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熟语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211153226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熟语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熟语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熟语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熟语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熟语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熟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熟语(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熟语 【粤题精讲】 1(2008年广东)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 B.怨声载道 C.义无反顾 D.怒形于色 名师剖析

2、:本题与以往的出题方式不同,在一段中连用几个成语,这是本套试题的变化之一。 A项,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项,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群众普遍不满。C项,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D项,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成语是每年必考的专题。 答案:D。 2(2007年广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

3、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名师剖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正确使用成语,能力层级是E级。B项“妄自菲薄”: 过分地看轻自己。此句中“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是一种妄自尊大的说法,怎能说是“妄自菲薄”呢?显然这个成语的使用不合语境。C项“间不容发”: 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指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这里把这个成语错解为“空间狭窄”的意思了。D项“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车往北走。比喻行动与目的截然

4、相反。这里把这个成语理解为“差异很大”的意思了。A项“名噪一时”的运用是准确的。这道题考查的四个成语都是常见的成语,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答案:A 3.(2006年广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科举时代的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为的就是金榜题名,为的就是荣华富贵。 B.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C.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所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D.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万竿碧竹,郁郁葱葱,蔚为壮观。这景色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名师剖析:B 项中“抛砖引玉”是谦词,比喻用粗

5、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用在句中不合适。C 项中“毕其功于一役”是指把事情完成在一次行动中,用在句中不合适。D 项中“难以释怀”是指爱憎、悲喜等感情在心中难以消除,用在句中不合适。 答案:A 4.(2005广东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来到了实习工厂,厂领导和工人们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早已做了周密安排,他们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 B.在利己主义者看来,没有谁不为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现实生活中大量涌现出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新人、新事,是不堪设想的。 C.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

6、人拾柴火焰高。 D.我们对秦陵开展现代意义上的考古调查已有四十多年,多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大发现,中是冰山一角,大量珍宝还深藏地下。 名师剖析:A、“无所不至”:指凡能作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B、“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C、“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D、“冰山一角”,比喻人们所了解到的事实或知识的真相,离实际情况还差得很远。A、B、C与原文语境不符。 答案:D。 【粤考趋势】 近几年,熟语中成语的考查是广东每年必考的内容,还未涉及过其他熟语。此外,成语通常还与句子、修辞、语言的连贯得体等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辨析修改病句、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语言

7、的简明连贯得体等专题中也经常牵涉到词语的问题。 广东高考命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置选项: 一、望文生义 如惯用语的意义都是字面意义的引申和比喻意义,如果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如“泼冷水”就不是说“把冷水泼出去”,而是指“挫伤人的积极性或让人清醒”。再如“差强人意”、“不刊之论”、“首当其冲”、“望其项背”、“不足为训”、“文不加点”等都可能因望文生义而误。如: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08年全国卷) 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

8、,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2008年安徽卷) 【解析】句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 句中叹为观止是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而不是感叹的意思。 二、用错对象 每个成语的使用都有其适用的对象,如果在使用时不分对象,就会张冠李戴,闹出笑话。如:“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车水马龙”是说人车往来不绝或形容繁华的情景。与人们争着购买鲜花这个对象不合。有些成语是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

9、语使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就很容易造成“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如: 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2008年全国卷II) 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2008年安徽卷) 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丰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08年重庆卷) 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 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2008年四川) 中国高等教育用不到十年的时

10、间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跨越,但大发展过程中,难免会泥沙俱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能否换为鱼龙混杂)(2008年广东) 听到这个噩耗,老人家瘫坐在地上号啕痛哭,双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2008年湖北卷) 【解析】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 句中行云流水是比喻自然不拘执,对象多指文章、歌唱等,而不能是时间。丰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而不能说歌舞。焕然冰释, “焕然冰释”比喻疑虑,误会等一下子完全消除,而不能说烦恼。 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B鱼

11、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搀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只能用于人。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对象只能是人。 三、搭配不当 词语有自己的词性,成语也有,不了解成语的词性,在运用时可能就会出现搭配不当,以至结构混乱。如: 中药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以植物为最多,也包括动物和矿物,其药效一般比较缓和。(2008年山东卷) 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2008年山东卷) 【解析】中“药效”和“缓和”不搭配,应用“缓慢”。中“整顿”和“家务”也不搭配,“家务”是“家庭事务”,自然不能整顿。

12、只能“操持家务”。 四、褒贬误用 成语也有感情色彩,运用时如不注意与全句内容和谐一致,就会造成误用。如: 为了不让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父母纷纷送孩子去练钢琴,学围棋.上英语兴趣 班.真是费尽心思,无所不为。(2008年江苏卷) 最近,浙江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大用户对此额手称庆。专家预测,未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能否换为弹冠相庆)(2008年广东卷B) 【解析】项“无所不为”意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贬义词。用来形容年轻的父母费尽心思地送孩子学钢琴、围棋、英语,感情色彩不对。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兴和喜悦的神

13、态;弹冠相庆: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 五、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带有谦虚意味,只能用于自己;有些成语带有敬重意味,只能用于他人。如果不明白成语的谦敬色彩,运用中就会产生错误。 如: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2008年江苏卷) 【解析】“不耻下问”意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而句中说的是老李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不存在地位高低、知识多少的问题,谦敬色彩不当。 六、自相矛盾 有些成语从意义上看似乎符合句意,没有错误,但从逻辑事理的角度

14、推敲则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前后矛盾。如:“拖拉机司机急于赶路,不走公路,另辟蹊径,沿着江边小道行驶,不料驾驶失控,出了车祸。”“另辟蹊径”原意是另外开辟一条路,即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这里如用原意,与“沿着江边小道”相矛盾。如果不注意成语的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也极有可能使成语的意义和句子的语义矛盾。如: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2008年江苏卷) 【解析】“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 七、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

15、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上极可能混淆。如: 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2008年安徽卷) 【解析】骇人听闻意思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人听闻”是与“耸人听闻”相混淆。 八、不合语境 成语有其特定的含义,成语的使用恰当与否,关键是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的需要。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成语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这就必须与所在的语境保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犯不合语境的毛病。如:“他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大人喜欢孩子,孩子也喜欢大人,一家三口,相濡以沫。”“相濡以沫”用于困难环境中相互救助,而句中所给的环境却洋溢着幸福气氛,与语境不相吻合。 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