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211152399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高中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在当今社会,一个人没有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寸步难行。准备了高二语文期中试卷答案,希望你喜欢。 第卷(36分 共12小题,每小题3分) 一、(18分) 1.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小人之过也必文 B.何以伐为 自伐者无功 见其二子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D.吾与点也 天与之,人与之 2. 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洁其身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足食,足兵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

2、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有是哉,子之迀也! B、子路宿于石门 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A、因之以饥 (因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如果)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不过) C、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贫困)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哪里) 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途径) 多见其不知量也。 (只是) 5. 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 且而从辟人之士也 B、由也好勇过我 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莫春者,春服既成 无欲速,无见小利 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蚤起,施从良

3、人之所之 6.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9分) 在儒家

4、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但是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像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孔子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适;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也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

5、疑。他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的。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6、孔子和孟子相去约两百年,时局已有很大变化。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暴乱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

7、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 (节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7.下列各项中关于孔孟不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给人君子坦荡荡轻松愉快的悠闲感;而孟子则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给人忧愁不安的紧张感。 B.孔子没有直接提出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可以间接地看出他认为人性本恶;而孟子则坚定地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

8、也。 孔子非常尊重礼,礼大于情,循礼而行事;孟子却不然,行事完全不遵循礼,全凭自己的意愿。 D.孔子提倡克己复礼,认为旧的社会秩序可以恢复,希望复古;而孟子却更有革命性,认为必须改弦更张,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孔孟有很多不同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可能与两个人的个性不同有一定的关系。 B.论语和孟子两部书取材记载不同。 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时局有很大的差异。 D.两人对礼的遵循不同,孟子超出了礼的严格规矩。 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在衣食方面还有所挑拣,但孟子提出的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却更具有平等思想,虽然这种平等思想和孔子相比是属于低水准的

9、。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自我产生的。 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自宋朝以后,孟子就取代了论语,成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和科举取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刖(yu)人足,所跀(yu)者守门。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

10、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田子方从齐之魏,望翟黄乘轩骑驾出,方以为文侯也,移车异路而避之,则徒翟黄也。方问曰:子奚乘是车也?曰:君谋欲伐中山,臣荐翟角而谋得;果且伐之,臣荐乐羊而中山拔;得中山,忧欲治之,臣荐李克而中山治,是以君赐此车。方曰:宠之称功尚薄。 秦、韩攻魏,昭卯西说而秦、韩罢;齐、荆攻魏,

11、卯东说而齐、荆罢。魏襄王养之以五乘之奉。卯曰:伯夷以将军葬于首阳山之下,而天下曰:夫以伯夷之贤与其称仁,而以将军葬,是手足不掩也。今臣罢四国之兵,而王乃与臣五乘,此其称功,犹嬴胜而履蹻。 孔子曰: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 少室周者,古之贞廉洁悫者也,为赵襄主力士。与中牟徐子角力,不若也,入言之襄主以自代也。襄主曰:子之处,人之所欲也,何为言徐子以自代?曰:臣以力事君者也。今徐子力多臣,臣不以自代,恐他人言之而为罪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改动) 【注】跀危:古代受断足之刑的人。轩:此处指高车。概: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 10

12、. 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亏:损害 B. 则徒翟黄也徒:白白地 是手足不掩也掩:掩盖 D. 古之贞廉洁悫者也悫:诚实、谨慎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故民之从之也轻 B. 入言之襄主以自代之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 D. 伯夷以将军葬于首阳山下吾欲观于转附、朝儛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子皋做狱吏时曾判一名犯人刖刑。在子皋危难之时这个人却救了他,这是因为跀危认为他能做事公平、公正,且能法外开恩。

13、 B. 翟黄和昭卯均是有大功的臣子,而国君赏赐的东西与他们的贡献不相配,借此典故从反面论证统治者要依法行赏的道理。 孔子认为为官之道就得公平、公允,依法办事。这点做好了你便能在百姓中树德,不会做的人只能树怨。 D. 少室周是赵襄主的卫士。他和中牟的徐子比赛力气,结果不如徐子,就进宫把徐子推荐给赵襄主而要求用徐子来代替自己。 第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3分) (2)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4分) (3)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3分) 14.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笼莺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解释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 (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15. 默写(6分) 孟子曰:民为贵, ,君为轻。(孟子民为贵)(1分)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1分)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