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字词句◎认识60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字和2个笔画◎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 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归类认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形旁表义的构字 规律辨析容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边音◎ 了解汉字“从左到右” “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 正确书写阅读◎正确朗读课文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图文结合,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象;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了解 它们的用处,养成爱惜文具的好习惯;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知道要 爱惜粮食;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升国 旗是一种庄重的仪式,接受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大人一起读《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试续编故事1 .这是本册第二个识字单元,识字单元和课文单元有什么不同?◎教材选文不同识字单元的课文大多是篇幅短小、节奏感强的 儿歌、童谣、谜语有的课文会在儿歌、童谣前面呈现与本课识字内 容相关的词语,如《小书包》《升国旗》,凸显识字在学习中的重要位 置。
◎教学重点不同识字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鼓励 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对课文内容不必做深入的理 解和分析这个单元的识字重点是认识会意字,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 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2. 识字单元中的谜语和儿歌在识字教学中有什么作用?3. 如何教好本课识字单元?随着识字量的增加,教材中的合体字大幅增加,尤其是形近字的 出现,增加了学生识记的难度,应利用更加多样的识字方法,帮助学 生建立字音、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要充分借助学生已 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提高识字效率,巩固识字成果内容画大小多少小书包日月明升国旗语文园地五总计课时22222212教学目标1.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 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2. 会写“水、去”等4个字3. 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4.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生字和走之、斜刀 头2个偏旁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 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正确书写“水、去”等4个字。
2.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一无” “远一近” “来一去” 3组 反义词3. 正确朗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教学过程、猜谜激趣,引入新课1. 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的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还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 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还能把它带回家让别人也 猜一猜设计意图:通过画和文的结合,帮助学生提取诗中的信息通过这一环节使教师了解学生生字的认识情况,找准不认识的、 读不准的生字,教学时可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2. 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3.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 初读正音,感知课文1. 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 置出示“山、水、花、鸟” 4个字2. 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 认3. 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4. 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 读5. 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女生比 赛读,全班齐读三、 认读生字,指导朗读1 .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 出示:远、近、还请学生带读这3个字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记这3个字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巩固生字,增强生字生记的效果 体现了 “一字带一串”和“同一个字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识记”的思 想2)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 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 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3) 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 来记?2. 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出示:米一来、无一天、爸一色、近一听,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 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3. 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1)出示:远、无、来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设计意图:写字指导不仅要看教师范写,还要看是如何对学生写的字进行反 馈的要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找到改进的方向2)课间操“说反话”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1. 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来、不”,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 画2. 教师示范“水、去、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3. 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 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二课时课时目标1. 复习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2. 背诵古诗,图文结合,展开联想,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知 道这是一幅山水画设计意图:在不同的游戏中,围绕本首古诗中的反义词以及生活中的常用字 分别展开认读与组词练习,既能体现学习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又能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学过程一、趣味游戏,复习字词1. 玩“一字开花”游戏,理解运用本课新学的几个常用字具 体操作:教师出示常用高频生字“听、声、来、色”的生字卡片,请 学生认读这些生字并口头组词,组一个词就开一朵花,争取一字能开 好几朵花听一一听说、听见、听话……声 大声、声音、无声、笑声 2. “小火车”游戏:全班轮流认读本课10个生字并分别组词,增加学生游戏认读生字的积极性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画中景物和生活中的景物相对比的方法,感受其中 的差异性,突破学生认知上的难点,帮助他们感悟画的特点,领悟诗 句和画之间的关系二、 朗读诗句,领会诗意1.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是怎样 的,感受大自然的美2. 学生读诗句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画?引导学 生找出画中的景物,再说说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3. 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 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 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也不会惊吓得飞走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帮助学 生感悟画的特点《画》中描述: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 不惊生活所见: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4. 熟读成诵1) 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2) 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诵三、 拓展阅读,布置作业1. 让学生读一读下面两首歌谣,猜猜是什么,根据谜面说说理由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游泳稳又快鹅)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2. 完成《新解新教材》中的本课随堂练教学反思《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 画”,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 仔细观察,朗读感悟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 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 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 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 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 谢?3. 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 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 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 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7大小多少教学目标1. 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多、少”等12 个生字,认识反犬旁和鸟字边2个偏旁2. 会写“小、少”等5个生字和竖折折钩1个笔画3. 初步了解“个、只”等量词的正确使用,学习并积累量词“只”的短语4.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 通过归类识记等方法,识记生字了解量词“头、群、颗、 堆”的意思会写笔画竖折折钩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新解新教材》相关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 .一课时课时目标1. 通过归类识记、图文对照等多种方法,认识“黄、牛”等生 字2. 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大、小”的对比关系3. 背诵儿歌第一和第三小节,尝试创编儿歌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朗读儿歌1.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引导观察:图上画着什么?2. 出示数量词短语“一头黄牛、一只猫”,指导学生正确认读。
3. 出示儿歌第一小节,引导学生自由读、集体读,把儿歌读正 确设计意图:将学生自主识字和教师指导重点字相结合,先让学生运用已有的 识字方法自主识记“黄、牛、只、猫” 4个生字,然后由师生共学“牛” 和“猫”这2个生字,在共学过程中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这样的识字 教学既是开放的,又是扎实的二、 小组合作,识记生字1. 出示生字“黄、牛、只、猫”,提出合作学习要求:这一小 节儿歌中,有4个要认的生字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认识它们呢?小组 讨论,说说识字办法2. 请一个小组上台分享识字办法,教师引导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听后评价3. 其他同学有不同的识字方法可以补充分享4. 共学生字“牛”1) 提问:给大家看一个古代人写的字,请你猜一猜:它是这4 个生字中的哪一个?为什么?(2) 出示甲骨文:V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3) 小结:这个字就是“牛”,它和我们刚开学时学过的“日、 月、水、火”四个字一样,都是象形字5. 出示生字卡片“猫”,引导学生认识反犬旁引导学生边看 狗、猪的图片,边借助拼音认读对应的动物名称三、 朗读儿歌,随文识字1. 出示课文第三幅插图,引导:黄牛比猫大,猫比黄牛小请 你看看这幅图,谁大谁小呢?2. 出示儿歌第三小节,引导学生读正确,重点指导:“苹”是后鼻音,“枣”是平舌音。
3. 识记生字“苹、果”1) 学习“苹”字提问:为什么“苹”字上半部分是草字头呢?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苹”的本义是浮萍,是一种植物,很多与植 物有关的字都是草字头2) 出示甲骨文“果”:大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并说说为什么 这样猜预设1:这个字上面有三个小圈圈,就像是树上结的果子预设2:这个字下面部分是“木”,“果”字也带有“木”四、背诵儿歌,尝试创编现在老师带着大家到田野中看一看出示田园风光图)同学们, 你们知道在美丽的田野中谁和谁是好朋友吗?(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黄牛和猫、鸭子和鸟、苹果和大枣、杏 子和桃)1. 学习韵文引言:它们谁大?谁小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韵文吧!(1) 老师范读,同学认真听准字音2) 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