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各课常见重点问题简答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211258208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20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各课常见重点问题简答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各课常见重点问题简答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各课常见重点问题简答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各课常见重点问题简答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各课常见重点问题简答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各课常见重点问题简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各课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各课常见重点问题简答桃花源记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 桃花源记中桃花林景色句子: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 桃花源记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4、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语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5、 桃花源记 中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6、本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

2、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7、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8、 桃花源记的主旨是什么?桃花源记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自由平等的社会生活图景,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现实相对立的美好境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9、 桃花源记的线索是: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具体为:发现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桃花源开 再寻桃花源。本文的顺序是:时间顺序10、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渔人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11、作者虚

3、构世外桃源的目的是什么?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寄托了他的政治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12、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增添神秘色彩。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1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几个?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无人问津14、从本文的主题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古义和今意分别是什么?世外桃源古义 指与世隔绝,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今义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15、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 留白 ” ,它给

4、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 ” 的内容和 “ 叹惋 ” 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16、应当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 世外桃源 ” ?陶渊明笔下的 “ 世外桃源 ” 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 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社会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17、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渔人背信弃义、 不守诺言。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

5、好客形成对比,加深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 - - - - - - - - - - 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18、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陋室铭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 陋室铭中主旨句(中心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表明 “ 陋室” 不“ 陋” 的

6、原因的句子是:惟吾德馨。3、 陋室铭中与“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4、 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 陋室铭中以“ 交往之雅 ” 的语句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6、 陋室铭中画龙点睛的语句是:何陋之有?7、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 陋室 ” 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愿望和的生活情趣。这篇短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法。答:保持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本文采用了借物抒情的的写法8、陋室主人与爱莲说中 “ 隐逸者 ” 和“ 花之君子者 ” 有什么异同?答:他们都品行高洁,不慕荣利。陋室主人同“ 花之君子者 ”

7、 都远离世俗,都是隐者。“ 花之君子者 ” 则身在世俗又高于世俗。9、文章前四句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了怎样的写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运用了类比的写法;目的是引出“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的主旨,表明 “ 陋室 ” 也具有 “ 名”与“ 灵” 的性质。10、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上” 和“ 入 ” 用在这里有何好处,这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答:对偶; “ 上”“入” 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景物有生气,表达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环境的特点是恬静,雅致。11、作者既说“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又说“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8、牍之劳形”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俗务缠身。12、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都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13、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答:运用类比的手法。用古贤之室类比自己“ 陋室 ” ,表明作者以古贤自比,自己也有古名贤的志趣和抱负。14、 陋室铭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答: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这笔,引用孔子的话,突出了“ 惟吾德馨 ” 的主旨。爱莲说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 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2

9、、 爱莲说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 - - - - - - - - - - 3、人说 “ 近墨者黑 ” ,但“ 近墨者未必黑 ” ,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 爱莲说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5、 爱莲说的中心句(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6、 爱莲说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

10、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7、 爱莲说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8、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结尾句 “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一句照应了上文的“ 世人甚爱牡丹” 。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10、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 牡丹 ” 、“ 菊” 、“ 莲” 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 花之富贵者 ” 象征 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 ”象征 不趋炎附势的人。 (3

11、) 莲“花之君子者 ” 象征 品行高尚的贤能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表达了:不慕名利、 洁身自好, 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的思想感情。1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莲“ 不染 ”“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亭亭净植 ”“不可亵玩 ” 的特征所代表的可贵品质。答:莲花代表的可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端正;不拘繁文苟礼,美名远扬,独立自主,不可亵渎。1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喜爱哪一种花,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作者写陶渊明爱菊和写世人爱牡丹衬托自己喜欢莲花, 写写陶渊明爱菊是正面衬托,写世人爱牡丹是反面衬托,都含蓄而

12、突出地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13、文章用了两个“ 独” 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两个 “ 独” 字,都表现出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14、作者对 “ 爱菊 ”“爱莲”“爱牡丹 ” 的态度分别是什么?爱不同的花象征不同的生活态度。作者对“ 爱菊 ” 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 爱菊 ” 的隐士极少。作者对 “ 爱牡丹 ” 是厌恶鄙弃的,其目的在于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作者“ 爱莲 ” 意在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核舟记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 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点明

13、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盖大苏泛赤壁云” 。 2 、 课文中提到的 “ 大苏 ” 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其中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是赤壁赋中的句子。 “ 鲁直 ” 是他的好友即诗人黄庭坚。2、本文采用总分 总的结构布局。第一部分是第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说明对象核舟。第二部分是第 段,详述核舟之“ 奇巧 ” 。 (这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的)第三部分是第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艺。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 - - -

14、 - - - - - - - 3、核舟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体积小( 2)所刻内容多 (3)构思巧刀法精4、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1) 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2) 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 (3) 三人位置东坡居中4、 核舟记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5、从文中找出船夫不在划船的依据。(用自己的话表述)答: ( 1)文中有 “ 舟尾横卧一楫 ” 句; ( 2)两个舟子的四只手都无空划船。6、 核舟记 中总括王叔远技艺高超的词是:奇巧表明核舟原

15、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是: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说明核舟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最能反映雕刻者技艺精湛的语句是:嘻,技亦灵怪矣哉!7、 核舟记末段作者为什么要统计“ 核舟” 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突出雕刻精湛的技艺。8、苏轼赤壁赋 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别刻在船窗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体现了雕刻者构思的巧妙暗示了是苏轼在泛舟赤壁,以此体现大苏泛赤壁的主题。9、 核舟记的结尾处详尽地说明了核舟上所刻的人物、事物和文字的数量。清人林嗣环的口技 一文的结尾处也有这么一段:“ 撤屏观之, 一人, 一桌,一椅, 一扇, 一

16、抚尺而已。 ”两文均用数字结尾,作者的意图相同吗?为什么?意图相同。两文的结尾都用了列数字的方法,都是为了表现艺人技艺之高超。10、文言文使用数量词和现代文有所不同,试根据本文比较一下,不同在哪里?文言文中往往有数词而无量词,现代文则数词、量词同用。文言文的数词往往都在名词后面,现代文的数词则习惯于放在名词前。大道之行也常见重点问题简答1、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的著作。是儒家经典之一。儒家经典著作四书: 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2、 大道之行也中所提到的“ 大道 ” 、“ 大同 ” 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答:大道 ” 就是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 是指理想社会。“ 大道 ” 和“ 大同 ” 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都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在阶级社会里都是不可能实现的。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纲领)是什么?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 大同 ” 社会的基本特征的?答: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本文是从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