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陆洲浅论闻一多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1145262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陆洲浅论闻一多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张陆洲浅论闻一多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张陆洲浅论闻一多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张陆洲浅论闻一多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张陆洲浅论闻一多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陆洲浅论闻一多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陆洲浅论闻一多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论闻一多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中国现当代文学 张陆洲05040612002摘要: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对于闻一 多的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方家、学者展开了多角度、多方位的论述。 然而仔细分析却发现,在闻一多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 比较少,关于闻一多与古代诗人关系的比较更是微乎其微。众所周知, 闻一多早期诗歌创作受唯美主义风格的影响,有着浓丽繁缠的一面,这 与中国晚唐诗风,尤其是温、李一派的影响不无关联。本文即试图通过 分析比较闻一多对李商隐诗歌的接受,以期观照闻一多“取Z于李而别于李”的精神特质。关键词:闻一多;李商隐诗歌;接受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民

2、主战士。他早年曾经留学 美国,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学思想的洗礼,但他依然是一个受传统习气浸 染很深的人,有着很深厚的传统文学素养,他的新诗创作中也自觉或不 自觉的接受了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他的立志学诗,在1919年2月10FI 的仪老口记中就有记录:“枕上读清诗别裁。近决志学诗。读诗 自清明以上,溯魏汉先秦。读别裁毕,读明诗综,次元诗选, 次宋诗钞,次全唐诗,次八代诗选,期于二年内读毕/ 1这 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对于李商隐诗歌的研究,在1922年归家以后,“校订 增广律诗底研究,作义山诗目提要,乂研究放翁,得笔记少许。”2对西方文明的痛恨,使闻一多对中国古典诗词更加痴迷,他经常拿着 一本十八家诗钞,

3、在诗的海洋里与古人遇合,这十八家诗钞中 便选录了李商隐的诗107首。李诗中娃妍浓丽的美深深的吸引着闻一多, 打开了他新诗创作的大门,如他所言:“忆菊,秋色,剑匣 具有最浓緡的作风。义山、济慈的影响都在这里”闻一多:致梁实秋,闻一多全集第12卷第38页,湖北人版社,1993 闻一多:致梁实秋,闻一多全集第12卷第124页,湖北人民出版1993 闻一多:致梁实秋,闻一多全集笫12卷第128页,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我想我们主张以 美为核心者定不能不崇拜东方之义山,西方之济慈了即使在他感情 低谷期,与友人的书信中也说“唯一的光明的希望是退居到唐宋时代, 同你结邻而居,西窗剪烛,杯酒论文”闻一

4、多:致梁实秋,闻一多全集第12卷第140页,湖北人版社,1993,这里的“西窗剪烛” 口然是“何 当共剪西窗烛”的化用,从中我们也便不难看出李商隐对闻一多人生的 影响。在闻氏整理的唐诗人系中,李商隐的诗歌就选取了24首,较 之大部分诗人都是十儿首或者儿首的作品,闻一多的选择不能不引起我 们的注意。他提倡“新格律诗”,讲究诗歌的绮丽凝炼,精工典雅,读 闻一多的诗歌,我们不难感受到其中所受义山诗风的影响,深厚悠长的 古典韵味仿佛又让人穿梭回到了遥远的古代。闻一多接受了李商隐诗歌的精华,这使得他的诗歌中古典气息浓 厚,既不乏深情绵邈,亦不失绮丽精工。他是有选择的接受的,融入了 自己独立的思考与人生体

5、验,实现了现代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再创造。这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表现技巧上,托物寓慨“诗言志”的抒情传统在历代诗人身上都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 们习惯于将情绪寄托于外物,借此抒发个人情怀,这在李、闻身上都得 以体现。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多为托物寓慨之作,通 过歌咏景物来表现个人的人生境遇和情绪体验。以他的流莺诗为例(“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巧嘰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 佳期。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 有花枝? ”)借流莺的孤独飘荡,无枝可依,侧面表达自己当时的飘零 境遇和落魄窘态。而闻一多的黄鸟诗,则在沉郁顿挫的吟诵中,吐 露对黄鸟

6、的惺惺相惜:“野心的鸟儿啊!我知道你喉咙里的/太丰富的歌 儿/快要饒死你了;但是从容些吐着!吐出那水晶的谐音,造成艺术之 宫,让一个失路的灵魂/早安了家罢!”同样是咏黄莺,李商隐和闻一多 都寄寓了自己当时的失落与苦闷,在他们笔下,黄莺一样是飘零孤苦的, 它在痛苦地歌唱,悲泣地呐喊,像“一个失路的灵魂”。他们都是借物 口况,托物寓慨,只不过在闻一多的笔下,这种抒情更为浓烈,更易于 把握和捕捉。在奇迹中他说“我也说但为一阙莺歌便n禽不住眼泪”, 就像闻一多不幸遇难后,他的学生郑临川在哭一多师中所言:“廉 歌黄鸟曲,岂独哭其私。”6这里“黄鸟”所寄托的又是怎样一种凄怆郁 热的家国情结,读来又怎不令人

7、为之动容呢?在闻一多的笔下,寄托的对象又是“红烛”,是清幽的“香篆”,是 相思的“红豆”。红烛是诗人牺牲精神的写照,“红烛啊!你流一滴泪, 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香篆蕴含了 诗人对爱人的热恋:“辗转在眼帘前,萦回在鼻观里,锤旋在心窝头一6郑临川:永恒的怀念(代序),笳吹弦诵传薪录闻一多、罗庸论中国古典文学第8页,郑临川记录, 徐希平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心爱的人儿啊!这样清幽的香,只堪供祝神圣的你;我祝你黛发长青!又祝你朱颜长姣!同我们的爱万寿无疆!”(香篆)红豆则涵盖有相思 的哀苦:“红豆似的相思啊! 一粒粒的/坠进生命底磁坛里了听他跳 激底音声,这般凄

8、楚!这般清切!”(红豆一)极为平常的景物,在 闻一多的笔下却被赋予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借以抒发个人的境况,而呈现出一种独立不群的牛命姿态。表现手法上,象征暗示的移入李商隐的诗歌素以难懂著称,而造成这种难懂的原因有时往往会与诗歌的表现形式,如象征、暗示、比喻等手法有密切关系,诗人通过这 些表现技巧将感情对象化,从而达到物我两忘的浑融境界。李诗中的象 征暗示是通过繁密的意象表现岀来的,这些意象往往呈现一种非现实的 色彩,这就造成了李诗的朦胧美和多义性。这些意象诸如“青天”、“彩 凤”、“灵风”、“梦雨”、“锦瑟”、“沧海”、“蓝田”、“玉烟”、“青云”、“灵台”等,本身便富有抽象的表现力,它们也或多

9、或少都带有一些象 征意味,使诗歌意境扑朔迷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也正因如此,才 使得李诗更令人神往,彰显出i种独特魅力。在闻诗中,这种象征暗示手法也通过繁密的意象而得以呈现。闻一 多针对当时诗坛俗滥的通病,曾经批评当时的诗人如郭沫若、梁实秋等 人的诗歌“弱于或竟完全缺乏幻想力,因此他们诗中很少浓丽繁密而何 具体的意象”7,他也批评诗坛过于直露而显得赤裸的抒情方式,他说赤裸了便无暗示可言,而诗的文字那能丢掉暗示性呢?”他的诗歌中 很多意象都是取自义山诗词的古典繁密,比如李白之死里的“灵风”, 十一年一月二口中的“灵火”,红河之魂里的“寒浆”,晴朝 里的“一阵淡青的烟云”,笑中的“石青色的天空”

10、,园内中的“白 云扶着的紫气”,长城下之哀歌中的“蓬莱仙境”、“苍白的冻云之 海”这些虚幻的意象增添了闻诗的朦胧飘渺,而富有暗示性,可谓 深得义山诗旨。仅就剑匣一篇而言,精美华丽的意象便铺满字里行 间,象牙、墨玉、金丝、篆烟、猫儿眼、玛瑙、鱼子石、珊瑚、盘龙、 对凤、玳瑁、碧玺、苏瑛、白玛瑙、蓝琉璃这些华美的意象似乎把 我们引领回到了盛世唐朝,也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古典的含蓄美。这里的“剑匣”是诗人精雕细琢的产物,同时也是诗中末路英雄的 “我”的心爱之物,我们可以把“剑匣”理解为一种象征物,也许它象 征着“我”昔日的辉煌与梦想,也许它暗示着闻一多的某种情愫,但到 底象征着什么,暗示着什么,我们似

11、乎没有必要去深究了。因为“诗的 好坏,不是以易懂或难懂为标准,而是以读者读了以后,尤其是反复读 了几遍以后,有没有诗的感觉为标准。我们读闻一多的诗便觉得 好,这就是因为他的诗有“诗的感觉”,而这种“诗的感觉” 乂源自哪 里?大概与他诗歌中的象征暗示手法脱不了干系。象征暗示给他的诗歌 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似镜临水,如春照花,隔着时空的距离将传统与 现代疏通起来。象征使得李诗虚幻而空灵,朦胧而飘渺,如羚羊挂角, 无迹可求;虽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闻一多将个人感情寄托于外在景物上,通过这些客观事物来实现自己的情感诉求。他笔下的象征是一种带有比喻意味的象征,“将比喻人 格化,使其喻体成为诗作整体构思的

12、中心意象,从而构筑出丰厚意蕴与 浓郁情感有机融合的象征性艺术载体。”卢惠余:闻一-多诗歌中的象征笔法,南昌人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36卷第3期,2005 徐复观:心的文化,徐复观文集第1卷第39页,湖北人民出版社,如二月庐中的“燕子”, 它在柳荫下,在方塘边,上下翻飞,唱着动听的歌儿,然而秋天来临时, 它又要回去了,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见到它。诗人不禁猜想:“啊? 你的爆裂得这样音响,迸出些什么压不平的古愁!”,又深表同情,“可 怜的鸟儿,你诉给谁听?那知道这个心也碎了哦这里的“燕子”虽 然是个客观存在,但诗人却把它作为一个特殊载体,象征着口己的哀愁。 再如孤雁,诗人把“孤雁”比为“不幸的

13、失群的顾客”、“孤寂的流 落者”、“流落的失群者”,他同情它们的痛苦与热情,又困惑它们未来 的出路;他也把“孤雁”看做“光明底追逐者”,象征着希望与理想, 然而当归来的呼唤袭来时,“这不市分说的狂飙/挟着我不息地前进;我 脚上又带着了一封书信,我怎能抛却我的使命,由着我的心性/回身棹 翅归去来呢?”这里的“孤雁”就是深处异国的诗人自身的象征,既有 “天涯涕泪一身遥”的孤独感,又有希望归去寻求光明的渴盼,但是现 实的阻隔却还是使得诗人陷入彷徨的困境之中了。三、表现内容上,对心灵世界的挖掘“中国文化认为人生价值的根源即是在人的白己的心,心”是一种存在,它是一种建立在人的内在经验基础上的生命体验。在

14、诗歌 中,这种生命休验就通过诗人对心灵世界的挖掘而得以具体呈现。李商 隐的诗歌扩大了诗的表现内容,更深刻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这 种情绪乂很复杂,他却能细腻传神的刻画出来。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他抒 写爱情的“无题诗”,在闻氏唐诗大系所选取的24首李诗中,无 题诗便有6首。他的爱情诗,写的情深意厚,真挚感人。在他的笔下, 爱情既有着“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与共鸣,也有 着“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的艳光照人;它让人思无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让人恨千载:“此情可待成追 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的诗歌善于从这些口常生活的小细节中刻画 人物的心理,进而达到了

15、 “取材小而刻画精,含意深而情味永” “的浑 然境界。在闻一多的新诗中,这种心灵世界也得以彰显。他把个人心境融进 诗歌中,抒情达意吋而平铺直叙,时而含蓄其词,人物心理的细节描写 细腻传神,情感真实感人。在他的诗歌世界中,“诗人有呼喊,有歌唱, 有叹息,也有失望、迷惑和痛苦,而这些似乎变幻多端的感情的波涛中, 却始终深藏着对人心、对生活的顽强的追求和探索红烛裹挟着 的是诗人的赤诚之心,这里的“红烛”虽然依然具有“蜡炬成灰泪始干” 的牺牲精神,但它更多的是种现代诗人们煮字疗饥的精神呐喊,他们 希望“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 们的监狱!”这是怎样一种大胆而勇险的宣告!在美与爱中,诗人 表达的却是恋情求Z不得的痛苦与受挫后的心灰意冷,“可怜的鸟儿, 他如今回了,嗓子哑了,眼睛瞎了,心也灰了;两翅洒着滴滴的鲜血一 是爱底代价,美的罪孽!”诸如此类的例了还有很多,孤雁暗含着 11引自闻一多论先秦两汉文学与唐诗大历十才子,见笳吹弦诵传薪录一一闻一多、罗庸论中国古典文 学第131页,郑临川记录,徐希平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时萌:魂丽丰富的心灵世界闻一多诗歌总论Z,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第1期 漂泊在外的游了的存在孤独和人生困惑,“孤雁”便是诗人当吋的人生 写照;太阳吟川,异国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