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1143932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宏观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宏观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宏观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及措施分析论文摘要:2013年经济工作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一方面,要继续抓住机遇、促 进发展。另一方面,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心放到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放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上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审时 度势,出台了一系列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释放经济活力, 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将会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宏观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稳健2013年宏观经济政策温总理在2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 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好地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 中的作用。一是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1.2力亿元,比去年预 算增加4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这主要是考虑到结 构性减税的滞后效应,今年财政收入增长不会太快,但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特别是要增加保 障改善民生支出,保持对经济增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是 必要的。同时,目前我国债务负担率相对较低,今年增

3、加赤字后,赤字率在2%左右,总体上 处于安全水平。二是结合税制改革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重点是加快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试点工作,完善试点办法,适时扩大试点地区和行业范围。三是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 续向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严格控制行政经费等一般性支 II!,勤俭办一切事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城市管网等 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民生工程,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四是继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 务管理。妥善处理债务偿述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问题,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 设,合理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水平。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把握好促进经

4、济增长、稳定物价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 一是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 为13%左右。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流动性,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适当 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监管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不断优化监 管标准和监管方式。二是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的金融支持,满足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资金需求。 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守住不 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对

5、局部和区域性风险以及 金融机构表外业务风险的监管,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基于宏观形势的政策措施分析在保持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后,经济似乎走进了一个死循环:每当经济增速冇所下 滑,决策部门往往会加大投资、放松信贷“踩油门”;每当通胀有所抬头,决策部门又往往 会减少投资、紧缩信贷“踩刹车”。在踩油门与踩刹车的颠簸行进中,投资猛增、货币超发、 产能过剩与垄断加剧、高利贷泛滥、中小金业倒闭潮轮番上演。不唯,回顾I余年的宏观调控历程,在应对危机时,各国政府几乎惯性思维地拿起 凯恩斯主义,而目前,这个以拉动投资和消费为特征的需求式管理手段正在遭受广泛质疑。 李克强总理在谈到当前经济发展问题时曾指出

6、,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实现预期目标的 空间已经不大。中央政府已决定不再实施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并控制经济中的流动性, 转向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基于以上宏观形势,新一届中央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从结构性减税到大规 模减税、放松政府管制、减少行政审批、打破垄断、鼓励创新和创业、加快城镇化步伐、实 施新一轮的价格财政及金融改革等。取消和下放117项行政审批项口;推进机构改革,转换政府职能;扩大“营改增”试点, 结构性减税;保持合理的货币总量;减少政府开支,把资金用于转型升级;加快新型城镇化 进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1、取消或下放审批权、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释放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增长的

7、重大举措。这样可以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 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会继续简政放权,各 地也要放开更多领域和更多经营活动审批.同吋要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放”和“管” 都是为了发展,放得越到位,管得越有效,就越能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更好惠及 人民群众。进行行政体制和财税体制改革,通过减少地方政府的事权来缩减其财权,让其从 人政府、经营型政府,转变为小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样,其债务水平或许就口J以冇效控制。打破某些行业的行政性垄断,让市场充分竞争。2、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是扩人内需最雄厚的潜力所在,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首要任

8、务是在外部环境出现明显变化的条件下有效扩大内需,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 基点。扩大内需的重要源泉是稳步推进城镇化进程,1 3亿人口的规模和相对偏低的城镇化 率,将成为创造内需空间的重要力量。如果未来2 0年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从现 在起到2030年,约冇3亿农民将转为市民。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中,由于收入增加所带来的 基本生活、住房、教育、卫生和对具他消费品的直接消费需求;曲城镇化推进所带來的交通、 通讯、供电、供气、供水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由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后带来的农村消费扩大;将创造出一个以万亿元为单位计算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城镇化的规 模效应将大幅减少物质资源的

9、消耗,这也恰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耍求实现的目标。3、实施新一轮的价格财政及金融改革自5川份以来,国务院多次提出金融改革的具休要求,从利率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 放到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等,种种迹象表明,正着手启动新一轮金融改革。国务院5月7日正式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 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国,允许民间资木兴办金融机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木进入基础产 业和基础设施领域。6月19FI,国务院常务会议又首次提岀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更 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观点。以上措施都是基于金融资源配置的合理配置考虑的。金融资源配置应以市场化机制为基 础,政府的主

10、要作用在于为金融资源配置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并加强监管。中国金融资源配 置低效的原因关键在于大部分资源由国有部门把控。由于国有企业口标的多重性,金融资源 在国有企业手中难以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配置,难以激励经营创新和技术进步,由此导致了 金融资源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价格双轨。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官方利率价 格信号失真的情况下,很多社会资金流向了民间借贷体系、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巨大的民 间融资如同地下暗流,既难以被金融监管体系所涵盖,也难以被宏观调控政策所控制。因此, 只有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使金融资源在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合理配置,才能激励金 融企业的创新和生产性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

11、高。2012年3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 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重点提到引导民间金融从“地下” 走向“地上”,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为全面金融改革探路。从长 期来看,只有为金融资源由动员性配置向市场化配置转变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市场条件和 技术条件,才能最终实现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近期而言, 金融资源配置应重点处理好两方而问题:第一方而是要明确政府作用的领域及边界,减 轻政府配置金融资源形成的“挤出效应”。地方政府作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代理人,存 在着获取金融资源的偏好。由于激励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有利于提高地方官员

12、的政绩,所以地 方政府有获取和配置金融资源的主观偏好;由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不对等,客观上要求 地方政府通过金融渠道获得资金。因此,应通过明确地方政府的作用领域和边界,使地方政 府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上,同时,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由 GDP增长转移到服务和民生上,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地方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挤占,实现金融 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第二方面是要打破国有金融体系的垄断地位,消除对国有企业和私营企 业的“所冇制偏好”,形成金融资源的冇效供给。加快国冇金融机构产权多元化的改革,降 低民营金融资本的进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参股和组建金融机构,逐步形成多元、有序的市 场竞争格局。结

13、语我国当前正处于依靠转型升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统筹推动稳增长、 调结构、促改革十分重要。经济环境错综复朵,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 力,也有下行压力。“百日新政”出台的一系列以强化市场、放松管制、改善供给为特征,旨在释放经济活 力,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稳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一切政策都是好的, 只是要看我们的地方政府怎样执行了,不过,在一个只顾自己政绩,不顾社会长远利益的政 治体制下,好政策的效应会打几折呢?我们拭口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