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

上传人:qq30****018 文档编号:211153070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及教材结构解读(1) 课标要求: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和特征;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2)教材结构解读:教材第一目一村落的产生介绍古代人类村落遗址分布的概况。通过中国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了解学习古代村落形成原因及影响。教材第二目集镇的出现 介绍集镇出现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教材第三目城市的产生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著名城市了解学习城市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及城市发展的趋势。通过西方古代城市古代雅典和古罗马城市了解古代西方城市特点。教材第四目世界各地的民居 介绍两河流域、古埃及、北美印第

2、安人及中国的民居建筑差异及特征。本课地位分析:本单元讲述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本课承上启下,起着前联后启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了解各地民居的差异和特征2、过程与方法归纳村落的特点,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素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研读不同类型的史料,提高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展示文字材料以及图片等相关材料,通过比较法加深学生对城市的发展和职能、格局变化的理解,并认识商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之间的密切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古代经济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在合作学习中体会交

3、流的快乐和培养团队意识,在探究学习中深化学生好学深思的求索精神。4、学科素养达成增强学生时空观念、实证意识、掌握史论结合等学科素养。【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但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据课本去帮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兴趣不大,课堂显的较为单调、枯燥。在备课时注重收集文字,视频,图片等史料。在课堂教学中应力争达到激情导入,史料引领,科学运用,再现历史情境,增强感性、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提升能力,综合运用历史的结果。【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功能与格局的变化和不同类型的城市的发展情况难点:本科知识点较多,如何有条理,线索清晰的使学生掌握古代人类的居住形式和民居的建筑的特点【

4、教学方法】1、讲授法、比较法、合作学习、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2、主动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历史思维【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料 图片【新课教学】一、村落的产生村落的含义: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具有相当数量和规模的居民聚居点。村落的分布: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距今6000

5、年以上。以半坡村落遗址为例分析村落的分布地形及形成原因?这张图片是半坡遗址的复原图,半坡遗址居住区的布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一条大型壕沟。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和窑场。这是居住区,中间这个最大的房屋呢,是聚落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周围是壕沟。壕沟就是用于防护的。图上也很容易的看出公共墓地和窖场的位置。窑场就是烧制陶器的地方。特点:组成:村落建有住宅、仓窖和公共活动场所、壕沟等。选址: 1、接近水源2、水运交通便利3、地形平坦4、土壤肥沃村落产生的意义: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村落的居民定期

6、交换物品,逐渐形成集市。集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形成集镇。二、集镇的出现概括集镇的含义: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保护其财富和人身安全,在聚居的地方筑垒设防,形成集镇。通过再现千年前胶州湾繁华胶州板桥镇,分析集镇出现的原因:1、商业的发展、繁荣2、地理位置优越通过集镇发展过程概括集镇的影响:1、便利了农村居民物品交换,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2、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三、城市的产生1、城市的含义:“城”为了防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区 ;“市” 商品交换的场所。2、中国古代著名的城市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都形成许多著名都会:蓟(北京)、邯郸(河北邯郸)、大梁(河南开封西北)、临淄

7、(山东淄博)、郢(湖北江陵县北)、郑(河南郑州西)探究1:“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庙,前朝后市,市朝一夫”。上述材料反映中国古代城市布局有何特点?1、中央集权下的“整齐划一”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格局,中心明显,主次分明,有明显的对称轴,左右呼应,街道的脉络清晰。2、儒家“礼制”影响下的森严等级都城都以通过皇城正门至正南门的宽阔笔直的道路作为中轴线,体现了封建社会儒家理念的居正不偏、不正不威、礼教尊卑、伦理秩序等传统观念,把至高无上的皇权通过建筑氛围烘托得更加威严。3、对天人合一的追求中国古人在建造城市以及城市建筑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建筑物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往往将城

8、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统一起来,努力创造宜人的城市生态环境,这点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命力强大,影响深远。比如,日本故都京都是在公元794年仿照中国唐朝的都城长安建造的。近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源于西方文化体系,是一种以人与自然相互对立的思维方式,偏执于机械和人的力量,倡导征服自然,造成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在这个倡导可持续发展,创建山水城市、宜居城市的今天,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史多么的一致。探究2: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列举在汉代西北地区、唐宋以后东南沿海以及明清时期兴起哪些城市?3、西方古代城市古希腊雅典由卫城和下城

9、两部分组成。卫城用于防卫,下城分布着市场、行政机构和居民点。城市布局已反映出行政、防御、宗教和商业的功能。古罗马城市的特点是完善的基础设施道路系统和供水排水系统,成为后来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四、世界各地的民居古代世界的民居:古代先民们建造房屋主要依据自然环境。两河流域雨水稀少,缺乏木材,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的砖头作为建筑材料。古埃及建筑用泥和木材。北美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他们的房屋是用动物毛皮搭建的帐篷。古希腊罗马的民居则以木、石、砖为材料,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成为古罗马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古代中国的民居:远古:干栏式、半地穴式汉代: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明清:北方: 窑洞、四合院南方:干栏

10、式、封闭式院落、徽派民居、福建土楼四合院: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四合院民居也体现出尊卑秩序:家长居于朝南的正房,长子居于西厢房,仆人住外院,尊卑有序,内外有别。李家山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形式。中国西北地区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当地人民因地制宜挖洞而居,简单易修、省材省料,坚固耐用,冬暖夏凉。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依山的吊脚楼,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徽派民居:青瓦、白墙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徽派民居的特点之一

11、是高墙深院,一方面是防御盗贼,另一方面是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迁徙家族获得心理安全的需要。客家土楼:客家人的祖先是1900多年前从黄河中下游地区迁移到南方的汉族人。因为客家人的居住地大多在偏僻、边远的山区,客家先民为了防范盗匪骚扰,保护家族的安全,就创造了这种庞大的民居土楼。一座土楼里可以住下整个家族的几十户人家,几百口人。土楼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圆形土楼。【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的是古代人类的居住形式,有三种:村落、集镇和城市。村落出现是农业发展的结果,集镇出现是商业发展的结果而城市的出现首先是政治和军事的需要。居住形式离不开民居,民居的建造不仅反映了居住的自然环境,还取决于当

12、地的社会生活水平与文化习俗。【板书设计】一、村落的产生1、原因: 农业产生要求定居生活,便出现了房屋的建造,他们把房屋建在一起,在外面挖壕沟,建围墙,最早的村落就这样出现了。2、特点:组成:房屋、墓葬、窖穴和公共活动场所选址: 1、接近水源2、水运交通便利3、地形平坦4、土壤肥沃3、影响: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二、集镇的出现1、原因:商业的发展、繁荣地理位置优越2、过程:北魏:军事目的北宋:商业目的明清:专业分工3、影响便利了农村居民物品交换,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三、城市的产生1、城市的由来“城”为了防

13、卫,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区 ;“市” 商品交换的场所。2、中国古代著名城市3、西方古代城市四、世界各地的民居1、两河流域:黏土、芦苇2、古埃及:泥、木材3、北美:动物毛皮4、古希腊、罗马:木、石、砖为主要材料混凝土、拱券、希腊柱式为主要特征5、中国:远古:干栏式、半地穴式汉代: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明清:北方:窑洞、四合院南方:干栏式、封闭式院落、徽派民居、福建土楼【教学反思】本课内容多比较零散,怎样将课本知识重新组织,整合,使学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这方面感觉做得还不到位。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应将教材内容的问题化。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其次将教材内容结构化。我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要实现教材结构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内容的“纲要信号”,也可以利用“先行组织者”,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结合相关知识构建知识系统框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