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曳灵魂的光影考号:浅析赫斯特•杰森的肖像艺术姓名:内容提要在国外的艺术史论箸中,很少有关于赫斯特•杰森的完整记载,他的作晶甚至在很多北欧国 家还未公开展出过,纵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忽视这位出生在战后德国著名的艺术家的创作的 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赫斯特的创作题材涉猎广泛,包括肖像画、口画像、风景画、静物画 等本文从现有搜集到的材料入手,仅以赫斯特的肖像画及自画像为重要描述对象,通过将 其作品与早期欧洲版画艺术和同时代艺术家创作的简单类比,及其本人肖像创作分类的描 述,浅析赫斯特肖像艺术的独特风格,进而挖掘艺术家内在部分的悄感基质,试图通过细节 的塑造,让人们重新记起这位游走于艺术史“边缘”,渐渐被历史忽略和遗忘的艺术人师关键词赫斯特•杰森德国版画肖像価(一)从版画艺术说起版画是重要造型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以刀或化学药晶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 而上雕刻或蚀刻后,通过制版和印刷出来的图画从某种意义上说,版画的技术的沿革是伴 随着卬刷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版画经历了由复制到创作两个阶段早期版画制作从原图绘画 到刻与印是相互分离进行的,刻者只照画稿刻版,所以叫复制版画;麻来,画刻印这三个程 序均由版画家一人來完成,此时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展现,故称为创作版画(原创 版画)。
已有上千年历史的复制木刻版画是中国版画的起源,现存的最早的木刻版画比文字记载 还要早创作版画则源于20世纪30年代,鲁迅发起的新兴版画运动在西方,最早的铜版 画诞牛于约1430年的徳国及尼徳兰一带;到了,16世纪,徳国艺术人师丢勒的铜版画和木 版画复制钢笔画将版画艺术推至顶峰;17世纪,荷兰艺术家伦勃朗把铜版画从镂刻法发展 到腐蚀法,进而开创了版画创作的新阶段18至19世纪,西班牙艺术家戈雅引领了现代版 画艺术的发展,正是这一时期版画开始进入了原创阶段此外,从版画的内容及作用上看, 在东西方版画诞生的初期,其主要功能都与宗教宣传相关从16世纪起,德国的版画艺术天才就不断涌现由于良好的教育传承,直至19世纪末 20世纪初,西方版画经历了从学院式理念和作为单一的宗教传播的宣传工具理念一步步演 变为源于牛活的、表现个人情感意识的创作语言赫斯特•杰森出生于1929年的德国汉堡,自小由母亲和祖父母带大,母亲是奥尔登堡 的裁缝,他从未与父亲谋面1939年祖父去世后由法院监护1942年,他就读于国家政治 教育学院,在美术教师汉斯的鼓励卞他开始走上艺术之路1943年母亲过世后,他移居到 汉堡与母亲的妹妹牛活。
当时,正值战争时期,赫斯特乂过早的失去双亲,牛活的辗转奔波, 也为他的创作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赫斯特经历了欧洲版呦从传统到现代剧烈的演变阶 段,所以,在他的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技法的影响,同时其形式及观念乂流露出现代主 义各流派的痕迹二)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滋养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没有传统的人注定要扮演小丑这句话说明无论在任何领域对 于传统的传承都是非常重要的德国的艺术从古至今,不管外在形式如何变化,其内在精神 气质却都表现出了惊人的统一一他们不像其他欧洲国家的艺术家那样擅于表现人体及肉欲 之美,而是沿袭了日耳曼民族的性格——积极探索、实践精神、精益求楷、个人主义、时而 激进时而冷酷、感性与理性的交织赫斯特的创作在汲取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乂渗透本时 代的艺术观念,这就使他的图示表现出极为个人化和难被超越的特质丢勒是徳国文艺复兴时期不可忽视的一位人文主义学家及艺术家,他在素描、油画、木 刻及铜版版画等多种形式领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受金匠世家影响,丢勒打小就接受了严 格的金属雕版训练《亚当和夏娃》是他的第一件铜版代表作,从画面的精密程度,可知其 技术的精湛,包括细致入微的环境刻画《骑士、死神与恶魔》、《忧郁》等则是其铜版创作 的盛期代表作,晩年的丢勒将创作转向了肖像题材。
口耳曼民族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及德 国哲学的复杂玄虚、神秘在丢勒的绘画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赫斯特肖像细节的细腻程度与 明暗对比的技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沿袭了大师的传统,英中,套色全身肖像版画稚拙、梢炼的 特点与丢勒早期的木刻版应的质朴风格如出一辙让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被称为“光影魔术师”的艺术巨匠伦勃朗的版画对赫斯特的影响《夜巡》、《戴金盔的人》等汕画作品都是被壯人所熟识的经典,此外伦勃朗还创作了《浪子 回家》、《基替下十字架》等百余幅经典版画作品他常亲白进行画稿创作和刻制工作,作品 题材涉及宗教及平民生活17世纪上半叶,他的版画技法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革新 ——他将那一时期刚刚出现的酸液腐蚀金属制版法和传统的特殊的刻刀和尖针刻镌法结合 一・体,创造出了独特的铜版绘画形式——利用强烈的光线来突出画面主体形象,同吋弱化和 削弱暗部及非主体的部分,强烈的明暗对比既增加了画中人物及故事情节的层次感,又给他 的画面营造了诡秘的宗教气氛独特的明暗表现手法、讲究光线强弱对比是伦勃朗艺术创作 独有的风格,也是其穷尽一生所要追求的在赫斯特的木刻及铜版肖像版画中均可以读出这 种明暗光线对比摆动的韵律,线条组织细腻,或平行或交义,或疏或密,极富动感,画而形 象活跃纸上。
这种光影、明喑的巧妙对比运用正是赫斯特借鉴伦勃朗之长赫斯特除钻研传统技法外,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画面中的抽彖处理,或多或少受到了新表 现主义及抽彖表现主义的影响画面中的失衡及不和谐的种种意向,无不打破了传统艺术形 式和创作内容的局限,这也是赫斯特有意识的注重艺术语言本体的回归三)摇曳灵魂的光影,因爱而伤海涅曾说:“徳国被康徳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 的大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土地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來一样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美学 观点里,書学与艺术均被化为上层建筑中的最上一层,而说起徳国艺术我们不得不提及哲学 观念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徳国艺术家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哲学家,正因他们以 独特的视觉语言传达着对生命真谛的玄奥的阐释死亡、忧郁、怪异正是德国表现主义兴起 吋,版画创作领域的突出特点,这其中也寄予了艺术家对惨淡的个人境遇及徳意志民族混乱 的政治格局的悲痛情绪赫斯特的肖像创作反映了 i个时代的缩影且重振了绘画在徳国的地位,他的肖像作品题 材众多包括了艺术家、学者、政客及历史人物,当然也包括他自己他的能力惊人一一仅仅 靠瞬间的记忆和简练、简洁的线条笔触即可抓住人物瞬间的情态和内在情绪,同时也创立了 门己独特的绘画语言。
在赫斯特的绘画小我们常看到的是类人怪物狰狞的形彖、撕裂的状态 仿若撕裂的灵魂、神秘的气氛中带有一股内在流露出的无法抑制的悲伤为什么他的肖像曲会充满了困惑与痛苦,表现爱与恨的交织?为什么他因爱而伤?正如罗伯特•怀斯在一首诗的开篇所描写到的:我是我口己的所爱,我是唯一一个爱和 恨我的人赫斯特正是将这种人类対于新的牛命的探索吸入到其创作中,他可以爱和恨别人 很深,是因为他曾爱和恨自己很深赫斯特总会看到爱的折辭与痛苦,然而,任何一个见过 他的人部会了解他是一个极端的表达爱的欲望的人,以至于他最终将这种欲望变为了对自己 的伤害,他强烈的表达爱,乂因爱而伤,他摧毁爱,摧毁爱他的和他爱的人们这也是为什 么他的肖像画种总是出现双重的矛盾——作为绘制口我的情欲和惜欲的口我绘制这个矛盾 贯穿了他的每一件肖像画作之中,也包括了他的自画像他在一句话中暗示过:所有这些他 価的肖像中的人都是不被允许爱他的,虽然他极大的想要得到他们的爱赫斯特在其肖像作品中还探讨了人性的脆弱及对死亡的恐惧他最早接触死亡是在他就 读国际政治学院的学生吋代,那时候正处于战争吋期他目睹过战争中一辆飞机坠落,一个 飞行员就无声的际入尘土中此后,他在创作中极力的想要表达这种生命的临界点和死亡的 边缘感受。
他的肖像也是死亡的艺术,他是在通过肖像來寻找自己逝者如斯,我们看到的赫斯特的每一幅肖像価作,都是一道道摇曳灵魂的光影赫斯特 就是这样以他口己的方式创作着他在肖像画和口画像中毫不吝啬的表现了瞬问的个人情 感,这也得以让我们在变化的光影和印记中捕捉被他记录的激情参考文献[1J A Selection from 1945-1994, Horst Janssen The Portrait, Catalogue for the exhibition[2] 1947-198& Horst Janssen Frauenbildnisse⑶卞谦,理性与狂迷一二十世纪徳国文化,东方出版社,1999L4J顾彬,顾彬:我看当代德国哲学,《读书》,2011年笫2期⑸ 刘立群,德国哲学与文化漫论,《德国研究》2002年 第1期 笫17卷,47-52⑹ 《伦勃朗版画欣赏》,爱问资料共享[7] [8J [9J 75&extra=page%3D 1 &frombbs=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