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

上传人:狼*** 文档编号:211145631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380.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摘 要在中国当代作家群中,毕淑敏从而立之年开始创作,可谓是大器晚成。她的作品有血玲珑、红处方和昆仑殇等。不管是创作过程、主体、以及艺术造诣等方面来分析,其从存在特别重要的示范意义。围绕创作主题来分析可知,因为特殊的生长环境以及生活历练,尤其是她从事了丰富的工作,让她存在了多种的身份特征,比如作家、军人等,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获得了众多民众的重视以及推崇,如此也具备主流引领作用;从创作内容度看,她的人生经历为她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军旅、心理、医疗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涉猎,她所处时代的变化也使她的创作内容丰富,富有成效,风格多样。本文通过对毕淑敏创作的归纳整理,从主题和题材两方

2、面对其作品进行综述性研究,重点分析了毕淑敏作品中呈现出的女性主题、死亡主题、心理学主题和母亲主题,并对军旅等三种题材小说进行了讨论。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探寻毕淑敏的创作风格,更好地把握对其作品的深入理解。关键词:毕淑敏;创作;综述目 录摘要I绪论11作品创作综述22主题研究综述52.1 女性主题52.1.1觉醒52.1.2 提升62.2 死亡主题72.2.1 直面死亡72.2.2 超越死亡72.3 心理学主题82.4 母亲主题93 题材研究综述123.1 军旅小说123.2城市小说133.3新体验小说13结论15致谢16参考文献17绪论从研究现状来看,迄至目前,关于毕淑敏小说创作的研究已有众多。

3、此篇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概括,其研究目的在于总结毕淑敏现有作品的写作方向和写作意图。其研究意义在于为今后对毕淑敏作品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做好前期铺垫。关于毕淑敏的期刊杂志的学术论文和相关文章已达数百篇。其中国内学术论文已达到两千多篇(其中创作技巧34篇、母亲主题5篇、女性主题30篇、死亡主题76篇、心理学主题5篇、其他4篇)。但国外学术研究仍是空缺。国内研究的学术论文的论著在内容上基本分为如下几种:其一是生命意识和死亡主题的角度来分析毕淑敏的作品,如施津菊发表的毕淑敏文本中死亡意境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建构揭示了毕淑敏对于生命与死亡的观念,系统地阐释了其中死亡意境的审美特征和文化

4、学意义;张德丽发表的毕淑敏创作中生命意识的多层蕴含则对毕淑敏多部作品中触及到的人类生命意志和生存意识的艺术表现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廖健春发表的无处话苍凉毕淑敏独特的女性话语特征都在女性主题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使女性的话语权冲破男权束缚,构建女性话语权;高飞发表的论毕淑敏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中强调毕淑敏的创作是女性意识浮出水面的的过程,使女性化的叙事逐渐成熟。毕淑敏的创作在两性冲突的问题上虽然观点比较传统,但仍得到了评论界的关注。其三是讨论毕淑敏小说创作中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如丁杭发表的论毕淑敏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顾凤威现实主义仍然蓬勃着雄健的生命力毕淑敏小说创作解析都是以毕淑敏现实主义精神为基

5、础,完成了关于现实主义的新突破。此篇论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调研的方法,大量搜集文献资料,通过阅读其文献了解毕淑敏创作的方法。论文拟从作品创作研究、主题创作研究和题材创作研究进行分析,对毕淑敏创作研究进行总结。1作品创作综述毕淑敏1952年出生在新疆伊宁的一个军人家庭,很快和家人一起搬到了北京。她在北京度过了她的童年。 1969年,她加入军队,前往西藏去阿里地区。 1980年,她定居北京。毕淑敏的生活基本上以“家庭”和“组织”为中心,也更加规范有序。在专业和职业发展时期以及全职工作时期、被列为军事复合庭院学生的时期、创意时期,这些经历具有从首都到边疆的特点。在经验和实践中,从学习到军事到医生;在

6、文化走向上具有特点,无论是居住空间还是商业类型,都被当代中国政治生活的轴心包围着。因此,她的文学创作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同时又具有浓厚的自传色彩,目地是对社会的种种现像产生思考。它也表现出遵循主流话语的倾向,善于进行道德宣传。此篇论文通过对其他论文的研究,更加深入的研究毕淑敏的创作主题、创作题材,使后人对此有据可依。毕淑敏小说的创作在主题分布和风格上变化明显。这种分布和变化自然地将她的小说创作分成几个系列,这几个系列既相关又独特。由于十余年的戍边生活为她的人生信念和文学追求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因此,在小说创作的早期阶段,她主要运用军事生活主题,她的小说被称为昆仑系列。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

7、活和工作环境的变化,她逐渐转向医学主题和多元化的社会主题。展示了她对社会总体矛盾的独特观察和主观评价,如反映儿童成长的一系列小说,教育方法、女性情况、历史传统和各种现实。这几种阶段和类型的结合,证明了她的文学生涯已经从军营走向社会、从生命价值的探索走向了正视死亡的意义、从讴歌英雄主义到思考时代的变迁。迄今为止,毕淑敏已发表请多作品集,种类繁多如毕淑敏小说自选集(2002)、毕淑敏全集(2010)、毕淑敏散文全集:毛色暖也系列(2011)、毕淑敏经典小说全集(2012)、毕淑敏精选集(2014)等。从这些小说集和散文集的出版频率可以看出,毕淑敏的创作速度很快,涉猎广泛,其作品也很受读者欢迎,有许

8、多迹象表明,除了主流色彩,她还属于当代中国文学界最为大众化、与社会文化保持最活跃交流的作家类型。毕淑敏的文学活动和社会活动均很活跃,给国内读者留下了髙产作家的强烈印象。无论从创作还是从社会影响来看,她都具有明显的主流作家色彩,因而研究她的创作对于说明中国当代文学状况特别是其政策体制也有重要意义。毕淑敏的小说作品如表1-1,散文作品如1-2。表1-1 毕淑敏的小说作品表1-2 毕淑敏的散文作品2主题研究综述2.1 女性主题2.1.1觉醒“女性意识是女性价值观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女性意识女性价值观就无从谈起”。1毕淑敏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昆仑殇登上文坛。从此,她以充满阳刚之气的“军旅文学”引起

9、了文坛的关注。从实际角度分析,从最开始的军旅题材著作起,她就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女性的观点,从而就女性情形展开了进一步的探析以及思考。毕淑敏曾经阐述到:她是一个女生,对于世界存在自己的价值观,她要让别人知道她的理念。她觉得一名女性作家就应该公正地阐述她对社会以及世界的观点,这对于女性是特别关键的;女性不仅应该保持健康的身体,还应该具备睿智的头脑,不仅要对身体反应进行有效的参数,还需要对关于人类发展以及生存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2从毕淑敏的作品里能够看到,女性之所以存在主体观念,是由于她们不断得到了更新观念的影响,由于新观念的推动,使得他们敢于对不科学的制度表示拒绝,追求自己的理想。女性应该冲破传

10、统观念的束缚,追求自己的理想、爱情及人生自由。昆仑殇中“战士不准谈恋爱”这一严厉的军规限制了姑娘们的生理和心理的欲求,可军规毕竟阻挡不了青春的成长。肖玉莲是一个女性战士,她得到了众多男兵的喜爱,她有一个抽屉,却常年都被锁住,不管什么时候收到不知名的信件,她都不会阅读,而是直接把信件放到抽屉,当没有人注意到的时候,她会跑到山上,悄悄地把书信用火烧掉。很多时候,抽屉都被装满了,不过没多久就被清空了,最后又被填满。当她碰到自己喜欢的郑伟良,即使他一次都未给肖玉莲写作情书,不过每次当他们注视着彼此的时候,都能够看到他们慢慢的爱意。不过在故事结尾的时候,女主角还未将心里的爱意表达出来,就在1次常规的拉练

11、里牺牲了,爱情还没有来得及开花结果就完全凋零了。跟上述“柏拉图式”的爱情有很大的区别,在补天石里,男主角慢慢地认知到自身可以去追逐爱情,并且对军规产生了较大的质疑。在跟师傅刘一鸣的日常接触里,朱端阳慢慢地开始喜欢上了他,不过由于受到军规的限制,导致爱情产生得特别缓慢。她认为“政治至上”等观念给了她们很大的束缚。她觉得战士总归会回到平常人的身份,不过心里却对某个人有了深深的爱意。就普通女孩来说,她们能够轻易地获得爱情,不过当女孩处于军营的时候,爱情就变得尤为珍贵。女性一定会受到军规的约束,这些跟其本身对生命本质的追逐存在很大的违和,让他们在本应体验甜蜜爱情的时间里却感受到淡淡的苦涩。此时,通过毕

12、淑敏的小说描绘能够知道,女性意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即使她们生活在军营,生活比较单调,不过她们都仍然保留着对爱的追逐,即使这种态度是比较朦胧改的,不过她们依然坚持要寻找幸福,上述精神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女性的生存以及生活特点。不过,就她的作品而言,毕淑敏还未能形成对女性完全系统的认识,女性意识也未能深入地明白爱情的本质特点。所以,女性意识应该得到深入的优化。2.1.2 提升在传统男性主导的社会规范下,女性很难认识到作为人的独立价值。由于社会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很多的妇女都开始外出寻找工作,以求能够得到更加广大的社会平台,推动了女性不断更新自己的主体意识,他们希望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自我发展,女性意识在

13、毕淑敏的笔下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从而女性能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人生,在认识中使女性意识不断升华。“没有女性的解放,人的解放就只能是空谈;没有人的意识觉醒,也就谈不到女性意识的真正高扬”。3毕淑敏自觉地将“人的自觉”与“女性的自觉”二者结合起来,很大程度上表征了当代女生的精神特质。很多女性都习惯了打不还口,骂不还手的生活模式,并且认为男性就是应该主导一切的,由于“贤妻良母”观念的影响,女性的自我很大程度上被压抑了。在对毕淑敏本身的爱情观分析后可知,我们感受到女性生存的艰难。在硕士今天答辩中林逸蓝作为现代的女性,大学教育使她从开始就摆脱传统女性的束缚,认为女性应该独立。当她想给朋友打电话时发现身无分文

14、,旁边的男人伸出手托着零钱,他的善解人意使她心动,她每次去图书馆都等待他的出现,当她心爱的人出现的时候她努力争取自己的幸福。但在答辩前发现自己怀孕并且男朋友是有家室的人,她不但没有吵闹,反而选择自己承担这一切,要生下自己的孩子。她的一句“我很好,我没事”是她女性形象的提升,自己的想法自己做主不受别人的干扰。林逸蓝主动的把爱和婚姻分离,对爱情和婚姻有着清醒的把握。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小三而感到羞耻,没有因为怀孕对男朋友纠缠不清,而是洒脱地选择放手过自己的生活,她认为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林逸蓝打破了保守、死板、固执的传统女性形象,她有对爱情的自主选择权和勇于承担的勇气,这些表现可以看出她女性意识的

15、提升,也是对传统爱情观的一种颠覆。林逸蓝无论是在工作方面,或者在爱情方面都具备很大的主动权,这除了让她们能够很好地开展工作,也能够让她们形成正确的爱情观以及价值观,并且知道如何在未来的道路里实现自己的目标,当碰到困难的时候,她们表征了自身的坚毅品格,体现了时代女性鲜明的特点,女性需要对自己的生命以及事业进行良好的管控。“从一个较为宽泛的意义上来讲,女性的现实存在是由存在的背景、存在的环境和存在的个体三个部分构成的”。4不同的生命经历形成了女性作家不同的写作视角。在开展文化共建的过程里,女性文学具备了更多的审美特质。从毕淑敏的写作角度能够知道,她更多地写作了关于生存环境的内容,而在之前更多地是写作生命体验的内容,表征了女性在复杂以及艰难社会里的奋斗、隐忍、以及挣扎,阐述了中国社会变革期间女性所做出的一切努力。 “毕淑敏小说对历史演变的准确把握和对现实女性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独特感悟,标志其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5毕淑敏具备特别丰富的人生经验,因此能够对女性文化做出进一步的参数,让女性能够对男权的统治进行突破,有尊严的寻找自己地位。女性从没有尊严到自主寻找尊严经历了重大转变,不在一味的受男权的主导,而是从日常生活中逐渐的找到自我的价值方向,自我的尊严所在。如果说精神上的转变是女性意识提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