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上传人:小****克 文档编号:211679817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六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在统计教学中,学生已经学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有一些基本认识。但学生没学扇形,却要学习扇形统计图,这就要老师居高临下,化难为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扇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基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以及圆的知识。但是,学生对于扇形的知识尚属于空白,因此,我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从扇形的感性认识入手组织教学。首先,我带领学生复习我们已学的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让他们回忆统计图的作用和优点。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扇形统计图,让学生自学教材。在学生自学时,出示学习提纲:1、扇

2、形统计图是把什么图形分成了若干份?2、是用什么线来分的?3、各部分与整个圆是什么关系?4、扇形统计图由哪些部分组成?在学生自学后,交流学习效果。在讲到扇形统计图是把什么图形分成若干份和用什么线来分的时候,趁机介绍扇形的知识,让学生感知扇形是圆的一部分。对于扇形统计图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分组交流讨论,凭着自己的 . 发现、自己的想法来探索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我在这里面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不再是绝对的主体的作用。在教学中,切实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

3、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坚信,娴熟的知识储备和教材体系的熟练程度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对于教材版本不断更换和教材不断修订的教育现状,我们教师只有厚积薄发,才能有备无患。六年级按比分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按比例分配是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分数乘法应用题、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平时接触较多的是平均分的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平均分问题入手,然后导入到按比例分配。这样导入,既体现了按比例分配的根源,课堂内容还由简到难,过渡比较自然,学生容易接受。经过对课的实际探索,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一、故事导入,激发

4、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调动学习的兴趣本课内容由于是解决问题,难免有些枯燥。故事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选取小动物们开运动会的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寻求打开通道的“钥匙”,激发学生的兴趣,散发学生的思维。如课的一开始,通过我对故事的口述和画面情境图的出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卷入”学习活动中,达到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本堂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白兔和灰

5、兔得到的萝卜的比是 3:2,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这样就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学生经过自己的理解积极发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使学生对这句话加深了理解。对于学生的做法,我在给予肯定的同时,又让学生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既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还使学生们明白了每一步的含义。三、赞赏鼓励,创新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感受成功的体验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统一的活动,这是一个人际互动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我在教学中坚持认为“欣赏每一个学生,是学生发展性教育的前提”。本节课,我通过发挥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等体态效应,让每个学生都产生强烈的感情,感受到老师真诚的微笑,赞许的目光,温和的话语。如

6、:“分析太精妙了、你们讨论真有成效”,这些话让学生甜在心里、乐在心里,体现了互亲互相爱的师生关系、体现了亲情、人文的关怀,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的氛围中受到激励,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学习、交流,体验。四、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得出了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两种方法后,我应该让学生比较这两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理清思路,而不只是分析其不同点。这一点处理的不够到位。而且在选择这两种方法时,虽然不强调算法优化,但也应该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试着用这两种方法都做一做。总之,在本课中进行的教学方面的实践,使我有了一定的收获。今后还应不断反思,加以总结和改进,以不

7、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猜你感兴趣:六年级科学放大镜的教学设计六年级科学放大镜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

8、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

9、”,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 页的网状图。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

10、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3、交流新发现后,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

11、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四、小结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六年级下册语文寻找幸运花瓣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语文寻找幸运花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A类目标:1. 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B类目标:1. 把握课文的线索,体会文中“我”的心情

12、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体会作者“快乐源于发现”和“幸运是努力使愿望实现”的感悟。3. 学习课文的详略安排。C类目标:1. 感受金波作品的表述特色。预习题设计:1. “我”几次去寻找五瓣儿丁香?哪一次寻找过程写得最详细?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2. 寻找五瓣儿丁香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词语,圈出来吗?3. 你觉得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要表达什么感受?4. 阅读金波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带雨的花沙滩上的童话等作品。教学板块:一、复习引入。1. 读词语:兴致勃勃、悻悻离去、专心致志、乐此不疲。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神态或者心理的,能谈谈对其中一个词语的理解吗 ?2

13、. 出示填空题,思考填空。因为() ,所以我 () ,最后,我 () ,我体验到了 () 。能否用上以上四个词语填空?二、学习详略,把握线索。1. 作者说自己“乐此不疲地寻找”,具体到课文中,寻找了几次呢?这三次寻找幸运花瓣的描写,有什么不同?(心情不同,结果不同,详略不同。)2. 指名读描写第一次和第二次寻找的句子(5 7 段) ,说说作者的心情变化。板书:兴致勃勃悻悻离去希望失望3. 本已悻悻离去,为何又会有第三次的寻找呢?发现“你”找到了一朵小小的五瓣儿丁香。板书:兴奋不已4. 从 12 自然段写到了 22 自然段都在写第三次寻找的过程,也是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部分,我们来仔细读读。阅读提

14、示:作者是如何把第三次寻找幸运花瓣的过程写具体写生动的呢?a. 作者描写了人物的哪些方面?b. 选择一两处,像下面这样,标出重点词语,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如:那天放学比较早,我径直奔向我小时候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批注: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找到幸运花瓣,一定是在课堂上早就盘算着要去那片园林了。可见急切之情!交流汇报:1. 那天的课,我常走神儿,我老是想:我也要找到幸运花瓣!2. 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想象说话:为了能直视张开的花瓣儿,我还会用怎样的 . 姿势去寻找 ?高于视线的,低于腰部的,再低一点的3. 一朵朵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闪过

15、: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嗡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五瓣儿丁香。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这个金波好啰嗦啊,一个词儿写了六遍,是不是像那个笑话里凑字数的小学生一样 ?每一次重复给你什么感觉 ?加标点,谈体会。文字背后包含着什么情绪 ?心情在希望与失望之间起起落落。感情朗读。4. 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我情不自禁地大叫一声。这儿数字后面能否也都改成逗号呢?指导朗读:“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是多么惊喜。“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前面四瓣我是一数而过,到第五瓣我是多么的高兴啊! 那是一

16、种板书:意外惊喜5. 你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样的一次寻找吗?( 出示:专心致志 )还能换成什么词语呢 ?一心一意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旁若无人目不斜视作者正是围绕这个词语展开了细腻地描写。6. 抓住人物的心理、神态、动作、感觉、语言就能把一个过程描述得细腻生动,让人如临其境。提示:把第一次或者第二次详写试试?可是,作者为什么要略写一二次的寻找,却如此细致地描写第三次寻找的过程呢 ?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理由?小结:一而再,再而三,千寻万觅,乐此不疲,那种期待,那种紧张,那种渴望,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落,积蓄到达一个顶峰后,突然在没有预料的时候得以实现,就像一个放大镜一样,放大了突如其到的惊喜。这样的铺垫与衬托,最是高明啊!如果文中的“我”是一个诗人,他此时一定会发出自己喜悦的感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感悟主题,体会哲理。1. 回到板书:兴致勃勃悻悻离去兴奋不已专心致志意外惊喜心情的变化,如同一根线,把三次描写连成了一个整体。在希望与失望的起起落落中,我们跟随作者一起经历了这样的三次寻觅。课文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