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0361156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祝君德摘要:生物是一门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学,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阐明生命的本质,实现人类控制和改造生命的目标。在这之中,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环节,生物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在初中期间生物实验教学有效策略。关键词:初中生物;生物实验;教学策略:G4 :A新课改背景下,通过实验探究来培养初中生的探究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教学内容,积极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一、结合生活事物,渗透生命观念生命观念代指人们通过观察和实证讨论,

2、针对某种生命现象、生命特性进行抽象的分析,将“功能和结构”“能量与物质”“平衡与稳态”等观念结合在一起,从而能深入理解生命的形态,提高人们对生物世界的认知水平。想要培养初中生的生命观念核心素养,生物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丰富实验的内涵,帮助学生从教材的框架中脱离出来,能结合生活实践来身体力行地体会生命的价值。例如,在教学有关“酸雨”的课程时,有些学生由于知识面比较狭窄,对酸雨的危害性了解不足。对此,教师可以利用食醋、水、金鱼等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在课堂上设计相关实验。首先将金鱼放置在清水中,然后每隔十分钟,在水中倒入适量食醋,直到水环境达到酸雨的酸度水平,同时观测金鱼生命现象的转变。学

3、生通过观察,会发现随着酸度的上升,金鱼虽然会表现出不适,但都会恢复正常。而环境达到酸雨的程度,金鱼的生命体征突然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如出现死皮等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细致的分析:生物的生命系统一般会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下,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自身也会进行一定的调节。但在酸雨环境下,外界的影响明显超出了金鱼的调节上限,打破了金鱼生命系统的平衡状态,因此其生命现象会出现剧烈的变化。随后,再让学生进行代入联想:如果自己淋到酸雨,酸雨是否会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呢?由此,通过生活中的常见事物进行引导,将“稳态与平衡”渗透在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观。二、鼓励自主实验,锻炼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核

4、心素养提倡学生用科学思维来推理、归纳、反思某些生命现象和生物规律,想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必须鼓励学生积极交流、大胆质疑、深入讨论,从实验中挖掘问题、解决问题。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生物实验,并结合教师的提示来完善实验的过程,以达到锻炼科学思维的目的。例如,在教学有关“单细胞生物”的知识点时,针对实验“观察酵母菌”,教师可以不做示范,让学生结合教材的提示,自主完成实验。如果学生的实验不顺利,教师要提示学生进行交流,反思哪些实验环节做得不规范。比如载玻片和盖玻片有污点存在,影响到显微镜的观察。或者取镜、对光等步骤操作的不到位等。以此为基础,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改进实验过程,比如用

5、碘液来浸润标本,让标本染色更为清晰,方便观察。由此,引导学生不断地讨论、反思、总结,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三、借助多媒体,提高实验教学直观性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能够化虚为实,通过声、色、形来传递知识,增加教学的容量,让原本的微观世界转化为宏观世界,降低教学的难度,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观察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趣味教学机制是如今大力提倡的一种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趣味教学是对现有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能使生物教学更鲜活,进而有效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学生利用线上多媒体平台学习,接受最新的生物

6、学知识,其情感体验远远超出课本学习,因为线上的学习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可有效地实现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学习,给他们创造自主、自由的课外学习环境。借助多媒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学习中若有疑问,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查阅,以获取答案,也可以实时进行师生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更深入地探讨问题,大大提升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科技素养和创新能力。四、注重兴趣引导,鼓励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针对一些生物现象,完成“观察分析质疑思考实验设计探索实践

7、归纳结果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核心素养,需要先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能对生物现象的奇妙性产生浓厚的探究热情。例如,在教学苏科版八下有关“生物遗传”的课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观察父母的特征,与自己进行对比。比如眼睑的单双、是否有耳垂、能不能完成卷舌活动等。当学生对这些神奇的遗传现象产生兴趣,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模拟人类后代性别决定的过程”实验。教师利用学生的求知欲望,来调动学生的实验学习动力,由此可以事半功倍地引导学生进入“科学探究”的学习状态当中。五、讨论现实问题,贯彻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担当精神,要求学生能宣传珍爱生命、保护环境、健康生活

8、的理念,摒弃伪科学的思想;积极关注社会议题,寻求有效地解决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联系现实中的生物问题,教導学生如何合理地承担社会责任。比如,在教学完有关“酸雨”的实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减少酸雨的生成?学生通过实验和教材的学习,会了解到植被的减少、汽车尾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坚持植树、骑自行车出行的方式,来力所能及地保护环境。由此,教师借助实验的拓展讨论,可以将社会责任根植在学生的内心。总而言之,通过对初中生物实验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们意识到初中阶段的生物实验教学在整个生物课程中的重要性。在生物实验课上,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定位,多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减轻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全面提升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参考文献1单位.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9,10(23):108-109.2马兰英.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2):33.3黄文辉.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119.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