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地区2020-2021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

上传人:亦*** 文档编号:211033884 上传时间:2021-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0-2021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0-2021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0-2021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0-2021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0-2021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0-2021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部分地区2020-2021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部分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精选汇编古诗词阅读专题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金黄的稻束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狄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等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7.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2、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 “秋天”夕卜,还隐指“暮色”降 临之前。B.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 流逝之意。C.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D.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18.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 性的主题一一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B.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

3、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 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C.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 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D. 诗人采用由物到我、由我到物的安排、组织、观察方式,把主体“我”突入到客体中,把冷静的观察 和深沉的思考结合起来,使诗作内蕴丰富,引人深思。19. “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20. 如何理解“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 个思想” ?【答案】17. D 18. D19. “金黄的稻束”是收获的象征,作者又把它与

4、创造此丰收成果的劳动者的形象联系起来,作为孕育者 和劳动者的母亲便是其中的典型,赞美劳动的母亲。20. 最后几句,把流逝的历史比喻成流淌的小河,把站在田里的稻束比拟成人,进而提升至对人及其精神 的赞美与思考。“不过” “而”的语气表明:稻束的精神超越了历史,这种坚韧美丽的精神是人类历史进 程中永恒的思想结晶,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D项,把“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解说为稻束“低首深思”的内容显然不恰当。整首诗所出现的形象以及有关形象的感受,都是诗人“我”心中所想、眼中所见。它本是诗人的“旁白”,不能理解 为“稻束”

5、沉思的内容。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D项,“由物到我、由我到物”有误,从整首诗歌来看,这里采用的是“由我到物、由物到我”的方式。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内涵的理解能力。诗歌开篇写站在秋天田野里的“金黄的稻束”,接着通过“我想起我看见”,从“稻束”联想到 母亲和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秋的收获与其创造者、孕育者一一母亲的形象联系起来,交织着对母亲 坚韧、伟大、无私的赞扬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诗歌将“金黄的稻束”和人物形象相联系,金黄的稻束是 母亲的形象,可从“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想起无数个疲倦

6、的母亲”这些诗句中看出。诗人用金黄 的稻束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对劳动的母亲的赞美。另外,“金黄的稻束”,“金黄”是成熟的稻束的颜色, 修饰“稻束”,意味着收获;同时,金黄又给稻束这一意象增添了一种高贵的美感,触动人的情思。金黄 的稻束,在诗中有深邃的意蕴,它是收获的象征,它是母亲的象征,诗人将收获与创造丰收成果的劳动者 联系起来,尤其突出了作为孕育者和劳动者的母亲的形象,通过意象,诗人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平凡与伟大 的关系。L20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诗歌 的最后几

7、句,把历史比做一条长河,而母亲就是站在河边守护小河的保护神,诗人在景象描写和联想思索 之后,告诉读者金黄的稻束,是静默的母亲的形象,在秋天的田野里低头沉思,在这默默承受一切的生命 姿态中,进一步提升了对母亲的赞美。“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也就是说,这个肩负着伟 大的疲倦和辛劳的母亲形象,在一片收割后的田野的映衬下,超越时空超越了历史的进程而具有了永恒性。而“静默”是诗人面对自然凝神观照的状态,正是在静默中,诗人回溯了历史,发现了雕像是人类思想的 一个结晶。可以说,最后这一句,使得这首诗超越了对母亲劳动者的赞颂,而具有了更深刻广泛的哲思。 广东省江门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

8、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后完成下列小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O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O8. 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B. 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诗人抓 住典型的景物一一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C. 颔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

9、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 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D. 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9. 登高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案】8. C 9.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 情;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 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解析】【8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意象意境以及情感

10、的把握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 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 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 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怨天尤人”与“孤独”错。杜甫忧国忧 民,他并非只为个人的际遇伤怀而怨天尤人。故答案为C。【9题详解】1=1n*不免生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不尽”既写出空间的辽阔,当初的理想却仍未实现,诗人本题考查诗歌鉴赏情景间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

11、该找出景物描写中的意象,进而概括出诗歌意境 的特点。接着借助意象的符号意义,再加上对诗歌背景及作者际遇的把握,正确解读诗人的情感。答情感 时要先概括,再分析,既要答出表达了什么情感,又要答出为什么有这种情感。本诗前四句描写急风震撼 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写出了 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猿啸哀”,一个“哀”字写出诗人的悲情;“无边” 又写出时间的久远,在这辽远的天地间,人显得那么渺小,转眼人生将尽,直白张扬(或开门见山,或卒【点睛】古典诗歌的作者在他们的作品中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时, 章显志)的少,含蓄隐晦(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

12、志)的多。因此,正确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点态度,必须多管齐下,准确理解、仔细分析,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读。首先,熟悉形象的符号意义。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乃至各类文学作品都是借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除了人物形象(叙事主人公、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景物形象:如湖光山色、 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这些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所以被称作“意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意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比如本题中的“西山”和“清江”。然后,把握诗中的显性 信息,古典诗歌中,除了含蓄隐晦的隐性信息,也有一些显性信息,鉴赏时要注意把握。这

13、些显性信息, 一般出现在诗歌的标题或由命题者提供的注释中。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河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白帝【注】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B. 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

14、来有身临其境之感。C. 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哀愁恸哭的悲剧形象,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16.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B 16.思想感情:表达了对国家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沉郁的忧思,对安宁的渴望, 对战争的厌恶,对乱世百姓的同情。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戎马”和“归马”对比,以“归马”的安逸, 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突出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往昔“千家”和战乱后仅余“百家”对比, 揭示了战乱造成的生灵涂炭、十室九空的恶果。【解析】【分析】15题详解】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能力。B. “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错,首联“雨翻盆”写大雨己至,“雷霆斗”也非“沉寂” o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问:“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考查学生赏析诗人情感能力。“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意思是“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 百家尚存”,这一联主要描写荒原上闲蹈着的“归马”和横遭洗劫后的村庄。戎马劳累紧张,现在千家仅 余百家,这些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展现了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流露出对乱世百姓的同情,对安宁和 平生活的渴盼;而这一切都是由战争造成,所以还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之情。第二问:“是怎样表达”,是考查学生赏析颈联抒情手法能力。“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意思是“战马不如归耕的牧马闲逸,战乱使原有千户人家而今只有 百家尚存”,前一句写“戎马”和“归马”,“归马”是闲逸的,“戎马”是劳累的,这是运用反衬手法, 以归马的安逸来反衬戎马的劳累紧张,可以看出战乱对百姓生活的侵扰;后一句写“千家”和“百家”, “千家”是往昔的情形,而“百家”是现在的状况,今昔对比,而这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