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教学型高校的规模与效益(一)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0661472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教学型高校的规模与效益(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地方教学型高校的规模与效益(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地方教学型高校的规模与效益(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地方教学型高校的规模与效益(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地方教学型高校的规模与效益(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方教学型高校的规模与效益(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教学型高校的规模与效益(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地方教学型高校的规模与效益(一) 摘 要:实现规模效益是地方教学型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九江学院通过转变办学思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抓住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机遇,使学校的规模与效益有了很大的提高,走出了一条地方教学型高校克服经费困难、实现学校良性发展的新路。关键词:地方教学型高校;九江学院;规模效益;内部管理我国的一般地方高等学校占普通高校的80以上,是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但其经费短缺现象十分突出。研究这类学校在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条件下如何解决学校发展问题,对于我国顺利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以九江学院为例,探讨地方教学型高校实现

2、规模效益的问题。一、实现规模效益是地方教学型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所研究的地方教学型高校,是指地方属非重点普通高等院校,包括地方一般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教育资格的全日制民办高校。这些学校一般表现出以下一些特点:(1)学科、专业一般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置; (2)生源主要来自本省或本地区,生源质量低于中央属和省属重点大学,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的一线工作岗位;(3)教师以教学为主,教学任务普遍较重,获得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机会较少;(4)学校获得的政府教育经费拨款普遍偏低,科研经费拨款更少。据统计,地方属高校的平均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均只有中央

3、属高校的一半左右,其中生均科研经费拨款只有中央属高校的7。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投入水平的差异,一些地方属高校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不到全国地方属高校平均水平的一半。再考虑到地方政府对不同类型地方院校的支持程度不同,地方属高校中少数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院校获得了地方教育经费拨款的较大部分,教学型高校尤其是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教学型高校获得的政府教育经费拨款就更低。而这些学校由于知名度和科研水平相对较低,获得社会捐赠的可能几近于零,创立的校办产业大都是围绕学校的教学、后勤发展起来的,受市场竞争制约,创收有限。因此,对于地方教学型高校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地方教学型高校,学费、住宿费收入是其重

4、要经费来源。一些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入已占学校各项教育经费来源的70,甚至更高,民办院校的教育经费更是100依赖学费、住宿费收入。在学杂费标准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前提下,办学规模是决定学杂费收入多少的惟一因素。因此,对于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不足的地方教学型高校,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规模效益,是其生存和发展必然选择。二、九江学院的困境与改革九江学院(原九江财专,亦名军需财专,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其他3所学校合并组建九江学院,九江财专为其院本部,本文中的九江学院均指原九江财专或九江学院本部),曾是解放军总后勤部所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面向军队企业服务,经费由军队生产经营性企业上缴的利润拨

5、付,毕业生主要在军队企事业单位就业。由于受服务面向和办学层次的限制,学校规模一直控制在千人左右,仅有财经、管理类十余个专业,校园面积520亩,校舍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危房1.5万多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1万余平方米,外加几个条件简陋的手工实验室。近400人的教职工队伍中只有专任教师百余人,且98的为本科及以下学历。1998年底,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军队不再从事生产经营”,总后所属的绝大多数企业和一批事业单位开始向地方移交,九江学院也在移交之列。由于移交地方,总后给予学校的正常事业费拨款逐步取消,而由于地方的接收工作直至目前仍未完全结束,学校也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正常教育经费拨款,面临

6、着生存的危机。面对新的形势,九江学院从转变观念入手,由面向军队企业服务转向为地方经济服务,按照自主办学、自我壮大、自我发展的办学思路,抓住1999年后全国高等教育连续几年扩招的机遇,进行了一系列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迅速扩大办学规模,以规模效益实现了学校主要依靠自筹经费收入(学费、住宿费收入+校办产业收入)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见表 1、表2)。从表2自筹经费收入和经常性经费支出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九江学院的在校生规模在2500余人时,学校的自筹经费还不足以维持经常性经费支出,仍有相当部分要依赖上级教育经费拨款才能维持基本运转;在校生规模接近5000人时,学校自筹经费勉强能维持办学的经常性开支

7、,但仍有一定缺口,需要上级教育经费拨款作补充;在校生规模达到8000余人时,学校的自筹经费收入大于经常性经费支出,虽然当年没有任何政府教育经费拨款,但学校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正常运转,而且有一定资金投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在校生规模接近15000人时,经常性支出只占学校自筹经费的60,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在实现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后,还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由此可见,在8000余人的规模时,九江学院实现了自我生存;在15000人的规模时,学校不仅能自我生存,而且有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表1 九江学院19982002年的办学规模和主要经费收支情况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在校

8、生规模(人)152825484798852714521收入项合计(万元)98315833069461310884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万元)55064056500学费、住宿费收入(万元)242828216643208269校办产业创收(万元)19155338293921其他拨款070001695经常性支出合计(万元)9461419262632915539个人部分(万元)43158182413092117公用部分(万元)515838180219823422经费收入中用于基础建设的支出(万元)3716444313225345资料来源;九江财专基层情况报表和财务报表(1998-2002)。注:经常性支

9、出中,个人部分指教职工工资、津贴、福利及学生的奖助学金;公用部分包括学校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招待费及其他费用。从1998年到2002年,九江学院在教育经费拨款骤降为零的情况下,办学规模反而扩大了13倍,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专科学校发展成为在江西省有一定影响、在全国取得了较好招生业绩的本科院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过程中,九江学院原来的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内部管理体制也迅速转变为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进行内部资源配置,不仅教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办学条件和师资状况也显著改善,管理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见表3)。表2 九江学院不同办学规模时期自筹经费收入与经常性经费支出情况1999年200

10、0年2001年2002年在校生规模(人)25484798852714521自筹经费收入(万元)883250446139190经常性支出(万元)1419262632915539差额(万元)-536-3213223652表3 九江学院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办学指标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2年1998年在校生规模(人)1528254847988527145219.5专业数12202332514.3校舍面积(万平方米)6.216.117.040.045.57.3教职工人数(人)3024214216569103.0专任教师人数(人)1192002034907256.1专任教师占教职工人数的比重()3948487580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历教师的比重()1.72.05.413.116.7 资料来源:九江财专基层情况报表、教学计划(1998-2002)。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