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一流大学

上传人:I*** 文档编号:210641741 上传时间:2021-11-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是一流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什么是一流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什么是一流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什么是一流大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什么是一流大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什么是一流大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是一流大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什么是一流大学 我对如何衡量大学的水平、如何兴办一流大学这个问题,早就感兴趣了。我的报告一共分四个部分,再加一个简短的结论。第一部分的标题叫大学的理念。我们知道,在任何一个重要的、古老的文明中间,都有高等教育的机构。在中国古代,有国子监,有太学;在古埃及,有那些为法老服务的机构。这些古老文明所具有的高等教育,或者说文化中心,它们对文明本身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但是它们都不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大学的直接来源。对于今天我们所探讨的,我们所生活于其中、工作于其中的大学来说,它的直接源头来自中世纪的欧洲。公元1100年左右,首先在意大利的中部,有了近代大学的起源,然后迅速地传播到了法国和英国,所以法国的

2、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很快就兴办起来了。然后这种大学的模式又向德国,向俄罗斯,以后向美国传播开去。从那时开始,一直到工业革命初期,那个时候关于大学的理念,最强有力的主张是,大学应该是一个教育的机构,是一个教化的机构,它的使命是要为社会培养出绅士,培养有教养的、有趣味的、懂得本国,或者说文明的基本价值和规范的绅士。1852年,有一位牛津大学毕业的英国学者,写过一本书,概括了这个时候对大学理念的认识和讨论。这是第一阶段。大学理念演变的第二阶段,是在工业革命已经充分展开的时期。那个时候,以德国为基地,以著名的柏林大学的洪堡为代表,他们强烈主张,大学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机构,大学更应该是一个研究

3、的中心,换句话说,这种理念和第一种理念的区别,不在于大学的理念是不是应该教育人,而在于大学应该不应该同时成为知识创造的源泉。因为在大学作为一种教育机构的理念中,大学是积累知识和传播知识、积累文化和传播文化的机构。而在这个理念的第二阶段,大学就应是知识创新的源泉,这是个很重大的区别。到了20世纪初期,当美国成为工业化最强大的国家时,在美国出现了对于大学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机构的第三种见解,或者说大学理念演变的第三个阶段。第三种见解认为,大学还应该是一个提供服务的机构。美国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国家,在提服务的时候,它特别强调的,是要给社会提供工业发展、农业生产、商业服务以及那些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像医学

4、、公共卫生这一类的服务。在这样的争论中,也有一种强有力的反对意见,反对把大学作为服务机构,反对强化大学的服务功能,认为服务的功能应该由那些低等的教育机构去完成,大学本身不应该是这样的。反对哈佛大学开办商学院。哈佛大学应该是培养二流研究人才、培养精神领袖的,怎么能够设立工商管理学院呢,这是降低了自己的身分。这种挑战没有被接受。从那个时候开始,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大学都开办了工商管理学院。但挑战却使得对大学的服务应该以什么作为基础,应该以什么作为标准的关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换句话说,就是大学要提供对社会的服务,不应该和其他社会机构提供的服务处在同一个水平上,而应该以在知识创新、在研究方面的成果来为社

5、会提供服务。大学办工商管理学院,培养经济人才,他们在工商管理学院学到的东西,应该是过去和现在工商行业里那些最优秀的经营方式、经营体制、经营观念,是在做研究的基础上学习它们,而不是训练那些很普通的、一般水平的经济从业人员。所以,看一看过去关于大学理念演进的三个阶段,你会看出,今天在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中,任何一所具有相当规模的、素质好的大学,都把这三个功能集于一身,虽然它们的完整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从结构组织上来说,拿任何一个比较好的大学来看,你都可以看到它有三个部分,它的最老的部分,同时也是它的最核心的部分,被翻译成文理学院,海外华人翻译为博雅学院。任何一所有规模的大学,其核心部分都是这个。它要培

6、养的是本科生,要博,各方面的知识基础都要有一点;同时,要雅,要有所教化。这是对应于大学理念的第一个阶段。它的第二部分就是它的研究生院。研究生院集中了那些对基础学科进行开创性研究的人才,教授、博士生和硕士生。在美国的体制下,研究生院主要是包括文理基础学科的研究生院,不包括我们中国人所理解的其他部分。这个观念正是对应于大学理念第二阶段的,就是大学应该是研究机构的这样一种价值标准。第三部分被称为专业学院,指工商管理学院、医学院、工程学院、建筑学院、行政学院,还有牙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这些学院在北美的教育中,不称为研究生院,它实际上是培养研究生的。专业学院把自己和研究生院区分开来,因为研究生院是研究

7、基本学科的,是基础理论研究,而这些专业学院研究的是某一个行业,在这个领域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从业人员。因为在现代复杂的社会里面,这些行业里面的从业者,特别是中等和高等的从业者,如果不进行系统的训练,是不足以担当他们的责任的。在美国,如果你仅仅是个本科生,拿了个医学的学士学位,一般来讲你是没有资格独立行医的。因为现在的医学是如此的复杂,你至少要在医学院再学习好几年才有独立行医的资格。这表明,现代社会对行业要求的标准已经非常不一样了。大学三个阶段理念的发展是性质方面的演进,我们再看一看大学在量的方面的扩张。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大学的扩张成为一种世界规模的现象,而这种扩张,速度是非常惊人的。在早先,20

8、世纪上半叶,在二战以前,不要说在第三世界国家,就是在大部分的工业化国家,如欧洲国家,上大学还被认为是少数人的特权。但是二战以后,让尽可能多的青年到大学里至少接受本科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必备条件了。换句话说,以前被认为是精英才可以享受的东西,已经变大众化了。在1950年左右,全世界正规的、四年制以上的大学只有3500所左右,在校的学生大约有660万人。到2000年,全世界四年制以上的大学已经到了3万所左右,在校学生达到了8000万左右。这个趋势现在变得越来越明显。当大学有了这样的快速扩张以后,就为大学的分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知道,就像公司一样,如果这个国家,只有一两家公司,你很难

9、分出彼此,当这个行业有了很多公司的时候,竞争就出现了,分层就出现了,分工就出现了。专业化是以一定的量为前提的。所以当全世界的大学变得越来越多的时候,大学的角色也开始分化了。换句话说,全世界3万多所高等院校里面,能够具备把三种大学理念集于一身的大学是少数,这少数的大学就被称为研究型大学,它是以研究作为自己最突出的特点和出发点的。下面,我就讨论第二个话题:什么是研究型大学的标准。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在不同的评价机构里,在细节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在不同的国家里,比如英国和美国,有很深的渊源关系,但是它们的评价标准,也不完全一致。如果我们把时间这个参量考虑进去,就会发现从1960年以来,对大学进行评价的,

10、标准也有了很多的变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把评价研究型大学的标准从技术上归纳为九类,这九个标准之间既有差异,也有交叉。我把九个标准都提到,我只把其中在我看来最核心的几个标准作比较多的介绍。九项标准中的第一项是最重要的标准,至少是最重要的标准之一,这就是大学教员的素质。包括在这个大学里面任教的所有人员,从最年轻的到最资深的,但不包括行政人员,不包括大学里的服务人员,比如大学图书馆的人员。标准中有的是非常硬的,有的不是那么精确,但是是可以把握的。那些硬的标准,比如说,现在在发达国家里面,你要进入研究型大学任教,即使你是资历最浅的教员,也要具备博士学位。像这样的标准,在二三十年以前,还不是很普遍的

11、,但现在基本上已经普遍了。为什么?因为现在知识的积累太复杂了,你如果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别人会认为你的素质很难把握。确保教员的素质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下面两点。第一点体现在录取教员的程序上,程序是非常复杂的。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不是守株待兔,是寻找,要在给定的条件下寻找最合适的人。在这个程序当中的任何一道,如有严重的不规范行为,事情就会非常麻烦,还可能牵扯到法律纠纷。在这个程序过程中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当然要看你的教学成绩,要看你在大学里的、在委员会里的服务成绩。但是,最重要的是要看你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体现在国际上,在大家比较公认的那些学术刊物上。这是量的衡量。此外,还要看

12、一看,你如果有了专著,还要提供几份独立的书评。只有这样,才能把不规范的行为,把判断上的误差尽可能地降低。在九项标准中,我特别讲到这一点。因为在西方研究型大学里,它们什么东西都可能失去,但如果失去了一流的教授就完了。第二项标准是在研究型大学里要看学生的素质。要看考试成绩,但同时,也要看你潜在的能力,是不是具有未来发展的前景,再看看你的动手能力,钢琴啊、体育啊,再看看你社区的服务,看你有没有对社会的关怀,对残疾人、老年人,对环保等的关心,体现你能力的东西越多,越有利于你进最好的大学,即便你考试成绩不是最好。第三项标准,是要看提供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大学不是专科学院,

13、它必须能够在很广阔的领域里为学生提供学习的余地。用1859年美国密歇根大学的课程表上的开场白最能体现这种精神。这个开场白是:没有任何一个机。构可以把自己称为大学,除非它们能够为学生选修任何一门他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提供充分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国内的许多大学,看名字就知道那不算真正的“大学”。当然,这是历史留下的东西。你看,我们有林业大学,而林业在国外连农学院的一个系都不是;邮电,在国外连工学院的一个系都算不上;还有像公路交通大学,研究交通只是工学院的一个系,而且研究交通,你还不研究天上的交通,不研究水上的交通,不研究管道交通,你只研究公路交通,大概是相当于工学院

14、里面的一个系的一门课。大学科目的广度和深度非常重要。当然你可以说,广度和深度很容易呀,我们多雇一些教员,教员越多,课程就越多。这仅仅是一种可能性,这只是一个方面。一个大学能不能提供非常广和深的课程,主要取决于大学教员研究做得怎样。因为100个教员提供了120门课程,但阅读的资料、内容、时间上只有三四门课的东西,那不行。在国外,要经常把课程表送到外面去评价。如果你在课程表上竟然没有在过去10年中研究、发表比别人发表的更重要的东西,那就完了,一下子就露馅了。就是说,课程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学校里教员水平的研究。第四项标准,是要看通过公开竞争所获得的研究基金。这不仅决定了学校的财源,更重要地是体现了一

15、个学校的教员在各个学科的探索方面达到了什么位置。因为这些研究基金是通过公开的竞争,全国性的,甚至是超过国界的竞争得到的。一个大学里这样的基金越多,说明你这个学校里的教员对世界领先的研究领域是有贡献的。特别重要的是,你们这个学校的研究生和高年级大学生,在没有毕业以前,就已经跟着那些各个学科里最前沿的人在一起做研究了;学生也就不会说,我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到了社会上没用。所以研究基金非常重要。第五项标准,要看你的师生比例。因为,你说你这个大学非常有名气,当然想多赚钱,多一点收入。我有 500个教师,要招5万甚至15万学生,那不行。一个教师所要指导的学生越多,那么每个学生得到的指导就越少,所以要看它的师

16、生比例。在最古老的学校,比如牛津、剑桥,以前是用tutor来教学生的,一个有名的教授带两三个学生,像这样成本可能太高了。还有一些大学想把成本降到最低,一个老师要带几千个学生,那就不行了。所以一定要在一个不断的动态之中进行比较。有时候,这个师生比例又是以这门课程有多少人来上为标准。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越高,班又小,那么你得到的分就越高。因为小班课上教授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让他发言,让他介入。第六项标准很容易理解,就是硬件设备的量和值,比如图书馆、建筑面积、电脑、体育设施等等。第七项讲的是财源,学校的财源如何。因为在西方,大学的财源有来自政府的,但更多的来源是多元的,像来自民间的捐款,来自本校以前的基金会,来自校友的捐款等等。在财源方面我特别要讲的是,在西方那些非常好的大学里面,相当一部分是私立大学,因此它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调研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