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多维度体验教学在小学音乐戏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93.56KB
约10页
文档ID:211286843
多维度体验教学在小学音乐戏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_第1页
1/10

多维度体验教学在小学音乐戏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唱京戏》一课为例孙菲徐汇区长桥第二小学才商要: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小学音乐中 开展戏曲教学正是加强小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本文在简要分析戏曲教 学在中小学课堂的现状基础上,阐述了多维度体验教学在小学戏曲教学的研究意义 通过笔者以《唱京戏》一课为例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探索运用多维度体验教学的方 式,帮助学生了解戏曲知识表演戏曲,真切地感受优秀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关键字:多维度体验教学小学音乐戏曲教学正文:中国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中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艺术代表的戏 曲艺术更是历史悠久,绚丽多姿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 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讲究唱、念、做、打,技术性和艺术性极 强其中我国的国粹艺术一一京剧更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戏曲艺术都是 我国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有责任振兴中国戏曲、弘扬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怎样的戏曲教学方式适应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成为了笔者必须 加以研究的重点—、小学音乐戏曲教学的现状分析中国戏曲以独特的艺术风格,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彰显着地域文化,它在我国 的民族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了解民族音乐、民族文化的载体。

随着各地对 课程标准的落实与实施,不同版本的音乐教材中如“人教版”、“人音版”以及“上 音版”等,都增加了戏曲学习与欣赏部分,以“人音版”为例,从四年级上册增加了两个单元《龙里格龙》和《唱大戏》到五年级下册的一个单元《京韵》,介绍了戏曲 的不同种类、主奏乐器外,还有欣赏著名唱段与传统曲牌和学唱根据戏曲风格创作的 歌曲,如有浓郁京剧风格的《我是中国人》、《京调》、《龙里格龙》,有豫剧风格 的儿童歌曲《学锄地》《看大戏》等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戏曲音乐,学生可以了解 传统的戏曲文化,开阔音乐视野,丰富音乐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起到弘 扬民族文化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传统戏曲的内容、形式与现今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较大,平时接触少学生刚开始还觉得好奇,但新鲜感一过,便失去了兴趣,很 难专注地听下去,更别说是学了课堂上,往往是屏幕上里播放着艺术家的名作,有 的学生一动不动,一付发呆的表情;有的坐立不安,东张西望;有的聊天说话,做小 动作学唱的时候,学生像小和尚,跟着范唱有口无心地模仿,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唱 的是什么音乐教师对戏曲知之甚少,面对戏曲教学:他们“身无技心发慌”,感到 无所适形,直接影响了教师对戏曲教学的态度。

有的干脆草草地欣赏一遍了事,有的 就照本宣科的介绍介绍,使戏曲教学课成了 “走马观花”的尴尬局面二、多维度体验教学的研究意义体验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创设情境呈现、还原 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领会要点的教学方式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 音乐课应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 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可见音乐学科的“体验教学”以激发学习兴趣与培养情 感为主要目的,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趣在此理念指导下,戏曲教学从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入手,注重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经验和兴趣,以喜爱的音乐表现形式 为载体,改变戏曲的呈现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听戏曲、看戏曲、唱戏曲、表演戏曲, 最终让学生热爱戏曲,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笔者通过多年对戏曲教学的课 堂实践后发现,多维度体验教学方式,能让学生在欣赏和学习戏曲的过程中参与到 课堂实践中,加深对戏曲的感性认识,这样不仅获得情感的升华,更在戏曲知识和表 演技能方面获得训练与提升三、多维度体验教学的实践与分析(―)欣赏示范体验戏曲特点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自身的范唱和表演,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学生兴致盎然,气氛热烈,在戏曲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同样必不可少。

因为学 生和老师之间是面对面有真实感的,他们对于听自己教师的范唱远远胜过欣赏戏曲名 家的演唱,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会产生一种潜在的暗示,潜 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戏曲音乐的态度,会对他们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学生可以 通过教师的示范演唱和表演、体会戏曲独特的唱腔、曲调、韵白、韵味、手势等等实例分析:在《唱京戏》的备课过程中,笔者在上课前两个多月浸润京剧氛围中,跟随京剧 演员学习手眼身法步,习得京剧表演中的一些技巧与特点当进行公开课展示过程 中,听课学生被老师具有一定的戏曲艺术修养和较为得道的戏曲功底所吸引在学生 眼里老师丰富的表情,优雅的身段,有板有眼的演唱和娴熟的表演,俨然一个戏曲演 员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带着对老师敬佩与欣赏的情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体 验活动由此可见戏曲歌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现场示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音乐情感, 还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戏曲的艺术特点,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二) 高位朗读体验戏曲念白有句戏曲谚语:“千斤话白四两唱",证明了戏曲念白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 及技术难度戏曲念白是经过艺术加工提炼的富有音乐性的生活语言它虽不同于歌 唱,但与音乐密不可分,具有节奏感与韵律美。

正由于念白具有以上的特征,自然形 成了戏曲变白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有韵律感的艺术特点,更突出了念白的情感性和 节奏性在小学戏曲教学中,可让学生在理解歌词内涵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模仿京腔 带着高位置朗读,这样既体验了戏曲念白的韵味又能降低难度避免纯技能的学习实例分析:笔者在《唱京戏》的课堂实践中,将对京剧的介绍、视频观摩与理解歌词内容相 结合,激发学生对歌词内涵的理解,通过有感情地模仿京腔、高位置朗读歌词,抒发 自己对京剧艺术家的敬佩之情《唱京戏》运用的是西皮流水的曲调,节奏具有有板 无眼、过板开唱的特点在学生已能够带京韵朗读歌词的基础上,教师运用传统戏曲 中打板的方式,让学生先找出“过板开唱”的字,再通过默念、对念、跟伴奏念等形 式,加深对念白节奏性的体验,为唱好这首京歌做下了扎实的铺垫由此可知,念白 不能用生活的自然音调来表现,它需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使其音乐化,才能同歌唱 协调教师利用发音的技巧,对自己的音色、音质、音调进行一定的改造和包装,使 之更带有京剧的韵味,利用边打板边念白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节奏特点,再引导学生在 充满浓厚学习兴趣、理解歌曲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模仿,这样的念白不仅字正腔圆更是 声情并茂、富有艺术感染力的。

三)开嗓练声体验戏曲曲调中国的地方戏曲种类繁多,曲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及历史文化特征,往往旋律 跌宕起伏,并不如通俗的歌曲这样易于唱会在戏曲中有一句古话“字与声有关,声 同曲相联”,要想唱好戏曲曲调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发声方法如京剧艺术它的唱腔发 声方法就很科学,开嗓练声用的“yi”是在说话的位置上的唱,保持咬字状态,口型 自然状态不变,从而保证了共鸣和音色的统一从低到高再到低一连串音一气呵成实例分析:笔者在《唱京戏》的课堂实践中,请学生在模唱旋律前,先模仿京剧演员用 “yi”开嗓练声,模仿京剧演员“眉开眼笑”的演唱表情,找到较高发声位置及喉咙 打开的演唱状态在这基础上通过旋律模唱以及模仿“行腔”来帮助学生唱准曲调 值得注意的是,开嗓练声首先强调的是打开喉咙,使其处于自然放松的状态,然后由 弱到强,由低到高的“喊”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练声,打开了喉咙形成的管道, 使学生越练管道越通,音质、音量、音色也会随着有明显的改变用这样的声音去演 唱曲调怎么会不好听呢?(四)口传心授体验戏曲韵味戏曲有其独特的韵味以及特定的地方语言特点,所以在中国传统戏曲表演教学 中,“口传心授” 一直是戏曲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

所谓“口传心授”,是指师徒 间的口头传授和内心领会,它是戏曲学习中不同于其他领域中最古老、最传统的方 式特别是在民间艺术与地域风格的掌握上,口传风格、流派,心授风采神韵,将教 师习得、理解、掌握的音乐文化尽可能原汁原味地保留传播下去实例分析:如在教唱《唱京戏》时,学生通过之前的教学环节已经初步能唱准旋律和带有京腔 的念白朗读歌词,但由于歌曲中有很多一字多音、过板开唱、装饰性的旋律及拖腔, 无法像平时学歌曲一样识读乐谱来进行学习,这时教师的范唱相当重要,教师亲自范 唱激发了学生迫切想尝试的强烈愿望于是笔者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模仿跟唱,当学 生某一句遇到困难,无法表现出韵味时,教师便放慢速度再次示范,让学生在静心的 比较和模仿中,在心领神会中学习和体验戏曲中的拖腔由此可见,“口传心授”的 学习方式可以在戏曲教学中帮助学生体会戏曲的韵味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很有 耐心地范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的“口传心授”传统教唱教唱时要求学生认真倾 听,教师还可以一边唱一边画出拖腔的旋律线,方便学生看着旋律走向来演唱,这样 一来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中奥妙掌握了戏曲歌唱中的难点,学生学习戏曲的兴趣自 然越来越浓五)学习身段体验戏曲表演戏曲演员在舞台上除了通过语言、声音表达所扮演的角色的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 外,精神面貌主要还要依靠外形的动作就是一些带舞蹈性的肢体行为来表现。

在戏曲 的表演过程中,把演员所有的肢体行为统称为戏曲身段动”时要走台步、跑圆场; “静”时也要有有造型、有定场学生通过模仿这些夸张化、舞蹈化、艺术化的“身 段”可以初步体验戏曲艺术中独有的“精气神”,逐渐体会中国戏曲独具特色的传神 写意之美实例分析:在笔者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初步能词曲正确演唱《唱京戏》的基础上,先拓 展学习“亮相”、“兰花指” “虎口掌”等动作,然后请学生结合歌词内容学 习身段动作,初步知道京剧中的五法“手眼身法步”,体会眼随手动,甩头亮 相的戏曲动作特点,用带有京剧韵味的身段动作表演与演唱相结合,这种主动 的音乐体验当然会比被动的音乐感受来的深刻六)综合表演体验戏曲精髓戏曲作为一门观赏性、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有助于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一部 戏剧就是一部文学长卷;一段唱词就是一首优美的诗;一段戏曲就是一首动听的歌; 一段表演就是一支动人的舞;一组脸谱就是一副精美的画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的主动 参与、自主学习、自助体验、表现自我、创造自我,强调教学要面向全体的学生,充 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用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 生创造能力的产生戏曲教学中运用唱、念、做、演进行综合表演,使学生在有情趣 化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思维之趣、参与之乐、成功之悦,从而深刻体验戏曲之美。

实例分析:在《唱京戏》的最后的表演反馈环节,教师让学生体验一回京剧小演员,自主选 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合作表演,其中包括“念白、打板、演唱、走圆场、身段表演等 内容这样做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生动的课堂实践加强对音乐技能的理解为了让学生体会浓厚的京腔京韵,老师不 仅给学生带上了京剧脸谱,还亲自带上水袖参与学生的表演学生在表演“唱”、“念”、“做”、“演”的音乐实践活动,声情并茂、积极投入,对京剧的喜爱以及 对国粹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四、多维度体验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效对于多维度体验教学在小学戏曲教学中的研究,笔者以《唱京戏》一课作为实践研究对象历时三年,本课不仅在市区级进行公开教学交流,还参与2018年中国教育学 会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录像课拍摄,并受邀参加跨省市的“基于学科素养的精品课堂 教学”交流活动,获得同行与专家的高度好评同时还获得2018年“一师一优课”市 优课2017上海市音乐教师教学能力现场课展评一等奖,以下是在2017上海市音乐 教师教学能力现场课展评比赛中学生的课后问卷及对知识技能掌握的后测情况2017上海市音乐学科教师教学专业能力展评 学生问卷统计(小学)2017上海市音乐学科教师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