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

上传人:慢*** 文档编号:211759014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57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讲座专题讲座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几个热点问题及思考 第一节 学校管理体制与机制的概念 一、学校管理体制 1、何谓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管理体制是一种组织制度。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隶属关系的确立;权力责任的划分。 2、学校管理体制基本矛盾 反映管理体制基本矛盾的范畴是集权与分权。 反映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上,往往是首长负责制与委员会制之间的矛盾。 二、学校管理机制 1、机制的涵义 在工程领域: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在生物领域: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 有时泛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和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 2、学校管理机制的涵义 学校组织系统中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在学校管理过程中相互

2、联系、分工合作、协调耦合,从而形成特定功能并高效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运作方式。简单说,领导和管理学校过程的运作方式。 2、学校管理机制的内容结构 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制约机制。第二节 有关体制与机制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校本管理 1、校本管理的涵义 学校自主发展和责任承担的决策权属于学校,即学校决策权从上级部门下放到学校; 学校决策者应该对决策的贯彻及其结果负责; 校长、教职员、学生及其家长和社区都有权参与学校的决策。 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核心强调学校管理重心下移。 2、校本管理的特征 基本特征:学校是决策的主体;学校是改革的主体。 具体表现7方面: 办学理想的鲜明性; 活动性质的校

3、本性; 管理策略的方向性; 资源运用的有效性; 角色作用的差异性; 人际关系的开放性; 绩效评价的发展性。 思考与讨论:比较“校本管理”与“校长负责制” 相同:权力的下放;外控转向内控。 差异:权力下放对象差异。 启示:吸引并鼓励各方人士参与学校的管理; 改革要与学生学习结果的改善联系起来; 校长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 4、校本管理对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意义 可以激发学校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 为学校合理使用教育资源提供了发展空间; 有助于增强学校成员的责任感,为学校建立问责制度实现管理民主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有助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 二、教育集团 1、三种类型 区域性集团化办学;

4、 行业性集团化办学; 区域性与行业性相结合的集团化办学。 2、三种模式 校校联合,名校立团 ; 教企一体,以教立团 ; 合并重组,整体相融 。 3、教育集团的功能 有利于办学体制创新 ; 有利于教育资源整合 ; 有利于教育优势互补 ; 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 ; 思考与讨论:教育集团发展对策 坚持集团化运作的协调机制。 一方面,教育部门在行政组织推动上下力气(如过程管理;开展三比活动;实施捆绑式考评;明确各级责任人;精心组织活动)。 另一方面,以增强组织凝聚力为目标,集团内部整体联动(如建立常规性的集团学校联系制度;优质资源充分共享;教学科研活动统一安排;优质学校与后进学校加强联系 ) 坚持内外环

5、境的协同整合 。 坚持既要遵循规范又要发展个性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 ;个性特点 ;国有属性 ;目标一致)。 三、教育券制度 1、教育券制度的含义 1955年弗里德曼(美)首次提出了“教育券”理论。 根据发放对象分为“排富性”模式与 “无排富性”模式。 根据资助主体分为公助“教育券”与私助“教育券”两种。 所谓“教育券”制度,就是由政府向学龄儿童家庭颁发的一种表明儿童受教育权利的价值凭证。 2、我国教育券制度溯源 浙江省长兴县2001年推行教育券制度; 扶持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贫困学生; 推进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 思考与讨论:教育券制度给学校管理带来了什么 管理观念的转变:选择与被选择;

6、管理过程的碰撞:竞争与冲突 ; 管理价值的探析:公平与效益 ; 管理实践的探索:比较与借鉴 从运行模式看: 美国:先发(券)后选(校),官(政府)随民(家长)选; 我国:先选(校)后发(券),民(家长)随官(政府)选。 从激励机制看: 美国:选好的学校; 我国:选弱势学校。 从所占份额看: 美国:重要的来源; 我国:份额较小。 从工具性看: 美国:公民权利的效率工具; 我国:政府职责的公平工具。 应明确四点:一是教育的公共产品要素的存在; 二是本着实际确定券面的大小; 三是有利于区域整体发展; 四是制度在动态中完善。 四、公立学校转制 1、实质 学校经营管理制度的转变,由公立学校的经营管理制度

7、转化为民办学校的经营管理制度,而非学校产权所有制的转变。“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 2、背景 投入不足; 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增大;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3、类型 改制型:基础较好的学校; 依托型:示范性(重点)学校资源; 新建型:小区配套、企业剥离学校; 改薄型:改造薄弱学校。 4、问题 学校的界定问题:校中校(名校办民校)为什么成为争议的热点?为什么得以快速发展?为什么受到诸多批评? 转制资格问题:义务教育转制是非多; 规范管理问题:主管程度;规范程度; 学校收费问题:与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区别。 5、对策 教育行政部门应对转制学校加强规范管理:界定;审批;办

8、学规范;评估;收费。 转制学校应建立和完善自主运行机制:自主经营,独立核算,明晰产权关系。 转制要兼顾公平与效率:从类型上看倾向于薄弱校;从学段看倾向于非义务教育段。 五、义务教育就近入学之争 观点1:严格执行就近入学,保障教育公平 理由:第一,在就近入学的前提下,享受平等的高质教育; 第二,实行就近入学,废除“择校费”门槛; 第三,制定最低保障线,配合就近入学政策。 观点2:地域不均衡,就近入学会导致不公平 理由:第一,义务教育现阶段择校现象具有合理性; 第二,教育需求有差异,就近入学限制个性发展。 观点3:反思 第一,教育公平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第二,就近入学拷问教育管理体制? 第三,教育

9、公平如何改善? 义教法修改剑指焦点:经费;择校;应试教育;乱收费。 六、教育腐败问题 1、教育领域内的职务犯罪有以下一些特点 对象上:有权的领导 ; 内容上:经济行为、权学交易、钱学交易 。 2、教育领域内的职务犯罪的原因和背景 行政职权过于集中和管理不透明 管理缺失以及对权力缺乏有效监督诱发犯罪 政府投入和管理不到位,使“乱收费”成为滋生教育领域职务犯罪的土壤 政府对出版社、新华书店等教材出版发行垄断部门的保护,使垄断部门对教育“下套”,高额“回扣”诱发腐败 ; “文凭”的社会与市场需求,加大了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的发展空间 。 3、解决教育领域内的职务犯罪的建议 改革教育行政审批制度,增强权力行使的透明度; 健全堵漏防腐内控机制,增强外部监督制约力度; 减少政府对垄断行业的行政保护,增强市场竞争机制 ; 加快教育经费筹措与管理体制建设,增强政府财政对教育经费的调控功能; 改革干部任用标准,完善学历管理制度,打击权学交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