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211685890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638.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I目录前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1第一节发展基础.1第二节机遇挑战.3第三节重要意义.4第二章总体要求.4第一节指导思想.4第二节发展定位.5第三节主要目标.6第三章总体布局.7第一节一核引领.7第二节两翼协同.7第三节多点支撑.8第四章加快动能转换,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8第一节改造升级“老字号”. 8第二节深度开发“原字号”.10第三节培育壮大“新字号”.12第四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14第五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15第五章坚持创新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16第一节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17第二节推动创新平台建设. 17第三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18第六章全面深

2、化改革,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18II第一节优化营商环境. 18第二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9第三节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20第七章推进协调发展,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20第一节加强区域协调互动. 21第二节强化沿海 6 市协同发展.21第三节推进沿海港口一体化发展.22第八章推动绿色发展,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23第一节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23第二节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24第三节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24第九章加快开放发展,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25第一节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25第二节深化东北亚经贸合作.26第三节构建对外开放平台. 26第十章促进共享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根本目的.26第一节

3、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27第二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8第三节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28第四节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29第十一章实施保障.30第一节组织保障.30第二节人才保障.30第三节政策保障.31 1 前言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沿海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 6 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 5.65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 2920 公里,海域面积6.8 万平方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良。2020 年,该地区常住人口 1849.6 万人,地区生产总值 1.2 万亿元。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主要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东北亚地区极具潜力的

4、国际航运中心,是支撑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区域。为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东北全面振兴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和编制相关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期为 20212030 年。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发展基础2009 年,国务院批复实施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产业转型升级、体制创新、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和积极成效,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20 年,辽宁沿海经济带 6 市实现地区生

5、产总值 1.2 万亿元,较 2008 年增长 119.6%,年均增长 6.8%,占全省比重为 48.9%,较 2008 年提高 2.2 个百分点;实现进出口总额 2 705.3 亿美元, 占全省比重为 74.7%; 沿海 6 个港口实现货物吞吐量8.2 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 1311 万标箱, 较 2008 年分别增加 3.3 亿吨、567.1 万标箱,分别占全国 5.6%、5.0%。沿海 6 市对全省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升,成为引领辽宁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传统优势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对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加强。恒力石化(大连)2

6、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2020年实现产值超 900 亿元。东北首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综合节点在营口落地运行。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重大装备产品涌现,国产首艘航母、30 万吨超大智能原油船等大国重器在大连问世。重点领域改革得到深化。全面优化涉企服务,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 ,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优化上线,营商环境明显改善。国资国企改革走向深入,稳妥推进国企交叉持股、民企入股等混改实现形式,大连机床完成重整,中央企业与地方融合发展不断深入,沿海 6 市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到位,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基本完成。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营口、盘锦等地民营经济贡献度超 80%,对

7、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开放合作持续推进。 辽宁自贸试验区 123 项试点任务落地实施,其中进境粮食检疫全流程监管、集装箱码头股权整合新路径等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营口综合保税区实现封关运营。大连金普新区开 3 放型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建成投产,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省 1/3。中日(大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和辽宁省内“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辽宁江苏、大连上海等对口合作深入推进,在理念互鉴、平台共建、产业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取得务实成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港口资源整合实现突破

8、,辽港集团挂牌运营,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港为骨干、其他港口共同发展的沿海港口群基本形成,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辽满欧” 、“辽蒙欧” 、“辽海欧” 交通运输国际通道开通运营, 全长 1443公里的滨海公路全线贯通,哈大、盘营、沈丹高铁及丹大铁路建成通车,大连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 2000 万人次/年,锦州、营口机场投入使用,大连新机场前期工作有序推进。第二节机遇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重构。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和智能制造成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东北振兴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

9、出台一系列支持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作出部署安排,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 4 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东北振兴仍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与我国其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第三节重要意义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促进辽宁振兴发展、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高水

10、平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关键举措。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沿海 6 市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培育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动力源;有利于引领带动辽宁和东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提升维护“五大安全”能力,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有利于加强与东北腹地良性互动,带动东北地区转身向海,更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打造我国面向东北亚全面开放新前沿,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

11、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绿色低碳发展为引领,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新旧 5 动能转换,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 、深度开发“原字号” 、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循环,在国际经贸合作中增强竞争力,以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第二节发展定位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大力推动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快发展新技术新

12、模式新业态,培育海洋经济等新兴产业,率先构建新的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引领东北地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依托科教、人才等优势,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场景应用先行区,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加快制度创新,着力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打造文明富裕、安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区域。引领东北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出海通道和门户枢纽作用,构建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打造富有活力的开放高地,提升东北地区整体对外开放水平和东北亚国际合作水平

13、。发挥地理邻近优势和辽宁江苏、大连上海等对口合作机制作用,深度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 6 体化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强南北互动。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以大连港为中心, 加强统筹协同,释放港口整合效应,提升航运服务水平,建设协同发展、绿色高效的世界级港口集群。促进辽宁沿海港口资源与东北腹地运输资源整合,推进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公海铁多式联运,开辟融入东北亚经贸格局的陆海物流新通道,形成对腹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东北亚海洋经济发展合作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协同推进环渤海、黄海综合治理和陆域、流域环境整治,推进美丽海湾建设。统筹辽东半岛陆海空间,协同推

14、进“渤海翼”与“黄海翼”高质量发展, 加快现代海洋产业沿海布局, 因地制宜建设海洋产业集聚区、滨海经济区,积极融入东北亚及亚太地区沿海地带分工协作和市场循环。第三节主要目标到 2025 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海洋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初步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创新驱动、体制改革、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对外开放、共享发展等方面处于东北地区领先地位,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超过 6%,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超过 7%,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 8.5%,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省平 7 均

15、水平, 近岸海域水质优良 (类、 类) 比例保持稳定不低于 90%。到 2030 年,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成果,经济实力、科技实力、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新旧动能转换取得重大进展,新动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基本构建,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重点面向东北亚的高水平开放新前沿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三章总体布局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快提升大连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渤海翼”和“黄海翼”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重点开发开放平台作用,形成“一核引领、两翼协同、多点支撑”的高质量

16、发展总体布局。第一节一核引领充分发挥大连区位优势独特、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资源富集、开放层次较高等综合优势, 强化辐射带动, 打造高质量发展主引擎。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世界级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现代海洋城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发展水平,集聚航运贸易要素,建成高水平开放合作枢纽。第二节两翼协同统筹推动“渤海翼”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和“黄海翼” 8 丹东两翼协同创新、协同改革、协同开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支持“渤海翼”锦州、营口、盘锦三市建设辽河三角洲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推动“黄海翼”大连庄河、丹东东港协同发展。进一步推进“一核”与“两翼”优势产业统筹培育、资源要素统筹配置、基础设施统筹建设、公共服务统筹布局,促进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高效的发展格局。第三节多点支撑依托重点开发开放平台,推动错位发展、协同互补,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大连金普新区,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和营口片区,大连大窑湾、大连湾里和营口综合保税区,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大连、营口和盘锦跨境电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通知/申请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