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课件

石磨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3MB
约220页
文档ID:210917266
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课件_第1页
1/220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及监测P310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提要vADR的基本概念及分型vADR监测方法vADR报告与评价v如何收集报告ADRv开展ADR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vADR信息通报1-11期汇总v vADRADR实例图片实例图片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不是某个单位或个人能单独完成的需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各级领导、医生、护士、药师的重视,相互支持和通力配合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ADR的基本概念及分型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ADR定义: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我国办法)vADR类型: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药物不良事件(ADE):是指药物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任何不利的医学事件,但该事件并非一定与用药有因果关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人群的用药风险,本着“可疑即报”的原则,对有重要意义的ADE也要进行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段内,使用同一种药品对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进行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人ADR/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信号:信号是一种来源于报告的药品和不良事件可能存在因果关系的信息,这种关系是未知的或者以前文献中未完全提及的通常形成信号需要1个以上的报告,并要依赖于事件的严重程度和信息的质量v获取信号的速度取决于:A.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B.用药人数;C.报告及其质与量;D.报告的分析和利用水平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可疑不良反应:是指怀疑而未确定的不良反应WHO国际药物监测中心按其因果关系分4级,即肯定、很可能、可能、不太可能v新的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用药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v1、引起死亡;v2、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v3、对生命有危险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的或显著的伤残;v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v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药源性疾病(DID):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或调节生理功能过程中,与用药有关的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临床症状v与ADR不同的是,引起药源性疾病并不限于正常用法和用量,还包括过量、误用药物所造成的损害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ADR的发生率:v十分常见:1/10v常见:1/1001/10v偶见:1/10001/100v罕见:1/100001/1000v十分罕见:1/10000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ADR的分型v1.常用的分型方法v据ADR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分三型:vA型不良反应:是由药理作用增强所致,其特点是可以预测,通常与剂量相关,停药或减量后症状减轻或消失,一般发生率高、死亡率低。

副作用、毒性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和撤药反应等均属A型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B型不良反应:是指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其特点是与使用剂量无关,一般难以预测,发生率低,死亡率高,而且时间关系明确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属于此类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C型不良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其潜伏期较长,药品和不良反应之间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其特点是背景发生率高,用药史复杂,难以用试验重复,其发生机理不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2、新的分型方法据不同反应的英文名第一个字母排序vA类(与剂量相关反应):即扩大的反应v可预知可根据药物或赋形剂的药理学和作用模式来预知v与剂量有关药动学和药效学因素v停药或减量时则可部分或完全改善v最常见与治疗无关的副作用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B类(促进某些微生物生长反应):v可预测,但与A类反应不同,因其直接的和主要的药理作用是针对微生物体而不是人体如含糖药物引起的龋齿、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内耐药菌群的过度生长、广谱抗生素引起的鹅口疮、过度使用可产生耐药菌的药物而再用时无效v药物致免疫抑制而产生的感染不属于B类反应,应注意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C类(化学刺激反应):取决于药物或赋形剂的化学性质而不是药理学性质。

v可预知,通过起因药物的生理化学特性还是可以预测的,不是药理学v化学刺激多数病人会出现相似的反应v严重程度与药物浓度而不是剂量有关v包括外渗物反应、静脉炎、药物或赋形剂刺激而致的注射部位疼痛、酸碱灼烧、接触性皮炎、及局部刺激引起的胃肠粘膜损伤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D类(特定给药方式反应):v不依赖于制剂的化学或药理性质,而是因剂型的物理性质和(或)给药方式而发生v给药方式不同,ADR的特性也必将不同v共同的特点,改变给药方式,ADR即可停止发生如植入药物周围的炎症或纤维化、注射液中微粒引起的血栓形成的血管栓塞、片剂停留在咽喉部、用干粉吸入剂后的咳嗽v与注射相关的感染有关,如注射液污染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与给药方式注射有关与所用药物无关,不是B类B类反应则为药物与微生物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 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E类(撤药反应):是生理依赖的表现v药理学可预知的,与给药时程而不是剂量有关不普遍,许多病人虽然持续大剂量使用也不一定会发生此类反应v只发生在停药或剂量突然减少后,再用症状改善与继续用药会加重反应的ADR不同v常见的药物有阿片类、苯二氮类、三环类抗抑郁药、-阻滞剂、可乐定等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F类(遗传缺陷反应):遗传因子决定的代谢障碍。

有种族、家庭性差异v与剂量大小无关如有G6PD缺陷病人,用奎宁时可能出现溶血,其它人即使奎宁用量很大也不会发生v可预测,但检验手段复杂v常见的遗传缺陷存在家庭性障碍,如苯丙酮酸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1酯酶抑制剂缺陷、卟啉症和镰状细胞性贫血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G类(基因毒性反应):许多药物能引起人类的基因损伤v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是潜在的致癌物或遗传毒物,有些(并非全部)致畸物在胎儿期即使遗传物质受损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H类(与免疫相关反应):即过敏反应,涉及免疫应答的活化如脑病、视神经炎、药疹、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血管性水肿等v药理学上不可预测v最常见(比A类反应少)、类别多v与剂量无关减少剂量通常不会改善症状,必须停药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U类反应:即未分类反应,为机理不明的反应,如药源性味觉障碍、辛伐他汀的肌溶解、气体全麻药物的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胃肠道出血、癫痫等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ADR监测方法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ADR监测方法v(一)自愿报告系统(SRS)v(二)处方事件监测(PEM)v(三)医院集中监测系统v(四)药物流行病学研究v(五)ADR计算机监测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一)自愿报告系统(SRS)v自愿报告是医务人员发现的可疑ADR报告给生产经营、监测机构、药监部门。

v1.优点:是ADR的主要信息源,也是罕见ADR唯一的发现方式可及早发现潜在的ADR信号,早期警告监测范围广泛,参与人员多,不受时空限制;简单、常用、经济;v2.缺陷:漏报,不能准确计算发生率随意性,信息不全,引起归因过度或不足(即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药品与ADR之间的关联性)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二)处方事件监测(PEM)v处方事件监测最初是在反应停事件后,英国首先实施其方法是在选定一种研究药品后,通过处方计价局识别出开过此药的处方,把这些处方资料贮存起来,如在ADR报告方面发现某种药品问题值得深入调查时,就向开过该药处方的医生发出调查表(绿卡),询问暴露于该药后病人的结果v相对于前瞻性队列研究,费用较低;不影响医生处方习惯和处方药品;可研究潜伏期较长的ADRv缺点是该研究的可信性取决于医生绿卡的回收率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三)医院集中监测系统v医院集中监测是指通过在一定的时间、一定范围内对某一医院或地区所发生的ADR及药品利用情况,探讨ADR的发生规律可针对某种病或某种药品调查v优点:资料详尽,数据准确可靠,能够计算出相对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v缺点:数据代表性差、缺乏连续性,且费用较高,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四)药物流行病学研究v利用流行病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一些可疑的ADR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而明确了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可计算发生率,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v缺点:费用高,需大型的数据库支持v国际上对己烯雌酚引起下一代女孩的阴道腺癌、口服避孕药引起少数人的静脉血栓等的调查都是药物流行病学应用的很好例证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五)ADR计算机监测v用计算机收集、贮存、处理与可疑ADR有关的病人的临床信息、实验室检查、用药情况,或提出一些警告性的信号,再由专业人员对计算机筛选的ADE进行分析、评价,最后确定是否为ADRv自动监测可提高ADR/ADE报告率充分利用医疗信息资源,不干扰正常医疗活动,能进行大样本、长时间、各种设计类型的研究,药物流行病研究方向v前期工作量大,需多部门协作,组织实施复杂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ADR报告与评价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1.ADR报告表填写要求v真实、完整、准确v每一个病人填写一张报告表v个人报告建议由专业人员填写,可以是诊治医务人员、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专(兼)职人员及专业监测机构人员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2.报告程序、范围、时限要求v报告程序v实行逐级、定期报,必要时可越级报。

v基层单位(生产、经营和医疗机构)发生、发现的可疑ADR病例均应填写ADR/事件报告表;v省级ADR监测中心核实,作出客观、科学、全面的分析,提出关联性评价后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v国家ADR监测中心按规定向SFDA和卫生部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报告范围v1.医疗机构和经营单位:报告发现的所有可疑ADRv2.药品生产企业: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发生的所有可疑ADR;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新的或严重的ADR/事件v3.进口药品代理经营单位:首次获准进口5年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发的所有ADR;进口满5年的药品,报告其发生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应进口药品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发生新的或严重的ADR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报告时限要求v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v(1)季报:一般病例逐级、定期报,在发现之日起三个月内完成上报工作v(2)半月报:发现新的或严重的ADR/事件,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v(3)立即报:发现新的或严重的ADR/事件,群体不良反应/事件应立即以有效方式(书面、电子文本、等)向所在地省食药品局、卫生厅(局)及ADR监测中心报告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ADR/事件报告表 适用对象:境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各级专业机构。

上报要求:一般(一个季度)监测期内一个季度新的、严重(15日)群体或死亡(及时)进口药品境外新的、严重(一个月)基层单位省级中心3日国家中心(半年)群体事件典型病例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如何收集报告ADR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ADRs药物不良事件药品质量问题药物安全问题药物治疗错误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必须明确v正确用药出现不良反应是ADRv给药处理错误出现不良反应是ADEvADR不等于药疗事故vADE不完全是药疗事故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一)药店、药房寻找ADR线索的临床思维v鉴于药店、药房的工作性质,可通过以下途径收集v1.发(退)药询问v主要针对老病号、患者退换药、重点的患者和重点的品种发(退)药时,注意认真询问患者使用该药品后身体有什么不适症状,是否严格按药袋说明或药品说明书用,是否与其他药物合用等可直接向患者了解,留下号码追踪监测,一旦确定及时主动填写ADR报告表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2.用药咨询收集v在药店、药房内设立用药咨询台并设有专职药师咨询,不仅患者可以就用药问题直接询问药师,医护人员遇到用药问题也可以咨询通过用药咨询的渠道,药店、药房可掌握患者用药动态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ADR药品不良反应及监测v3.用药回访v发放免费用药咨询卡和口服药袋是。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