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

上传人:汇****星 文档编号:211687388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向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退却 作者: 日期:從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向後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退卻在瘋狂和自虐中崛起的大陸學院派文學楊乃喬一從東西方文化對話與交彙的角度看視,東方大陸學院派文學的崛起、生成與發展深受西方歐美哲學思潮與文化思潮的影響,當我們以比較的視域把大陸學院派文學現象置放在湧入東方大陸的西方文化思潮背景下進行整體地彙通時,我們可以睹視到:當暮秋的挽幛悲壯地懸揚在20世紀80年代的最後一個時空驛站之際,棲息於高校校園的學院派文學聖徒們落淚了。他們沈重地告別了成熟於0年代的現代主義文學,收攬了擁抱來自于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必須以生命代價所負出的非理性精神亢奮和意志張揚,在沈默的

2、瘋狂和無言的自虐中義無反顧地撲向了後現代主義文學。從此,東方大陸學院派文學在這些文學聖徒們的最新賭博下,以西方“後現代”(Postmodern)式的“元敍事”(etnrrtive)話語表述方式,在東方大陸漢語文化生存的場域下顛覆和消解著結構這個當下社會“文本”的話語權力。評判一切存在價值的聖權和獨佔在他們的沈默和無言中被蔑視了。這無疑是一種超越了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後的最深沈的東方後現代主義式反抗。也正是如此,從80年到0年代的時空跨度中,學院派文學痛苦地走完了從現代主義文學思潮退向後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精神磨難歷程。在上個世紀8、90年代正式與非正式出版的大陸學院派文學代表作,正是在這個意義的層面

3、上展覽了學院派文學聖徒們在痛苦的精神蛻變中所沈淪的人格、靈魂和他們隱匿的內心世界。 大陸學院派文學作品主要見於以下叢書和文集:二十一世紀人叢書北方文藝出版社91年出版,共包括青春的抗爭當代大陸學院探索散文、世紀末的流浪中國大學生自白、再見,0世紀當代中國大陸學院詩選和上升當代中國大陸新生代散文四本。陽光地帶的夢叢書黃祖民主編,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2年出版,共包括無歌的憩園、挽歌與幻象、天堂裏的躁動、伊甸戀情和超越世紀五本。90年代校園文化新潮叢書西馬、老愚主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出版,共包括開放的天空最新中國校園詩歌選萃、親愛的狐狸最新中國校園散文選萃、生命之輕與瓦罐之重最新中國

4、校園小說選萃、膜拜的年齡最新中國校園隨筆選萃、紅蘋果,女性的圍城中國當代女大學生情愛日記選萃、陪我一段路當代大學生初戀問題自白、你好,青鳥!大學生情侶兩地書和無窮的覆蓋影響我們一生的人和事8本。海星星大學生抒情詩集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年編選出版。中國現代主義詩群大觀19861988徐敬亞選編,同濟大學出版社988年出版,這部詩集中大部分作品是學院派文學。當代大學生詩選韋雲翔、岑玉珍編,廣西民族出版社199年出版。中國當代校園詩人詩選馬朝陽編選,北京師範大學五四文學社印(非正式出版)。學院詩選于水主編,中國人民大學詩社198年出版(非正式出版)。八十年代校園詩人抒情詩選多夢時節潘洗塵主編,19

5、86年出版(非正式出版)。走出荒原馬朝陽編選,北京師範大學五四文學社198年出版(非正式出版)。絕大多數學院派文學作品是以油印本或手抄本這種非正式出版物在大陸高校校園傳閱,其中一些精英作品被有識者結集出版,當然還有許多優秀作品沒有被結集出版,這個工程有待於今後努力完成。在這裏我們首先要給出一個設問,什麽是學院派文學? 按:這也是當代文學思潮在90年代的終結期遺留下的歷史性設問。對“學院派文學”這個概念的界定及其之所以産生和怎樣生存的理論闡釋,任何一部中國當代文學史和文學理論教科書都表現出闡釋理論的先天性不足。因爲,學院派文學是棲息於高校校園的文學聖徒們在反文化的逆潮中作爲反文學(現實主義文學)

6、的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和後現代主義文學)推向8、90年代文壇的,學院派文學是以顛覆正統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的創作方法和審美價值爲自我生存的詩意性文化方式,所以它們的存在就是對教科書的蔑視。這也是當代文學思潮在0年代的終結期遺留給我們的歷史性設問。而對“學院派文學”這個概念的界定及其之所以産生和怎樣生存的理論闡釋,任何一部中國當代文學史和文學理論教科書都表現出闡釋理論的先天性不足。因爲,學院派文學是被棲息於高校校園的文學聖徒們在東西方文化的話對與融合中作爲反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的文學(現代主義文學和後現代主義文學)推向8、0年代文壇的。它們是以顛覆正統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的創作方法和審美價值爲自我

7、生存的詩意性文化方式。它們的存在就是對教科書的蔑視。 學院派文學是在8、0年代於東方大陸高校校園文化母體中孤獨出的一脈文學思潮,這脈文學思潮深受西方哲學思潮與文化思潮的影響,學院派文學的創作主體都是咀嚼過高校校園文化的欣樂和苦澀的天之驕子;學院派文學的題材周延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其透視了在校園文化母體中孕育的男女大學生們的文化心理,儘管這種文化心理可能是他們蓄意爲情造境所呈奉的虛假文明和真誠醜陋,另一方面其又涉獵了這些受過校園文化洗禮的文學聖徒們用自已的審美價值標準和道德價值標準讀解、評判校園文化的題材;學院派文學的主題在這些大學生的激情灼燒和精神窒悶中表現出一種深沈而自虐的無主題變奏,因爲,精

8、神的流浪使學院派文學聖徒們迷失了思想膜拜的偶像,他們命中注定要浪迹思想的天涯,他們無法、也不願尋找精神的終極家園歸宿,也正是精神流浪的無所皈依,鑄造了學院派文學聖徒們的思想在無中心散點放射狀態中呈現出的未確定性(Unspcialit),無主題就是這些文學聖徒們在學院派文學作品文本中熱烈擁抱的主題,正如石磊在我的大學一詩中道白:“揣著五顔六色的渴望第一次遠遊來到這所城市大學/一大堆日子淹沒在無主題變奏曲中/聽書館一萬個聲音重復著世界人生你一頭撞碎了薩特弗洛伊德們的喋喋不休。”我的大學石磊著,見於90年代校園文化新潮叢書開放的天空最新中國校詩歌選萃西馬、老愚主編,北京師範大學1992年版,第43頁

9、。 這就是我們給出的關於“學院派文學”這一概念的基本界定。學院派文學的自覺崛起以年代劉索拉描寫中央音樂學院大學生生活的你別無選擇爲歷史界標,其起勢就以生命的非理性衝動顛覆著痛苦于傷痕文學、反思文學和尋根文學的理性沈思;因此,學院派文學一崛起於8年代當代文壇,就以現代主義文學的顛狂勢態搖旗呐喊。同時,學院派文學的崛起也宣告了大陸80年代當代文壇現代主義文學走向了主潮。從此,學院派文學在西方歐陸哲學思潮與文化思潮的影響下也開始了它在東方大陸從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向後現代主義文學思潮退卻的痛苦歷程。讓我們的思考先駐足于學院派文學的前奏學院派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從這裏啓開我們的思路。毫無疑問,80年代大陸現

10、代主義文學作爲一種思潮是從高校校園率先走向社會的。而撕開80年代現代主義文學幃幕的肇事者也正是那批涉世淺薄且故作城府深沈的男女大學生。他們大都是取勝於激烈的高考競爭,從中學直接跨進高等院校大門的佼佼者:“我們每人都是一座小心翼翼的火山/鬱積著無數熱情的火焰長這麽大我們學到些什麽/考試、考試、考試然後補考/我們是考大的並且以後還要考!” 大學生狂想曲趙月梁著,見於當代大學生詩選韋雲翔、岑玉珍編,廣西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3頁。他們所擁有的幸運也正在於他們涉世未深的淺薄。他們沒有充分地投入過社會,從學校到學校的直線性旅程就是他們的人生閱曆;因此,他們對歷史和社會充滿了距離感和陌生感。也正是這種

11、涉世未深的淺薄使他們在精神和思想上,從來就不願意背負歷史和社會的積澱所威壓給人們的東方本土傳統文化負重感。所以,他們每一個人在精神上都是赤身裸體和通體透明的自我。美國後現代主義批評家丹尼爾貝爾(DanielBell)曾給出過一種關於現代性身份的定義:“我就是我,我就是我自己,我在選擇和行動中創造我自己。這種身份變化是我們自身現代性的標記。對於我們來說,已經成爲認知和身份之源泉的是經驗,而不是傳統、權威、天啓的神諭抑或理性。經驗是自我的巨大源泉,並且與各種他者的自我相對抗把自已的經驗作爲檢驗真理的標準” Daniel Bell: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

12、pitalism Basic Books, Inc.,Publisbers New York. P137.(資本主義文化矛盾(美)丹尼爾貝爾著)學院派文學聖徒們的文化心理就是這樣契合於丹尼爾貝爾所言說的文化心理的現代性,一切盡如索姆所描敘的那樣:“他是一個充滿了各種可能性的人。” 與非門索姆著,見於陽光地帶的夢叢書挽歌與幻象大學校園生活實錄黃祖民主編,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37頁。所謂“充滿各種可能性的人”,也就是在人格與思想上沒有被界定。索姆在與非門中讓王征穩坐柏拉圖的“理式床”脫俗地高叫:“我就喜歡這個可能性。” 與非門索姆著,見於陽光地帶的夢叢書挽歌與幻象大學校園生活實錄黃祖

13、民主編,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37頁。這個“可能性”就是西方歐陸現代哲學所倡導的人類生命的“未確定性”。也正是這種生命的“可能性”和“未確定性”作爲文化思潮從西方歐美語境跨向東方大陸高校校園,誘惑著他們在社會和文化的空缺中自由、徹底地品嘗生命,像渴望閱讀詩歌一樣渴望讀盡社會和人生就是他們企盼的期望。 在這個意義上,淺薄恰恰構成了他們走向深沈的絕對可能性。但是,他們跋涉出高考的泥沼步入高校校園所收攬的第一感覺,就像徐江在青春中所言說的那樣:“當時大學裏流行著這麽一句口頭禪: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青春徐江著,見於陽光地帶的夢叢書挽歌與幻象大學校園生活實錄黃祖民主編,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

14、1992年版,第155頁。他們剛剛逃避了高考那種異化人格的束縛,又墜入另一個更高層次的、更文明的束縛人格的學術文化圈。嚴格管理的准軍事化學院生活規則讓這些男女大學生們在4小時內得到的豐碩收穫,只是忘我地圍繞著一個中心周而復始:勤奮睡覺,刻苦學習。他們剛進校時最大收穫就是在“不許”爲開頭的命令下所建立起來的恐懼感。自從孔子退而作“六經”創設學府而授業以來的兩千年,中國學術文化和學術文明的積澱使歷代的國學、太學、官學和高等學堂呈現出威嚴的學術文化壓抑感。徐江在青春中對0歲高齡的大學捕捉到的最初印象就是:“從暮色裏一望,陰沈莊嚴的教學樓真有點像一個略嫌嚴厲的老學者”, 青春徐江著,見於陽光地帶的夢叢

15、書挽歌與幻象大學校園生活實錄黃祖民主編,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153頁。幾幢新樓“那不過是老學者們舊式中山裝上的幾隻新口袋而已。一兩幢新樓是改變不了一座學院多年來形成的那種內在的氣質的。” 青春徐江著,見於陽光地帶的夢叢書挽歌與幻象大學校園生活實錄黃祖民主編,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153頁。在這裏,學術猙獰著一位老者的威嚴面孔循循教誨著每一位學子,學術文化成爲神力無邊的法器,誰也逃不出它布下的那種神聖的恐怖和威嚴的陰影。 但是,這些青年學子的年齡指數決定了他們生命的律動跳躍在每一根神經的末稍,對他們來說,“只要有了肉,就有了火”。 幻象四種楠鐵見於陽光地帶的夢叢書挽歌與幻象大學校園生活實錄黃祖民主編,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214頁。青春的欲火燃燒著他們的生命,他們的生命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