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的足迹

上传人:空*** 文档编号:211686898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个世纪的足迹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半个世纪的足迹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半个世纪的足迹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半个世纪的足迹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半个世纪的足迹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半个世纪的足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个世纪的足迹(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半个世纪的足迹 作者: 日期:半个世纪的足迹江苏电力50年图文集(初审稿)50年,半个世纪,江苏电业人辛勤耕耘,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特图:顾智鹏局长头戴安全帽在工地现场的半身照)149年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几代电业职工的辛勤工作,江苏省电力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附图一:江苏省电力公司生产调度大楼。附图二:江苏电网调度中心。)为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附图三:南京市夜景。)一、五十年电力工业发展成就辉煌江苏省严重缺电局面宣告结束。997年,长期困扰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严重缺电局面宣告结束。这是建 国5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电力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的显

2、著标志。194年江苏全省装机容量总和仅9.4万千瓦,最大机组容量为万千瓦,(附图老机组历史照片)年发电量为2.1亿千瓦时,全省年用电量.57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4.千瓦时;输电线路23公里、最高电压为33千伏,(附图南京江东门配电所历史照片)各城市均由小电厂就近供电,都是孤立的小电网。(附图解放前南京1.万伏线路2条)到1998年末,全省50千瓦以上发电装机容量1607万千瓦,居全国省级电网前列;(附表:主要发电厂装机容量)最大单机容量达60万千瓦,年发电量78.79亿千瓦时,年社会供电量785.45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109千瓦时,供电能力和年供电量均居全国省级电网前列;(附表:各供电企

3、业及供电量)全省已初步形成50千伏电网网架,(附图四:江苏50千伏电网地理接线及主力电厂布局示意图。)一个联系紧密、输电能力较大、供电可靠性较高的2千伏及以下的输变电网已覆盖全省城乡。江苏电力工业的迅速发展,为江苏省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农村电力的发展,不但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劳动条件,且促进了乡村工业的发展。二、五十年的足迹 江苏省电力工业发展的50年,是一段起伏曲折的发展历程。通过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和顽强拼搏,江苏电业不断发展壮大,今天已跨入中国电力工业发达省份行列。(一)新中国建立后,江苏电力工业经过几个五年计划建设,实现了全省联网、电网统一调度。 江苏省电力工业是十九世纪末叶

4、随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而诞生的。1897年,苏州苏纶纱厂安装3.5千瓦直流发电机供厂内照明用电。1905年1月镇江民营大照电灯公司两台5千瓦直流发电机投产,开始向社会供电,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公用电厂,亦为全国最早的民营电厂之一。(附图五:镇江民营大照电灯公司官文。附图六:905年0月镇江民营大照电灯公司全景。)20世纪0至0年代,江苏省办电曾出现兴旺景象,但规模很小,(附图七:193年南京首都电厂下关发电所新建1万千瓦机组厂房全景)抗日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各城市均由小电厂就近供电,都是孤立的小电网。194年新中国建立后,江苏省开始了有计划地发展电力工业。在电源建设发展方面:江苏省电业部门在

5、整修设备、恢复生产的基础上,(五十年代苏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戚墅堰电厂)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开始有计划的建设电厂,采取扩建与新建相结合的办法,并尽先在电力负荷中心地区扩建老厂,以发挥老企业潜力。“一五”计划期间开始扩建下关发电厂(附图八:下关电厂扩建后的全景。)和新建韩庄发电厂。(附图九:韩庄发电厂建厂开工典礼)至197年末,新增发电设备2.8万千瓦,全省装机容量为144万千瓦,平均年递增.%。“二五”计划期间,江苏电业扩大建设规模。在南京开始新建全省第一座高温高压南京热电厂,(附图十:南热第一台高温高压机组投产剪彩仪式。)苏州、镇江开始新建望亭电厂和谏壁电厂。同时,在苏北地区新建扬州、淮阴和盐

6、城电厂,扩建新海、贾汪、天生港电厂。这期间共新增发电容量1.万千瓦,到197年底,全省共有50千瓦及以上电厂43个、装机容量172.45万千瓦,平均年递增12.5。但是在这期间,电力建设落后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加重了江苏电力供应紧张的程度,电力已成为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电业部门根据国家建设坑口电站、安装大容量机组、就地利用资源、向外输送电力的建设方针,集中力量新建徐州电厂,(附图十一:70年代徐州电厂建设工地。)(附图十二:徐州电厂一号机投产剪彩仪式。)继续扩建谏壁和天生港电厂,安装大容量、高参数机组。年共新增发电容量23.75万千瓦。到9年底,全省共有发电装机容

7、量262万千瓦,比7年增长7176,平均年递增11.43。但随着全省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江苏缺电日趋严重,电力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 在电网建设发展方面:新中国成立后,全省各级电力部门积极致力于地区联网工程建设。199年,110千伏南京常州和望亭常州的输电线路相继投运,11千伏苏南电网基本形成。196年,江苏第一条跨越长江的镇江扬州输电线路建成送电,扬州地区亦联入苏南电网。同年, 110千伏徐州电网建成。初步形成南通35千伏电网。0年代初,110千伏淮海盐电网初步形成。 年代中期,10千伏电网开始向市县延伸,35千伏网络逐步向乡镇发展,我省农村电网得到建设与发展。江苏电力部门根据当

8、时农村经济特点,在农村电网建设中采取了 “两条腿”走路办法:在资金问题上,高压电网以国家投资建设为主,地方集资为辅;低压电网则由用电乡村自建、自管、自用。在电源问题上:以大电网供电为主要电源,县办小火电和乡办柴油机发电为辅助电源,做到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加快了全省农村电网的发展。在发展10千伏地区电网的同时,全省还兴建了一批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逐步把四个地区电网联成一体,至98年末,形成了20千伏全省电网,实现了江苏全省范围内电力的统一调度(附图十三:镇江五峰山大跨越。)。江苏电网东与上海相联,西与安徽接通,南与浙江联接,成为华东电网的一个组成部分。198年底,江苏电网年供电量增长到21.亿

9、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增加到207.4亿千瓦时。(二)改革开放后,江苏省电力工业蓬勃发展,成就巨大。改革开放后,是江苏省电力工业发展最快、最好的阶段。逐步实行江苏电力工业 “五个转变”,开拓了江苏电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1、实行由独家办电向多家办电、电力发展资金由单一的国家投资向筹措内资和利用外资并重转变。 在全国较早地实行了多渠道、多层次办电,按照谁集资,谁用电,谁得益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动了各方面办电的积极性。1983年11月28日,我省由国家与地方合资建设的第一台30万千瓦大机组在谏壁发电厂建成投产。(附图十四:谏壁电厂电器安装)此后地方和企业加入了投资办电的行业,加快了我省电力建设的步伐,电

10、力装机由小到大,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比重显著上升。9年全省已有了谏壁、徐州两座百万千瓦的大电厂,谏壁发电厂成为全国装机容量最大火力发电厂。(附图十五:谏壁电厂夜景。)(附图十六:徐州电厂全景。)1992年后,利港、常熟、戚墅堰、华能南京、华能南通、华能淮阴、夏港、天生港、彭城等一批大中型发电厂相继建成投产。(附图十七:利港电厂全景。)(附图十八:常熟电厂全景)(附图十九:彭城电厂全景)1994年省电力建设一公司创造一年内建成投产4台3万千瓦机组的电力建设纪录。(附图二十:一公司工人安装转子)华能南京电厂30万千瓦机组194年投入运行,成为我省首台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附图二十一:华能南京电厂一号

11、机)率先在全国采取世界银行国际融资方式正在建设的单机容量0万千瓦的第二发电厂, 号机组于198年月1日投产发电,(附图二十二:扬二厂一号机投产仪式)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电力工业共利用内资267亿元、外资8.5亿元。(附图二十三:李鹏出席世行扬二厂贷款签字仪式。)仅“八五”期间,江苏电力工业就完成大中型项目建设投资4.82亿元,相当于“七五”期间的3.5倍,有力地促进了江苏电力工业的发展,江苏电力基本适应了江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至997年,长期困扰江苏省经济发展的严重缺电局面宣告结束。2、实行电力发展由重电源、轻电网建设向电源与电网建设并重、二者协调发展转变。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严重缺电,

12、电力工业在电源建设方面投入较多,电网建设“欠帐”造成电力输送“卡脖子”现象。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电力工业在重视开发电源的同时,工作重点逐步向电源与电网建设并重,二者协调发展转变,不断加大电网建设的投资,使江苏电网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蓬勃发展。进入0年代,我省初步建成华东电网纵贯全省南北的5千伏网架,开始进入超高压远距离送电的新阶段。(附图二十四:五十万线路放线)(附图二十五:工人在高空导线上作业) “九五”后三年,江苏电网投资150亿元建设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其配套的一批220千伏输变电项目。其中投资522亿元建设山西阳城至江苏淮阴50千伏输变电工程已开工建设,(附图二十六:扬淮线设备进口合同签字

13、仪式或地理接线示意图)该工程线路穿越山西、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5省的2个市县,线路总长达1700多公里;(附图二十七:太行山上的0千伏铁塔、线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总投资为793亿元的华东江苏5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已经原国家计委批准,部分项目已开工;(附图二十八:华东江苏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设备招标仪式)(附图二十九:华东江苏50千伏输变电工程地理接线示意图)投资17.78亿元在省内建设与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配套的一批220千伏输变电项目,部分工程正抓紧开工建设。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00千伏电网网架,建成投入运行0万变电站5座、线路181公里。(附图三十:陈焕友书记等领导在50千伏东善桥

14、变电站视察)(附图三十一:铁塔群)分布在全省各地的220千伏变电站已超过00座,2千伏线路线路达到898公里。到18年底江苏电网供电最高负荷和年供电量分别达到118.5万千瓦和8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加了5倍和5.倍,供电能力和年供电量均居全国省级电网前列。江苏电力部门重视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为占全省经济半壁江山的乡镇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80年代后,江苏广大农村电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94年开始推行用电标准乡(镇)、标准村建设,至1997年底全省已建成用电标准县5个,全省建成农村电气化县52个,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附图三十二:太仓农村110千伏变电站)(附图三十三:村头竖起了分散、就

15、近配置的柱上式变压器)(附图三十四:标准的380伏三项四线进了农家)从192年开始实施县级调度自动化实用化建设,至199年底全省6个县已全部通过验收,(附图三十五:某县调室)居全国各省、市、区之首。至198年,全省县及县以下社会用电量已达4330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5.1。被誉为“光明工程”的全省扶贫通电工程,在江苏省农电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1年5月2日,全省只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所剩339个无电行政村的通电任务,提前7个半月实现了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的目标,(附图三十六:季允石在盱眙县古桑村为全省最后一个无电村合闸送电。)至9年底全省99.9%以上的农户通上了电。(附图三十七:全省最后一个扶贫通电施工现场。)扶贫通电工程的实施,不仅为9万多户无电农户送去了一片“光明”,而且为苏北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附图三十八:顾智鹏在响水县张集乡为扶贫电灌站送电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