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1135711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课题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决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 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 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 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 时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当前学校教育 的现状提出来的关于学校教育极其重要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在 21世纪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宗旨。近些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虽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至今仍然 是学校教育中薄弱的环节之一。应试教育给学生

2、造成沉重的课业 负担。由于挤压体育课时间,不少学校不能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 的体育锻炼,致使学生的体质下降。因此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 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学校体育改革步伐已是当务之急。保证 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量 的要求。这使我们倍感责任重大,为此我校也成立了以学校领导为主 的课题领导小组。借本次实验的东风”,推动我校体育工作的 开展和改进,在继承传统体育模式的基础上,从学校的实际出发, 探索学校体育发展的模式,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 间,由此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 基础,从而达到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因而,其意义是重大的。二、研

3、究依据与研究内容新课程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教育 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在课程结构、标准、管理资源以及相关的教 学理念与策略等全方位的改革。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 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老的需求。本课题研究力求贯彻新课程 改革的精神实质,“研究性学习”,即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 现有条件,主动建构新知识。发现,它是主动建构的直接结果, 也是学生产生我要学”这一积极心理倾向的动力源。发现这一 环节引出创造这一最终目标。创造的意义在于掌握能产生知识的 知识,是创新能力的形成,能重新认知,重估价值等。根据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总课题的精神,以健康第一为 指导,以两类课程整体改革为

4、核心,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 确定了我校的体育模式,每周三节体育课;每周三节体育课外活 动(每周每班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安排一节课外体育活动, 共三节):每天上下午各安排大课间活动一次,每次不少于25分 钟。实验教师每天有专人负责组织实验班级进行大课间集体活 动,以确保学生的活动量及活动形式的新颖感和趣味性,例如: 班级集体的花式跳绳、篮球操、花式短绳、皮筋等等。对照组则由学生自己自由选择活动,教师不进行干预。一段 时间之后对两组同学生身体机能和运动兴趣和协调能力等进行 调查研究,以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三、实验时间: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四、实验对象:选择本校一、三、五年级新生

5、共计260人,将其分为实验组 和对照组。1、实验组:一年一班,一年二班;三年一班,三年二班; 五年一班,五年二班,五年三班,五年四班2对照组:一年三 班,三年级三班,五年五班,五年六班%1. 实验研究过程和具体步骤:本次实验的起止年段为2009年10月一2011年7月.实验的准备阶段( 2009年10月一2009年12月)1. 成立科研工作网络。2. 根据前次实验的成果,加强对参加实验人员的理论培训,主 要是关于素质教育理论和全教会精神等方面的内容。3. 收集和整理有关的信息资料,存档备用。4.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创新思维水平的前测,并写出前测分 析报告。5. 确定实验方案和实施细则,并拟出

6、详细的实验计划。、实验的实施阶段(2010年1月一2011年7月)1.实验的探索阶段(2010年1月一2010年3月)、实验班开设实验课,学科课和课外活动同时开展。、探索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基本规律,初步构建学校的体育研究 性学习模式。、结合实际情况,完成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 中期实验报告。2.实验的深入提高阶段(2010年3月一2011年5月)对前段的实验工作进行系统总结。依据实验报告所提供的内容,对本阶段实验工作进行适当调 整。向校内、社会和学生家庭广泛征集对本次实验的意见和建议。 完成研究报告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实验的总结阶段(2011年5月一2011年8月)1.

7、 研究不同模式体育课的教学情况,形成体育研究性学习 教学模式。2.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后测,分析检测结果,写出后测 报告。3. 征集有关方面的论文,形成各种汇编文集。4. 完成实验终端报告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 究六、实验数据的来源:(-)身体形态数据:用身高.体重、胸围三个最基本数据来反映学生身体发育的情况。(二)身体机能数据:肺活量、安静脉搏、全蹲起后测两次 脉搏的数据,由此反映其心肺功能。(三)身体素质数据:立定跳远、10秒钟立卧撑、立位体 前屈、引体向上(男生)、斜身引体(女生)、屈膝仰卧起坐(女 生)等项目,由此反映学生力量、速度、柔韧等素质的增长情况。七、实验研究方法:(

8、-)测量法:本次实验,前、后期测量数据必须做到真实、 准确、有效,为此我们提前对体育教师、医务人员、班主任进行 测量方法的培训工作,做到测量的方法、标准和要求三统一。(二)数据统计法:我校利用计算机系统和四名专业统计人 员,对数据进行准确输入,并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进行统计处理, 得到了科学的统计结果,为成功完成本次实验提供了可靠的依 据。(三)对比分析法:运用统计法得出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由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自对比组内实验前后的各项数据变 化,然后再将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距进行对比,从理论 上分析本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八、本课题实验参加人员的分工:姓名职务职称任教学科课题分工王丹

9、主任小高体育管理与教学主持课题研究高松教师小高体育组长主持课题研究薄文教师小高体育教师收集资料张森教师小高体育教师收集资料梁宇教师小高体育教师撰写研究后的反思与评价朱明旭教师小高体育教师撰写研究后的反思与评价刘金霞教师小高体育教师撰写研究后的反思与评价九、实验保证措施、组织保证建立完善的课题领导小组,组成有关方面的顾问、指导机构, 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其组织机构见附件一。、物质保证我校的实验经费以自筹为主,并努力争取上级拨款和有关单 位的资助,预计经费投入3万元。十、实验成果及形式1. 研究报告2. 教学模式3. 论文4. 实验报告沈河区一经二校2010、5小学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与效能探究课题研究方案沈河区一经二校2010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