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养老论文:机构养老需方补贴机制研究【中文摘要】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且呈现出快速化、高龄 化等特征;家庭养老功能持续弱化,机构养老需求日益增加,但是有部 分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机构养老需求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满足然而当 前我国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暗补”和对民办养老机构的供方补贴等传 统补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机构养老服务享受对象的错位,造 成了事实上的再分配不公平现象本文在对理论和现实需求分析的基 础上提出机构养老需方补贴机制,这对机构养老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实 现社会公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分析传统机构养老补贴 方式存在的漏洞、机构养老补贴的理论依据以及需方补贴机制的现实 必要性,提出要建立机构养老需方补贴机制其次,在对机构养老潜在 需求者分类的基础上,分析政府的财政责任,捉出要对优抚对象、支付 能力不足的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机构养老需求结合其子女数量给予不 同程度的财政补贴然后,以浙江省为例对机构养老需方补贴机制进 行了实例分析,将补贴机制的覆盖范围定位在优抚老人、“三无”老人 和“五保”老人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低保老年人;根据浙江省的实际 情况对补贴标准进行分类设计,对优抚老人、“三无”老人和“五保” 老人实施养老机构平均收费水平的全额补贴;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低保 老人・・・【英文摘要】The trend of aging population is irreversible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ing and aging・ Continued weakening of family support functions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nursing house, however, a large mount of old people who can not look after themselves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due to economic reasons・ The traditional way of compensation including setting up nursing house directly and supply-side compensation to the individually-runned elderly-caring agencies aggravates the dislocation of such services, result・・・【关键词】机构养老需方补贴养老服务政府责任【英文关键词】Nursing House De ma nd-Side Subsidy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索购全文】联系AQ1: 138113721 aQ2: 139938848【目录】机构养老需方补贴机制研究摘要4-5 Abstract 5 1引言10-23 1. 1研究背景和意义10-13 1. 1. 1研究背景10-12 1. 1.2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1・2国内外研究进展13-20 1.2.1机构养老领域的政府责任研究13-15 1.2.2养老机构需求量方面的研究15-16 1.2.3机构养老结构方面的研究16- 17 1. 2. 4对现有养老机构资源配置方面的研究17- 19 1.2.5关于养老服务券的和关研究19-20 1.3研究思路和方法20-21 1・4可能的创新之处21-23 2建立需方补贴机制的必要性23-32 2. 1传统补贴方式的弊端23-24 2. 2机构养老补贴机制的理论分析24-28 2. 2. 1“公民身份”对养老保障责任的诉求24-25 2. 2.2 “公共物品”对公民诉求的冋应25-26 2. 2.3第三条道路——国家干预论与经济自由论的折中26-27 2.2.4需方补贴机制可以保证公民”用脚投票”权的行使27-28 2.3建立需方补贴机制的必耍性28-32 2.3.1实际需求角度28-31 2. 3.2政府责任角度31-32 3机构养老需方补贴机制设计32-43 3. 1覆盖对象 32-35 3. 1. 1优抚对象33 3. 1.2生活不能白理者33-34 3. 1.3支付能力不足者34-35 3.2补贴标准 35-40 3. 2. 1补贴标准的影响因素35-39 3.2.2补贴标准的设计39-40 3. 3补贴方式40-42 3.3.1对需方直接补贴40-41 3. 3.2发放”养老机构服务券” 41-42 3.4与其他制度的衔接42- 43 4机构养老需方补贴实例分析43-60 4. 1实际享受人数测算43-54 4. 1.1覆盖对象总量测算43- 48 4. 1. 2实际享受人数预测48-54 4. 2补贴标准测算54-55 4. 3财政投入测算55-60 5结论和前瞻60-63 5. 1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60-62 5.2研究的不足与展望62-63 参考文献63-67 附录67-72 致谢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