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人员申硕哲学-伦理学课后答案(共26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11679603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等学力人员申硕哲学-伦理学课后答案(共26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硕哲学-伦理学课后答案(共26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硕哲学-伦理学课后答案(共26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硕哲学-伦理学课后答案(共26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硕哲学-伦理学课后答案(共26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同等学力人员申硕哲学-伦理学课后答案(共26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人员申硕哲学-伦理学课后答案(共26页)(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伦理学一、名词解释1、情感主义:(P504)是元伦理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认为道德命题是不蕴含知识真假意义的命题,道德语言和道德命题的功能只在于表达情感态度或唤起情感而刺激行动。艾耶乐和史蒂文森是两位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史蒂文森认为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描述性的,主要用来记录,澄清或交流信息,二是能动性的,其目的在于发泄情感(如感叹句中),产生情绪(如在诗中)或促使人们行动或具有某种态度。(批注:道德语言的主要功能是情感性功能。)2、元伦理学:(P501)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伦理学家摩尔以来所开创和形成的一种伦理学流派和方法,把对有关道德术语的

2、意义和用法的讨论,对道德概念的分析,对道德断言的逻辑特征,对道德论证的性质或善的构成物的分析认证,看作是“元伦理学”的任务,其中心问题之一就是对规范伦理学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即规范伦理学理论是否在逻辑上可能的问题。经历了直觉主义,情感主义及以规定主义为代表的语言分析阶段。3、规范伦理学:(P496)它是伦理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形态,不仅包括判断人们行为善恶的规范,还包括社会制度意义上的规范,它是对人们的道德上的正当与错误,善与恶的规范和判断的研究,是对社会制度的伦理品性以及应当如何的研究。其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判断行为善恶的标准。确立人们行为的某种规范,倡导某种价值原则,其理论形式主要分为义务论和道义论

3、伦理学和目的论伦理学。4、道德规范:(P527)德规范是由生产关系决定的、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风俗习惯等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存在具有普遍性,同时,道德规范与风俗习惯,政治规范等相比较,是一类特殊的行为规范。特殊性在于它不是由政治的,行政的机构所制定,也不是靠强力的,威慑的手段去维护,而是由人们约定俗成的,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家们,往往也制定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道德规范,但这与由政治的,行政的机构所制定的法规仍有不同,并且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维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由政治的,行政的机关来强制执行。日常生活中,道德规范对人的外部行为表现为一种强

4、烈的约束力量,具有一定的他律性,同时,道德规范需要道德主体的自我认同,表现为主体的自我立法,具有很强的自律性。5、道德义务:(P541)道德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就是义务或义务感,当我们把某种规范,原则所确立的责任转化为内心的认同时,这就是义务或道德义务。责任与义务的主要区别在于,义务偏重于强调外在的客观要求,而责任偏重于强调把这种外在的客观要求内化为主体的主观的道德自觉意识,一般认为,道德义务具有无偿性、与权利的非对应性等特点,但是,并不意味着尽道德义务的人没有权利,只是从主体内在的动机而言,道德主体不应当以此为条件。6、自然义务:(P543)罗尔斯把个人所负有的义务分为两类,一类是与社会制度

5、相关的义务,另一类是自然义务,这类义务并非起源于社会制度。罗尔斯指出,自然义务不与制度或制度性社会实践有必然联系,它们的内容一般不是由这些社会安排的规则确定的,但是我们所负有的义务,自然义务还有它的超历史性,即不论人们隶属于什么社会制度而始终有效。自然义务又分为两类,一积极性的义务,一类是消极性的义务。自然的义务是无需社会制度所要求的义务行为作为它的前提,而具有较基本和较普遍性的义务。7、显见的义务:(P544)显见的义务具有自明性,即每一个人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物,都应当遵守的最基本的义务。当代义务论者的著名代表人物罗斯列出了六种显见的义务,j诚实,守诺与偿还;k感恩的回报;l公正;m行善助人

6、;n发展自己;o不伤害他人,这最后一项不伤害他人最为优先,最具有强制力。8、良心:(P550)一般而言,道德良心是一种在长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生活中形成的义务感、责任心,是内心的道德法则。换言之,良心不过是社会的客观道德义务,经过道德规范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化过程,则在道德主体的内心深处,以自律准则的形式积淀下来的道德自制能力。良心就其社会内容而言,具有社会性,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良心。道德良心首先是一种能力,一种当下进行道德判断的能力,所谓道德判断是指人们能够进行的对于行为的好与坏错与对进行区分,并确实在一定的道德情景中应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良心的调节作用主要在这样三个阶段上表现出来,

7、第一阶段在道德行为前,良心对道德主体起到鼓励或禁止的作用,第二阶段是道德行为中,良心对道德主体起到监督的作用,第三阶段即在行为后,对道德主体的行为进行“法庭审理”。9、道德责任:道德责任是人们对于社会道德关系中所蕴含的道德要求的自我认同与内化。从责任与义务的联系来看,义务偏重于强调外在的客观要求,而责任偏重于强调把这种外在的客观要求内化为主体的主观的道德自觉意识。义务是责任的外在形成,责任是自觉意识到的义务。从责任与自由的联系来看,选择以自由为前提,以责任为结果;人们享有一定的道德自由,就必然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10、公共生活规则:公共领域里道德规范可统称为公共生活规则或准则,也可称为社会公德

8、。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千百年年逐步积淀起来的,为社会的公共生活所必须要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范。它是整个社会的基础道德,是规范体系的基础部分。从内容上看,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公共交往中一般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第二是公共场所中处理人群关系的道德要求。第三是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道德要求。11、爱人民(P535):爱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基础。爱人民,首先,就体现在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政府的各个部门,各级领导应从各个方面关心、热爱全体人民,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之间也应相互关心、相互热爱、相互尊重。其次,爱人民体现在对人民的权利的保障与维护上。要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充分发

9、挥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利。第三,要同一切人民群众利益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斗争,一个热爱人民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人民利益的坚定捍卫者,要敢于为人民说话,勇于同各种危害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作斗争。12、爱劳动:(P536)劳动创造了人类,劳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要培养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风尚。爱劳动,首先就要提倡诚实的劳动态度,以诚实的劳动态度,热情、主动的从事自己的职业工作,对待自己的职业劳动;要有道德责任感,充分发扬主人翁态度,保质保量地完成自己的劳动生产任务。其次,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纪律是使劳动生产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根本保证。它是劳动人民集体意志和共同利益的体

10、现。13、爱科学:(P536)热爱科学是反迷信及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热爱科学有多方面的要求,第一,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道德动因。第二,热爱科学就要运用科学知识,学会科学的思维,办事讲科学,求效率。尊重科学也就是尊重规律。第三,热爱科学也就要同形形色色的反科学、伪科学真迷信进行斗争,维护科学的权威。14、功利原则:(P538)所谓功利,是指某种东西有利于实践主体、会给实践主体带来功效与利益。人作为物质需求的实践主体,具有人类(共同体)、人群共同体和个体这样三种形式。社会主义功利原则是在这种全面性的意义上反映了人的功利追求的伦理本性。社会主义功利原则所内涵的功利追求,

11、包括了三方面内容。首先,我们仍抱有我们的社会理想的承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所体现的乃是追求一种更符合人类完善理想的社会构成形态,因而本身就是人类进步利益的体现。其次,从民族、国家、人民大众的群体实践主体的意义上看,社会主义的功利追求,就是邓小平精辟概括的“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第三,还表现为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普遍利益需求的满足。15、信用:(P538)现代市场经济是契约化的经济,契约则以诚信为基础。经济关系的契约化意味着信用原则在经济生活中将起基础性的作用。契约双方都是平等的主体,进行契约化的活动,就要尊重对方

12、的权利,而对对方的尊重的最好体现就是在交易中表现的诚信精神。信用原则比法的制裁更用效。因为,守信用从内心起着自觉维持契约履行的作用。16、公平原则:(P539)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一种经济制度,其健康有序的运行需要内在的伦理的支持,作为市场动态运行的规则,就是公平原则。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给市场参与主体提供平等的竞争条件。通过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优胜劣败。如果没有市场的公平和公正,也就无从达到市场所有的资源配置和高效率的社会作用。第二,机会平等。即任何进入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所得到的竞争机会、商业流动机会都是平等的。这两者可说是市场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游戏规则。17、道德行为

13、:(P554)是主体出于自觉自愿的意志,具有一定的道德意义的行为。其基本特点是:第一,体现主体的自觉自愿。第二,体现主体的自我选择。第三,与他人及社会利益相联系。严格说来,从性质上来看,道德行为可以区分为道德的行为与不道德的行为。从量上来看,不论是道德的行为与不道德的行为,都有数量的多少、比例的大小、程度的高低、影响的强弱、作用的久暂、范围的广狭等差异。只有对道德行为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能做出科学的道德价值判断。18、道德情感:(P547)道德情感是人的社会性情感,是人对他人和社会事物的爱、憎等感情,是人对社会关系中的各种可以进行道德判断和评价的事物的感情。道德情感是与一定的道德信念

14、和理想相联系的。(加入557页第二段的内容。)19、道德判断:(P552)是指人们能够进行的于行为的好与坏、错与对进行区分,并确定在一定的道德情景中应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道德判断能够对行为进行直接的指导。良心是人们所具有的这种判断的自明性。20、意志自由:(P582)意志自由是道德行为、道德选择的前提,而所谓“意志自由”,从消极意义来看,就是先天的不确定性,从积极意义来看,就是自主自决的能力。意志自由不是抽象的自由,而是具体的、现实的自由。意志自由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21、23善与恶:(P595)是人时们进行道德评价所运用的最基本的范畴,是伦理学体系的最基本范畴。一般而

15、言,在特定的行为主体那里,符合一定行为规范、标准、原则的行为即为善的行为,违背一定行为规范、标准原则的行为即为恶的行为。一个行为或事件的道德价值是借助于善恶范畴来表达的,所以善与恶成了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善与恶表征这人们的伦理观念,反映着人们对道德行为的认识。善与恶这对范畴所表明的是道德与不道德的分野。所谓善的行为,也就是在一定的意义上对于正当的个人利益的维护,以及符合他人利益、社会利益或整体利益的行为。22、动机:(P556)欲望在意识活动中的进一步发展,就成为动机,动机表达着一定的愿望目标,作为一种目的的意识已初步具有了人的自觉行为的特征。动机对人的道德行为作用是巨大的,动机体现行为所追求

16、的东西,是人们行为产生的动因。在对人们道德行为评价的过程中,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善良的动机是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是道德行为的充分条件。辩证的动机效果论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道德评价的基本观点。24、历史合理性:(P597)历史主义的评价就是指以社会历史变化的内在联系、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这观照社会事件,指出它在历史时空中的价值意义,即提出社会事件的历史合理性问题。一般而言,历史合理性问题是从社会历史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性发展的客观方面,对人类社会生活及其发展进行的历史总体的评价。25、道德合理性:(P597)道德主义的评价主要是在社会评价的意义上被使用。它是指依据一定的道德立场、道德学说和道德观念对社会历史现象进行社会评价的价值学说和评价主张,也就是站在一定人类社会的道德立场上,以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来对社会事件进行道德评价,提出其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