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个人背景英国大学促进招生公平的实践 三、背景考察的实施概况英国大学背景考察的范畴主要涉及三个领域,即教育环境、地理-人口学信息以及社会经济背景[12]教育环境指向申请者就读学校的情况,比如就读学校学生的平均A-Level成绩;地理-人口学信息指向地理位置和人口学特征,比如成长所在的社区或个人种族身份;社会经济背景指向家庭状况,比如是否为家庭中第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英国大学背景考察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概述如下:(一)背景考察的内容背景考察的具体内容包括背景性信息(contextual information)、背景数据(contextual data)和拓展参与(outreach participation)中记录的信息[13]背景性信息指通过个人陈述、推荐信、额外的问卷或表格等途径获取的相关信息例如:剑桥大学为有特殊遭遇或教育中断经历的申请者提供《特殊情况声明表》(Extenuating Circumstances Form),表格由就读学校的教师或申请者的医生/社会工作者填写并提交;牛津大学则鼓励中学教师在UCAS申请表中提供关于任何特殊情况的细节[14]选拔者基于对中学的了解和审查的专业经验,对各种渠道提供的背景性信息进行公平的评价。
背景数据包括两类一类是申请表中记载的数据,如“是否为残疾人”“是否处于养育状态”(in care/care-leaver status)③另一类是UCAS、政府部门、专业机构或商业机构提供的公共数据,如住宿社区分类(A Classification of Residential Neighborhoods,简称ACORN)和年轻人高等教育参与率分类(Participation of Local Area,简称POLAR),这两项是辅助背景考察的主要公共数据集ACORN是关于工作类型、教育水平、财产状况、失业状态等一系列因素的数据,将英国所有居民分成地理-人口学信息系统中的五个大类,其中组4或组5通常为收入低、家庭人数多、无房产的贫困人群POLAR由英格兰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简称HEFCE)编制,根据18或19岁年轻人高等教育参与率把英国各地区分成5组数据集,其中组1代表高等教育参与率最低的地区,组5代表高等教育参与率最高的地区背景数据通常被以旗帜的形式做出标记(flagging)或编码(coding),从而为选拔者提供决策参考。
拓展参与中记录的信息是指通过关注学生在拓展项目中的参与情况来收集相关的个人信息因为拓展活动在申请大学之前开展,大学可以对弱势群体进行定位和辨识比如英格兰地区(以东南部为主)推行的“高等教育入学追踪”(Higher Education Access Tracker)拓展项目为与其合作的20所大学提供网络数据系统,使这些大学能够获得活动参与者的细节信息,并将信息与UCAS和高等教育统计局(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的记录相匹配大学可以查看参与者的学校表现、POLAR数据等一系列背景性数据,并追踪他们最终就读的大学,获取他们在申请阶段展现的相关背景性信息[15]大学收集申请者个人信息的做法因校而异,一般都会通过多种渠道来全面掌握申请者的背景情况,其中背景数据是英国精英大学考察个人背景的主要依据二)背景考察的实施英国大学的选拔者如何处理背景信息并没有统一的模式:有可能给予被标记申请者的个人自述第二次阅读的机会,或者取代一个学术表现类似但未被标记的候选者的录取资格,也有可能人为提高被标记申请者的成绩以补偿其所遭遇的教育阻碍,或者给予调整后的录取资格(adjusted offer)即降低录取标准。
[10]一些选拔者还会使用更细微的方式来考察申请者的学术档案,比如注意就读学校是否提供高级数学课程,以免不利于在面试中没有表现出相应数学知识的候选者[2]180 2011年SPA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回应调查的93所大学中,有38所回答了关于“背景数据的使用方式和范围”的问题,其中34%的大学基于背景数据对某些类别的申请者给予调整后的录取资格,在确认阶段审查学术表现勉强合格的候选者(borderline holders)时考虑背景数据的大学最多(占68%),结合背景数据阐释招生考试成绩的大学最少(占16%),详见表1为了更好地实施背景考察,SPA提出了五条指导原则,期待各高校共同遵守第一,需基于证据且具备公平性,以确保为录取决策过程增加了价值第二,需与使用目的相关,比如为录取决策过程提供背景性信息第三,需有效且可信(注意许多背景性信息,比如UCAS申请表提供的信息都是自我声称的)第四,能够提升包容性选拔者应通过使用基于证据的专业判断,认识到申请者的潜能(比如选拔者基于对不同因素的考量,不会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评审每一位申请者,所有的申请者都是具备不同背景的个体)第五,相关信息需对申请者及其指导者保持透明,包括现在如何使用(如果有的话,将来会如何使用)、什么时候使用以及以往的招生季如何使用背景信息。
[7]四、背景考察的案例探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入学机会公平问题是英国社会的核心问题,两校扮演着在英国获得社会、经济和政治成功的守门人的角色[16]两校在招生中都引入了生源背景考察尽管对背景考察的重要性和理念有共同的认识,两校在具体实施上却不尽相同以牛津和剑桥为案例,有助于从微观层面更为细致地了解背景考察的具体运作一)牛津大学从2008年开始,牛津大学在录取决策过程中引入基于证据的背景信息,一个以“旗帜标记”申请者身份的系统被所有专业所采用,以确保招生导师能够辨识出拥有高成就但在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教育背景上处于弱势的学生群体2009年,牛津大学与曼彻斯特大学一起采用了新的操作方案,即基于住址邮编以及就读学校在GCSE和A-level上的表现对申请者予以标记该方案还对来自教育和社会经济弱势背景以及处于养育状态的申请者予以标记,以引起招生导师的额外注意2011年,来自高等教育参与率低的社区的申请者开始被标记2012年,来自牛津大学历史就读率低的学校的申请者开始被标记[17]2016年牛津大学背景数据的使用情况见表2除表中标记类别外,牛津大学也会特别留意残疾学生的身份残疾学生可在申请和面试前与牛津大学“残疾学生咨询服务”(Disability Advisory Service,简称DAS)部门联系,DAS会对招生过程进行相应调整,比如出台专门针对残疾学生面试调整的指导手册,以确保这些学生能够在筛选阶段得到特别的、认真的考量。
[17]在背景考察的具体操作上,牛津大学招生办公室会集中核对所有英国申请者的背景数据,并对符合任一维度的学生进行标记后发送给各专业如果被标记学生的A-level预测成绩达到要求(某些专业还要求入学考试成绩达到一定分值),招办会强烈建议专业学院给予该生额外的面试机会,即不占用学院依据正常学术标准邀请面试人员的名额如果被标记的弱势学生没有得到面试机会,学院需要提供解释,同时相关学生在录取决定公布后可以要求核查[18](二)剑桥大学为了确保所有申请者得到公平、完整的评价,剑桥大学招生办公室也会将包含背景性数据在内的一系列申请信息以电子表格的形式发给各学院负责招生的导师背景性数据涉及六个维度(见表3),如果申请者符合其中一个维度,相应的领域则会加入“旗帜”标记在地理-人口学数据的使用上,剑桥大学意识到,尽管OAC和POLAR3可以甄别出在当前剑桥申请者中未被充分代表的学生群体,这些数据也并非有关社会经济状态或社区高等教育参与率的完美指标,并且个人的境遇与所居住的区域不一定一致(比如可能存在贫穷学生居情况)因此,剑桥大学非常谨慎地使用背景性数据,并不将这些信息从申请材料中单独分离出来在就读学校数据的使用上,剑桥大学声明:“对被牛剑两校录取情况的审查不是用来测量学校的质量或申请者的相对表现,而在于使招生导师意识到学校在为学生申请剑桥提供的建议上和帮助学生准备面试上给予的帮助是有限的。
[19]与牛津大学给予被标记的申请者额外的面试机会不同,剑桥大学对背景性数据的使用旨在为招生导师提供申请者最全面的情况及其取得成就的背景信息,而非用以提供面试机会或录取资格,抑或降低录取标准剑桥大学也不要求招生导师就为何没有邀请被标记的申请者参加面试做出相应的解释剑桥大学认为这种方式可以使所有申请者得到整体性评价,在不对普通学生造成影响的同时,给予被标记的申请者特别仔细的审查,从而使得各学院可以做出与《公平入学协议》所设目标更加契合的录取决定[19]尽管剑桥大学声明不会对弱势学生给予额外的照顾,如果申请者获得多个旗帜标记且As-Level的UMS分数④很高,剑桥大学招生办公室会提醒招生导师在录取决策时给予特别严肃的考虑剑桥大学基于UMS分数对所有申请者进行五分位制的排名,并期待各学院不会邀请排名在后20%的申请者来面试,除非他们得到多个标记或有特殊情况对排名前20%的申请者,剑桥大学希望各学院可以给予录取资格,特别是在他们被标记的情况下[10]因此,学术成就是剑桥大学录取决策的核心标准只有当被标记申请者的学业表现优异时,才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倾斜五、背景考察的实施效果评价英国大学在录取过程中正式采用背景考察,显然对弱势学生传递了“欢迎申请”的信号,同时通过不同的形式尽可能地予以倾斜。
然而,在精英大学的录取环节,弱势学生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实质性受益尚有待考证就牛津大学而言,表2中被标记学生在申请、面试、录取和注册人数中的占比显示,各类弱势群体基本上都能获得额外的面试机会,但与普通学生相比,弱势学生未必拥有更高的录取率以2015年为例,所有被标记学生的录取率为20.2%[17],英国学生的整体录取率为22.2%⑤,二者相差两个百分点就剑桥大学来看,表3中被标记学生在申请和录取总人数中的占比显示,与牛津大学类似,各类被标记学生群体的录取概率也较高然而,不管是哪一类别的弱势学生,均低于普通学生28.5%的录取率(普通学生占申请总人数的67.3%,占录取总人数的71.7%)[10]另外,1997年至2014年,牛津大学录取的公立学校⑥学生从47%增长至56.3%,剑桥大学录取的公立学校学生从51%增长至62.2%,但基于英国只有7%的年轻人就读于富裕的私立学校的事实,公、私立学校生源进入两校的概率仍然存在很大差异[20]牛津、剑桥两校不同生源群体的入学机会差距可能与其背景考察的实施方式不够完善有关,更可能与其入学机会作为稀缺资源如何科学、公平地分配有关在实施方式上,就牛津大学而言,有招生导师非常反对依赖邮编作为评判标准,因为邮编掩盖的信息和揭示的信息一样多。
[21]就剑桥大学而言,有批判的观点认为,目前的政策并没有解决入学机会的不平等问题,高成就的弱势群体并没有得到明显的补偿,也许招生导师应该给予更多被标记学生面试的机会,或者要求招生导师就为何没有录取被标记学生做出解释同时,牛剑两校录取决策中对背景数据的利用依赖于各学院招生导师自身的喜好,导师是否使用、如何使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17]在入学机会分配上,对诸如牛津和剑桥的精英大学而言,学术质量与公平之间的平衡更为艰难、充满争议毕竟弱势群体的学业表现再好,也往往是相对个人弱势背景中的其他同伴而言的,而非是与所有申请者之间绝对水平的比较一项关于牛津大学招生的研究指出,如果考虑到私立学校学生的高学术成就,他们实际上在选拔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22]因此,英国精英大学对个人背景的考虑和对弱势群体的倾斜,和美国大学招生中对少数族裔使用的肯定性行动一样,也被一些人质疑为存在逆向歧视,不利于来自良好背景的优秀学生某罗素联盟大学的战略分析师亦表示,考察背景的综合评价可能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