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经》中爱情诗及爱情观

上传人:gg****m 文档编号:211087977 上传时间:2021-11-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诗经》中爱情诗及爱情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浅谈《诗经》中爱情诗及爱情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浅谈《诗经》中爱情诗及爱情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浅谈《诗经》中爱情诗及爱情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浅谈《诗经》中爱情诗及爱情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诗经》中爱情诗及爱情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诗经》中爱情诗及爱情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诗经中爱情诗及爱情观摘要:诗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 史上的一朵奇葩。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 主题。诗经中热烈浪漫、清新纯净的爱情诗,为我们记 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纯洁美好的爱情生活。同时,诗中所唱 颂的自由奔放、纯挚坚贞的爱情观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民风 习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关键词:诗经;爱情诗类型;纯挚坚贞爱情观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 奇葩。诗经中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的爱情诗,礼赞 了纯洁自由的爱情,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纯洁美好 的爱情生活,表现了下层人民的民风习俗。诗经中的爱情诗主要集中在国风里,以郑诗、 卫风里的情诗最为有名

2、。1这些诗主要是民歌,主人 公基本上是对爱情强烈追求的青年男女。这些诗篇毫不掩饰 地歌唱了人们对爱情的强烈渴望,这些诗的存在,是对古代 人类的爱情观、婚姻制度、民族风俗的有力的见证。诗经第一首便是以爱情为题材的诗歌关雎,“关 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绝唱 的诗句,一直涤荡着有情人的心灵。诗经以关雎 为始篇,历来众多注家的评价多为淑女以配君子,说明在我 国古代爱情便成为了诗歌的重要主题之一。一、诗经中爱情诗类型诗经中的爱情诗类型多种多样:有写幽会亲昵的邺 风•;静女,有写情侣春游的欢快的郑风•;湊 消,有写两情野合欢娱的召南•;野有死,有写 饱含

3、思念的王风•;采葛,有写情女想情郎的郑风 •;子衿,有写情侣闹别扭的郑风•;狡童,有 写意中人不可求空余恨的周南•;汉广,有写表现意 中人难以亲近的秦风•;1葭,有写失恋苦涩的召 南•;江有汜,有写遭到家长干涉的郑风•;将 仲子,还有反抗家长干涉的王风•;大车。从以上 的这些列举中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爱情诗广泛地反 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爱情生活的幸福快乐与挫折痛哭,从中我们能够体会出诗歌中充满坦诚、真挚的感情。(一)描写幸福恋爱生活的情诗 古代的劳动人民自春天到夏历十月为农忙时期,这时人们集中在野外,从事耕作。在春耕

4、之前的二月到三月初举行 各种祭祀仪式,也允许男女青年进行恋爱活动。青年男女到 郊外踏青休憩,参加盛大集会,男女在自由接触中就可以表 达真挚的爱情。2他们的情歌大都是在这个时期唱出来的, 这种描写恋爱生活的诗往往写得浪漫欢快,直接歌颂了男女 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喜悦和向往。如郑风中的野有蔓 草:“野有蔓草,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 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X。有美一人,婉如清 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该诗写得浪漫不羁,描写了一 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间不期而遇,自然结合的情景,表现出内 心的无限喜悦。诗以田野郊外,草蔓露浓为背景,同时也是 一种象征,情长意浓,男女相遇,自然情景交融,人不

5、期而 遇,情也就不期而至了。这篇诗写得很大胆,也很率真,说 明诗人心中并无对封建礼教的顾忌。诗经中还有许多是 描写男女青年的纯真的恋爱生活的诗篇,如邺风•; 静女、郑风•;滦侑等。(二)描写男女互相倾慕的情诗其一,男倾慕女。如郑风•;出其东门:出 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缩衣棊巾,聊 乐我员。出其X,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纟高衣 茹,聊可与娱。”这首诗符合于“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饮”,或“一瓢即 三千”的情形。出其东门,有女如云”是走过东门,漂亮 的女子那么多,“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对我来讲,那众 多的女子对我内心一点都没有办法引起震动。为什

6、么呢?这 里的缩衣棊巾”,意思是说她穿著这么朴素的服装,但是, 她却是适合我的,很令人感动!但是你可以看到这就是民谣, 所以没什么修饰。就是对着女孩子说:保证当我走在大街上 时,虽然有女如云,但我确是心如止水,而是你使我匪我思 存的原因在那里?因为,你这样朴素的打扮,却是我最喜欢 的。体现男孩对女孩的专情。还有一首秦风•;1葭也是一首男慕于女的情 歌:“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 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泪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 在水中土氐。”这首诗与上一首在内容上有所不同。前首诗中男女主人 公感情是热情奔放的。而这首却给我们呈现出一对多情、矜 持的情人形象。“以

7、手去接之,以身融之,” “惆怅距离”, 营造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却又心往驰之的精神境界,令诗意 境明丽清幽,具有朦胧美,弥漫着淡淡的怅惘。在波平如镜 的水面上,美人在思恋者幻觉中,好象披上了一层镜花水月 的轻纱,又仿佛一亭亭玉立的新荷含苞欲放。面对这样一幅 图,你别无他想,只为诗中那多情而又矜持,执着坚贞的爱 情观所感动,发出由衷的赞赏之情。其二:女倾慕男。诗经中的爱情诗真实地再现了周 代男女之间相恋相爱的世俗生活,其内容丰富而多彩。悦慕、 爱恋不仅只是男子,同样也有女子对男子的倾慕。如郑风 •;叔于田就是这样:“叔于田,巷无居人。岂无居 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岂无服马?不如叔也。

8、洵 美且武。诗中所写的是一位女子对她所爱之人的歌颂。这位女子 的恋人“叔”出去打猎,在整个里巷之中就再也没有她看得 上的人。因为他不但能骑能饮,而且勇武英俊,有美好的品 德。总之,在她的心目中,“叔”是最杰出的男子,举世无 双,无人能及。这种夸张的写法,最真切地表现了相恋中的 女子坚贞于所爱之人的强烈心理。(三)描写相思之苦的情诗古代青年男女的爱情大都是十分真挚、坚贞的,因此往 往会造成相思之苦,诗经中有一部分爱情诗即是抒写热 恋男女的相思之情,这类诗写得真挚而情意绵绵。如周南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 逑。?参差若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写的是一

9、个男青年的真挚爱情与相思之苦,一个男青年在河 边见到一个心爱的姑娘,于是便整天痴心地想她,睡梦里也 追求着她,以致于翻来覆去整夜睡不着觉,最后如痴如狂地 想到与她结婚。写男或女相思或单恋的,还有周南•; 汉广、秦风•;兼葭、郑风•;子衿等,都是 脍炙人口的诗篇。(四)反抗礼教压迫的情诗爱情的航船,很少一帆风顺,往往遇到漩涡和暗礁、惊 涛与骇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封建礼教控制的社会, 家庭的反对与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主要的阻碍。如郑风 •;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 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仲 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

10、也。”这是一篇抒写一个女子由于受到家长的阻挠,人言的摧 残,不敢表露爱情,害怕情人到来的诗歌,揭示了一个少女 在爱情上内心的痛苦、矛盾及冲突。反映了自由恋爱受到礼 教限制的痛苦。女主人公由于怕“父母”之言而不敢与情人 幽会,说明“父母之命”的包办婚姻对青年男女的阻力很 大。第二、三章诗句里,提到“畏我诸兄”、“畏人之多言”, 说明当时已存在一种反对恋爱自由的社会舆论。这个女子的 痛苦歌声,实际上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五)弃妇的怨诗在礼教的压迫下,妇女还常常被喜新厌旧的丈夫遗弃, 因此在诗经中还有一些是描写弃妇被遗迹的过程及怨恨, 弃妇诗是情诗中比较特殊的一类。3如卫风•;氓 就是弃妇

11、诗中的名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 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兄弟不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 思,亦已焉哉!”诗一开始写一个女子与一个看起来善良忠厚的男子相 爱,经媒妁之言后结为夫妻。但女子在过了三年的贫苦生活 后却受到了丈夫的无情抛弃。诗人痛心地把弃妇比作陨落的 桑叶儿,说明三年的贫苦生活的煎熬,使她失去了青春美貌。 当女主人发现自己上当被抛弃后,她不仅伤心、悔恨,而且 愤怒地指责丈夫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坚强的敢于反抗的性 格。但当时礼教的统治日益加强了,她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 持,连自己的兄弟也报着嘲笑的态度,说明她的悲剧,正是 自由恋爱与礼

12、教冲突的结果。与卫风•;氓有同样 题材的弃妇诗,还有邺风•;谷风、陈风•;墓 门、王风&W8226;中谷有推等4,这些诗都塑造了不 同性格的弃妇形象,从不同角度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具 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二、诗经中纯挚自由、热烈奔放、执著坚贞的爱情 观诗经在歌颂男女爱情上,表现出的人性的善良、真 诚与自由,以及爱情生活的乐趣与情致。诗经中的爱情诗体 现了当时不同民俗、不同地域的人们。诗经里面记载的 诗歌并非一时一地之作,我们从这些爱情诗中也可以看出在 不同地域,不同时间,民间的风俗是不同的。对于一些诗歌 的具体年代我们不甚清楚,但从整个历史的发展来看,古代 的婚姻

13、恋爱的风俗应该是一个由开放到保守的过程,各个诸 侯国和不同的地区风俗也有所差异。如评注者常说“郑声 淫”,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其实只不过郑国的诗歌多是大胆表 露男女之情的诗歌,只是更大胆更热烈而已。诗经中的爱情诗歌中很多是用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她们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大胆的而且热烈的。这些对于女性的 描写是真实自然的,用“思无邪”来形容里面的感情真正是 恰到好处。如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湊。子 不思我,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消。 子不思我,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读后给人一种民生 纯朴的感觉。诗经中的爱情诗歌自然流露出古代男女,特别是女 性对坚贞爱情的执著追求。如卫风中的关

14、于弃妇的控诉 氓: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 复关,载笑载言。于嗟鸠兮,无食桑套;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单 看看女主人公把热烈的爱藏在心中,坚持从一而终的痴情, 常人都会为之动容。诗经里的爱情观和封建社会的爱情观相比是比较自 由的,这点从诗经关鸠中的琴瑟友之可以看出恋爱 是比较自由的,两人的交往还是建立在共同的爱好上的;从 北风静女中也可以看出恋爱是人们所追求的,恋爱的美 好是人们的精神所求;从氓中也可以看出即使人们是大 胆而自由的恋爱,求婚是通过媒人的说媒,也有少数是没有 通过媒人的。诗经从文学的角度写出了礼制完善之初,周代社会 男女交往的清纯本色,表现出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和对人的 个体价值的强烈追求,为中国古代文化留下了情感的光辉5。同时,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 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 宝贵的材料。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诗经用人民纯朴的语言酿造了古代先人们生活中美妙的 酒浆。参考文献:1吴兆基编译诗经M北京:长城出版社,2002 年08月2蓝菊範诗经国风今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19823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周满江注诗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5 月5余冠英注译古代文学研究集M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5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