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211148481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醉翁亭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醉翁亭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醉翁亭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醉翁亭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人教版必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醉翁亭记(人教版必修) 电子课文醉翁亭记 欧阳修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自号“醉翁”,寄情山水,与民同乐,还写出了这篇传诵千古的文章。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描写的自然景色和的寄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2、,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11),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12)白发,颓然乎其间(13)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14),鸣声上下(15),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16)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

3、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并背诵全文。(注意文中连用的21个“也”字,它具有表示判断和舒缓语气的作用,要读出它的味道来。) 二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三下面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改写醉翁亭记而成的一首词,名为“瑞鹤仙”。你喜欢醉翁亭记还是这首词?写一段文字,简要说出自己的想法。 环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乐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风高日出,景无穷也。游也,山肴野蔌,酒洌泉香,沸觥筹也。太守醉也,喧哗众宾欢也。况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太守乐其乐也。问当时太守为谁,醉翁是也。 _ 难点

4、解析 师:第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这一段主要写的是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的缘由。 师:这一段里的名句是什么?把这句话改写成现代汉语。 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师:“山行六七里”中的“山”做何解释? 生:山,本来是名词,在这里做状语,是“顺着山路”“沿着山路”或“在山路上”的意思。 生:“名之者谁?”句中的“名”是不是也有词性变化呢? 师:对。名,本来是名词,在这里做动词用,是“命名”的意思。 师:这一段可以分成两层,怎么划分呢?各层的层意是什么呢? 生:第一层到“醉翁亭也”,后面是第二层。第一层写醉翁亭的环境。第二层

5、写醉翁亭命名的缘由,微露主旨,为全文张本。 师:第二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 师:第三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这一段主要写的是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师:“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句中的“渔”和“鱼”有什么不同? 生:渔:捕鱼,钓鱼的意思,是动词。鱼,是名词。 师:这一段的核心是什么?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的作用是什么? 生:全段的核心是“太守醉”。前面写“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都是陪衬。 师:“非丝非竹”句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借代。以丝竹代指音乐。 师:第四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生:归结全文主旨:与民同乐。 师:段中哪三个字

6、道出全篇的主旨? 生:“乐其乐”三个字道出全篇的主旨。 师:贯穿全篇的主线是什么? 生:“乐”。 师:文中“醉”与“乐”是什么关系? 生:“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生:的中心是什么? 师:这篇文章极其生动的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心情。 醉翁亭记课文品析 3文言知识 (1)“而”连词,其本身并无实在意义,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句子的语法结构和逻辑关系,更准确地理解句意。按其所表达的结构、逻辑关系,它的作用有: 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也可不译。

7、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表递进关系,译为“而且”。 如:“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表承接关系,译为“接着”,也可不译。 如:“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卖油翁) 表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却”。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 表修饰关系,译为“地”或不译。 如:“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捕蛇者说) 表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设”。 如:“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 (2)“也”语气助词,可以表达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各种语气,但它的基本用法是在表上述各种语气的同时,对某种事物或情况表示肯定

8、和确认。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了、呢、吧、吗”等。 表判断语气,相当于动词“是”。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表陈述语气,可译作“了”。 如:“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表疑问语气,可译作“呢”“吗”。 如:“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表感叹语气,可译作“啊”。 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用在句中,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无实在意义。 如:“是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4文章主旨 醉翁亭记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感人图画,抒发了的政治理想和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 5写作借鉴 是一

9、篇山水游记,写景层次分明,并且写景和抒情自然结合,这是写作上值得借鉴之一。 文章先写亭的远景,因为亭之所在是琅琊山,就从这里落笔,用“蔚然深秀”表现它的外观,又用“水声潺潺”“峰回路转”表现它的本姿,使人产生赏心悦目之感。接着写亭的近景,用鸟翼作比,有凌空欲飞之意。然后借释亭名由来直抒胸臆,道出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奠定全文抒情基调。以下从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写亭子四周的自然景色,以“乐亦无穷”表现纵情山水之意;第二,写滁州官民同乐的图景,极力写出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特意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据此可见,写

10、景层次分明,在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上是相当出色的。 语言简练,意蕴丰富,这是写作上值得借鉴之二。 全文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如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及四时景物变化,言简意赅,片语传神。语句凝练,语句精警含蓄,是写作成功的一个方面。像“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而石出”等句子,多为后人沿用。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句子,就是翻新欧阳修的句子而成为名句的。欧阳修论文,主张“言简而意深”(论尹师鲁墓志铭),他特别推崇他的老友梅尧臣论诗的一句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见六一诗话)。而这篇游记,可以说是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创作观点。 6课文鉴赏

11、层次清晰,脉络分明。全文采用叙事说明的笔调,用了21个“也”字,每一个“也”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这样文随意转,层层道出,组成一篇锦绣文章。再如,除第一段,每段一开头都有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语词虚实相间,句法骈散结合。巧用虚词,善于对句,语言流畅优美,从容婉转而音律整齐,形式美和意义美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形成纡徐曲折的散文风格。在文中除了运用了21个“也”字,还用了25个“而”字,把诗一般的句子散文化。最为典型的就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两句,去掉“而”字,就变成了诗句;加上“而”字,就变成了文句。“而

12、”字的使用,加强了回环咏叹的意味。大量运用骈偶句,加强了韵律美。像“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这样的句子,完全是骈文的写法。控驭自如,出语自然,浑然天成,毫无雕琢的痕迹,给文章增添了华丽之美。这样整散结合,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味,又有散文的美感。 7疑难剖析 (1)描写的内容很丰富,描写的方式和作用怎样? 描写很有层次。写醉翁亭的环境采用由面到点、自远而近的顺序,把读者一步步引入佳境;写山间富于变化的景色,采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顺序,让读者体会“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妙处;写游人、太守游山玩水,采用从外到内的顺序,让读者从头到尾领略到一幅欢乐升平的景象。这样不仅景物描写清晰,而

13、且有利于一步步突出主题。全文一个“乐”字贯穿,因景美而乐,因乐而更觉景美,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2)“乐”字如何贯穿全文? 文章开始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一个“乐”字,接着便借“山水之乐”道出全文的主线。下文承“山水之乐”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接下来便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共享山水之乐的风俗画,至全文结穴处,用“醉能同其乐”画龙点睛地勾出全文的主旨。 8课文结构 醉翁亭记课文导读 (一)字词解析 1注音 林壑h晦明hu伛偻yl山肴yo野蔌s 觥筹gngchu林霏fi暝mng洌li弈y阴翳y 2辨音 3辨形 4难句试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译文:山势回环,山路曲折,看见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啊。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译文: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雾气散了,暮云四合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3)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译文: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游人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