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

上传人:浅*** 文档编号:211150072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专题1 北宋的政治和军事(上)考点梳理 宋太祖的集权措施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导言:唐末五代的政权更迭政权统治时间开国皇帝更迭方式后梁17年朱温节度使夺权后唐14年李存勖节度使夺权后晋11年石敬瑭节度使夺权后汉4年刘知远节度使夺权后周9年郭威禁军将领夺权北宋赵匡胤禁军将领夺权赵匡胤执政后要解决哪些问题?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定期换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帝)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计长久,其道何如?”普曰:“此非它故,方镇太重

2、,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资治通鉴分散机构权力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分宰相军政财权枢密院与“三衙”分掌调兵、统兵权四监司监控地方,通判制约知州1. B 下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存在于( )A.秦朝 B.西汉 C.北宋 D.元朝2. B 为加强中央集权,宋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有( )把主要将领兵权收归中央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地方赋税大部分转运中央在地方设置节度使A. B.C. D.崇文抑武方针罢免宿将兵权,“杯酒释兵权”文官执掌枢密院扩大科举规模,提高文官士人地位3. B 唐朝时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流传“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

3、由唐至宋的这种变化( )A.是唐朝设置节度使的直接结果B.与宋朝崇文抑武的政策相关C.源于唐朝开创科举制选拔人才D.导致宰相的职权被严重削弱宋初集权制度的评价预防内部动乱、巩固统一和安定 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唯恐不及。 苏洵嘉祐集卷 1审势 唯本朝之法,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藩方守臣,统制列城,付以数千里之地,十万之师,单车之使,尺纸之诏,朝召而夕至,则为匹夫! 范祖禹范太史集卷 22转对条上四事制度僵化,权力分散,影响行政效率专

4、题2 北宋的政治和军事(下)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与辽的战与和契丹建辽,据燕云十六州,威胁中原北宋北伐失败,辽南伐逼迫北宋议和北宋通过“岁币”勉强获得北部边防的安定北宋这种以钱财换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 国朝以兵得天下,震耀武威。太祖皇帝待北敌仅若一族,每与之战,未尝不克。太宗皇帝因亲征之衄,敌志遂骄,频年寇边,胜败相半。真宗皇帝嗣位之始,专用文德,于时旧兵宿将,往往沦没,敌骑深入,直抵澶渊,河朔大骚,乘舆北幸。于是讲金帛啖之之术,以结欢好。自此河湟百姓,几四十年不识干戈。 岁遗差优,然不足以当用兵之费百一二焉。则知澶渊之盟,未为失策。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

5、引惹生事;以缙绅虑患者,谓之迂阔背时。大率忌人谈兵,幸时无事,谓敌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谓兵永息,恬然自处,都不为忧。 富弼条上河北守御十二策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北宋与西夏的战与和北宋与党项建立的西夏屡战屡败北宋与西夏达成协议,提供“岁赐”1. B 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有利于北方的边贸发展加重了少数民族的人民负担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形成A. B. C. D.募兵臃肿、素质低下,军费开支过大机构重叠、恩荫泛滥,行政开支膨胀2. B “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包拯在上疏中

6、指出北宋存在的问题是( )A.军事力量庞大 B.行政效率低下C.官僚队伍膨胀 D.财政状况恶化北宋的财政危机 募兵臃肿、素质低下,军费开支过大机构重叠、恩荫泛滥,行政开支膨胀冗兵、冗官导致冗费,财政状况恶化小结宋太祖的集权措施收精兵、制钱谷、削实权,二府三司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与和给辽“岁币”,给西夏“岁赐”,以钱财换和平北宋的冗官、冗兵与冗费军队庞大、官僚膨胀,导致财政开支过大3. B “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令,以佐邦治”的宋朝机构是( )A.三司 B.政事堂 C.门下省 D.枢密院4. B 材料一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在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

7、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材料二 北宋初年,宋太祖对军政机构进行了改造,禁军不设最高军职,分为侍卫司等三个部分,号称“三衙”,三衙的指挥官均由皇帝任命。“拱圣”为侍卫司马军都指挥使司所辖部队之一,宋太宗时建立,驻守京城。都虞侯是这支部队的副长官。(1)宋代属于材料一中的、哪种分权模式?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宋初统治者改造禁军的措施,并分别说明其作用。专题3 王安石变法与南宋偏安考点梳理 王安石变法 南宋的偏安导言:北宋与南宋版图的变化 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政治守旧低效范仲淹“庆

8、历新政”失败孟子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今介甫为政,首建制置条例司,大讲财利之事;又命薛向行均输法于江淮,欲尽夺商贾之利;又分遣使者散青苗钱于天下而收其息,使人愁痛,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岂孟子之志乎?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今介甫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先者后之,上者下之,右者左之,成者毁之,矻矻焉穷日力继之以夜,而不得息。使上自朝廷,下及田野,内起京师,外周四海,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此岂老氏之志乎?司马光与王介甫书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

9、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评价达到富国目的,但强兵效果不明显加重人民负担,加剧统治集团分裂1. B 有学者说,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数百年之下依然凛凛有生气。其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北宋的中央集权 B.克服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C.休养生息,发展生产 D.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2. B 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症结,不在于开支过多,而在于生产过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

10、。下列措施体现此思想的是( )A.募役法和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C.将兵法和均输法 D.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南宋的偏安南宋的建立“靖康之变”,金灭北宋康王赵构称帝,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宋高宗 赵构南宋的偏安岳家军等积极抗击金军 岳飞岳家军等积极抗击金军十年,金人攻拱、亳,刘锜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宋史岳飞传 甲子,遣司农少卿李若虚诣岳飞军谕指班师,飞不听。宋史高宗本纪南宋向金称臣,缴纳“岁贡”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宋史岳飞传(韦)皇太后偕梓宫(徽宗灵柩)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护送梓宫,

11、高居安护送皇太后。宋史高宗本纪宋金维持南北对峙局面小结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实现富国,强兵效果不明显北宋后期统治集团分裂,日益腐朽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维持了较长时间3. B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包括( )注重破格使用人才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改变旧的土地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A. B. C. D.4. B 材料一 官雍于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材料二王荆公(安石)为相,寝食不暇,尽变更祖宗法度,天下纷然,以至今日之祸(指靖康之变)!(宋)邵伯温闻见录(1)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北宋社会状况。(2)结合所学,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王安石是否“尽变更祖

12、宗法度”?请简要说明理由。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学案答案专题1 北宋的政治和军事(上)1. C2. A3. B专题2 北宋的政治和军事(下)1. A2. C3. D4.(1)属于第种分权模式。说明:宋代设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以达到削弱宰相职权、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2)措施及作用: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削弱地方的军事力量,加强了中央集权。禁军不设最高军职、权力分散、长官由皇帝亲自任命,加强了专制皇权。专题3 王安石变法与南宋偏安1. B2. D3. B4.(1)状况: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威胁边境,农民起义不断。(2)背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积贫积弱(是否改变祖宗法度,自由作答)。变更祖宗之法:一系列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