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效性策略(论文)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1150877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实效性策略(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德育实效性策略(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德育实效性策略(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德育实效性策略(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德育实效性策略(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实效性策略(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实效性策略(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实效性策略摘要:本文提岀了实施德育的策略。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有其 可行性,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的各项事 务、管理活动,促进学生在参与、体验活动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 爱、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国守法,培养 学生主人翁意识、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关键词:德育实效性策略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和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 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 为个体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报告再度强调要“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尤其 突出了青少年的德育问题。学校是育

2、人的主阵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教育 主渠道的重任。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教育学牛学会做人,这是学 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而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却面临着尴尬与无 奈。社会上流传着“学校教育却五整天,抵不住大街上转一圈”的 说法。为什么在十几年的教育之下,不少学生却存在着明显的人格 缺限和做人的不足呢?为什么学生在学校接受5天的教育,往往会 被2天所受的社会影响抵消了呢?我觉得有以下的原因:虽然我们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教育 理念方面和实际方面有一定成效,但进一步从学校德育的任务和目 标上分析,德育工作仍然没有抓到实处,学生普遍不够重视道德水 准和道徳行为,学校往往把徳育工作放在“口头上

3、”,没有扎实地 抓出实效来。学生的品德表现、劳动表现和学生个性优越性往往得 不到肯定和强化。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改进和加强学校徳育丁作 迫在眉睫。基于以上的认识,提出德育实施策略,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迫 在眉睫。如何实施徳育教育呢?我有以下儿点看法,与大家商榷。一、以大德育观为前提学校处处有德育,事事有德育,必须使全体教职工形成“人人都 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学校在塑造有教养的人的过程中,必须重 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与隐性等多方面的结合,体现出“大徳育”的思想,让徳育在H常的教育、教学和活动中处处体现 出育人的要素。1加强师德建设,以教师示范为导向。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

4、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业以其强 烈的形象性和示范性,从精神上、文化上、道德上、行为习惯上影 响着学生。因此,教师要以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师德尊重学牛,信 任学生;要以客观存在的差异为前提,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创设 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平等学习,平等对话,平等交流,促进学生 身心全面发展。2.引导班主任工作走上科学化轨道。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骨干力 量,是学校领导进行徳育教育的得力助手,是联系班级教师的纽带, 又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桥梁。因此,班主任自身索质的 提高,是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的前提和保证。3.学科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应强调德育的多学

5、科渗透,充分挖掘教育因素,实现自然、和谐地渗透,教学与育人 的同步进行。例如,在英语学科的教学中,可注重中西方文化的差 异、注重礼仪教育、自尊自爱心理的培养。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学生 优秀的品格,塑造健全人格。二、校园文化建设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理念是:民主是基础,人本是核心,探索是 动力,合作是方式,创新是根本。我们应立足于本校的实际,努力 创设一种开放的、人性的、民主的、平等的、竞争的、合作的管理 文化氛围,为师生创造一个主动发展的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园内的每一堵墙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微妙的领域之 一。”校园内、教室内有意识地悬挂校风、校训,张贴奖状、奖牌, 布置一些历史人物、民族英雄

6、等画像以及相关的格言警句、名人箴 言等,向学生渗透各种道德教育。同时,各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 爱好,布置一些图书、玩具、生物等活动角,來启迪学生的心灵, 陶冶他们的情操。我们从隐性课程入手,在校园环境的细节上做文 章,“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每棵小草都育人”,对校园环境进行全 面的整修,努力为师生营造宽松、愉悦、健康、和谐、发展的新空 间,使人心情激荡,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把学校变成一座 探索、求知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激情的家园,整洁美丽 的花园,从而使师生的个性得以尽情的张扬。三、尊重学生个性,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由于学生意志薄弱、坚持性差,他们常常表现为语言、行为不一 致,校内、

7、校外不一样,教师要利用评价机制激励学生不断上进。 对学生的评价要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采用全方位、多形式、多 层次的评价机制。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亮点,运用激励策略,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进取心。四、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既是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体,也是学生个 体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尤其是班级活动内容广 泛,形式多样,对转化学生的德育行为有着强大的推动力,能使他 们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如带学生外出参观、访问、调查,通过了 解祖国改革开放后的成绩,激发学生报效祖国而勤奋学习的强大动 力;带领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打扫街道,擦洗

8、电话亭、 植树等,让学生感受劳动的光荣,体验劳动人民的辛苦;利用博物 馆、烈士陵园等,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利用“手 拉手”活动,加强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教育。总之,活动的形式 多种多样,可根据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来安排。五、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当今社会,信息高度发达。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形形色色的 现象充斥学校。学生从电视、广播、网络上,都可能接触到不良的 信息,思想随吋有被侵袭的可能。作为学校徳育不能只停留在校内 和书本层面,而应充分利用国家、社会的力量,建立起学校、家庭、 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例如,建立家长委员会,聘请校外辅导 员,邀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名人到校讲课,通过各方面的共同教育, 使学生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学生受到来自不同层次的教育,对社会 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同时,名人、专家的形象也在学生中形成偶像 效应,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内在动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了自律自强、 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提出的战 略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而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 力,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无愧于党和国家交 给我们的神圣使命。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研 究(课题批准号:gs【2011 ghbl44)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