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_2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211149634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飞夺泸定桥_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飞夺泸定桥_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飞夺泸定桥_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飞夺泸定桥_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飞夺泸定桥_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飞夺泸定桥_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夺泸定桥_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飞夺泸定桥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红军战士夺桥时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

2、落大意。 (三)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出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夺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还知道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飞夺泸定桥。课文是以中心事件来命题的。)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 (从题目上看,文章应该先写谁向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夺桥,然后写怎样飞夺泸定桥,最后写出夺桥的结果。) (二)介绍背景: 泸定桥在四川省泸定县大渡河上(出示挂图),1706年建成

3、,是四川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又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大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花费多少日子啊!70多年前,太平天国的名将石达开和他的四万士兵曾因没有及时渡过大渡河,贻误战机而全军覆灭,成为千古恨事。能否及时渡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蒋介石曾扬言,让红军到大渡河,作石达开第二。所以一桥系安危,红军能否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 (三)教师范读课文。 老师读课文,

4、同学边听边认真思考,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的? (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如:撤ch6、召zh4o是翘舌音,要提醒学生读准,特别是召字声调是四声,容易读成平声。 援字的右边易写错,写成爱;键和健易混,从字义中加以区别;撤的中间是育易写成 ;榴的右边笔画较多,提醒学生共有10画。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天险:自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阻拦:阻止、拦挡。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来支援。 妄想:狂妄地打算。 诡计:狡诈的计策。 关键: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击

5、溃:打散、打垮。 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进攻、增援或逃跑。 索性:副词,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疑心:怀疑。 瓢泼:形容雨大得像用瓢向下泼一样。 宿营:军队在行军途中或战斗之后住宿。 心惊胆寒:形容令人十分害怕。 直泻:直直地向下急流。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极大,好像要把耳朵震聋了。 工事:保障军队发射火力和隐蔽安全的建筑物。 疯狂:发疯,比喻猖狂。 霎时:极短的时间。 突击:集中兵力向敌人防御阵地发起猛烈而迅速的攻击。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 号召:召唤(群众共同去做某一件事)。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自己的生命安全。顾,

6、注意,照顾。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英勇:非常勇敢。 浩浩荡荡:水势广大的样子,借喻声势壮阔广大。 奔赴:奔向定好的目的或目标。赴,前往。 前线:作战时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跟后方相对。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近义词: 挺进跃进 防守镇守 阻拦阻挠 增援支援 妄想妄图 诡计阴谋 击溃击退 索性干脆 疑心怀疑 反义词: 湍急缓慢 密集稀疏 胜利失败形近字: 出示投影,请同学们充分讨论形近字之间的区别,再根据字义组词。 援(支援) 键(关键) 暖(温暖) 健(健美) 撤(撤兵) 瓢(瓢泼) 撒(撒手) 飘(飘扬) 链(表链) 泻(倾泻) 涟(涟漪) 泄(泄气) 榴(石榴)

7、召(号召) 溜(溜冰) 沼(沼泽) 钧(千钧一发) 狈(狼狈) 均(平均) 坝(堤坝) 赴(奔赴) 赶(追赶) (五)理清文章结构。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在分段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只要有道理就行。本文既可以分成三段,又可以分成四段,还可以按五段来分。 三段:第1自然段为一段。 第28自然段为第二段。 第9自然段为第三段。 四段:第一段(1) 第二段(25) 第三段(68) 第四段(9) 五段:第一段(1) 第二段:(

8、2) 第三段(35) 第四段(68) 第五段(9) 这里按五段分法学习。 第一段(1) 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泸定桥。 第二段(2) 讲红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段(35) 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第四段(68) 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9) 讲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讲读课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能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9、 (一)理解红军是怎样抢时间,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一)理解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体会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二)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题飞夺泸定桥,想一想飞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神速,像飞一样攻下的意思。) 泸定桥什么样?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6自然段。 通过读这部分,让学生初步感受泸定桥的险及周围环境的恶劣。这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章从几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学生默读、体会。 (泸定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险,书中称之为天险。 文章从三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了它的险:

10、桥上人走过去像在荡秋千;桥下叫人心惊胆寒,文章是从河水的色彩、气势和声音来突出的;桥对岸敌人的两个团已经筑好了工事,时刻准备堵截红军战士。) 齐读这部分,读出它的险。 (二)讲读第1自然段。 这样危险的泸定桥,红军战士为什么要夺呢?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后,画出重点词句,加以充分讨论,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红军北上抗日要渡大渡河,河水湍急,两岸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泸定桥。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板书:北上抗日 必须夺桥) (三)讲读2、3自然段。 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指名读2、3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哪句话直接告诉了我们,画下来。教师边提问

11、题边板书:(飞夺) 出示幻灯: 什么是关键?比较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关键的意思是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 第一句话强调抢在前面的重要性,要突出抢时间是胜利的保证。) 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自由读2、3自然段,画出有关词语。 (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要求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距离120公里。敌人两个旅的援兵也同时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即:时间短,路程远,敌有援兵,必须抢时间。) 这里教师根据学生叙述,可以画简图或者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使学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懂得抢时间的重要性。简图如下: (板书:抢时间) (四)讲读4、5自然段。 默读4、5自然

12、段。思考:红四团的战士们是怎样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分别用和画出来。 让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画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经过学生间的讨论,教师点拨体会文章的中心。 重点点拨:把敌人抛在后面,抛字是什么意思?抛说明抢时间取得了胜利。 困难:饥饿和疲劳;对岸出现敌人火把;下雨火把被浇灭。 克服: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摸黑冒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高声答话智斗敌人;敌人宿营,我军仍旧继续前进。 指名分句读课文。两名同学,一个只读困难的句子,另一个读克服困难的句子,交替进行。要求读出语气。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团的战士们

13、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呢?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红军战士具有取得胜利的决心和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五)讲读68自然段。 到达了泸定桥,我们随同红军四团战士们再看一看这天险大渡河,齐读第6自然段。 出示投影片或小黑板,解决课后思考、练习3(1)。 (这些词语突出了泸定桥的险,它是极不容易通过的。)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详细地描写泸定桥的险? 让学生认识本自然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让学生感受环境描写对中心思想的作用。这部分突出红军战士夺桥的艰难,反映他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这就是环境描写对文章中心的衬托作用。 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的飞字与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 (意思不一样,这里的飞的意思是飞行,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