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意识:转型时期编辑“把关人”的核心素质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1139086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意识:转型时期编辑“把关人”的核心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宏观意识:转型时期编辑“把关人”的核心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宏观意识:转型时期编辑“把关人”的核心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宏观意识:转型时期编辑“把关人”的核心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宏观意识:转型时期编辑“把关人”的核心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意识:转型时期编辑“把关人”的核心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意识:转型时期编辑“把关人”的核心素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观意识:转型时期编辑“把关人”的核心素质摘要:编辑宏观意识指编辑在观察事实、分析事实、选择事实、表现事实的 各个环节所体现的一种从社会全面、社会整体认识问题的思想自觉和能力 素质。中国正处于转型时代,呈现发展成就巨大和孑盾问题突出的特征。 而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使这一特征更加明显。作为文化传播“把关人” 的编辑,必须具备宏观意识才能更好地担当使命。关键词:宏观意识编辑 转型时期“宏观意识” 一词在现代中国新闻出版界频繁出现,始见于20世纪 80年代的一批新闻理论著作和作品评价。比如:编辑记者“要用全新的发 散型、网络型的思维方式,对各种事物作纵横交错的宏观上的整体考察”; 1 “新闻敏感要把

2、握大事件,把握政治新闻,必须把它置于宏观意识的 统揽之下”。2这一理念和相关概念的提出,对传统新闻出版的思维模式 产生了深刻影响。此后,新闻视野的阔狭、思想理论水平的高低,是否具 备全局的、统筹的、综合的思维和眼光,便成为衡量编辑记者素质能力的 重要指标。进入新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转型发展呈现的态势更为复杂, 对文化传播的科学性提出的要求更高、更为迫切,作为传播“把关人”的 编辑(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具备和增强宏观意识显得更为重要。、宏观意识的涵义“宏观意识”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对客观事物关联性的领悟和理解, 是从全局的、战略的、系统的角度出发,拟定相应的计划来指导自己的实 践。对于“编辑

3、的宏观意识”这一概念,笔者试图做如下的界说:编辑在 观察事实、分析事实、选择事实、表现事实的各个环节所体现的一种从社 会全局、社会整体认识问题的思想口觉和能力素质。即用高屋建令瓦、综合 系统的方法來看待问题,并将其放入更加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和社会系统之 中进行透视和把握,以期实现传播的科学性。这个界说,不仅包含了思维 方式和能力素质的范畴,更包含了对编辑这一职业的时代要求。因而,宏 观意识应是编辑素质体系中的核心素质,是编辑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高层 次的综合体现。宏观意识的基本思维特征是系统整体性。人类认识必须由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人的理性认识的目标在于廓清复杂申物纷繁表象的层层迷 雾,逐步

4、到达对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科学把握,由自在上升到自为,由 自发上升到自觉,取得认识社会和自然的主动权,从而更完善、更全面地 发展自身。一个具有宏观意识的编辑,当他的眼界透过单个孤立的社会事 实,关注着社会全局、整体的联系和变化,把握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面、 静止与动态、定量与定性等关系,并以此选择事实、表现事实时,他所遵 循的思维方式,就已是系统整体思维了。宏观意识是从全局、整体出发的思维方式,鲜明地体现出系统思维的 特征。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系统是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若 干部分(要索)按一定结构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和环境之间处 丁不断输入和输出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动态过

5、程,任何系统都是复 杂的、运动发展的。编辑活动是社会性活动,编辑主体所面对的社会是一 个复杂的有机大系统。其中,每一子系统、每一要素的运动,都必然或多 或少牵动整个大系统,使其在不同程度上偏离有序的平稳状态。反之,社 会大系统乂制约、影响着小系统和耍素的运动方向、程度、频率。因此, 编辑在对客观对象进行取舍、选择、裁剪、组合最终形成文化产品时,应 当遵循系统整体、系统联系、系统动态的思维方法,把个别事物放在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来考察,把社会事实纳入社会大系统的环境中科 学分析、对比研究,由表象深入到本质,由个别上升到整体,并反过來由 整体透视个别,由木质透视现象,力求准确把握其在社会发

6、展进程中的地 位,从而更有效地凸显出它的价值。二、增强编辑的宏观意识是转型时代的客观要求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现代化发展稳步推进, 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升,“ 奇迹” “中国模式” “中国崛起”成为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最耀眼的亮 点。但是中国发展也面临诸多问题: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增大、环境污 染严重、道德问题突出、腐败严重存在、社会各层焦虑、不稳定感增多等 等。中国转型时代呈现发展成就巨大而又孑盾问题突出的鲜明特点,可谓 “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并存。必须特别强调的是,与中国的转型时代相伴随的是数字化时代。互联 网的兴起和普及,极

7、大改变了文化传播格局,对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 转型产生着巨大影响,因而成为中国转型时代的显著特征和有机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超越所有媒体形态高速发展,仅仅十余年,中国互联网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位。截至 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5. 1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 2%, 且保持平稳上升态势,网络媒体具有比传统媒体优越得多的传播条件,具 有开放性、即时性、海量性、多样性、交互性、便捷性、自主性及个性化 等特征,己成为公众传播和接收信息最普及的媒体。互联网信息的传播特 点与传统媒体相比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 参与互动性极强,信息的

8、接受和传播几乎无限制。网络的出现, 使大众接受信息的方式发牛了革命性变化一一从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更 具颠覆性的是,由于网络技术创造的可能,受众不仅被动接受信息,其至 亲自“制造”焦点、“创造”新闻。人们更加频繁地通过网络论坛、微博、 聊天室、手机短信等途径表达自己的意愿,变被动接受信息为主动制造、 传播信息。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重大案件、反腐侣廉、防灾救灾,公民 权益、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乃至个人生活琐事,大众都可在网上接受 和传播,发表见解、表露情绪等,网络民意的干预往往也对社会事件的发 展转圜产生重大的影响。2. 倾向预设,选择性接受并传播。随着受众知识结构层面上升和性 别、年龄、职业

9、等因素造成的分化,他们选释信息的自主性、差异性凸显。 打开任何一个门户网站的主页,都可以看到非常细化的信息分类,从新闻 时政到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信息应有尽有,不同年龄、学 历、职业、爱好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不同受 众基于自身的利益诉求、社会地位、阅历经验等等,往往是“选择性接受” 信息和制造信息的过程高度自主化、自由化,在匿名化“隐身人”条件下, 个体主观意志的体现更加明显,随意性更为突出。这种情况之下,一方面 形成信息交流畅通,思想多元活跃的局面,冇利于推进创新与进步;另一 方面,网络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有效性变得难以把握。正如托夫勒 所言:“事实上,

10、发送者是什么人本身就是任何信息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 成部分。它的作用之一就是帮助网民确定对该信息相信到什么程度。” 3 而这种情形甚至影响到传统媒体。美国皮尤研究所2009年9月发布 1985-2009年美国新闻媒体公共评估报告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 闻准确性跌入低谷。在对新闻事实的直接展示和在报道中把事件对立双方 的观点对称地展现出来两方面都在大幅度下滑。4并“选择性传播”。3.信息的真实性不可确定。由于网络受众接受总之,互联网具有鲜明的双重性。首先,毋庸置疑,互联网对推进中 国社会加速进步的巨大意义是不可估量的(限于论题所涉,此不赘言), 但同时对进步带来的问题与挑战也是巨大的。互联网的开

11、放性、隐身 性、“自媒体”性质,使得所有人都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发布 者。如此Z下,垃圾信息、虚假信息泛滥成灾。更有甚者,面对社会问题, 基于个体(群体)利益诉求的情绪性、发泄性、片面性信息不仅湮没事情 的真相,还往往将个别偶发爭件发酵为群体爭件,局部问题放大为整体问 题,不仅不利于具体事件、问题的处理,而且日积月累、层层叠加,还会 在更宽广的面上激化社会矛盾,扩大对立冲突,为稳定发展造成伤害。从 这个角度说,互联网成了 “矛盾多发” “矛盾凸显”的助推器。这一时代特征,对于作为文化传播“把关人”的编辑來说,增强宏观意识就具有特别的意义。编辑的文化传播活动是文化渗透和辐射等社会属 性的

12、能动载体,具有聚集、梳理、提升、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发展主流文 化、推动技术进步的积极作用。这就要求编辑在策划、选稿、组稿时,必 须增强宏观意识,面对多样化的转型社会(网络社会),站在政治的高度, 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进步负责、对受众负责的使命感,坚持正确的文 化价值取向,在传播事实真相的同时,传播事实本质真相,推进中国社会 更顺利地转型发展。三、编辑宏观意识的养成与优化作为编辑索质体系中的核心,宏观意识建立于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 质等一般素质之上,同时乂是一般素质的综合体现,因而它的养成和优化, 既要遵循素质养成的一般路径和规律,更有其更高更特殊的要求。笔者认 为,尤其应在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强

13、化;1.强化责任意识。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在中国转 型时代这样“矛盾多发” “矛盾凸显”的背景下,却冇常说常新的意义, 应当“警钟长鸣”。一方面,转型时代,社会意识、观念、思潮多样存在, 功利化、物质化、亨乐化的社会思潮及浮躁社会心态显得非常突出,身处 其中,编辑的职业精神以及职业索质难免不受到冲击;另一方面,更重要 的是,由于网络技术创造“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自由的”信息发 布者和接受者,编辑对信息选择取舍、整理组合、组织传播的把关权被弱 化了,其至被消解了,以至于有人惊呼“编辑死了5这种现状对编 辑一一无论传统编辑还是新媒体编辑的“把关人”意识都产生着程度不同 的冲击。

14、然而文化传播本质是一种意识形态,关系社会稳定发展、文明传 承进步,在中国转型时代尤为重要。所以有“导向正确是人民和国家之福, 反之则祸”的警世之说。因而作为文化传播中心环节、核心环节的编辑, 英把关的责任不是弱化了,而是要求更高地强化了。不仅可控性传统媒体 要担当责任,以其可信度和权威性矫正某些网络舆论的失真与偏激,就是 网络媒体木身也在逐步纳入依法依规管理的规范轨道,承担应尽的社会责 任。对此,传播界有着广泛共识。2008年,首届中国编辑高层论坛举办, 论坛以“大文化、大媒体、大编辑”为主题,探讨当代新媒休格局下,编 辑的新领域、新责任,特别强调:“我们这个时代的编辑肩负着对各种媒 体载体所

15、传播的内容进行把关的社会责任,不仅是图书、期刊、报纸等传 统媒体需要编辑,音像、电影、广播、电视需要编辑,电子、网络、数字 出版、移动阅读内容也需要编辑,这就使编辑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职业范 围更加广泛,重要性口益凸显6强化责任意识,编辑在把关时就会更多地运用宏观意识观照客体,使 自己传播的信息对读者负责、对作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历史负责。宏 观意识的树立和提升,也提升了编辑履行把关责任的能力水平。2.强化理论思维。宏观意识的本质品格是理论思维。面对单个、孤 立的事实,编辑以社会全局、整休的眼光來观照,透析其联系和意义,以 此来选择和表现,所体现的思维方式,正是理论思维。因为,把事物放在 相互

16、联系、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来考察,由表象深入到本质,由个别上升到 整体,并反过来由整体透视个别,由木质透视现象,正是理论思维的木质 特征。理性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高级阶段,它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概念、推理、判断等抽象思维形式,对客观事物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 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制作,从而达到对事物本质、内部联系的认识。而 理论则是理性认识的系统化、条理化,是某个知识领域、概念原理的体系。 理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精神文明的结品,它产生于实际并为实践检验和修 正,不断丰富完善,指导人类在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制度文明等各个领 域发展进步。正如恩格斯曾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 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7强化理论思维,编辑就应更加努力不懈地学习,不仅学握与自己所涉 领域相关的新知识、新成果,还应广泛涉猎,开阔视野,提升理论思维水 平。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身处转型发展时代的编辑来说,尤其要学习、 了解乃至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