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211144939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昌平区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应和(h) 分歧(q) 愚蠢(y) 称心如意(chn)B.嘹亮(lio) 静谧(m) 庇护(b) 严惩不贷(chn)C.着落(zhu) 订正(dn) 徘徊(pi) 畏罪潜逃(qin)D.粗犷(kun) 狭隘(i) 沉淀(din) 混为一谈(hn)2.下面词语中汉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补偿 企盼 安详 杞人忧天B.绵延 筹划 轻捷 骇人听闻C.央求 纯粹 晕眩 呼朋引伴D.决别 烘托 烂漫 明辩是非3.在(甲)(乙)两段文字的“”内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甲)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

2、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乙)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莫怀戚散步)A.(甲)顿号 顿号 逗号 逗号 (乙)冒号 分号B.(甲)顿号 顿号 顿号 顿号 (乙)逗号 逗号C.(甲)逗号 逗号 顿号 顿号 (乙)逗号 分号D.(甲)逗号 逗号 逗号 逗号 (乙)冒号 句号4.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

3、, , 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通过质疑找到问题的根源,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A.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它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而不追求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B.阅读有批判型和记忆型之分 它不追求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C.阅读有批判型和记忆型之分 它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而不追求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D.阅读有记忆型和批判型之分 它不追求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5.对下面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

4、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赋予小草以人的情态,写出了小草萌芽后的柔弱。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济南的冬天)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山水人格化,增添了趣味性,创造出一种安适、温馨的意境。C.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描摹出狂风的声音,形象贴切地写出了风之猛烈,突出了环境的恶劣。D.(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郑振铎猫) 理解:这句话运用了比喻修辞,把小猫比作

5、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6.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B.江南逢李龟年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被后人誉为“诗圣”。C.狼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著有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等。D.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其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二、基础知识综合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当生命遭遇寒冬,当民族陷入危难 , 总有这样一种精神,在大难中生根,在苦难中磨砺,在艰难中成长,激_(厉 励)我们不断奋起、勇毅前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全国亿万人民携手

6、并肩,团结奋斗,展现出强大的精神力量,凝结成不_(屈 曲)的民族精魂。在这场_(艰苦卓绝 含辛茹苦)的奋斗中,我们不仅取得了抗疫斗争的重大战略_(成果 结果),我们更看到了全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本色,炽热深沉、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品格。(1)文中加点字“难”出现四次,与其他选项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危难B.大难C.苦难 D.艰难(2)文横线处依次填入字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厉 曲 含辛茹苦 结果B.励 曲 艰苦卓绝 结果C.励 屈 艰苦卓绝 成果D.厉 屈 含辛茹苦 成果三、字词书写8.下面是一幅书法作品,请用规范的正楷字将其内容抄写在田字格中

7、。 四、句子默写9.默写。 (1)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 (2)日月之行,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十二章中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语句是“_,_”。 (4)古人常以雨入诗,抒发情感。你读过的带有“雨”字的一句诗是“_”。 五、诗歌鉴赏10.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2)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与本诗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都写出了诗人李白与朋友间的深情

8、厚谊。请你分别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作者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六、对比阅读11.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 , 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欧阳修诲学说)注:害妨害;妨碍。迁变化。念思考。(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与“意与日去”中“去”的意思相同的一

9、项是 A.去伪存真B.大势已去C.拂袖而去D.翻来覆去(2)“玉不琢,不成器”与“人不学,不知道”句式相同,其中“成器”可以理解为“成为器皿”,根据句式特点,我们可以推测出“知道”的意思是_。 (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没有内心的恬淡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没有环境的安宁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理解: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想实现抱负,恬淡、安宁不可缺少。B.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 翻译:即使不把玉磨制成器物,但也不妨碍它是玉。 理解:玉有固定不变的特性,不会因为外在形式的改变而受到损伤。(4)

10、阅读两篇文章,请你说说学习对个人成长有哪些重要意义。 七、名著阅读12.阅读经典可以带给我们启示。请结合西游记或朝花夕拾的内容,谈谈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100字左右) 八、现代文阅读13.阅读等鱼断气,完成下面小题。 等鱼断气胡展奋大概是1969年前后,母亲因肝病导致脸部浮肿。肝病,一向有“女怕脸肿,男怕脚肿”的说法,除此之外她还伴有黄疸、食欲减退、全身乏力、脾肿大等症状。当时医生交给父亲一消肿利水的奇方鲫鱼汤。医生认为,患者急需补充优质蛋白。既是优质蛋白,又能消肿利水的,首推鲜活鲫鱼,且要三两以上,药效才好。这可难住了父亲,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物质高度匮乏,菜市场里绝对没有活鱼供应。他便去“

11、黑市”,也就是地下自由市场购买,说是市场,其实就是鱼贩的流动摊位,间歇泉一般地时隐时现。更要命的是,以父亲当时的处境,常去地下自由市场是不合适的。但为了母亲,他义无反顾地去黑市买鲫鱼。买回来后,他马上开始操作,先是为母亲“褪黄”,按每碗鱼汤一百克鱼计算,剖二百克鲜鱼熬约三十分钟,待骨肉分离时捞出骨渣,这时鱼汁呈白色,略注黄酒与蜂蜜,再熬十分钟,倒入两碗,早晚服用。十天后,母亲脸部的黄疸消退,再服十天,两眼黄疸大退,月余黄疸全消。他们即去医生处报捷,医生看了一眼说:“浮肿未退,继续。”父亲一听,傻了,医生这可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当时父亲的月收入才三十六块。虽说食堂里的红烧大排才一毛七一块,荷包蛋

12、也才八分,但时值冬令,鲫鱼原本就少而贵,鲜活的、三两以上的更贵,每天一条,总得八毛钱左右,甚至一元,一个月下来,岂不是要把家里掏空了。而且医生还不知道,为了抢一条活鱼,父亲多少次和人在鱼摊前撕作一团。父亲默不作声。医生继续说:“鲫鱼三四两,去肠留鳞,以商陆、赤小豆等分,填满扎定,水半锅,煮糜去鱼,食豆饮汁。忌盐、酱二十天。”“一定要活鱼吗?”父亲只问了一句。“当然!”医生顿了顿,又说,“刚咽气的也行。李时珍说过,杀取动物用其肉,骨子里是欠仁爱的,肉还不冷,灵性还在,所以现杀不能现吃,应候其肉冷再烹。忌与大蒜、砂糖、芥菜、猪肝、鸡肉同食。”父亲一回家就去了黑市,而且很久没回来,母亲不放心了:“怎

13、么回事呢?阿二去看看!”天已擦黑。路灯下,我远远地看见父亲正蹲在地上,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搪瓷盆子那时卖鱼的都把鱼儿放在搪瓷盆里,以便稍有风吹草动就提盆走人。而鱼贩则尴尬地注视着父亲,两人之间似乎是一种对峙。此时的西北风像野兽一样咆哮着,父亲蜷缩着冻得簌簌发抖的身子,但仍然坚定地蹲着。见我在他身边蹲下,父亲转脸尴尬地对我笑笑,然后附着我耳朵悄悄地说:“我在等鱼断气。”我不解地看着他,没说话。为什么活鱼不买,要等到它咽气呢?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黑市规矩,鱼一死,就腰斩而沽,一条一元的鲫鱼就可能暴跌到四五毛。天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暗,搪瓷盆里的鲫鱼,盖着水草,那腮帮还在一口气、一口气地翕动着,越来越缓,

14、越来越缓,忽然它不动了。父亲胜利似的叫了起来:“看!它不动了!”鱼贩恹恹地叹了口气,说:“好吧,拿去吧,算我输了!竟然蹲了两个钟头!”然而父亲还没完,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飞快地抽出一把剪刀,钱还没付,就一刀刺入鱼腹,剐出鱼肠,那鱼心还在一翕一张呢。“马上放血,和活鱼有什么两样呢?”他得意地对我眨眨眼,那鱼贩见状,眼珠瞪得老大,傻了。这以后,父亲就成了“老蹲”,只要有耐心,就不怕等不到刚断气的鱼。刚死的鱼或处于弥留之际的鱼,尽管半价,价格还是高于久死之鱼。或许被父亲的举动所感动,或许觉得父亲“老举识货”,可以省却与人的反复解释,鱼贩到后来都会主动招呼他:“过来吧,老胡,这条鱼,快不行了!”西北风还是没有饶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