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历史材料题(共9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210672989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历史材料题(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下历史材料题(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下历史材料题(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下历史材料题(共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下历史材料题(共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历史材料题(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历史材料题(共9页)(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第一单元材料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P9页材料二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P8页材料三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P22页请回答:(1)这几句话出自哪一位皇帝之口?(2)材料一中的“以史为镜”和“以人为镜”是什么含义? (4分)(3)从材料一中可看出他的一种什么思想?他是如何“以史为镜” “以人为镜”的?(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他又是如何做的?(5)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政策具体体现是什么?

2、(6)唐太宗以上的治国思想对他的统治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答:(1)唐太宗(2)“以史为镜”即指要吸取隋亡的教训。 “以人为镜”就是要听取魏征等大臣的直谏。(3)重视纳谏的思想;吸取隋亡的教训,对百姓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4)问题: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水,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生存下去;原因:吸取隋亡的教训;做法:善于听取正确意见;勤于政事;要求大臣廉洁奉公。(5)开明的民族政策;2、文成公主入藏,这是和亲方式,荡平突厥,这是战争方式。唐太宗被誉为天可汗,这体现出少数民族人民对李世民的拥戴。(6)这使唐太宗能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重视用人,虚心纳谏

3、;对百姓轻徭薄赋,重视生产,使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唐朝前期出现了治世、盛世的局面, (1)经济发展、对外交往活跃、国内民族 (2) (3)融合、文化辉煌。(1)“用事实说话”,请你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1、 2、 3、 (2)从材料出发,请你提出一个问题?(只提问不作答)答:1、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2、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游。3、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到吐蕃。(2)你怎样理解唐朝的对外交往的?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12-13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时复振。”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

4、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反映的内容是什么时期?材料二中诗的作者是谁?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改革措施及其影响。答案:唐玄宗统治的开元时期的繁荣景象。杜甫忆昔唐玄宗励精图治,重视人才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的官员下放到地方任职,并戒奢从简,对外开放。这些改革措施,是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材料二:“我们所知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材料二中的“ 选举制度指什么制度?它的完善、兴废是在什么时期

5、?材料一的意思是什么?这一制度(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度选拔官员的方式是?隋唐以来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的原因。答案:科举制度,完善在唐朝时期,兴起于隋朝隋炀帝时,到清朝末年被废除天下的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科举制促进了唐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士人用工读书的风气盛行。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分科考试选拔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30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真国也,常须达。”日本书记材料二:课本30页图。 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国家对中国的看法

6、?并派了很多什么人到中国?这个国家受唐朝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唐玄宗时,有一位大师先后六次东渡到这个国家,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并在这个国家设计一座寺庙,至今仍被视为一书明珠?答:日本、遣唐使日本仿效唐朝的政治制度,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日本的城市和铜钱样式也和唐朝的相似。鉴真、唐招提寺第二单元材料训练 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苏湖足,天下足。”材料二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3)综合材料一、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

7、象?(4)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苏州 湖州;水稻。 (2)南宋 (3)江南地区已经成为重要粮仓 ,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东南地区,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4)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政府注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59页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材料二: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材料三:“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四:南宋纸币铜板拓片材料五:世博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综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材料五反映出南宋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特点?这一特点与材料

8、一、二、四所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这种现象是何时开始,何时结束?答: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并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朝中后期开始,到南宋完成。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64页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问题:这是谁的诗?反映了什么节日,有什么习俗?宋代时还有什么传统节日?今天的春节在宋代的时被称为什么?(5)“屠苏”和“桃符”指的各是什么?P64页答:王安石春节;习俗有:祭祀祖先,挂年画、贴桃符,喝屠苏酒,守岁,燃放鞭炮,穿新衣,拜年元宵节、端午节、

9、中秋节元旦四、阅读下列材料:所谓“瓦子”,谓其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义,易解易散也,是城市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P63页(1) 瓦子为什么会出现在宋代?(2) 瓦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3) 你认为你身边有哪些娱乐场所不适合中学生进出?为什么?答案:(1)宋代市民阶层的壮大(2)市民文化生活丰富(3)游戏厅、网吧、迪厅、练歌房。不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建康发展;容易染上吸烟、喝酒等恶习。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P68页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问题:这是谁的诗句?它有什么英雄事迹?诗的意思是什么?我们要学习他什么样的精神?答:文天祥,他被元军俘虏后仍然坚贞不屈,拒绝投降自古以来,人

10、都不免一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要名垂青史。不畏强暴、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六、阅读下列材料P68页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1)材料反映了元世祖什么思想观点?(2)为此他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及产生的结果如何?答案:(1)反映了元世祖非常重视农业。(2)措施: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结果: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P73页材料二:课本57页图“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问题: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根据材料,结合

11、所学知识说明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宋朝海外贸易发达的表现。答: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宋代的造船技术发达南宋海外贸易具备的条件:指南针的应用,造船业发达具备了技术条件;经济重心南移,农业、手工业发展具备了物质条件;航海经验的积累;南宋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宋朝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对外贸易东达朝鲜、日本,西达阿拉伯和非洲东海岸;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贸易收入占重要地位。第三单元材料训练一、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p95材料二:清乾隆帝致

12、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P118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他此举得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和意义?材料反映了明清两朝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对外政策?材料二中所反映的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这两种政策产生了什么不同的结果?联系当前现实,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答:郑和,他从1405年至1433年率船队七次下西洋;他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中于亚非各国的联系,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明朝采取对外开放

13、而清朝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原因是受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和外来侵略两方面的影响,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和妄自尊大。后果: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及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启示:对外开放,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国家强盛;闭关锁国使国家落后。二、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撤销中书省,从此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里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由于政务繁忙,另设殿阁大学士,已备顾问。P89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文中的皇帝是谁?材料中的六部是指哪六部?上述材料中叙述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4)“罢丞相不设“的主要目的是

14、什么?(5)这一做法有什么作用?(6)殿阁大学士的地位后来有何变化?答: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吏、户、礼、兵、刑、工全国的军政大权都集中到黄帝手里。(4)改变丞相专权的局面,加强君权。(5)一切权力都集中在皇帝手里。(6)后来参与决策,逐步形成内阁制度。四、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6世纪前期)番彝拂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P97文中记载了哪国殖民者的侵略行径?这个国家在我国沿海的侵略活动主要有哪些?与郑和下西洋活动相比,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答:葡萄牙以欺骗手段攫取了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在沿海掠夺、屠杀人民。郑和下西洋属于友好交往,葡萄牙进行殖民掠夺,属于侵略。五、读材料

15、回答问题材料一: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台湾者,中国之土地矣,久为贵国所据,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P104材料二:康熙八年,郑经(郑成功之子)要求台湾与版图之外别力乾坤,为康熙帝拒绝。P104“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结合学过得知识加以说明。简述郑成功是如何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材料二中郑经要求的本质意图是什么?康熙帝拒绝郑经后采取的措施是什么?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对台湾的措施有何意义?答: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船队到达台湾,当是称夷洲;隋炀帝派人到流求;元朝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琉球的管辖。1661年,郑成功率将士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在台湾人民的支持下,1662年打败了荷兰殖民者,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本质是想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1683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