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

上传人:zxc****hhs 文档编号:211615422 上传时间:2021-11-1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88.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教学设计【目标确定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陈述(摘录课标相关内容)1.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4.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5.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6.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

2、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去掉“审美情趣”)。2. 单元知识网络3教材分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优美的现代诗,本课为自读课文。 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与其他几首诗相比,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这首诗语言浅显易懂,结构上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的统一。在这“人间的四月天”里,既有微风在融融春光里飞舞,也有繁星在悠悠夜空中闪烁,既有细雨洒落花瓣,也有春燕温柔呢喃。那鹅黄柔嫩的草,那嫩绿的新鲜的芽,那洁白的明净的莲,读来让我们倍感欣喜。诗中女性的细腻与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使得林徽因在诗

3、歌的语言形式上也独具风格。4学情分析:初三上学期的学生,心态相对成熟、稳定,在形象思维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具备一定的诗歌朗读、理解能力,并能初步进行语言品析。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但由于自身的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深入理解还有一定的困难。【教学目标】(分条陈述)1. 通过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受诗歌的美感。2. 通过分析意象和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受诗歌的美感。教学难点:通过分析意象和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评价任务】(

4、可以针对教学目标分别设计: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针对目标 1:通过板块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完成。针对目标 2:通过板块二“再读课文,品味诗意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完成。【教学活动设计】板块一:导入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陆游曾经说: “文章本天成, 妙手偶得之。”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经发表就收到了众人的追捧,甚至林徽因去世后有人给她的完脸上写着“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即使是现在,这首诗依然被人们赞颂,今天让我们走进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板书课题)板块二:出示学习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感受诗歌的美感。2. 通过分析意象和意境,把握诗歌的情感。

5、板块三:初读课文,感知诗意这么美得诗,我们应该要美美的读,下面让我们声情并茂诵读诗歌。1. 声情并茂朗读的注意事项:(1)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2)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3)读准字音,读出情感。2. 老师示范读,同学们做好批注,不仅要标出字音还要画出重音和停连。3. 学生朗读展示。4. 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选取了“四月天”的哪些景物?5. 诗歌中的意象是什么?板块四:再读课文,品味诗意1. 作者所选取的四月天的意象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先自己读诗歌。然后再小组内进行问题研讨。【明确】1.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赏析:风本是抽象的,由爱的“

6、笑响”将它“点亮” ,这是一种动态的渲染,同时表现了笑声的清脆悦耳,给人以美好的感受。2.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会想到什么呢?赏析: 让人觉得“你”仿佛是一个戴着花冠的少女,婀娜轻盈,在四月的万花丛中翩翩起舞。3. 在这一节中作者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赏析: “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期待中的白莲”这些清新淡雅的词语描绘出一幅幅明艳的画面,给人以春天的清新美好之感,蕴含着无限生机。板块五:熟读课文,主旨探究1. 本文的主旨什么?【明确】这首诗从不同角度描摹“人间的四月天”,充分展开想象,把自己的所爱比喻成轻柔灵秀、庄严纯净、生机勃勃、五彩

7、斑斓的“人间的四月天”,谱写了一曲爱的颂歌。结束语:林徽因,一个才貌双全、诗情洋溢的民国奇女子,她何尝不是“人间的四月天”?让我们永远记住她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吧,在诗中感受四月天的爱、暖与希望,让四月天成为我们心中美好的记忆。板块六:诗歌仿写,拓展延伸学习本诗比喻的手法,借助联想将要表达的情感赋予一定的意象,创作一首小诗。附:板书设计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轻灵、鲜妍、明净、天真、庄严.壶口瀑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游记散文。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壶口瀑布独具

8、特色,表现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作者调动形象生动的笔触,细致地描绘了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热情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同时通过壶口瀑布透视黄河“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的雄壮之美,抒发了对黄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的由衷赞美。【教学目标】1、了解游记及其基本要素;了解游记常用的写作手法:移步换景、定点换景;理清作者的游踪。2、整体感知壶口瀑布的气势特点。3、细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涵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4、理解作者蕴含文中的人生思考。【教学重难点】1、细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涵泳本文独具特色的语言。2、理解作者蕴含文中的人生思考。【教学过程】第一课

9、时一、自主学习(一)识记字词1、读一读字音铸 zh告诫 ji推搡 s ng 霎时 sh驰骋 ch ch ng 寒噤 j n 迂回 y汩汩 g湿漉漉 l漩涡 xu n w出轧 zh潺潺 ch n 震耳欲聋 zhn怒不可遏 2、记一记词义前呼后拥: 前面有人吆喝开路, 后面有人围着保护。 旧时形容官员出行, 随从的人很多。怒不可遏: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欲:快要,就要。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勇往直前:勇敢的一直向前进。推搡:使劲推。二、教师点拨游记知识点、理清作者游踪预习思考1、何为游记。游记

10、:是散文的一种是专门记写游历山川,观赏风物的文章,是作者以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来描绘山水景物、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及抒发内心情怀的一种文章。2、游记的基本要素及特点。(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骨骼)(2)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 (血肉)(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灵魂)3、游记常用的写作手法。(1)移步换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点和观察点),按照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物叙述和说明下来。移步换景法一般适合于游记或参观记,描写景物时,人走景移,随着观察点的变换,不断展现新画面。如: 小石潭记,由小丘到篁竹, 由小丘到篁竹, 由篁竹到闻水声, 再由水声寻

11、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注意】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首先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知道游览或参观的路线。其次要把移步中或移步后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使读者看到一幅幅绚丽多彩、内容丰富的生动画面。采用移步换景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避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最后要进行精心的剪裁,要把一路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绘出来,删去一般性的描写,避免记流水账。(2)定点换景:是指作者的立足点不变,而从不同角度描绘不同方位景物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描写层次清楚,鲜明逼真,给人以如临其境、 如在目前的感觉。(可先让学生们自行判断本课是属于哪种写作

12、手法)(如: 壶口瀑布,游目四顾,最后把视线收归脚下。)【注意】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做到“点”的确定,即作者始终立足于一个基点上,其立足点不能发生变化。其次,要按“序”描写,或远近高低,或左右上下,或东西南北,从不同的方位将不同的景物依次描写出来。4、理清作者的游踪。师明确:雨季:半山腰到了河滩,便匆匆离去。枯水季节:沟底河心(定点绘景,立足点是河心,描绘水和石):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先俯视 龙槽,名“壶口”之来历;再仰观 河面,看巨瀑之源头; 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继而又随水雾由上而下,直抵青山; 接下来平视 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最后,视角转换,收回脚下,

13、描写常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4、在作者的笔下,壶口瀑布呈现出怎样的特点?5、作者写了雨季和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为什么要先写雨季,再写枯水季节?6、作者写了壶口瀑布之后,为什么又写“脚下的石”?三、细节批注感受感受作者畅达、凝练的语言,批注你觉得精彩的细节,提前做点赏析。第二课时一、热场非常开心, 今天的这堂语文课, 由我和大家一同度过。 自我介绍一下, 我的名字,杨旭,一个非常普通而平凡的名字, 全国大概有五六万人叫杨旭, 男女皆有,不管有多少人叫杨旭,而我想说,我就是我!我也希望,在这堂课上,你们能全程开挂,做独一无二的自己。好!上课!二、回顾游踪,明确“所至”师过度: 谢谢曾老师给我

14、们带来的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先通过大屏幕快速回顾作者的游踪。 (稍微停留,看游踪)了解作者的游踪是我们更快走进一篇游记的基本方法。通过作者对游览中景物事物的细致描写,如身临其境般,作者在游览,就好像自己在游览一样。接下来我们就要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1-2 分钟)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将预习和本节课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由老师的引导,自然过渡到本课具体内容的学习。学生活动: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快速、大声并且有感情的自由朗读课文。(3-4 分钟)二、整体感知,壶口印象请同学们用“这是一个的壶口瀑布”, 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2-3分钟)学生活动: 全班自由朗读课

15、文后,合上书,闭上眼,思考片刻,说说壶口瀑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大概就是一竖排的同学)教师活动: 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将学生所说到词语用“奇”、“雄”、“险”三个精炼的词语进行概括,教师在学生说到相关词语的时候,从学生提到的词语顺势进行总结,写到板书“黄河特点”处。(预设) 学生可能会说到:景色奇异、壮丽、雄壮、浑厚、气势磅礴、惊心动魄、雄浑壮阔、多姿多彩、震撼、陡峭奇绝、波澜壮阔、汹涌奔腾 设计意图: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课堂上教师的问题引导,学生呈现出对壶口瀑布的最初印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进一步把握。师总结: 随着视角的变换,作者笔下景物的意境也有

16、所不同。当作者俯视龙槽,河中有河,重在“奇”;当作者仰观河面,浊浪奔涌,“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重在“雄”;当作者看河水冲跌而下,碎为水雾,重在“险”。 (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总结,顺势板书在“黄河特点”处,此处只是教师的总结)三、细读“所见”,品味语言师过渡: 我们常说人的个性往往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得最为充分,黄河的个性特点也就在壶口瀑布这个地方得到集中呈现。接下来请同学们回到课文具体的语句中,看看是哪些字词句给你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和感受。鉴于之前我们在品析句子的时候, 多用修辞手法, 因此今天我们的品析均不用修辞手法,这就是让我们除了抓修辞手法以外,一定要学会多角度赏析句子。请同学们从遣词造句(动词、叠词、短句) 的角度进行品析。师过度: 现在我们就开始小组活动,去品味品味梁衡的壶口瀑布,感受黄河独有的个性与气势。小组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5-7 分钟)小组活动: 1、小组成员找好需要品析的句子,用你所知道的方法进行品析,并且在品的时候体现所用方法。2、小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1-2 人负责品, 1-2 人负责补充, 1 人负责读。3、各小组发言,其他小组可对小组发言进行评价,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