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

hh****p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3KB
约8页
文档ID:210088878
浅谈我国失业问题_第1页
1/8

浅谈失业问题王文诚失业问题是伴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随着以市 场经济体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建立和不断 完善,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出它的严重性和一般性市场 经济作为当代各国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一种经济制度,客观 分析以便正确认识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失业就业问题及其规 律对寻找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思路和失业理论的建构都有 深远的意义第一、失业现象是历史的,有其存在和消亡的条件失业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有其产生、发展和逐渐消亡的 过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都不存在失业一般来讲,在 前资本主义经济时代,不存在就业与失业问题奴隶社会 中劳动者依附于某一奴隶主,没有人身自由和劳动力的所 有权他们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义务,没有更 多的选择封建社会统治下有了失业萌芽:封建社会中出 现了农民,小手工业者,商人劳动者相对来说人身自由 要大一些,但因为没有生产资料,土地都是在封建贵族和 大土地所有者控制下,他们对劳动者的剥削导致农民根本 不可能离开土地,由于积蓄很少又没有生产资料离开了 土地他们就变成了流离失所的乞丐1、 失业的产生失业的产生是伴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而 产生的,随着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分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建立。

逐渐产生了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劳动力被从封建地 主阶级统治下解放出来的同时又进入了资本这个锁链和桎 梏之中资本主义社会的失业严重存在,表面看来,是劳 动力市场供求处于非均衡状态,属于处于常态的流通现象 从根源上看,却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 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造成的2、 失业的消亡在私有制度中,劳动行为由本来是使 人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活动成了一种不属于工人的异己的活 动人在劳动中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是为了生存下 去才被迫从事劳动由于“异化劳动”产生了一种不和谐 的人与人间的关系 工人与资本家间的雇佣关系但是 我们应该看到,人类社会始终向前发展不会改变,人类追 求幸福和自我解放的目标不会改变这种使人感到痛苦的 劳动必然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消失,取而代之的必然是人 与人间的和谐、互助、友爱的关系第二、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化大生产是产生失业的前 社会化大生产是现代社会发展必经的阶段,是推动生 产力发展的不可阻挡的力量和形式在生产社会化的前提 下,“大生产”显然是指社会化程度高、规模大从这个意 义上讲,“社会化大生产”指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大发 展,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它以机器大 工业的出现为特征。

以专业化分工、资本集中积累、产业 结构调整为标志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劳动力在供给与需求上 总量和结构的失衡,这种现象不是资本主义的特有产物, 而是一切以社会化大生产和以此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必然 产物任何一种经济、技术、宏观、微观的因素的变动都 可以引起原有劳动力供求均衡状态的被打破,从而引起失 业的发生这样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其中主要有:1、经济 增长规模和生产要素供求矛盾整个社会经济增长得越快, 经济运行的规模就越大,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量也就 越大;反之,就越小当宏观经济的运行规模所决定的就 业量正好与人口总量、劳动力构成等决定的劳动力供给量 相一致时,失业才不会发生2、产业结构状况及其变化 由于不同的产业结构所要求的生产要素结合比例不同,因 此,维持同样的经济规模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在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中,技术或资金密集型 产业部门所占比重越大,所需要的劳动力要素就越少;劳 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越大,则所需劳动力要素就越多 例如,同量资金投入条件下,制造业部门所需要的劳动力 就少于服务业部门,在制造业内部,重型制造业又少于轻 型制造业部门由此可见,既使在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规 模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也可影响劳 动力供求的总量均衡。

第三、生产关系的调整、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关系是内在逻辑关系大规模的失业人口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 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有方式即雇佣劳动关系所决定的 在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一方面,机器化的 大生产,专业化的分工代替了手工作坊,机器大规模替代劳动,而在资本有机构成迅速提高的同时,由于分工细化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下,资本与劳动是雇佣关系而当 资本所雇佣的劳动不能为其带来利润的增加时,资本就会 停止雇佣劳动,未被雇佣的劳动者成为失业者因此资本 对劳动的雇佣关系即私有制构成了产生失业的内在逻辑关 系和劳动参与率的提高,劳动力人口大量增加;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与劳动仍然是雇佣关系,资本 追逐利润最大化,工人作为劳动力产权的独立所有者,同 样拥有按劳取酬的权利在现代社会的劳动力市场中,同 样会出现资本雇佣劳动,劳动力的多少和价格都要受供求 关系支配,价值规律起到“看不见的手”优化配置资源的 作用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企业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会 不断降低成本降低成本,可以通过物质消耗的途径来实 现,也可以通过人员的合理配置来达到这样,企业在追 求微观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中,必然出现排挤人员的现象。

因此,生产力发展到机器大规模替代劳动,生产关系发展 到资本与劳动的雇佣关系,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劳动者 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所有者要求一定的工资水平等构 成了失业产生的历史条件第四、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是长期发展趋势马克思认为,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在社会再生产过 程中生产者总会不断的改进生产技术、采用较先进的机器 设备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以增加竞 争优势和获得超额利润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先进机器的采 用,使得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 不断提高表明,在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所占比重日益 增加,可变资本所占比重日益减少当可变资本在社会总 资本中所占比重不断减少时,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减 少而劳动力的供给却随着资本积累的进行日益绝对的增 加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主要表现形式是相对人口过剩 马克思所论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三种,即流动 的相对过剩人口,潜在的相对过剩人口,停滞的相对过剩 人口流动的相对过剩人口与凯恩斯所说的摩擦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与斯蒂是格利茨所说的结构性失业、周期性 失业是同一类人但显然,它们在彼此之间也有明显的区 别马克思所说的潜在的相对过剩人口指在大工业(或城市 化)冲击下的农村人口。

在这部分人中,虽然也包括一些季 节性失业人口,但也有些不被统计在失业人口之中,在我 国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也未予统计马克思所说的停滞 的相对过剩人口,以及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依靠救济、 乞讨为生的贫民、孤儿、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以及 流浪者和各种堕落者,在资本主义国家失业人口的统计中 一般并不包括因为按照西方的统计理论,没有职业但在 寻找职业的人是失业者;而没有职业但不寻找职业的人不 属于劳动力,其中包括退休的老年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 和有能力但丧失寻找工作信心的人第五、科技进步是产生失业的部分原因,也是人类解 放自我的必然要求现在人们的一个认识误区是机器的广泛应用直接导致 了失业,但事实上科技发展和机器的应用正是社会不断向 前发展的直接动力表面上看,技术的突破和进步在市场 经济条件下可以引致失业一方面,技术的重大突破和进 步会通过其成果的产业化而引起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变化, 从而打破在原有经济结构基础上形成的劳动力供求的均 衡;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又会推进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 提高,引起资金、设备等物质生产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 代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引起 失业的发生或失业量的增加。

从促进就业角度来看,技术进步体现为以生产工具为 主的劳动资料水平的提高,劳动对象的扩展和深化,以及 劳动者技能的提高从总体上说,技术进步使劳动工具不 断发生变化,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了分工协作的 发展,从而对各种生产服务的需求增加,使第三产业获 得极大的发展从而扩大了劳动力的需求技术进步促进生 产力发展,增加了资金积累,有利于扩大投资,从而形成 更多的就业岗位技术进步还使劳动者的职业机构向减少 体力劳动、增加脑力劳动的方向发展,促使劳动者就业水 平的提高,从而带动教育事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技术进 步还使个人的教育训练时间延长、劳动时间减少,在社会 总劳动量增加的情况下,必然需要更多的人从事社会劳动技术进步、机器的广泛应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社会 进步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还应该体现在 人们工作时间的减少和休闲、娱乐的时间不断增加、人们 幸福感的增加正像武器可以带给人们战争,同样也能成 为维护和平不可缺少的工具一样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武器 的杀伤力有多大,而在于掌握武器的是哪些人,他们的目 的是干什么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技术进步是资产者谋取利 润的工具,社会主义社会中科技发展成为创造人民幸福, 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