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研究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210354839 上传时间:2021-11-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刘禹锡政治讽刺诗研究 舒沂摘 要: 刘禹锡是永贞革新的中坚力量,因早年参与政治改革而集众怨于一身,政敌之怨改变了他的一生,外放偏远州郡长达二十余年。其被贬,政治是主因。然而诗人并没有就此沉沦,所任州郡皆有政绩,对打击排挤他的政敌和倾颓没落的朝廷弊政,时有所发,政治讽刺诗由此而出。这些作品精炼深刻、形式多样、个性鲜明,总能在娴熟精湛的艺术技巧中蕴蓄切实深沉的理性思考,发人深省。关键词: 刘禹锡 政治讽刺诗 贬谪 永贞革新一刘禹锡生在一个“世为儒而仕”的士大夫家庭,非甲族豪门,但家学的熏陶,对他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的形成,影响深远。少年从著名诗僧皎然、灵澈等人学习,诗学方面入门正宗。诗人勤奋灵颖,

2、博览群书,弱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仕进之路,顺风顺水。永贞革新的主力王叔文对其颇多知奖,“以宰相器之”。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在王叔文、王伾等人的提拔下,任屯田员外郎兼判度支盐铁案。出入禁中,参与机务,成为永贞革新的核心人物。顺宗在位仅七月,但在他的支持下,新政“禁宫市之扰民、五坊小儿之横暴,及盐铁使之月进,又出教坊女伎六百还其家”“德宗秕政,廓然一清”。然而好景不长,顺宗孱弱多病,宦官头目俱文珍、刘光琦等伺机而动,“上素被疾,诏下内禅,宫掖密事,功归贵臣”。直到刘禹锡晚年病危之际所作自传中,俱文珍一派暗中操作“顺宗内禅”的黑幕才被揭开。宪宗即位,革新者刘禹锡、柳宗元

3、、韩泰等纷纷被贬,王叔文更是被赐死于贬地,王伾不久后也死于贬所。刘禹锡初贬连州,行至江陵,改授朗州司马。永贞革新惨然终场,诗人也开始了漫长的外放生涯。二据新唐书百官志所载,下州司马,从六品上。但刘禹锡在上杜司徒书中自称“故吏守朗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刘某”,表明他的朗州司马之任,为定员之外所置,虽然品级俸禄与正员官同,但唐多以此安置贬降官员。八司马之一的韦执谊,由宰相之尊贬崖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也是同一性质。空有职名,无实事可做,故而“惟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然而刘禹锡又怎就此沉浸在禽鸟草树之中?武陵书怀五十韵虽然对朗州山川风物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然而重点却在“书怀”二字上。引文中用楚怀王孙心

4、无辜被杀事起兴,借武陵人之口,发“天下怜楚而兴,今吾王何罪乃见杀”之问。卞孝萱刘禹锡评传提及此诗,认为诗人“以义帝之冤死,暗喻顺宗之被害”。顺宗之死及内禅真相,史家多有讳饰,加之当时政治局势,刘禹锡只能在诗中暗寓对顺宗的悲悼。在对朗州的地理民风进行描述后,诗人以时间为轴将自己求学、仕进之路串联起来,充分显示出积极有为的出世态度。顺宗时诗人的宦况最佳,“何幸逢休运,微班识至尊”11,从王叔文集团推行新政,哪怕今日遭逢至斯,诗人的心中并无懊悔,深以为幸,引以为傲。然而“一失贵人意,徒闻太学论”12。所述颇耐寻味,诗人为何不得贵人意,细思量,竟是因革除弊政、为国为民的正义之举。曲笔婉讽之下,是一柄直

5、指保守党派及疯狂打压革新人士的宦官集团胸膛的利剑。后半句用东汉皇甫规之典,皇甫規为宦官所构陷,太学生三百多人诣阙讼之。可见二王八司马的遭际,在当时也是深为舆论所悯。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对白居易陵园妾一诗的题旨进行探究,根据该诗小叙“托幽闭寓被谗遭黜也”13及“山宫一闭无开日,未死此身不令出”14等句,而得出“以随丰陵葬礼,幽闭山宫,长不令出之嫔妾,喻永贞内禅、窜逐远州,永不量移之朝臣,实一一切合”15的结论。王叔文之党深为宪宗所恶,白居易只能变易其辞,一抒哀怜之情,又足见刘禹锡等人处境之艰难。“来忧御魑魅,归愿牧鸡豚”16。魑魅是山泽中伤人的鬼怪,这里用来讽刺那些迫害诗人的宵小奸佞之徒,在朝中得

6、势,如日中天。魑魅搏人,诗人怎能不怨恨深憎?但慑于对方的权势,这些叹惋只能以隐晦的方式表达出来,以幽人之辞的方式呈现。初贬时迫于政治形势,诗人多托物以讽,将不平之气散见在字里行间。“逐客无印绶,楚江多芷兰”17,谪居之地,明丽清秀的风景也没能消解迁客之愁。仕途失意久蓄于心,“离忧若去水,浩漾无时停”18,绵长深远,挥之不去。自伤的同时,更有对世情的嗟伤。遥伤丘中丞对同年丘绛的不幸遇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邺下杀才子,苍茫冤气凝”19,以邺下才子喻丘绛,赞其才情出众,叹息这样的才能之辈,却惨遭杀戮。据新唐书田季安传,田季安生性忍酷,丘绛为其使府从事,因与同职不协,触怒季安,斥为下县尉,“使人召还,

7、先掘坎于路左,既至坎所,活排而瘗之”,骇人听闻。总掌一方军权的魏博节度使,却滥用职权,肆意杀戮,将一位正直善良的才士生生活埋,连一方薄墓都无迹可寻,只有青蝇偶尔落在他葬身的土丘上,似乎在凭吊这位不幸之人。诗人回想昔日与友人同登进士时的意气风发,而今友人却已魂丧九天,尽管悲愤控诉,却又有谁理会?凶手是嚣张跋扈的藩帅,贬谪之身的诗人,除了以诗寓讽外,无法为友人作任何控诉。中晚唐的藩镇至祸,是“宰相无谋、将帅失策、计臣短视、宦官误事”20等多重原因所致。诗人在对友人的伤悼中,也深含对中唐宦官独权、藩镇割据这一系列弊端的愁憎愤恨之情。三刘禹锡谪处朗州十年,忧戚哀怨之中从未妥协放弃过,往往将讽刺之意深藏

8、于诗,对独揽大权的宦官集团,蛮横残暴的藩帅的憎恨之情从未收却。元和十年(815)刘禹锡、柳宗元等江湘逐客被召回长安。“咸阳终日苦思归”21。十年憔悴,一朝偿愿,诗人心中感慨万千,既有往事的不堪回首,更有复起再用的憧憬。然而诗人那直爽桀骜、言语无忌的个性,在赏花玄都观时,又按捺不住了。“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22。以看花众人喻趋附权贵之徒,以妖艳无格的千株桃树形容昔日打击排抑革新党人,如今权焰张天朝中新贵,表明诗人对这些靠阴谋诡计上位的权势之徒不以为然。辛辣犀利、托意深微,轻蔑鄙视之意昭然若揭。果不其然,此诗一出,就因“语涉讥刺,执政不悦”23而再贬连州

9、。鲁迅且介亭杂文二编“什么是讽刺”中精切地指出:“一个作者,用了精炼的,或者简直有些夸张的笔墨但自然也必须是艺术地写出一群人的或一面的真实来,这被写的一群人,就称这作品为讽刺。”24刘禹锡此诗,正是因为在对靠打压异己成为权贵之徒的嘲讽中,刺激到因宦官暗中谋求,以逼宫形式上位的宪宗皇帝本人,因此才到京师旋即再贬,刚刚燃起希望又被打入深渊。诗人此次离京,似已心灰意懒。在与友人柳宗元分袂之际,写下“耦耕若便遗身世,黄发相看万事休”25来抒怀,年少的济世安邦之志,此刻已太遥远,唯愿能在暮年与友人比邻而居,避开纷争烦恼。元和十六年,宰相武元衡被镇州节度使王承宗遣刺客伏杀,命丧隅墙之外。远守连州的诗人闻讯

10、百感交集。诗人左迁远服,实与武元衡从中作梗有关,然而武元衡力主削藩,这与当日永贞革新者的观念一致,而且元衡被害也因削藩所致。堂堂相国却命丧藩帅之手。“强东便是伤心地,夜夜秋萤飞去来”26,伤悼之情,不难体味。可后世评说此诗,多诬枉之辞,认为刘禹锡深以武元衡之死为快,借伤悼之名发乐祸之实。武、刘二人是有宿怨,但以刘禹锡之品性,幸灾之举实在不屑。“适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27,诗中微露的只是对武元衡好蓄养歌姬、喜爱宴乐,而对贤才之士却冷落薄待的一种自然流露的幽怨之情。宰相之死的背后,是日益猖獗的藩镇势力,这才是诗人哀悼之情里潜藏的怨刺对象。虽身居边地,可诗人从未忘记爱国。淮西、淄青之平,诗

11、人写了一系列诗文赞颂。政治命运虽然曲折,却从未放弃过爱国之心。endprint连州虽为僻郡,但山川秀美,“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28,一副诗情画意的田间劳作图映入眼帘。然而幽默风趣的诗人,却别具匠心地插入一个插科打诨的人物,“路傍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計吏,年初离帝乡。”29对外出求仕,不识乡人的计吏,借农夫之口调谑,“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30,愚昧肤浅的计吏竟听不出农夫的言外之意,反而夸耀卖弄自己出入繁华长安城的经历。“昨来补卫士,唯用简竹布。君看二三年,我做官人去。”31恬淡祥和之中,讽刺澹然,对中唐只求利益不

12、问才能的卖官鬻爵之弊,进行了嘲弄讽刺,妙趣横生。名利场中追逐巧取的计吏,与纯真质朴的农夫农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贬一颂中,纳入对衰弊陵夷的中唐王朝的深重忧虑。四元和十四年,刘禹锡年近九十的老母辞世,诗人扶柩归洛。好友柳宗元也在这年去世,亲故皆去,诗人的悲恸凄怆深入肺腑。诗人在这些世事变故中锻造了坚毅的个性。长庆二年(822)至宝历二年(826)间,刘禹锡先后任夔、和二州刺史。宦况的改善,多年的贬谪经,使得诗人将昔年的犀利明锐敛藏,讽刺之意多蕴含在古今兴亡之叹中。蜀先主庙云:“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32刘备在诸葛亮、关羽等人的翊戴下,建立蜀汉,联吴抗魏,定鼎立之势。

13、诗人对这样的英雄盛事大为夸扬。然而知人善用的刘备,却“生儿不象贤”33,蜀汉之政也由此断送。创业维艰,守业更难,刘禅的昏懦愚昧,毫无作为,又怎能守住父辈基业。“凄凉蜀故技,来舞魏官前。”34讽刺刘禅降魏以后喜笑自乐,毫无亡国之凄。从蜀国的兴衰荣辱,再看眼下的唐王朝,英明神武的太宗,又怎能料到,初盛唐的兴盛会沦落至此?朝政废弛、宦官滥权、藩镇割据,诗人的讽刺之剑,又该指向何处?沉着恳切之辞里,是诗人的万千愁绪。唐王朝二百余年的基业又如何,那六朝古都不也是“万户千门成野草”35,昔日的豪奢繁盛荡然无存。空有山川地势,却只知安逸享乐,金陵的天子之气,在一曲未尽的玉树后庭花中黯然收束。夔、和二州之后,

14、刘禹锡先后在洛阳、长安任职。远离江湖,身居庙堂,“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36,意欲再有一番作为。然而此时的朝廷党争激剧,三朝元老裴度都被排挤出京,白居易也请辞归洛。重来京师,却举目无故,“休唱贞元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37,婉言曲辞下是诗人对朝中争名逐利、相倾相轧局势的痛恨哀矜。两党之外的刘禹锡,在白居易、裴度等相继让官以后,处境堪忧。大和六年(832)不涉党争的诗人再次远牧外州。这次的苏州之任,刘禹锡因赈灾有功,朝廷优诏嘉奖,特赐紫金鱼袋。可见他对民众的恤念体惜之情,从未因自身遭遇而有所消减。苏州任后,汝、同二州任期都短。后因足疾,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闲处东都的日子,刘禹锡多与白居易、

15、裴度等宴饮取乐,在诗酒琴书中抛掷光阴。“未饮心先醉,临风思倍多”38,闲散欢谑之中包含了诗人的无奈之情。然而即便年老体弱,赋闲虚职,这位直言不讳的老人,依旧不忘为劳者歌。开成二年(837),牛党魁首牛僧孺为东都留守,其人嗜石成癖,地方趋炎附势之僚吏为谋前途,“钩深致远,献瑰纳奇”39,不顾民生之敝,“有货人争贺,欢谣众共听。一州惊阅宝,千里远扬舲”。冠冕堂皇的称羡叹赏之辞,却不难窥见诗人的讽刺嘲弄之意。为了一己之私而劳民伤财,爱石之心如痴如狂,对劳苦民众却淡薄寡恩。官腔十足的和诗中,实是诗人对因公废私,于民众毫无怜悯体惜之情的官僚的深恶痛绝。国家沦丧,贤才遗弃,这些人都是罪魁祸首。“官冷如浆病

16、满身”40,饶是如此,诗人也放不下疮痍满目的国家。病痛缠身的诗人在临危之际,写下子刘子自传,留下了“天与所长,不使施兮;人或加讪,心无疵兮”41的自证绝笔。纵览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或有对个人命运的嗟伤,然而更多的是对阉寺奸佞之徒罪行的揭露,对藩镇暴行的斥责,对颓唐萎靡的中唐王朝的深衷痛惜。不是嬉笑怒骂的轻浮浅薄之举,而是一字一句都浸满了他的深重忧虑,他的讽刺是本着救国救民之志的痛心愤恨之语。即使被弃置边鄙之地,对国事朝局也从未漠视过。只是痛切辛辣的讽刺也唤不醒那些权利角逐迷失心智的权臣,甚至至尊的帝王也难有拯衰救弊之志,安于眼前,甘作阉竖之徒的牵线木偶。诗人善意的讽刺,没能改变废弛的朝局,本人因此一再迁贬。“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42。诗人带着英迈勃发之气,带着心魂相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