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区城市支路系统建设对策的探讨施红卫(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浙江 杭州310006)摘要:该文对城市支路的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结合杭州市支路系统现状,阐述了城市支路 系统建设不健全引发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城市支路系统建设问题 对策0引言根据道路在所在城市中的地位、交通功能、沿线建筑物及千辆和行人进出的服务频率, 城市道路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个等级城市支路是城市道路骨架网络中最 基础的组成部分,支路网的建设对于完善城市交通“微循环”体系、缓解城市干道压力、提 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许多城 市的交通问题是「h于支路系统建设不健全引起的1城市支路的功能分析i・i城市空间毛细血管功能如将城市假想成一个有机整体,城市内的道路系统则是构 成这一有机体的件架与血管的基木设施,快速路与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与支路则为血管及 毛细血管,道路两旁的建筑物则为其细胞组织如同有机体的良好成长盂要一个良好的骨架 和血管系统-样,城市的良性发展需要良好、健全的道路系统支路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在 土地划分后,直接吸纳传输沿线地块的进出交通,是支撑城市骨架与血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1・2交通功能交通功能属于道路的基础功能,道路的交通功能主要体现在捉供车辆与 行人通行及停放空间支路交通功能有别于干路交通功能重点体现在城市慢行交通,如行人、 非机动车,主要依靠支路系统解决在道路空间足够且不影响交通通行的前提下,利用支路 来满足因周边土地使用所衍主的停车需求,也是支路系统不同于干路的功能Z—1.1.1出入服务及连通地块的作用支路作为连接干路系统与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 帀政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的内部道路系统的道路,交通的出入是其主要功能之一支路 对地块进行细分,除降低街区尺度外,更有利于土地的高效集约利用,有利于规划管理衣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支路承载的混合交通提高了汽车、常规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交 通方式的可达性,促进两侧土地混合开发和多种功能的集聚,提高土地开发的可能性和效益1.1.2解决局部区域内部交通支路系统还可以供短距离交通使用,防止人流、车流过 度集中于干路系统支路是优化城市交通结构的重要物质基础,发达的支路系统,可有效降 低干路网的交通压力,减少城市对“人马路”的依赖发达的支路系统能够为城市的“短出 行”提供有效服务,使之不必进入干路网络即可达到出行目的。
根据国内相关调查,一•般城 市60%左右的出行都低于5km,如果这部分交通量山支路系统承担,将大大降低对干路的需 求同时,发达的支路系统又可减少不必要的长距离出行,从而使路网功能和结构更为淸晰 合理1.1.3提供车辆的停驻空间车辆包扌舌机动车和自行车,在土地资源足够H不影响交 通运行的前提卜,可以提供相当数量的停车泊位,合理分担所在区域的一部分停车需求,是 城市停车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国外城市普遍鼓励支路两侧采用规范化的“路边停车”方式, 以解决城市停车问题及促进支路两侧用地开发依据《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对于车行道路路面实际宽度大T 6m,并且使用强度较低、通行功能较弱的支路,在保证支 路交通通行功能的前提下,根据道路实际情况及其所承担的功能,谨慎、合理的组织“路边 停车”,有利于达到支路通行能力与两侧用地可达性的双赢1.3城市生活空间功能从“人”的角度说,支路可提供市民进行H常活动的“交往 空间”,是城市开敞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支路有别于干路系统,在城市中有着另一种特殊 的生活功能rh于支路的特性,使得道路空间更接近人们的住处,来往的午辆不再像在干路 系统般快速地流动,居住于道路周边的人们,可以用更轻松、自然的态度与道路空间结合, 通过相应公用设施的布设,成为城市居民休憩及情感交流的延伸空间。
支路本身的小尺度使 城帀更适宜步行,也使其两侧用地的功能和空间更具活力,为人们提供了交通Z外的服务功 能和宜人场所;支路为城市提供了多种可能,使城市生活的多样性、特色和魅力得以重新蜩 造为了满足此一功能,并更有效保护路人的安全,因此国外有人车共心车道、生活化道路 (Woonerf)等设计手法产生;使用"交通宁静化"(Traffic Calming)技术,依据交通工 程学、交通安全工程、人机工程学等方法整合而成,改善支路层次的道路交通环境,特别是 社区的交通生活环境,以主动型的安全保障替代单纯被动型安全防护1・4城市设施空间功能从“设施”的角度看,是指道路为各式公共设施布设与摆放提 供空间,通常管线等公川市政设施都利用道路地下空间来布设;一些公共设施设置于道路两 旁,如道路的信号系统、电力与电信设备、路标等;-•些街道上立接使川的公共设施如 亭、邮筒、座椅等:还可以利用道路周边的空间进行绿化及呆观设置,美化环境1・5救灾避难和日照通风功能当城市任一地点发生紧急灾难时,人们可以立刻疏散到 就近道路上,进行•避难,并且救援的车辆与人力必须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此时支路系统就 可以发挥其救灾避难的功能,当紧急情况(火灾、急救等)发牛时,道路提供救援车辆、设 备与人力通行的空间,阻止灾情扩人及进行急救等。
整体而言,良好的支路交通保证了支路 良好的交通到达能力,支路对于城市防灾体系有着举足轻重的彩响力同时,支路也为周边 地块提供了开敞空间,保证了周边建筑的日照和通风,起着日照通风功能2市区支路现状情况分析通过对杭州市主城区现状支路网结构、支路网密度、支路网通达性、支路公交可达性等 方面的调査分析,现状支路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2.1规划支路网密度较低,路网结构不合理杭州M主城区规划支路网密度为 3. 24kni/km\为规范要求人口大于200万人大城市全市平均3-4 km/km\扣除工业用地、公 园等6-8 km/km\城市中心区10-12km/km2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并H,规划支路缺失导致 路网结构不尽合理,「I前杭州市规划路网结构中快速路网、主干路网、次干路网、支路网的 比值为0.82: 2: 2.59: 4.48,与大城市道路密度合理结构1 : 2: 3: 8还有一定差距2. 2规划支路网络与用地布局、功能不配套规划支路网络与英周边用地布局、功能筹 不配套,尤其在大型公建区、居住区、城市核心区等区域,未配套设置足够支路网系统,导 致到达性交通过多依赖于周边的干路系统、地块开口设置在城市干路上等情况,造成干路系 统交通秩序混乱,通行效率低下。
2. 3部分支路建设与规划有差距,且规划建设标准不统一由于川地、拆迁等因索导致 杭州市部分支路建设未按规划执行,存在支路建设宽度未达到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断头路及 未按规划要求敷设M政管线等情况,并H建设标准较低,在许多交通性支路上也没有设港湾 式公交站和进行渠化交叉口,不能满足城市现在及未来发展需要,造成使用不便和反复施工 的情况2. 4支路公交可达性差目前主城区公交线路多集中在干路上,支路的公交可达性很差 山于停车配建不足、管理理念筹原因,许多支路需承担路内停车等功能,导致缺少合适的支 路布设公交线路,公交线路不能深入到居住区内部,主城区公交可达性差,这也是主城区公 交在居民出行交通方式中比例较低的一个垂要原因2・5支路系统路内停车过多,管理无序目前,杭州市主城区支路系统多数处于自山式 交通状态一XL以來,对主城区的交通组织主要注重对主、次干路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城巾 支路的研究和管理杭州市主城区现状许多支路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量均较大,路况复杂, 并且许多支路其至是车行道路路面实际宽度不足6m的道路均存在路内停车现彖,更有其者 是直接停放在消防通道处,既不符合《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也严重挤压了非 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空间,以及消防安全空I可,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在有限的空间 中争夺通行权,造成支路交通组织混乱无序,并具有较人安全隐患。
3支路建设对策3.1在规划阶段加密支路网络,合理路网结构结合杭州市控规更新,在规划阶段加密 支路网络,使规划路网各等级道路比例趋于合理,从源头上保障足够道路资源,保障机动布、 非机动千及行人所需的行驶空间3. 2根据用地性质、功能,配置合理支路网在人型公建区、居住区、城市核心区等区 域,往往对支路网需求更大,着重衣此区域新增支路,使支路网与周边川地功能相匹配,协 调发展3・3加快支路建设,提高现状支路网密度以项kl带动,结合支路周边建设项加快 支路发展建设,缩小支路系统现状与规划之间的差距,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需要3・4形成统一、先进的支路建设标准,整治未按规划建设支路进行专题研究,统一支 路建设标准,在重要交通性支路上设置港湾式公交车站及进行路II渠化,尽快整治未按规划 建设支路,打通断头路,拓宽未达到红线宽度支路,按规划敷设市政管线,完善支路功能3.5增设公交线路,提高支路公交可达性在重要支路上加强管理,增设公交线路,使 公交线路能深入居住区、人型公建区等区域内部,提高支路公交可达性,从而提高公交服务 水平,促进绿色低碳交通3・6区域差别化停车管理政策加强管理,实行区域差别化停车管理政策,结合公共停 车场丿牟的建设,路内停车引入评估机制,逐步取消严重影响动态交通的路内停车,并且利川 经济杠杆控制支路路内停午,保障机动午、非机动车及行人的通行权益。
3・7提高公交线路的密度和覆盖率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公交线网常常集中布置在干路 网上,一方而造成公交线网覆盖率不足,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高,车外步行距离长等问题;另 一方血,使干路上的交通更为复杂,影响其疏通性功能的发挥如果一部分常规公交线路与 支路网相结合,那么采用“走街串巷”式的线网布局更能符合实际霊求,从而减少步行距离, 为普通市民创造更为便捷的出行条件将部分公交线路布设丁•支路上,利于居民接近线路, 缩短步行到站的距离,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和吸引力,从而优化居民出行方式结构,引导城 市交通良性发展3・8组织单行线山于支路车道不多,口与相邻支路间距较小,利于组织单行交通,从 而提高支路通行能力可充分挖掘和利用支路网的交通功能,通过适当的组织、管理、控制 手段减少支路对交通流的影响,简化交通节点,减轻周边主次干路的交通压力支路网规划 的目标在于“通而不畅”,不仅要为各个地块提供出入途径,还要减少过境交通対地块的T 扰4结语支路作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路网可达性,疏解城市交通筹方血起着 至关巫要的作用,支路系统发展建设应主要从规划、建设及管理三方血入手,三管齐下,从 规划上,加密支路网络,合理路网结构,使支路网与周边用地相协调;从建设上,形成统一、 先进的支路建设标准,加快支路建设,整治未按规划建设支路;从管理上,采取区域差别化 停车管理政策,减少路内停车,提高支路公交町达性。
从而保障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的 通行权益,改善市民出行条件,还路于民,提高居民生活品质作者简介:施红卫(1970・)男,浙江杭州人,学士,高级工程师,杭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中心支路 建设管理处副处长,主要从事城市交通、市政工程管理工作参考文献:[l]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S].12JGB50180-93,^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SJ・[3]杭州市综合交通研究中心•杭州市主城区支路近期建设规划[ZJ.2009.通讯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河中路275号邮编:310006:0571-871527561805812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