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诗歌的生命意识探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1146792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诗歌的生命意识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当代诗歌的生命意识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当代诗歌的生命意识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当代诗歌的生命意识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当代诗歌的生命意识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诗歌的生命意识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诗歌的生命意识探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代诗歌的生命意识探究【摘要】“朦胧诗”更新了一代人的审美想象 力和生存态度,捍卫了诗人的主体意识,朦胧诗人追 求艺术开放性和多元性的本质正是思想对生命的郑重 关照。继朦胧诗之后,当代诗坛出现了一股更具反叛 精神的第三代诗潮,主张诗歌回归生命和语言本体,“生命意识”是第三代诗人的艺术主张,也是第三代 诗歌美学特征的重要体现。【关键词】生命意识;朦胧诗;第三代诗歌;个 体经验1中国文学中的生命意识中国哲学在对宇宙生成、世界本体以及人在宇宙 中的地位及其个体生命的意向性和规定性的探讨中表 现出看重生命、执着生命的主体精神和思辨水平,从 哲学功能和目的论的角度看,中国哲学就是人的哲学, 它强调伦理实

2、践,但也不缺乏形而上学的思辨;它对 人的行为作出过许多规定,但它更看重生命本身。而生命意识,借用西方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存 在论”的观点,我认为生命意识是指“个体生命所意 识到的自身此时此地的存在。”就生命本体而言,生 命意识是指生命的物质形式,对生命价值来说,它是 指为了追求生命的意义与永恒而达到的理想境界。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五四”新文化运动白 话诗开辟了早期新诗注重社会生活,面向人生,揭露 黑暗,以新诗作为干预人生手段的现实主义倾向,从 此诗歌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50至70年代诗 歌中,新诗受到了意识形态的空前挤压,沦为战歌与 颂歌,诗人在一场场政治运动中沉浮,自“五四”文 学开

3、始的以个性解放为根基的新诗现代化出现了停滞 与倒退。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语境的深刻转变和诗歌写作的新进展,诗歌重新 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北岛、 舒婷、顾城为代表的朦胧诗人作品中所透露出的强烈 的怀疑、叛逆精神,以及他们运用的通感等现代手法, 标志着现代精神的复归。80年代中期以后,新诗进入 了变异期,朦胧诗所津津乐道的人道主义情怀和英雄 主义情结受到了质疑,新诗进入了思潮极为活跃的时 期,大致说来,“第三代诗人”宣布放弃朦胧诗所钟情 的社会责任感,强调表现日常生活和凡人心态,主张 坚守一种民间状态,重视诗歌语言口语化。2“朦胧诗”的生命意识2.

4、1 “朦胧诗”派的生命写作背景“朦胧诗”的作者,其创作大多起步于“文革” 十年间,基本封闭的环境和恶劣的生存状态是他们所 依凭的创作背景,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沉重的使命感使 得他们偏重于生命的意义,他们高举人道主义的旗帜, 着力于恢复人的尊严,人性的健康发展,摆脱偶像崇 拜,使诗尽可能贴近真正的现实。朦胧诗人们以人道主义为旗帜,从强烈的个性意识出发,创造与此相适应的艺术表现技巧和手法,打 破了笼罩诗坛几十年的单一化倾向。由对现实的不满, 发展到要求建立另一个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 世界,正值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北岛)。去 构筑“一座诗和童话的花园,使人们相信美,相信明 天的存在,相信

5、东方会像太阳般光辉,相信一切美好 的理想,最终都会实现”(顾城)。朦胧诗派的诗人各有艺术个性和追求,但他们在 精神实质和主导意向上存在着共同点。这表现为“在 个人与民族历史的关系上揭示这一代青年心灵历程的 诗的主题;对于窒息着新的审美追求的传统艺术规范 的反叛姿态;对于诗人的工作、诗人与世界的关系的 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信念”2.2 “朦胧诗”生命意识体现朦胧诗人的作品就是这样用他们独到的语言表现 了命运和历史的载体一一生命,同时又用这个特殊的 空间收留、启发了我们的灵魂。对于生命与死亡的认 识,朦胧诗给予的是个体经验的感受,而不是在乎于 他人的眼光。正如陈超所说:“对语言的崇拜是现代诗 的最大

6、特征;不是诗人写诗,而是诗写诗人。”朦胧诗 人把诗歌作为探求人生的重要方式,在哲学意义上达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朦胧诗的崛 起也是中国文学生命的崛起。朦胧诗的精神内涵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点:1、揭露 黑暗和社会批判。2、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反思与探求 意识以及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3、在人道主义的基础 上建立起来的对“人”的特别关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朦胧诗的兴起原本就出于对 人性自由的追求。正如舒婷所说:“我愿意尽可能地用 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他们把自己的诗歌观念 建立在对个人生存价值确认的基础上,坚持以一个实 实在在的,有生命个性的立场去写诗,而不仅仅是把 自己当作某种未必

7、真正体现出历史发展趋向的概念的 代表。朦胧诗永远是历史和生命的鲜活见证,朦胧诗 的空间不仅仅是语言的,更是历史的、生命的。他们 的批判与反思、内省与外视依然是对生命的具体触摸、 是对人性的深层次解读,是与生命同构的。3. “第三代诗歌”的生命意识3.1 “第三代诗歌”生命意识的张显继朦胧诗之后,当代诗坛出现了一股更具反叛精 神的第三代诗潮。第三代诗人的真实处境是:带着历 史强加于个人之上的不可擦抹的创痛,迎着消费主义 时代无边的诱惑,诗人所经历的内心生活将是暧昧的、 复杂的,甚至是分裂的。而诗歌本身所关注的和所寻 求的,是与物质的社会活动不同的精神领域,是人的 内心世界,是穿过种种有限的、暂时

8、性的因素的掩盖、 束缚,去寻找人的灵魂的归属和位置,去用诗的语言 建构一个与现实的生存世界相对应和对立的诗的世界, 一个使人的灵性得到发挥,人的心灵自由得到确立, 生存个体从暂时性的生存体制中得到解脱的世界。第三代诗人把诗当作生命的直接体现,诗的生命 化与生命的诗化同在。他们认为:诗是纯粹的生命体 验,诗的最高形式是生命形式本身。他们把“自我” 转向外部世界和纷杂喧闹的平凡人的生活。“第三代” 以反崇高、反英雄、反高雅的姿态出现,把目光集中 在芸芸众生,写普通人生老病死、七情六欲以及生活 琐细。他们把诗从玄妙的哲理中解放出来,降到世俗 之中,呼唤个体的人、平凡的人的回归,强调个体生 命体验,写

9、人的弱点、缺陷、传统道德的束缚、现代 文明的挤、灵魂的冲突;写人的自嘲、自谑、满不在 乎。揭示人们艰难沉重的生存状态,审视人的弱点和 尴尬处境。第三代诗歌要求诗歌艺术要贴近生活。在面对现 实生活的时候,更注重抒写普通的人、平凡的人,揭 示人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着力表现人性、人情美, 或从审丑方面披露人的可憎可悲的弱点。诗人们从生 命主体出发,拆解优美,反对崇高,直接促成了诗 歌语言的变革和自觉。诗人们用口语化、平民化、零 度抒情的语言抛开生命之外的所有附加,剥离诗歌的 文化、崇高外衣,把锋芒直逼近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层 面,实际上,诗歌回到生命本身,也就是回到语言, 语言与生命具有内在同构性。3

10、.2 “第三代诗歌”生命主张从“朦胧诗”到“新生代”,我们感到一个巨大的 逆反,诗歌从优美、典雅、含蓄陡然转向粗糙、俚俗、 直露;从心灵的歌转为向外喷射;从震颤灵魂的悲壮 性的美,转为对生命直觉的感受。与朦胧诗人对生命 意义与价值的追求相比,第三代诗人更重视生命的真 实,哪怕是一种严酷的真实。他们强调生命体验,为“真我”而呼吁和呐喊,为此不惜暴露人性的邪恶, 对理性规范下的伦理道德的虚伪加以嘲弄。他们认为,生活中的崇高只有短暂的瞬间,生命的过程是在平凡 甚至平庸的状况下展开的,以媚俗的形式来对抗媚俗, 亵渎他人,进而进行自我亵渎,在绝境中体验最本真 的生命,达成“自我”的完满性。第三代诗歌抑制

11、了超验想象力,回到个人本真。 在意识背景上,他们强调个体生命经验高于任何形式 的集体顺役模式;在语言态度上,他们完成了语言在 诗歌中的目的性转换,语言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意义容 器,而是诗人生命体验的唯一事实。体现出一种日常 生命经验型和灵魂超越性。从题材维度上,他们回到 了对诗人个性性情的吟述;从形式维度上,他们表达 们大多体现了口语语态和心态合一的直接性,其语境 透明而单纯;从想象力范畴看,他们力求表述自我和 本真环境的“同格”。了镇定自若的“另类文化”心态;从语言维度上,他当代诗歌在其发展历程中,始终都伴随着对人性 的理解和抒写。诗中渗透着很强的个体生命意识,以 及对个体存在的关注和对生死哲理的探寻。诗人将自 己的个体体验与生活中的经验结合在一起,对现实社 会以及人的生存状态给予关注,在当代诗歌的每个发 展阶段都可以体验到诗人对于生命的不同表现。在先 后是个阶段继承、批判的过程中,当代诗歌对于生命 的关怀一脉相承,诗人们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将生命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