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文化与高校发展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0659163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文化与高校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和谐文化与高校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和谐文化与高校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和谐文化与高校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和谐文化与高校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和谐文化与高校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文化与高校发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和谐文化与高校发展 摘要:论述了和谐文化内涵、高校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使命,强调以人为本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石,和谐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科学发展是加速和谐文化建设的最好措施。关键词:和谐文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谐人际关系,高校发展一、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1.和谐社会。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反映了中国人民对和谐社会的渴望,但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这只能是一种梦想。物质条件并不是和谐社会的充要条件,发达国家物质财富十分丰富,但社会充满矛盾,危机四伏,并不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心声,符合时代要求

2、。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益富裕,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又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和谐文化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又是建设和谐文化的不竭源泉。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

3、值体系,也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指针。2.什么是和谐文化?“文化”是十分复杂的概念。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文化”一词的广义定义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狭义定义是:“特指某一领域或某一范畴体现的思想、观念、道德和行为规范以及风俗习惯等。”“和”作形容词,表述某种事物的性质和特点,意为:“配合得协调;相处得融洽;温顺;不激烈;不粗暴。”“谐”作形容词,意为:“协调;配合得当。”“和谐”两字也作形容词,意为:“协调;配合适当。”从字面理解,和谐文化就是一种体现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的文化,也即体现了和谐精神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制度

4、体制、文化产品、风俗习惯等等。建设和谐文化就是大力研究、丰富、倡导、传播、实施、奉行体现和谐精神的文化。二、和谐文化与高校使命高等院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高层次人才最密集的地方,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应率先垂范,带头做好和谐校园与和谐文化建设。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创新科技、弘扬优秀文化、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在建设和谐文化中,高校负有双重特殊使命:一是高校必须以和谐文化为指导,建设和谐院校,让学生们在和谐文化的陶冶下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建设者、践行者和捍卫者;二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以和谐理念为核心,研究创新、传播、弘扬体现和谐文化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制度体制

5、、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成为建设和谐文化的中坚力量。三、以人为本是和谐文化的基石以人为本,就是尊重人,赋予人民主、自由、平等权利;就是一切为了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建设和谐社会。胡锦涛同志一再强调:“以人为本”,要求全体干部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2007年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全会举行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同志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中国,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等等,正是

6、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必须体现在一切工作之中,就是在遵守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下,让人民真正享有高度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格受到真正的尊重,在各项事务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高校必须高扬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成为坚持以人为本的表率。在上述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同志还说:“社会主义民主归根结底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这就需要保障人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就是要创造一种条件,让人民监督和批评政府;就是要在平等、公正和自由的环境下,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就是要实行依法治国,完善法制,建设法制国家。”在

7、高校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工,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文化,他们最渴望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权利,也最讲究人格的平等和尊严。我们应从建设和谐文化的高度,认真审视高校广大师生职工在校内是不是真正当家作主了,在校内事务上,是不是真正享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校园内是不是做到了“在平等、公正和自由的环境下,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高校师生职工的民主权利是不是真正得到尊重,一是要看各级领导,尤其是校领导是不是真正树立和坚持了全心全意依靠广大师生职工办学的思想和实践,在各项事务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二是看师生职工对校内各级干部是不是享有推荐、评议、批评、监督权;三是看师生职工是

8、不是享有对学校重大改革事项和发展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批评建议权;四是看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是不是真正得到落实,教代会是否拥有对事关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改革的决策权;五是看学生的各种意见是否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修订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是否充分听取了广大学生的意见等等。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高校岗位众多,分工不同,但不管是领导还是群众,是教工还是学生,是学术权威还是普通教师,大家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建设好学校的目标是一致的,在遵守校内规章制度前提下,人人都应享有决定自己事务的自由权利,如:教师有选择学术方向、讲授课程和科研课题的充分自由;学生有选择专业、课程、任课教师的

9、自由权利,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选择就读学校的一定权利;师生职工有安排自己业余生活的自由权利等。和谐校园就是要人人相互尊重、彼此关爱、求同存异、顾全大局、各尽所能、密切合作、融洽相处。在高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扬民主,才能集思广益,实现科学决策;只有充分尊重师生职工的平等、自由权利,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职工建设学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校深化改革、加速发展。以人为本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和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和谐文化的精神内核是和谐,人民之间“和为贵”是保持社会和谐、学校和谐、单位和谐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力量。几千年来,中华优秀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

10、在调节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中国人民,尤其在知识分子中有着深刻影响,成为人们判别是非的准则。今天,我们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就要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儒家文化精华,创新和谐文化内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仅家喻户晓,而且成为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理想信念。“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让人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一个集体要团结,就必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既不强求别人和自己一致,也不随波逐流,做到“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流”(礼记中庸)。生活在集体之

11、中必须“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林逋省心录),做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战国策魏策)。与人相交,必以诚相待,切忌恶语伤人,懂得“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苟子荣辱)。生活在集体之中,要想得到别人的关爱,自己必须关爱别人,因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要想得到别人帮助,必须帮助别人,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和别人交往,要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要责己严、责人宽,懂得“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

12、法)。传统文化关于和谐理念的论述和教诲博大精深,我们在建设和谐文化中要继承、弘扬和创新,使和谐文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普遍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五、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人际关系的根本和谐文化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在高校,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是要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建设校内和谐人际关系的关键:一是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育人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成才;办学以教师为本,全心全意依靠教师办学;关爱师生,发扬民主,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共同前提下,赋予师生职工以完全平等的地位和全面发展的自由权利;二是要求全体师生职工,以和谐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着力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尤其是以下几个

13、最重要的关系。1.领导班子的和谐关系。学校党委和校领导班子的团结是全校和谐的核心和前提,班子团结的关键是书记和校长的和谐。学校深化改革和快速发展的共同目标是校班子搞好团结的基础;正确实践党委集体领导下的校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是搞好班子团结的制度保障;实施民主办学,充分尊重师生职工对办学的知情权、参与权、评议权、监督权和对班子成员的测评权、推荐权,是促进班子团结的根本措施。2.领导和被领导的和谐关系。领导和被领导是相对的。领导者必须树立以下理念:领导就是服务;就是承担更大责任;就是率先垂范。领导不能以势压人;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特殊化。领导和群众的关系是水和舟的关系,“水可载舟,也可覆

14、舟”。作为领导干部,还必须换位思考,你对上级领导的要求,其实,也正是群众对你的要求。工作搞不好,责任决不在群众,而在领导。一个单位,领导和群众的关系融洽,就能在全单位建立起团结和谐的关系,生活在和谐集体里的干部、群众,会感受到单位的温暖、集体的力量、生活的幸福。3.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关系。韩愈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人们把教师尊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把最重要、最新、最有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自己成长和做学问的体会传给他们;并用平等的讨论方式,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教师要像热爱自己子女弟妹那样热爱学生,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负责,并以学生的成才和成功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和

15、最大快乐。这样的教师必然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热爱,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现在,部分教师只讲课,不管人,上课来,下课走,学生找不到教师,教师不认识学生,仅靠考试和分数维护教师的权威。同样,学生对这样的教师,关系淡漠,甚至评头论足、关系不和谐。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是教师,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关键作用,“教书育人、教学相长”的和谐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4.教师和职工的和谐关系。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师当然是育才的主角,但只有教师,也办不成大学,高校还必须有人从事教学管理、实验管理、党群工作和后勤保障等等。尽管这些工作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相关人员算

16、是配角,但办学离不开这些工作。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和科研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和敬业精神。为此,校内各项政策的修订,必须以有利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出发点。校内政策是管理部门起草和执行的,支配人、财、物的实权也是由管理人员具体掌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要各安其位、各尽所能、相互尊重。教师,正因为是办学的主角,就更应刻苦学习、勇于研究、认真教学,真正起好主角的作用,不能自恃学历高、贡献大,不尊重管理人员和教辅人员。管理人员要甘愿做好配角,自觉地为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教师、学生服务,不能以加强管理为名,实施对教师、学生的管、卡、压,也不能用手中的权力为部门利益服务。教师和职工只有相互尊重、彼此理解,建立起和谐关系,学校的各项工作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