式移交手续后方能投入使用。 4.5 施工船机配备 我公司将按业主的要求及时调入施工机械,使用的机械设备详见“附表

10、3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船机设备表”。5、施工进度计划 本工程工期承诺:280天。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量和我们在现场的地形、地质以及全部因素的综合考虑,提出以下进度计划: 5.1 综合考虑因素 5.1.1 现场的地形地质、水流潮汐、风浪条件、气候条件及施工季节等自然因素。 5.1.2 现场的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客观因素。 5.1.3 我们对本工程的设计意图、几何尺寸、结构数量的充分了解。 5.1.4 我们对本工程各道工序的施工能力。 5.1.5 我们对本工程施工准备工作的准备情况(包括设备、材料、机具、技术力量等)。 5.2 进度计划 我们将投入合理的施工力量,并全力保证本工程的施工进度,在

11、业主规定的工期内完成所有施工任务,工程进度计划详见“施工进度计划表”。6、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经对施工图反复研究,现场调查,拟定工程的施工方案及主要项目的施工技术措施: 6.1 预制桩的施工 6.1.1 预制桩的制作 6.1.1.1 预制场布置 预制预应力方桩预制委托*安银建港*二分公司镇海预制场,非预应力方桩在现场预制。 由于本工程非预应力方桩安排在现场预制,因此必须布置和建造满足施工要求的预制场。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场地,预制场地布置在待建码头的正后方,具体见“施工平面布置图”。由于施工场地是新填筑完成的,所以施工场地必须进行碾压,确保在制桩过程及堆放时不沉降。 预制场地

12、布置八条制桩生产线,确保制桩进度,制桩场地采用砼底胎座,每条线长度米,底胎座必须经过现场监理验收认可方可投入使用,保证预制桩的施工质量。 6.1.1.2 桩的制作 (1)桩钢筋制作:钢筋配料完成后在底胎座上绑扎钢筋骨架,主筋采用电弧焊对接。在绑扎时主筋接头在同断面不超过;接桩法兰与主筋焊接必须满足规范和图纸要求,上下节桩法兰必须在同轴线上,接合平面吻合用螺栓固定,确保上下节柱在同一轴线上,钢筋骨加绑扎完成后,在底胎座上调整好位置,确保保护层均匀,通过监理验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 (2)预制桩立模:桩的侧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钢模板高度60厘米,支立时5厘米高度与底胎膜夹紧,防止砼施工时产生漏浆现象

13、;钢模板本身必须满足刚度、强度、平整度光洁度的要求,模板支立后支撑坚固,整体模板垂直,几何尺寸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保护层均匀并符合要求,隔离剂涂刷均匀,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3)预制桩砼施工:预制桩砼为高标号砼,所以原材料选用必须满足规范和施工配合比的要求,砼拌制采用强制式搅拌机,配置自动称量系统,砼坍落度严格控制在5厘米之内;砼入仓时仓内洒水湿润(仓内不得积水),砼分两次入仓浇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必须到位,防止漏振。由于砼较干,振捣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振捣器不得碰撞钢模板,防止模板变形。振捣时采用快插慢拔的原则,确保砼密实和清除内部气孔。砼浇筑完成后表面抹面压光,必须采用多

14、次抹面压光,防止表面出现砼收缩而引起的裂缝。砼浇筑完成后表面土工布进行覆盖保护,砼强度达到拆模强度时拆卸模板,按规范要求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14天。 6.1.1.3 桩的堆放 预制桩强度达到70%以后可以进行运桩堆放,砼强度由砼试压块试压后决定。方桩堆放场地平整受力点不允许有下沉现象,保证方桩堆放期间不受破坏;方桩出坑时必须检查桩身质量并记录在案,采用人工起吊,吊点位置正确,必须同时起吊,保障桩身不受破坏,然后用运桩小车运至堆放场地进行堆放。桩在分层堆放时搁置点位置必须上下致,堆放时应按规格,桩号进行有序堆放,保证打桩的顺利。 6.1.1.4 注意事项 方桩预制必须严格按图施工,桩身不允

15、许出现裂缝,桩表面上蜂窝、麻面、气孔深度不超过5mm,且在每个面上所占面积不超过总面积的5,烟边缘棱角破损的深度不超过50cm,钢筋砼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误差不大于5mm,构件的模板尺寸及中心线应进行准确校正,放松预应力钢筋及桩场内水平吊运时,桩砼强度达到70%以上,起重船吊至方驳及打桩船吊运施工时,强度需达100%。 6.1.2 打入桩的施工 打入拟采用水上锤击沉桩法进行施工,施工顺序如下:基线及控制点放样桩驳及打桩船就位现场吊装落驳桩身检验定位下节桩吊装卸替打施打套报废接 桩上节桩吊运就位 6.1.2.1 吊桩及定位 施工前根据勘测基线控制点设置施工基线,确定控制点,并转到高层控制点。吊桩采用四点法起吊,当桩吊到适当高度后再拉桩入龙口,并观测水位(即测量水深),防止因桩尖触及泥面而引起桩身损裂。桩的定位采用经纬仪前方交会法,施工前在桩身上绘制刻度线以便控制沉桩和桩顶标高,并根据测设的控制点计算出桩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