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 李嘉骏 王婷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受到政府、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政府视角主要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安全与保护机制构建、社会层面关注偏差行为与隔代培养、学界主要关注留守儿童保护与社会化介入机制等,这些研究总体较为宏观、且看不到留守儿童自身及其社区等的内生力量为此,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留守儿童内生力量是什么,这种内生力量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下可以产生何种助人自助行为,并进而衍生出独特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是什么?基于在浙江淳安富文乡与富阳环山乡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和团体焦点访谈、个案访谈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数据,发现留守儿童优势或内生力量主要在于思维与行为方式“嵌入”在乡村经济社会结构中而非城市化与现代性,这种嵌入意味着他们对安全、教育、亲子关系、心理调适与城市或非留守儿童是不同的,同时同伴群体和参照群体扮演重要角色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认为,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的介入,不能采用完全城市或现代性的维度去否定其独特性,而是要从乡村独特经济社会结构与留守儿童潜在资源开发的维度,提升内生在留守儿童自身及周围的多种资源系统去行动这种资源包括城乡衔接与互动中的双向融入资源、社区资源、留守儿童心理资源、朋辈群体、参照群体,而介入的模式要从这些资源系统中强化社会工作的“嵌入性”。
关键词:内生力量;优势视角;留守儿童;嵌入性;资源系统一、研究问题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根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约5861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6-14岁)的农村学龄留守儿童约为3264万人这引发了诸多的教育代际、家庭关系、社会伦理、阶层化等问题,如2015年6月9日晚,贵州毕节4名留守儿童在家集体服农药自杀身亡,在社会中引起强烈的舆情公共事件据调查,在2006~2015年10年间,关于留守儿童的舆情公共事件共计239起,主要包括留守儿童自杀、犯罪、非正常伤害与意外死亡等四种类型为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引起了国家关注,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明确强调要“健全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在2016年共青团中央联合各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要关注“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心理关爱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如何从保障基本的生存权到使其完整进入社会、调适自身与社会的关系、获得发展和正向社会流动的机会是留守儿童问题必须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者业已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一些研究也指出,在寄宿制学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
[1]但是已有研究中,政府视角主要关注留守儿童的社会安全与保护机制构建、社会层面关注偏差行为与隔代培养、学界主要关注留守儿童保护与社会化介入机制等,这些研究总体较为宏观、整体上忽略了留守儿童自身及其社区等的内生力量基于此,本文将重点围绕上述问题,并通过对浙江淳安富文乡与富阳环山乡留守儿童的调查,探究这种内生力量是什么?这种内生力量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下可以产生何种助人自助行为,并进而衍生出何种独特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二、研究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浙江淳安富文乡与富阳环山乡留守儿童,以富文乡(下文简称F)与环山乡(下文简称H)两地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问卷,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的方式寻找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原因并寻找介入口对其行为进行干预与介入富文乡位于浙江省千岛湖淳安县,其重视农村建设的同时也使部分青年人前往杭州,上海等地寻找工作,导致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在家乡,环山乡亦是同种情况在2016年-2017年期间,研究团队数次前往千岛湖与杭州富阳,对H,F两地的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个案,小组工作研究小组在H,F两地学校二到八年级留守儿童中进行配额随机抽样分别抽取60名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各抽出60名非留守儿童作为参照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同时问卷方面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多5项问题,其余问题则相同针对两地区的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的问卷,研究小组进行了数据整合与分析,其中,F地区留守儿童分发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非留守儿童分发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H地区留守儿童分发问卷60份,有效问卷59份,非留守儿童分发问卷60份,有效问卷55份三、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与心理期望在针对两地区儿童在遇到困难时求助对象的统计调查中可看出,当大部分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并不一定是家人,而是老师以及朋辈群体不完全统计说明,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并非由于学校教育缺失,而在留守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老师的鼓励与朋辈群体的支持成为了重要的部分但长期的父母在外工作,隔代抚养问题在农村发展的日益增加,导致相比非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更少地寻求家人的支持与帮助在关于矛盾冲突的问题中,由于隔代抚养的问题,导致留守儿童与其抚养者之间的年龄差异颇为较大,使双方在遇到问题时很难相互理解沟通从而引发矛盾因此,在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中,如何解决隔代抚养的弊端也是留守儿童问题中十分严重的一方面在对于留守儿童愿望的调查中,则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间则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规律,其均十分重视父母亲对于自己的陪伴。
而非留守儿童則由于家庭关系等原因,相比留守儿童更重视学习成绩的满足因此,在对于留守儿童家庭问题疏导的同时,针对其学习方面的动力与引导必不可少在个案工作过程中,可以发现女生相对而言更加内向寡言而男生则多半不能认真观察对待事务,可以说是未成年儿童的通病,另一方面,在所做的40余例个案访谈中,部分男生均表示在日常生活中虽和同伴发生过冲突,但很快就能够化解,通过为期一个月的淳安实地调查中,男生间的追逐打闹十分常见,甚至会有打架现象,但在之后的小组过程中,男生们很容易就又玩到了一起不同于男生,在调查过程中,女生相对比较沉默,很少与朋辈群体发生争吵现象,但在调查过程中,实践团队发现有部分女生间相互排斥,甚至对立,在小组进行过程中常常发生可以避免的冲突,而解决这些冲突的方法也大多以冷战告终通过小组的开展与个案访谈,实践团队对这一现象亦进行了深入研究个案记录中,在针对留守儿童希望自己父母多陪伴孩子的话题中,大多数个案对象均希望父母双方都能够陪伴自己,小部分希望母亲能够陪伴,而在HF两地中,仅2位个案对象更希望父亲陪在身边,这与父母亲教育方式不同以外,其他原因同样值得深究在小组工作进行中,部分小组成员有消极态度并且不参与到小组活动中,而在统计HF两地的数据级小组记录之后发现不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的成员女生占总人数的69%,而相对来说,男生更加活跃,能够带动小组气氛。
在问卷最后,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如果让你提出一个要求,会是什么?两个地区有超过一半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够和自己的父亲母亲团聚,其中有40.6%的留守儿童想要在这个假期能够见到自己的父母亲,因此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亲情缺失问题十分严重同时,研究表明同伴拒绝能显著增加儿童的攻击、学业违纪与孤独感,同伴接纳则显著降低儿童的学业违纪与孤独感,亲子亲合、积极的逆境信念能够显著降低儿童的孤独感;亲子亲合对同伴拒绝与儿童攻击、学业违纪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在双亲外出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群体中存在差异:高亲合条件下,同伴拒绝与非留守儿童的攻击、学业违纪之间存在显著关联,但是在双亲外出儿童中,这些关联不再显著;亲子亲合能够调节同伴接纳与儿童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在低亲合条件下,同伴接纳能够显著降低儿童的孤独感,但是二者在高亲合条件下不再存在关联结果提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间的紧密情感联结对于促进其心理适应具有保护作用,同伴接纳对儿童的亲情缺失具有补偿作用四、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的介入(一)研究结果1.相对于女生而言,男生具有较大的情绪波动,女生偏向于安静、孤僻由于在言语表达方面,男孩普遍滞后于女生,男生之间大多表现为冲动的矛盾与儿童的攻击行为,面对问题更多存在较大的情绪波动,在实践过程中,他们也难以理解所引导的同理心。
但男生会认为矛盾与冲突是一件小事,时间过去后就相当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而女生之间很少有这种事情发生,女生在这种情况下会考虑的很仔细,当一个女生和另一个女生发生矛盾,不会表现的很激烈,更直白的说是一种“冷战”是经过一定的思想情绪而产生的结果2.父亲提高回家的频率,对孩子的学习表现会有更为明显的正面影响,而母亲的频繁回家则有利于减轻儿童的家务负担社会上,母亲的刻板印象就是温柔,善解人意,体贴小孩,慈祥,所以在一般家庭中,母亲的角色是体贴人的,会主动帮孩子分担一些任务在研究团队带领HF两地留守儿童的自画像的环节,在大部分留守儿童的画作中都存在了一个“妈妈”的形象,在潜意识里母亲是一个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他们的生命里是不可或缺的在社会当中,对于父亲的刻板印象是严厉的,不苟言笑的,不容商量的在研究过程中,有几则个案案例可以反映出父亲的过分严厉会影响儿童的心理自闭程度,每喝斥一次,就会对父亲的疏离程度更严重,也可能导致对母亲的好感的上升3.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利用率较低为弥补不在孩子身边的缺憾,留守儿童的父母通常在经济上对孩子比较宽松,有些也会给孩子打,询问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来自父母的客观支持等方面并不低于非留守儿童。
研究调查中,许多父母都表示由于无法留在孩子身边的愧疚感只能用物质来弥补,他们选择了外出打工就意味着给孩子们更好的生活水平,所以他们将挣得的钱部分花费在孩子身上,同样也能减轻孩子心理上的负担4.留守儿童相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感到孤独与无助,遇到困难时无人倾诉的情况较多在抽样调查中,部分留守儿童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的均为老师及朋辈群体,因此,家人关爱的缺失导致留守儿童孤独感相比非留守儿童更高同样的,对比两个地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从纵向的按年级分布可以看出在儿童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中,其孤独感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大致原因在于以下几点:由于朋辈群体间交流的增加从而使留守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社会支持,减少孤独感;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不断独立成长,与周围人建立了良好地社会关系二)优势视角的“嵌入”机制基于在浙江淳安富文乡与富阳环山乡留守儿童问卷调查和团体焦点访谈、个案访谈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数据,发现留守儿童优势或内生力量主要在于思维与行为方式“嵌入”在乡村经济社会结构中而非城市化与现代性,这种嵌入意味着他们对安全、教育、亲子关系、心理调适与城市或非留守儿童是不同的,同时同伴群体和参照群体扮演着重要角色。
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认为,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的介入,不能采用完全城市或现代性的维度去否定其独特性,而是要从乡村独特经济社会结构与留守儿童潜在资源开发的维度,提升内生在留守儿童自身及周围的多种资源系统去行动这种资源包括城乡衔接与互动中的双向融入资源、社区资源、留守儿童心理资源、朋辈群体、参照群体,而介入的模式要从这些资源系统中强化社会工作的“嵌入性”通过建立社会工作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建立留守儿童与社区间的互动链接,留守儿童在学校社会工作上的介入模式,留守儿童家庭小组工作的建立,更进一步“嵌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1.家庭小组工作的模式介入留守儿童问题当中,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解决其偏差行为在HF两地的实地调查中,由于缺少父母亲的直接抚养,而是“隔代抚养”的模式,将近70%的留守儿童抚养者都在访谈中提到留守儿童在家中与家人缺少交流,多以“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见到家人不打招呼”等方式在家庭中生活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社会工作在家庭小组的介入,进一步推动留守儿童与家庭成员的沟通,改善家庭关系,促进家人间的交流与家庭问题的解决2.学校社会工作是以学校为主要服务场所、以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学校—社区—家庭良性互动来帮助学生成长的一种专业社会工作领域。
[2]学校社会工作的不断完善与落实,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与朋辈群体,师生间的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