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1116088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影响研究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宏观调控手段 越来越与时俱进,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之一,与财政政策一样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媒介。自我国 确立中央银行体制以来,货币政策逐渐成为宏观调控不可或 缺的重要手段,而且其实施过程及手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但是就中国实际情况而言,我国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 并不太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目前金融创新的实际 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简要阐释了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的重要 影响,旨在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措施,保证货币政策的科学 合理,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词:金融创新;货币政策;影响;策略;措施金融创新作为一种新生事

2、物,主要旨在金融领域实现各 要素的优化配置或者通过创造性变革引进或创造新事物的 过程。20世纪60年代初期,金融创新初具雏形,70年代得 到较大发展,80年代兴盛,90年代以后,金融创新在更大 的空间范围内得到传播和运用。纵观西方发达国家金融创新 的发展历程,金融创新在本质上来说即在金融领域内部变革 市场资金交易机制、经营管理体制以及金融商品的组织结构 等。金融创新实现了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金融 工具以及金融商品的重新组合,能切实改变金融体系结构和 货币供求机制,潜移默化的影响国家的货币政策。1金融创新与货币供求货币金融理论的核心内容和中心内涵即货币的供求问 题,而且货币供求还是国家

3、制定货币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金融创新会对货币需求产生较大的影响,能在较大范围 内引起货币供求总量、结构以及机制的变化,而且对宏观调 控和金融运作的影响极为重大。由此可见,积极探索金融创 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清晰洞察货币供求机制的变化及调 整,有助于科学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推动金融创新业务的 进步和发展。1.1减少货币需求,逐渐改变货币内涵及需求货币需求绝对量的增加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包括通 货膨胀影响下物价水平的提升、商品货币化程度的加深、交 易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金融创新的发展 还引起了金融工具多样化和金融电子化的发展,一方面削弱 了民众的实际货币需求,相应降低了广义货

4、币在金融资产中 的实际比重;另一方面,拓宽了货币的内涵。货币与其它各 类金融资产之间有着替代效应,除了对经济发生作用外,还 可能影响财富、产出、利率以及货币供应总量。1.2进一步削弱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首先,金融创新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掌握货币的动 机,在更深层次上影响着货币需求构成的变化。凯恩斯将这 一现象总结为预防性动机和交易性动机的减弱。投机性动机 的增强,降低了商务交易和媒介商品的商业性货币需求,但 是金融性货币需求却呈现出上升趋势。商业性货币需求在很 大程度上受到规模变量的影响,但是规模变量在一定时期内 会相对稳定,所以商业性货币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稳定性 和可预测性。金融性货币需求的变

5、化主要受个人预期和机会 成本的影响,人们的预期心理具备无理性,而市场利率具备 多变性,这都导致了金融性货币需求的上升和金融货币需求 比重的下降,从而降低了货币需求的有序性、稳定性。2金融创新对货币供给的影响2. 1货币供应主体不断增加在金融创新体系中,除了存款货币银行和中央银行以 外,非存款银行也成为了货币的供应者。金融创新实现了金 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同质化和综合化,进一步消除了非银行 金融机构与商业银行之间的界限,逐步消除了这两类金融机 构在创造存贷款货币功能上的区别。2.2货币供应的内生性趋势逐步加强货币供应的内生性作为一种评价标准,它是指受经济体 系内部因素调控的程度,与中央银行存在着此

6、消彼长的联 系。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是间接形式的,它主要被应用于控 制外生性货币,金融创新一方面能改变货币供应的相对量, 加快货币的流通速度、减少货币需求;另一方面能拓宽货币 供应渠道和主体,加大货币供应乘数,从而切实改变货币的 供应,使货币供应从某种程度上摆脱中央银行的束缚,而逐 渐受制于经济体系内部各要素。由此可见,货币供应量受金 融机构、居民行为、企业以及经济变量等内生因素的影响逐 渐增强1。3. 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是国家货币当局 采取的一种经济政策,主要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有效调节 和改善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稳定就业、平衡国际收支、促进 经济发展以及稳定物

7、价等。3. 1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影响3. 1. 1金融创新切实降低了中介指标的可测性。金融创 新的运用逐渐降低了中央银行对其它商业银行的检测、观察 和分析,渐渐模糊了金融变量等中介机构的定义,其中突出 的例子就是货币总量缺乏严谨科学的定义。3. 1.2金融创新降低了中介指标的可控性。金融创新增 强了金融变量等中介机构的内生性,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与 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联系日益松散。以中介指标货币供应量 为例,在创新过程中能拓宽货币供应渠道,增加货币供应主 体数量,加大货币乘数,实现货币供应量内生性的增强,同 时还能切实降低和缩小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逐步削 弱再贴现率的主动型,但是

8、相应的作用范围却呈减少趋势, 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3.2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影响3. 2. 1逐步削弱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推动力。金融创 新加快了金融证券化趋势,大量的流动资金从银行流入金融 市场和非存款性金融机构,逐渐摆脱了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 的束缚;同时,金融创新实现了金融机构负债比例的变化, 存款在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负债中所占的比例逐渐缩小。以 上种种均导致银行体系存款的削减,由此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的作用范围也相应减小。3. 2.2削减了再贴现政策的效果。第一,金融创新导致 再贴现条件朝着自由化和合理化方向发展。当前,大部分国 家的央行不再严格限制和规

9、定再贴现条件,金融创新逐渐削 弱了 “真实票据说”的影响力,工具创新使得新型票据逐渐 合理化和必然化。同时,金融创新逐渐加大了金融机构对中 央银行的依赖,它们以债券抵押的形式向中央银行借入了大 量准备金,这逐渐突破了再贴现条件的限制,削弱了合格票 据贴现的种种规定。除此之外,金融创新使得中央银行在再 贴现率操作中的主动性日益降低2。3. 2.3增强了公开市场业务的作用。金融创新的发展为政府融资证券化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其发展指明了道路,逐步增强了政府债 券市场的活力;同时,金融创新有效满足了政府的融资需求, 为公开业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可能,而且提高了中央 银行的运作效率,使得中央银行吞

10、吐基础货币的能力得到显 著提升。金融创新还改变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结构形式,政 府债券因其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而成为广受关注的对 象,逐渐成为各类金融机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创新 包括市场创新和工具创新两种,它使证券成为合法的资产形 式,正日益被金融机构和社会公众所接受,政府债券作为其 中的领头羊,是最标准的债权形式,它的价格和收益率是整 个金融市场中其它证券收益率的有效价格参数,而且保持着 合理的动态距离。由此可见,中央银行在发展公开市场业务 的过程中能适时变动价格和收益率,从而改变一般证券价格 和收益率,导致金融机构和公众对经济预期的变化,从而切 实加强了公开开市场业务的“告示效应”。

11、4.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革新4.1逐渐改变了单一的规则性货币政策混合操作规则性货币以权衡性和规则性为主要特征,它 发展的前提条件是通过市场调节实现货币总需求和总供给 的均衡,它要求中央银行始终将货币政策保持在合理的增长 比率基础上,使货币供应量更加稳定。但是金融创新的发展 逐渐削弱了货币政策的作用,单一的规则性货币政策难以适 应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形势。所以中央银行要坚持实事求 是,及时掌握最新金融市场动态,从经济运行状况出发制定 科学合理的动态性权衡政策,切实反映实时的经济运行周期,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 的暂时性波动,缓解金融创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3。4.2应逐步拓宽货

12、币政策的调控范,实现从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到整个金融机构和全部社会资产的调节从金融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央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约束,忽视了非金融机构的作 用,最终导致信用和金融失控的现象屡次发生,影响了货币 政策的有效性。由此可见,中央银行要积极转变思想,逐步 扩大货币政策的作用和调节范围,将商业银行体系以外的非 银行金融机构纳入其控制的范围和方向,同时还要保证政策 的均衡性和有效性,尤其要注意的是,妥善解决好公债管理 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5. 总结总而言之,在金融创新条件下,中央银行要适时调整金融政策,拓宽货币政策工具的适用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灵活掌握和运用各种创新手段,例如窗口指导和直 接信用控制等。中央银行要把握金融创新的契机,保证货币 政策工具的科学化、合理化,推动经济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高晓红,王静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冲击与变革J上海金融,2002, (7): 14-17.2方显仓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利率与信用渠道传导的影响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3, 34 (3): 93-97.3 陈涤非,石铮西方国家的金融创新及其货币政策效应J现代经济探讨,2005, (2): 44-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